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因素 ,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 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以简单四格表分析法初步筛选重要因素。 结果 :新生儿低体重与孕母孕期体重变化 (OR=3.33,P <0 .0 5 )、孕期生活事件 (OR=3.33,P <0 .0 5 )、孕前 1年月经情况 (OR=3.75 ,P <0 .0 5 )及胎龄、孕母文化程度等有关。 结论 :孕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生活事件、孕前 1年月经情况及胎龄等是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宁夏2000-2003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宁夏 2 0 0 0 - 2 0 0 3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结果  4年监测BD儿 90 6例 ,其中神经管缺陷、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为前 3位主要出生缺陷疾病。 4年间 ,城市与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农村高于城市 ;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孕母不同年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不同 (P <0 .0 1)。结论 继续加强优生优育、围产保健工作 ,提高产检率和产前诊断水平 ,增强未育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自我防护意识 ,有助于降低BD发生率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比较 30 5 8例活产儿出生体重在性别、孕周、孕母年龄、单双胎、产次、分娩方式的差异情况。结果活产儿出生体重男婴高于女婴 ,二产及以上高于一产 ,有显著性差异 ;早产、1双胎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产及单胎 (P <0 .0 5 )。认为早产、双胎易导致低体重儿发生 ,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低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昌辉  刘元珍 《四川医学》1993,14(6):381-382
我们对1985~1989年5年间在我院分娩的8346例活产婴中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分析一、发生率 8346例活产婴中,LBWI(体重<2500g)582例,发生率占6.97%;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23例。发生率占0.28%。5年中各年间LBWI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LBWI中,足月小样儿263例,发生率占3.15%;早产儿319例,发生率占3.82%,其中小于胎龄儿126例,发生率占1.51%,适于胎龄儿193例,发生率占2.31%。二、性别、城乡分布和孕母年龄与LBWI(表1) 数据显示,男女间LBWI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女婴明显高于男婴;城乡间LBWI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孕母不同年龄组间LBWI发生率不同,孕母年龄≥31岁组和≤24岁组分别与孕母年龄在25~30岁组的LBWI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前两组明显高于后一组,但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南京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南京玄武区(城市)和六合区(农村)的各5个街道或乡镇,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的孕产妇保健卡记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当地2002~2004年分娩的全部活产儿及其产妇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孕周?孕次以及新生儿体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南京市2002~2004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3.76 ± 466.23) g(最低体重1 340 g,最高6 900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4%,巨大儿发生率为6.8%?②玄武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高分别为(3 505.71 ± 541.92) g和(49.69 ± 3.37) cm,显著高于六合地区[(3 293.09 ± 392.01) g和(48.63 ± 2.70) cm),P < 0.001];两个地区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女性(P < 0.001)?③玄武区2004年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2003年(P < 0.01),2003年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2002年(P < 0.05)?而六合区男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在这3年分布均无显著差异(F = 1.885,P > 0.05;F = 1.751,P > 0.05)?④随着胎龄的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增加趋势(P < 0.001)?随着母亲怀孕年龄的增加,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上呈线性上升趋势(F = 3.887,P < 0.01)?结论:南京市新生儿体重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随着胎龄和孕母怀孕年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及与孕晚期孕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帮带西藏安多县(平均海拔5200 m)人民医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分娩的活产儿340例,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因素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差异,同时分析发生和未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组孕母孕晚期血清钙(Ca)、铁(Fe)、镁(Mg)、锌(Zn)和铜(Cu)差异。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8.24%。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7.93%,明显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2.11%,明显高于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P<0.05);孕母合并贫血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1.73%,明显高于无贫血组(P<0.05);有胎膜早破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0.61%,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组(P<0.05);早产组低体重发生率为96.15%,明显高于无早产组(P<0.05);羊水过少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4.21%,明显高于无羊水过少组(P<0.05);低出生体重组孕母孕晚期血清Ca、Fe、Mg、Zn和Cu分别为(1.30±0.26)mmol/L、(5.40±1.01)mmol/L、(1.22±0.25)mmol/L、(87.93±10.02)mmol/L和(20.03±6.45)mmol/L,明显低于非低出生体重组(P<0.05);孕母孕晚期血清Ca、Zn和Cu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Fe、M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Ca、Zn和Cu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孕母孕晚期血清Ca、Zn和Cu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的情况,分析海口市出生缺陷的高危及高发因素,探索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海口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口市2006~2013年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1 411例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2006~2013年围产儿118 199例,出生缺陷儿1 411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9.37/万;出生缺陷种类顺位前6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马蹄内翻足、肢体短缩;孕母年龄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海口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主要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咨询、加强孕期保健,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村657例双胎新生儿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耀明 《广西医学》2008,30(2):226-227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双胎的发生率、性别和出生体重情况,为实施农村高危儿早期综合发展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原南宁地区12个县的2000~2002年和崇左市(原南宁地区7个县)的2003~2004年新生儿数据库中的双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双胎发生率为2.87‰,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水平,早产发生率平均为19.18%,以龙凤胎发生率最高为22.58%;其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达57.53%。结论研究影响双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围产期因素,强化孕母孕期保健以及双胎儿生后早期干预是促进农村双胎儿早期综合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其低体重儿发生率的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出生体重在 <2 5 0 0g以下的围生儿 5 99例 ,就其发生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低体重儿发生率为 5 4 .94‰。足月低体重儿有所下降 ,而早产低体重儿有所增加。低体重儿死亡率为 36 .73‰ ,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的 6 .2 1‰ ,低体重较正常体重儿死亡率高 5 .91倍。造成低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因素 (孕母 )前四位 ,以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双胎占 98.2 0 % ,孕母营养不良占 78.74 % ,胎膜早破为 36 .17% ,妊高征为 31.36 %。并且孕母的文化程度越低低体重儿发生率越高。胎儿因素主要为发育缺陷占 71.30 %。结论 妊娠期合并征和并发症等各种病理因素均可造成低体重儿的发生 ,应加强孕期教育 ,认真筛查高危因素并严密监护、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因素,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简单四格表分析法初步筛选重要因素。结果:新生儿低体重与孕母孕期体重变化(OR=3.33,P<0.05)、孕期生活事件(OR=3.33,P<0.05)、孕前1个月经情况(OR=3.75,P<0.05)及胎龄、孕母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孕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生活事件、孕前1年月经情况及胎龄等是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 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产检、分娩的897例孕妇,收集一般资料、孕前体格资料、孕期资料及新生儿资料等,根据孕妇BMI分级、新生儿体重分级分组,统计适宜孕期增重范围。结果: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明确适合我国妊娠健康的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可为备孕、孕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996~2000年全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了解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1996~ 2 0 0 0年全国 31省、市、自治区的4 6 3~ 4 6 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 2 8周的出生儿 ,最大观察期限为生后 7d。结果 1996~ 2 0 0 0年全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 (χ2 =84 .6 2 7,P<0 .0 1) ;城市发生率和农村发生率均出现上升趋势 ,但城市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 ;发生率无性别差异 ;全国南北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南方发生率明显高于北方 ,其中南方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发生率最高 ,位居全国发生率前列 ;且东部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χ2 =391.14 91,P<0 .0 1)。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比例逐年增高 (χ2 =4 .5 4 3,P<0 .0 5 )。结论我国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 ,其发生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与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生后早期诊断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潍坊地区1176例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潍坊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性别、孕周、分娩方式及孕母年龄的关系,为围生医学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单胎新生儿1176例,分别对其出生体重与性别、孕周、分娩方式及孕母年龄的关系等相关因素用SPSS16.0作t检验、F检验分析.结果 ①男婴体重(3.439±0.493)kg ,女婴体重(3.338±0.463)kg;②新生儿出生体重在胎龄42周以前随孕周增加而增加;③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母的年龄无明显关系;④随着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也相应增加,剖宫产儿出生体重(3.457±0.538)kg,明显高于经阴分娩儿(3.349±0.418)kg.结论 本调查显示新生儿性别、产妇的孕周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产前预测新生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期保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艳  熊庆 《四川医学》2006,27(2):123-124
目的研究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孕母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124例非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胎数、晚孕期异常、产检次数均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围生保健,减少早产,积极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早产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b)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对我科NICU2007年1~7月住院的48小时以内、孕龄和出生史明确的8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母孕期健康情况。结果①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均明显高于成人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健康情况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I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的影响,但受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不受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但受出生胎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生后24—48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远高于成人水平;早产儿血清TnI浓度受孕母的孕期合并症影响;早产儿血清Mb浓度受出生胎龄的影响;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均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期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春彩  朱以琳  朱佳骏  吴明远 《浙江医学》2017,39(16):1349-1352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胎龄≤32周且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276例,根据是否发生EUGR,分成EUGR组104例和非EUGR组17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合并症、住院期间合并症、体重变化、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体重日均增长、出院体重、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孕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激素应用、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UGR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酸碱失衡、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激素应用、宫内生长迟缓、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干预对育龄女性剖宫产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86例于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93例。干预组予以孕期营养干预和常规保健,常规组予以常规孕期保健。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晚期体重增长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比较两组孕妇剖宫产率和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干预组孕妇妊娠晚期体重增长低于常规组,血清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褥期感染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可改善孕妇膳食、营养及体重状态,进而降低孕妇剖宫产率,减少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3年英德市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出生缺陷儿与产母年龄及胎婴儿性别关系等变化,找出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本市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2010-2012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2.67/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近3年出生缺陷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排前3位,产妇年龄<20岁、≥40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4.85/万、130.72/万。居住在城镇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加强孕前保健和孕期保健工作的落实,孕期保健充分利用好B超和加强健康宣教,是控制出生缺陷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139例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红  崔蕾  邵芝荣 《安徽医学》2004,25(2):142-143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13 9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结果  13 9例低出生体重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包括 :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低血钙、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室膜炎。给予吸氧、保暖、供给足够热卡、预防控制感染等处理 ,痊愈 118例 ,死亡2 1例 ,病死率为 5 .3 8%( 2 1/ 13 9) ;胎龄小于 3 2周病死率明显高于 3 2周以上者 ( χ2 =10 .69,P <0 .0 1) ;出生体重低于15 0 0 g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大于 15 0 0 g者 ( χ2 =12 .5 1,P <0 .0 1)。死亡原因主要有肺出血、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彭青莲 《中国现代医生》2014,(8):148-149,15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与母婴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孕期保健的孕妇884例的保健资料,根据孕妇BMI水平将孕妇分为健康体重组、轻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4组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体重组和轻体重组(P<0.05或<0.01),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宫缩乏力、相对头盆不称的发生率高于超重组(P<0.05或<0.01)。超重组和肥胖组难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体重组和轻体重组(P<0.05),而肥胖组又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影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加强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从而控制孕妇体重在正常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