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蚌埠地区2所大学的3 32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亚健康和网络成瘾评定分别采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上网类型与亚健康6个维度以及2个领域的条数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对3所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有效调查表2060份,调查表有效率为98.1%。结果大学生总体网络成瘾率为16.85%;网络成瘾有性别上的差异,男性大学生上网更容易成瘾;接触网络年龄越小者越容易成瘾;家庭的收入和父母的态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也有重要影响;学校的监管不严也易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综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学生亚健康和网络成瘾的状况,探讨亚健康症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 91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结果: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6%、55.4%和64.0%,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3%,男生(11.2%)高于女生(6.9%)(P<0.01),城市(10.7%)高于农村(6.8%)(P<0.01);网络成瘾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非成瘾组和不上网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促进了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探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4所高校7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 大庆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0.80%,男性、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者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交往焦虑、抑郁和消极应对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这四个变量是网络成瘾有效预测因素.结论 应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障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随着网络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大学生上网已形成一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从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I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i,IAD)这一概念,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责任的网民。目前我们将网络成瘾障碍概括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本研究即从负面效应入手,进一步探讨分析网络成瘾障碍对大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戒瘾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通过整体随机取样方法抽取793名大学生被试,通过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测量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检测出网络成瘾大学生37人,再通过“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问卷”、“大学生网络心理满足问卷”、“大学生网络行为控制自我效能问卷”对其戒瘾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上网受损总分,学业受损、人际受损因子分与戒瘾动机总分、问题认识、矛盾状态显著正相关(r=0.672,0.699,0.658,P<0.01;r=0.653,0.673,0.628,P<0.01;r=0.604,0.681,0.703,P<0.01);上网获益中的成就感因子与戒瘾动机、问题认识显著正相关(r=0.386,r=0.426,P<0.01);上网获益中的获取知识因子与戒瘾动机的问题认识因子负相关(r=-0.369,P<0.05).②网络心理满足与戒瘾动机无显著关系.③网络使用控制自我效能得分与戒瘾动机中的问题认识因子分、矛盾状态因子分显著负相关(r=-0.397,-0.370,P<0.05).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戒瘾动机受上网受损、获得成就感、获得知识、自我控制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将该高校在校本科生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2003和SPSS 1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87份,其中有88名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瘾发生率为30. 6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网络成瘾的比例分别为25. 44%、4.87%、0.35%;年级、专业兴趣、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上网地点与目的、网龄与每周上网时间、父母关心与网络成瘾有关联.结论 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其他学校,应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满云  杨小丽 《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64-565,568
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行为、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成瘾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不少地区和部门已进行了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作者在对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文章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以往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展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脑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患者与非网络成瘾患者在脑诱发电位研究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作SCL-90、EPQ、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的调查并测定认知功能指标脑诱发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结果:1、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男性多于女性,成瘾者上网行为有特殊性;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上网的了解程度、P、E、N、强迫、抑郁、偏执、恐怖;3.脑诱发电位研究显示在IAD组和非IA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与非网络成瘾者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上网时间的长短、所使用的网络功能及个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概念?诊断标准?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手段作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各主流学说的观点,并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日常牛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资料显示,85%的大学生是网络的常客,网络在大学生的信息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网络资源为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网络在改变大学生学习、人际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1500人,采用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感觉寻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掩饰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P〈0.05)。网络成瘾组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得分与总分都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人格特质均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并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感觉寻求总分及兴奋与冒险寻求因子、去抑制因子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中,应关注其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安徽某高校三年级大学生共54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1.1%,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4.8%;干预后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大学生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同伴教育能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为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及对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作者特开展此项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对象2 0 0 3年3月至2 0 0 3年10月,对芜湖市3所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上网情况;上网对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网络成瘾的特征等。共计14 0 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黄石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自测量表对黄石地区1 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理工类、医学类、文史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依次为8.10%、5.86%、4.81%,大学生总体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26%。结论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高校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IAD)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控制障碍,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显示,我国18~23岁的青年中有网瘾者所占比例达到11.39%,研究生、本专科生网瘾比例均超过10%。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其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网络成瘾"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