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8~88岁,平均61岁),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动态螺旋CT胰腺实质期及门脉期检查。实质期扫描:首先用低电流(150mAs)10mm层厚行胰腺定位的CT扫描。然后,静脉注入对比剂150ml,4ml/s,注入后40s获取实质期影像,3mm层厚,小视野(20cm),螺距1.8,扫描持续时间16~23s(平均18s)。电流为200~240mAs(平均220mAs)。门静脉期扫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70s行门脉期扫描,包括肝及胰腺成像,5mm层厚,螺距1.5,电流200~  相似文献   

2.
肝脏周围性胆管癌螺旋CT双期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周围性胆管癌在螺旋CT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中的表现,作者对34例病理证实的周围性胆管癌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35~75岁,平均59岁。增强扫描使用120ml离子型对比剂,以3ml/s静脉注射。X线准直宽10mm,螺距比1:1,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分别在静注对比剂30s及65s后进行。7mm层厚连续横断面重建。作者发现,肿瘤最大径约5~17cm,平均9cm,所有肿瘤边缘均不规则,12例(35%)可见卫星灶。23例(68%)腹部可见肿大淋巴结,23例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螺旋CT对胰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作者对50例胰腺癌的术前螺旋CT及相关的外科和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使用Somatom Plus-S螺旋CT机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先于胰腺区行层厚10mm的CT平扫,再以3ml/s的速度注入非离子对比剂(Iohexol 350mgI/ml)150ml。当注射30s后嘱病人屏气24s,此时沿十二指肠第三段向头侧行螺旋CT扫描,层厚5mm、间隔4mm,然后改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收集了12例经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重点讨论了肝脏FNH在三期螺旋CT中之非典型表现,并与以往文献所述之典型CT征象作了比较。12例肝FNH的三期螺旋CT扫描方法是先以5ml/s的速度团注20ml对比剂,在腹腔动脉水平扫描,以测定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然后团注180ml对比剂在峰值后5s、注药后60s以及12~15min时分别作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层厚5mm。结果仅2例FNH符合常规增强CT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作者收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例肝血管肉瘤,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4~80岁。所有病例均作了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剂量150ml,注射速率2.5~5.0ml/s。对比剂注射开始28s后作动脉期扫描,70s后作门脉期扫描。层厚7mm或10mm,螺距1.0~1.5,其中1例在对比剂注射4min后作了延迟扫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专家对每例CT图像作了分析。确定各例病灶的数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44例病人行颈部螺旋CT扫描,男32例,女12例,年龄16~82岁。下咽部无病变者39例,有病变者5例。使用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窗位20~25HU。使用300mgl/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以2ml/s的速度静脉注入,50s后首先在平静吸气时摄影,行5mm层厚连续扫描。然后嘱患者闭口、屏气增高口腔内压,即用Valsalva法行螺旋CT扫描,范围从舌骨到甲状软骨平面,层厚5mm,转动速度5 mm/s。由3名放射科医生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7.08±20.39)HU和(28.77±16.23)HU(t=2.533,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术中切除9例。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小肝癌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 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 s,门脉期70 s,延迟期5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3 ml/s,剂量为1.5 ml/kg,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动脉期73%(27/37)肿瘤病灶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4/37)呈低密度,35%(13/37)呈高密度,其中8例平衡期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 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动态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时相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 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最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周期为 4s(其中扫描时间 1s ,间隔 3s) ,团注对比剂后 ,延迟时间 15s ,持续扫描至 71s ,共作 15层动态扫描。结果  40例正常胰腺实质高峰时相的分布为 :36例 ( 90 % )在 39~ 5 1s之间 ,1例 ( 2 .5 % )小于 39s ,3例 ( 7.5 % )大于 5 1s。腹主动脉 38例 ( 95 % )在 33~ 47s之间达到高峰 ,2例 ( 5 % )小于 33s。结论 经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当采用 2ml/kg体重对比剂剂量 ,注射速度为 3ml/s时 ,正常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为 39~ 5 1s ,即胰腺实质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最佳强化时相为 33~ 47s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可疑膀胱破裂的15例病人做了逆行膀胱造影和螺旋CT研究,男10例,女5例,年龄14~69岁。膀胱造影用350~400ml水溶性对比剂,通过导尿管在重力下灌注膀胱,摄前后位片。然后引流出膀胱内对比剂并摄腹平片。螺旋CT用8mm层厚从横膈到盆腔进行横断面扫描,口服对比剂,接着以2ml/s速度静脉注射100ml对比剂,60s后扫描,在  相似文献   

12.
CT多层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用于术前评价胸主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评价了胸主动脉增强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的价值。53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数据,用19号针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Iopramide(300mg/ml)100ml。扫描方式或采用5ml/s的快速手推注射,在注入40ml后即开始扫描,或是在100ml团注后立即扫描。扫描层厚5~10mm,螺旋CT的螺距为1,扫描间隔15~20s。图像用Advantage Windows1.2重建。对  相似文献   

13.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了解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 (动脉和门静脉 )增强扫描 ,层厚 1 0mm、螺距 1 0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 90ml,注射流率 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 30s和 70s。结果  1 8例肿瘤平均大小 5 3cm× 5 9cm× 6 2cm ,其中位于胰头9例、胰颈 4例、胰体尾 3例和胰尾 2例。平扫呈稍低密度 7例、低密度 3例、水样密度 2例和等密度6例 ,其中 4例可见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强化 1 3例 ,其中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各占 5例、环状强化为 3例。 9例胰头肿瘤中 ,1例胆管轻度扩张、3例胰腺管轻度扩张和 1例胰体尾轻度萎缩。本组病例中 5例胰腺周围血管受累。结论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螺旋CT动脉期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同时具有较少侵犯胰腺管和 (或 )胆总管及邻近血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方宏洋  郑伟 《放射学实践》2005,20(9):808-808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外院CT平扫及B超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即来我院要求行CT增强扫描。采用Siemens欢悦单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为8mm。高压注射器为美国Medrad Vistron。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00mg I/ml),总剂量为75ml,注射流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3s。行第1次增强扫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螺旋CT对21例(≤2cm)的胰腺癌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高压团注对比剂100ml,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后20~25s)和实质期(注射后50~60s)扫描,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在动脉期(42±14)HU,实质期(48±18)HU,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CT值动脉期(105±15)HU,实质期(86±11)HU。肿瘤-胰腺密度差为动脉期(69±15)HU,实质期(38±21)HU,动脉期时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动脉期时可获得肿瘤-胰腺密度最大差值,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肺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动态CT的关系,作者对35例肺腺癌(男18例,女17例,年龄37~76岁,平均58.7岁)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皆经手术,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研究,动态CT与手术间隔在1周以内,术前病人未经任何治疗。动态CT扫描层厚2mm,扫描时间1s,对比剂注速3ml/s,总量100ml。以高峰密度值  相似文献   

17.
陆琳  赵宏文  王筱丽 《放射学实践》2004,19(11):798-800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在不同增强剂量以及不同年龄组对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部病例 (3 60例 )均使用MarconiMx 80 0 0多层螺旋CT和Medrad高压注射器。对比剂剂量按1.0ml/kg和 1.5ml/kg分为 2组行增强扫描 ,1.0ml/kg组 12 2例 ,1.5ml/kg组 2 3 8例 ;每组按照年龄分为 3组 ,18~ 3 9岁共 5 8例、40~ 5 9岁共 160例、60岁以上共 14 2例。结果 :分别测量各组肝脏双期增强CT图像上动脉期腹腔干和门脉期左右门静脉汇合处的CT值。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对比剂量肝脏双期增强扫描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但青年组 (18~ 3 9岁 )与老年组 (>60岁 )比较发现门脉期有差异性。结论 :本文所选择对比剂剂量 1.0ml/kg是可行的 ,但是青年组行肝脏双期扫描时间需要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65岁,平均47岁。MS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CT,扫描前口服500ml水,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者包括周围静脉法和导管法两种,分别经肘前静脉注射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比剂的量分别为80ml及40ml,注射流率均为3ml/s,动脉期及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30s、60s及2s、32s。层厚10mm,螺距1.375∶1。10例增强后图像进行1.25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诊断球部溃疡出血2例,球部穿孔2例,乳头部肿瘤1例,横部肿瘤1例,横部结核1例,横部旋转不良1例,降部憩室1例,胰腺癌侵犯降部1例,假阴性1例。其中2例经DSA及手术证实,6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内镜证实,1例既往有胰腺癌病史,失去手术指征。另外MSCT诊断正常1例,剖腹探察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一小肿瘤,病理诊断为类癌。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注射流率对肝脏对比剂循环时间的影响 ,确定多层螺旋CT(MDCT)肝脏 3个循环期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正常人 50例 ,性别和年龄匹配后分为 2组 ,以不同注射流率(3和 5ml/s)从周围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 10s开始扫描 ,在肝门层面每隔 4 5s采集 4层图像 ,达12 0s ,测量肝脏、门静脉及主动脉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两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 肝动脉期、门脉流入期及肝静脉期的起始时间 ,3ml/s组时间分别为 17.2 (11 7~ 2 2 6)s、2 7.1(2 3 1~ 3 3 0 )s和 59 3 (54 9~ 64 0 )s ;5ml/s组分别为 14 3 (10 3~ 17 6)s、2 2 5(17 5~ 2 7 5)s和 48 2(40 1~ 55 3 )s。门脉和肝脏峰值的升高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是主动脉峰值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而门脉流入期持续时间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5ml/s流率注射对比剂较 3ml/s有早而较强的主动脉强化 ,而肝脏及门静脉强化峰值及对门静脉流入期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使用多层螺旋CT行肝脏扫描 ,采用 5ml/s注射流率技术为提高肝肿瘤检出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8例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CT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例FNH,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8岁。4例无任何症状,2例因上腹部隐痛而行影像学检查,1例因肺部病变行胸部CT扫描时偶然发现肝Ⅷ段结节灶。所有病例无肝炎病史,AFP阴性,其它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1.2方法7例使用SomatomPlus 4螺旋CT机行CT平扫和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5~30s)、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50~60s)、延迟期扫描(注射对比剂后3~4min),2例延迟15min扫描。常规层厚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