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对食管癌EC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CPT-11(20、50、100、200 μmol/L)作用24、48及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以筛选低细胞毒性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CPT-11+照射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不同剂量X线(0、2、4、6、8和10 Gy)的存活分数(SF)并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增敏比(SER),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处理48 h后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化率,Foci焦点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的DNA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F-κB p65和IκB α的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的Rad51水平。结果 在20~200 μmol/L范围内,随CPT-11浓度增加,EC10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与CPT-11 20%抑制浓度(IC20)接近的浓度(25 μmol/L)进行增敏实验。CPT-11+照射组的SF低于单纯照射组,且CPT-11+照射组的D0为1.39±0.14,单纯照射组的D0为2.46±0.17,SER为1.77。与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比较,CPT-11+照射组的凋亡率、caspase 3活化率及Foci焦点数目均升高,而Rad5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T-11+照射组的NF-κB p65水平低于其余两组,且IκB-α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CPT-11可抑制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NF-κB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 (E)- (2')-脱氧-氟亚甲基胞苷 [(E)- 2- deoxy 2 (fluoromethylene) cytidine, FMdC]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方法 : 在人类宫颈癌细胞系 C33 A和 C4 I, FMdC和 PTX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应用 MTT和克隆形成分析。两种药物的细胞毒性相互作用应用 Isoborogram分析。常规照射剂量 2 Gy时的放射增敏比( 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 SER)定义为 2 Gy时对照组存活分数( survival fraction, SF)和药物处理组 SF之比 (SER2Gy)。结果: PTX增加 FMdC 对 C33 A和 C4 I 细胞的细胞毒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单药 FMdC对 C4 I和 C33 A的 50%抑制浓度( 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 139.5 nmol/L和 46.7 nmol/L。在 C4 I细胞, 0.25 mmol/L、 0.5 mmol/L和 1.0 mmol/L PTX降低 FMdC的 IC50至 58.0 nmol/L、 40.6 nmol/L和 20.9 nmol/L。在 C33 A细胞, 0.25 mmol/L、 0.5 mmol/L和 1.0 mmol/L PTX降低 FMdC的 IC50至 32.1 nmol/L、 23.3 nmol/L和 9.1 nmol/L。 Isoborogram分析表明 , FMdC和 PTX的细胞毒性效应为相乘作用。应用克隆形成分析,照射前用 30 nmol/L FMdC处理指数生长期 C33 A和 C4 I细胞 48 h或照射后立即单用 0.25~ 1.0 mmol/L PTX, 均能观察到各自的放射增敏作用 ; 如果两药联合应用,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在 C4 I细胞系 , 单药 30 nmol/L FMdC和 0.5 mmol/L PTX的 SER2Gy分别为 2.08± 0.66和 1.76± 0.30,而两药联合时的 SER2Gy为 3.18± 1.32。在 C33 A细胞系,单药 30 nmol/L FMdC和 0.5 mmol/L PTX的 SER2Gy分别为 1.32± 0.24和 1.36± 0.10,而两药联合时的 SER2Gy为 1.96± 0.18。结论:己酮可可碱能增强体外 FMdC的细胞毒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洛铂(LB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放射敏感性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获得LBP处理24h后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以20%的IC50剂量为增敏浓度;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单纯照射组与LBP(增敏浓度)+照射组在0、2、4、6、8Gy X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并根据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出的细胞存活曲线分析LBP增敏比;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LBP(增敏浓度)+照射组24h后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LBP对BGC823细胞的IC50为16.08μg/ml,增敏浓度为3.20μg/ml;随照射剂量增大,单纯照射组与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逐渐下降,从4Gy起,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LBP增敏比为113;LBP+照射组的G2/M期细胞比例、凋亡率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S期细胞比例、Bcl-2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LBP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是否对纤维肉瘤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纤维肉瘤细胞HTl080为实验对象,首先检测As2O3的单药毒性,确定IC10、IC50和IC90。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照射组(包括1、2、4、6、8、10Gy剂量)、照射前加药组(于照射前24h加入设定浓度的As2O3,药物作用24h后进行照射)和照射后加药组(于照射后即刻加入设定浓度的As2O3,药物作用24h)。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观察单纯照射和照射联合As2O3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细胞的存活分数,用多靶单击模型进行拟合并做图。结果 HT1080细胞的IC10、IC50和IC90剂量分别为0.57、3.67和12.0μmol/L。无毒剂量的As2O3照射前给药增敏比(SER)为0.86(Do值比)、0.98(SF2值比),照射后给药SER为0.99(Do值比)、1.09(SF2值比)。IC50剂量的As2O3照射前给药SER为0.90(Do值比)、0.87(SF2值比),照射后给药SER为1.14(Do值比)、1.08(SF2值比)。IC90剂量的As2O3照射前给药和照射后给药的SER均为1.14(Do值比)、3.20(SF2值比),As2O3对低剂量照射的放射增敏作用好于高剂量照射(SERSF2〉SERDo)。结论 As2O3对HT1080纤维肉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为临床放疗和As2O3联合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红  吴荣  迟峰  刘斌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1):21-22,87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MTT法确定As2O3对Hela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LD30),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20%该浓度的As2O3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1)细胞生长抑制随As2O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As2O3+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耽值小于单纯照射组(1.58Gy、2.11Gy),Dq值也小于单纯照射组(0.27Gv、0.64Gv),存活曲线肩区(Dq)变小,放射增敏比(SER)1.34。结论 As2O3对宫颈癌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放射增敏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10、20、50、100、200 μmol/L)和顺铂(1、2、5、10、20 mg/L)作用24、48及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单纯照射(R)组、姜黄素+照射(C+R)组、顺铂+照射(P+R)组及姜黄素+顺铂+照射(C+P+R)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4组经不同剂量X线(0、2、4、6、8、10 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并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增敏比(SER),分别采用人工划痕、Transwell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以上4组处理24 h后的细胞迁移、侵袭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水平。结果 随姜黄素(10~200 μmol/L范围内)和顺铂(1~20 mg/L范围内)浓度增加,A549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降低,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组在照射剂量为2~10 Gy时的细胞SF均低于其余3组,而C+R组在4~10 Gy,P+R组在2~10 Gy时的细胞SF均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P+R组及C+P+R组相对于R组的SER依次为1.24、1.31和1.96;C+P+R组的迁移距离、穿膜细胞数量及EGFR蛋白水平均低于其余3组,而C+R组和P+R组的以上指标亦低于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联合顺铂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抑制其迁移和侵袭,可能与EGFR相关信号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 Gy)、照射(4 Gy)+Tet(1 μmol/L)组、单用Tet组(1 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Tet对SPC-A1细胞的24、48和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 μmol/L。照射+Tet组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敏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 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的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的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郭红  于洪  王天禄 《中国肿瘤》2012,21(10):784-78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MTT法确定As2O3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20%LD50的As2O3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细胞生长抑制随As2O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As2O3+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D0值小于单纯照射组(1.46Gy vs 2.03 Gy),Dq值也小于单纯照射组(0.49 Gy vs 1.35Gy),存活曲线肩区(Dq)变小,放射增敏比(SER)为1.39.[结论]As2O3对肺腺癌A54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抑制A549细胞的修复能力使照射后细胞存活分数降低是其放射增敏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DMBG)对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直肠癌SW1463细胞,设对照组、DMBG组、照射组及DMBG+照射组,同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SW1463细胞的细胞活力,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蛋白γ-H2AX及DNA损伤修复蛋白DNA-PK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结果 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可抑制SW1463 细胞活力(F=43.283,P=0.021)。DMBG+照射组在不同照射剂量(2 Gy、4 Gy、6 Gy、8 Gy)照射下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DMBG组及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DMBG组及照射组[(63.32±6.15)% vs (16.19±4.38)%,P<0.05;(63.32±6.15)% vs (17.24±5.17)%,P<0.05 ];DMBG+照射组G2 /M期细胞比例增加到(61.50±5.25)%,G0 /G1期细胞比例减少为(17.36±3.17)%,上调了γ-H2AX蛋白表达,并下调了DNA-PK蛋白表达,与DMBG组及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变小,抑瘤率亦明显高于DMBG胍组和照射组[(68.51±2.58)% vs (20.74±2.61)%,P<0.05;(68.51±2.58)% vs (31.52±3.43)%,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直肠癌SW1463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与DMBG联合放疗后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肿瘤细胞对DNA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泰素联合放射对人鼻咽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泰素(Taxol)结合放射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联合作用效应。方法:用克隆形成法制作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分析测定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作细胞凋亡测定。结果:不同浓度的Taxol与CNE细胞作用24h ,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在放射增敏实验中,100mmol/LTaxol作用24h,对CNE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23。同样剂量的Taxol作用同样时间,可诱导CNE细胞的G2+M期阻滞。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10μmol/L Taxol作用24h,可诱导CNE细胞凋亡,X射线照射2Gy也可诱导CNE细胞凋亡,而10μmol/L Taxol与2Gy射线同时作用,诱导凋亡明显增加。结论:Taxol对CNE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除自身对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外,还能增强放射对CNE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蔡勇  王季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12):1073-1079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SIRT6)调控细胞糖代谢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过表达SIRT6的腺病毒载体Ad SIRT6,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经不同转染强度(0、25、50、100、200 pfu/细胞)Ad SIRT6转染24 h后的SIRT6 mRNA水平;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空载体(Ad-null)组及过表达(Ad-SIRT6)组,Ad-null组和Ad SIRT6组的病毒浓度均为200 pfu/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经0、2、4、6、8和10 Gy X线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根据多靶单击模型绘制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增敏比(SER);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经4 Gy X线照射48 h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采用QPCR检测经4 Gy X线照射48 h各组丙酮酸激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和己糖激酶(HK)的表达水平;葡萄糖试剂盒检测转染12、24、36、48 h后的培养基葡萄糖消耗水平。结果QPCR检测显示,在25~200 pfu/细胞的范围内,随转染强度的增加,A549细胞的SIRT6 mRNA水平升高(P<0001),0、25、50、100、200 pfu/细胞对应的SIRT6 mRNA水平依次为1.012±0.016、1.356±0.185、2.243±0.695、4.887±1.169和7.241±1.425,50、100、200 pfu/细胞对应的SIRT6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实验选择过表达效果最强的200 pfu/细胞转染量。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d null组和对照组经0、2、4、6、8、10 Gy X线照射后S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 SIRT6组经4~10 Gy X线照射后的SF均低于Ad null组和对照组(P<005)。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提示SER为1.76。与对照组和Ad null组比较,Ad SIRT6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升高,S期细胞比例及PKM2、LDHA和HK 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SIRT6组转染12、24、36、48 h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低于对照组和Ad null组(P<0.05)。结论 SIRT6过表达可抑制A549细胞糖酵解过程中关键酶生成来抑制糖酵解过程,同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可导致G0/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ta-109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按两因素析因设计试验,并应用MTT法观察单用吉非替尼、紫杉醇及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按单因素影响设计,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分为4组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吉非替尼组及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经过不同处理4周后,切除瘤灶,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药物干预72h后,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A值均减小,吉非替尼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2±0.27)μmol/L,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为(5.27±0.88)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组G0/G1、S和G2/M期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a-109细胞的凋亡率为(9.69±1.42)%,紫杉醇组为(12.41±2.75)%,吉非替尼组为(22.0±4.26)%,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为(33.1±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肿瘤体积为(1.56±0.16)cm3,紫杉醇组为(0.81±0.15)cm3,吉非替尼组为(1.35±0.08)cm3,紫杉醇+吉非替尼联合组为(O.54±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对体内外食管癌Eta-10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强于药物单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LN2238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LN2238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LN2238辐射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线粒体荧光探针显像检测线粒体活性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LN2238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05μmol/L抑制率为3.95%,0.1μmol/L为14.89%,0.5μmol/L为29.37%,1μmol/L为38.95%,5μmol/L为54.44%,10μmol/L为70.52%,30/μmol/L为81.76%,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F=1172.02,P〈0.001。0.1μmol/L的MLN2238对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放射增敏比(sensitizingen—hancementratio,SER)为1.40。MLN2238联合X射线对HeLa细胞存在交互作用,对照组细胞凋亡分数为(2.64±0.07)%,单药组为(2.76±0.38)%,单照4Gy组为(9.50±0.14)%,单照8Gy组为(21.04±0.04)%,联合4Gy组为(11.12土0.19)%,联合8Gy组为(26.18±0.35)%,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兰20.23,P=0.0022。0.1μmol/L的MLN2238可影响细胞线粒体活性,导致线粒体膜损伤加重,增加细胞凋亡。MLN2238与X射线联合作用能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论:MLN2238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生长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MLN2238对宫颈癌HeLa细胞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凋亡而增强其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提取物预防辐射所致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SC)提取物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SC对辐射所致免疫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SC预处理组(SC灌胃后照射)、生理盐水组(NS灌胃后照射)、SC对照组(只给SC,不照射)和正常对照组(只给NS,不照射)。6 Gy~(60)Co照射后24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小鼠血清IgG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S组照射24 h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3.73±1.05)×10~9]和淋巴细胞数量[(2.06±0.57)×10~9]均明显下降(P0.01),而SC预处理组白细胞总数[(6.43±0.76)×10~9]和淋巴细胞数量[(4.15±0.95)×10~9]较NS均明显升高(P0.01);照射后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IgG及补体C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C预处理组较NS组小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IgG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SC提取物能够预防辐射所致淋巴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人参皂苷Rg3对人胰腺癌细胞Pim-3及Bad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捷  胡志方  黄缘 《癌症》2009,28(5):461-465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苷Rg3是一种抗肿瘤中药单体,有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对肝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的浸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原癌基因Pim-3及磷酸化Bad蛋白pBad(Ser112)、Bad(Serl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10、20、40和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后的PANC-1细胞中pim-3、Bad、pBad(Ser112)和pBad(Ser136)的表达;定向克隆Pim-3的发夹状寡核苷酸(shorthairpinRNA,shRNA)到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pSilencer3.1-HINeo—Pim-3shRNA.将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PANC-1细胞,采用Annexin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凋亡.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pim-3及pBad(Serl12)的表达。结果:10、20、40和80btmol/L的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0.2%、33.4%、52.8%、65.3%;经1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后PANC-1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80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3±2.1)%比较,处理组细胞凋亡率(12.2±1.3)%增加(P〈0.05);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h后,Bad总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im-3和pBad(Ser112)的表达均随人参皂苷Rg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PANC-1细胞中pBad(Ser136)不表达;Pim-3shRNA转染PANC-1细胞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转染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增加[(11.5±3.7)%VS.(5.8±2.2)%,P〈0.01;(20.8±2.6)%VS.(13.0±4.1)%,P〈O.05],转染组pim-3及pBad(S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智  李洁  巩会杰  侯磊  陈葳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50-1853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PT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PT对Eca-109的放射增敏效应;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TPT对Eca-109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20、40mg/L TPT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2、1.29、1.36;增敏组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TPT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9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及引起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拉帕替尼、紫杉醇和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对食管癌EC10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拉帕替尼(1、2、4、8μmol/L)、紫杉醇(5、10、20、40μg/L)及联合使用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检测拉帕替尼2μmol/L、紫杉醇10μg/L及联合使用对EC109细胞的侵袭、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沉默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食管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AM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GAM1 shRNA(shPGAM1组)或shRNA-NC(NC组)转染至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Eca-10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AM1对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39/67),高于癌旁组织的31.3%(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M1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shPGAM1组和NC组中PGA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10和1.0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 显示,培养24、48、72、96 h后,shPGAM1组Eca-109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65±7.42)%、(79.34±9.11)%、(70.17±6.84)%、(60.36±7.95)%,明显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shPGAM1组和NC组的Eca-10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36±5.38)%和(24.8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6.84±11.35)%和(99.87±10.48)%,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乳酸含量分别为(48.02±10.18)%和(99.00±1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GAM1组细胞的PTEN表达量高于NC组(P<0.05),而p-Akt、p-mTOR表达量均低于NC组(P<0.05)。结论   PGAM1高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不同切除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LND)组216例,淋巴结采样术(LNS)组199例.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C)及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SLND组术后各时点全血中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均低于L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淋巴细胞(0.95±0.57)×10^9/L比(1.10±0.65)×10^9/L,CD8+T淋巴细胞(19.53±6.48)%比(20.93±6.70)%,NK细胞(17.36±6.06)%比(18.57 ±5.97)%,均P<0.05;术后7d:淋巴细胞(0.86±0.53)×10^9/L比(1.00±0.60)×10^9/L,CD8+T淋巴细胞(17.27±5.64)%比(18.40±5.26)%,NK细胞(13.11 ±4.84)%比(14.20±5.30)%,均P< 0.05];术后3d时LND组CD4+T淋巴细胞低于SL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9±6.53)%比(31.19±6.32)%,P<0.05],术后7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64±6.65)%比(37.20±6.83)%,P>0.05].结论 与SLND相比较,LNS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