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对妊娠期贫血的知信行状况.方法 以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管理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妊娠期贫血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贫血相关知信行现状.结果 妊娠期妇女对于贫血防治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妊娠贫血的诊断标准、常见症状、贫血的危害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知晓贫血标准(OR=4.76,95%CI=2.00~11.32)、是否知晓妊娠期应该补铁(OR=3.01,95%CI=2.00~4.52),以及是否愿意了解预防贫血的知识(OR=7.81,95%CI=1.03~59.23)等是影响妊娠期妇女采取有效防治行为的主要因素.此外,不同妊娠周期的孕妇获取妊娠贫血知识的途径差异不大.结论 妊娠期妇女掌握正确的妊娠期贫血防治知识和采取防治措施的比例较低,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妊娠贫血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胜霞  张荣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477-2477
目的:了解大庆市孕妇贫血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810例孕妇的贫血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5·19%;妊娠后期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前期;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也可增加贫血发生率;妊娠期贫血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结论:加强孕期膳食指导的科学性、提高孕妇的认识水平可有效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偏远地区妊娠期贫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防治妊娠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 720例孕妇依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对2组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可能影响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筛选影响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偏远地区妊娠期贫血发生率高达54.33%(753/1 3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偏远地区(OR=1.553)、饮食以腌制素食为主(OR=6.782)、经常喝茶或咖啡(OR=3.139)等因素为妊娠期贫血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月收入(OR=0.624)和孕期加强营养(OR=0.213)则为孕妇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偏远地区孕妇具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其中经济条件较差、居住偏远地区、饮食以腌制素食为主、经常喝茶或者咖啡、孕期营养不良等均为偏远地区妊娠期贫血的高危因素,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1310例城市妇女妊娠期贫血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城市妊娠期妇女贫血状况;探讨贫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 310例在该院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城市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计算妊娠前半期、30周左右和分娩前贫血的发生率及妊娠期体重增长>14 kg和<14 kg孕妇贫血发生率;比较贫血孕妇胎儿体重和无贫血孕妇胎儿体重的差异性;观察贫血对孕妇的影响。结果: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发生率后半期是前半期的2倍;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加重贫血;妊娠期贫血可影响胎儿大小;贫血加重心脏负担。结论:妊娠期贫血主要发生在后半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妊娠期体重增长,降低妊娠期贫血对母婴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多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及临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及临床处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48例多胎妊娠病例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及羊水过多等妊娠期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多胎妊娠较单胎妊娠高且严重.但只要积极防治,绝大多数妊娠结局良好。[结论]为改善多胎妊娠结局.需加强妊娠期监护.以期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孕妇贫血病因筛查及治疗,了解九江地区妊娠期贫血的主要原因和这一措施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实行贫血病因筛查及规范治疗的381例孕妇为研究组,同期296例贫血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分娩前贫血状况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窘迫及低体重儿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缺铁性贫血达92.65%,巨幼细胞贫血占3.67%,其他血液疾病占2.62%。研究组孕妇贫血状况有明显改善。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胎儿窘迫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孕期实行贫血病因筛查及治疗对改善母儿结局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卢翠玲  李淑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84-4785
目的:了解清丰县孕产妇贫血患病的基本情况,为实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关于降低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检测方法,对清丰县县城和17个乡镇399名孕产妇指尖血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妊娠期贫血发生率14.96%,产褥期贫血发生率23.52%。在农村更为明显。农村孕产妇贫血发生率21.96%,高于县城(7.63%)。贫血的发生率与孕产妇的年龄、胎次、妊娠月份有显著关系(P<0.005)。随着妊娠期月份的增加贫血发生率增高。结论:应加强高龄孕产妇,多胎孕产妇,晚期妊娠和产褥期的孕产妇监护,重点是农村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危重孕产妇监测系统,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妊娠满28周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3 706例新生儿。采用孕产妇个案调查表收集孕产妇的基本信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本次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13 706例活产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5.3%。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产前检查次数、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及多胎妊娠均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从未进行产前检查或产前检查1~4次、多胎妊娠、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贫血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院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多胎妊娠、不良产前保健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和围产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可有效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郎亦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61-761,767
[目的]加强基层妇幼保健站对孕妇在孕期的系统管理,防止妊娠期贫血,减少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围产儿病残率的发生,总结农村妊娠期妇女贫血状况,探讨贫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545例在我所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妇女妊娠期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计算妊娠前半期、30周左右和分娩前贫血的发生率及妊娠期体重增长>14kg和<14kg孕妇贫血发生率;比较贫血孕妇胎儿体重和无贫血孕妇胎儿体重的差异性;观察贫血对孕妇的影响.[结果]妊娠期妇女贫血的发生率后半期是前半期的2倍;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多可能加重贫血;妊娠期贫血可影响胎儿大小;贫血加重心脏负担. [结论]妊娠期贫血主要发生在后半期,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妊娠期体重增长,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及必要的铁剂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2017年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孕早期轻度贫血(90 g/L≤血红蛋白110 g/L)与非贫血(血红蛋白≥110 g/L)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共纳入704例双胎孕妇,其中203例(28.8%)早孕期出现轻度贫血。早孕期轻度贫血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203,7.4%)低于非贫血组(68/501,13.6%)(P0.05);两组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下降,同时并未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因此,双胎妊娠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可能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无须对所有双胎孕妇尤其是非贫血孕妇进行常规补充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根据我院观察,产后出血原因中以宫缩乏力为主。妊娠合并贫血又是其诱因之一。本文通过对5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与妊娠期贫血相关性观察,旨在提高对孕期贫血患者产后出血风险的认识,积极调整孕期贫血并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准备工作[2]。  相似文献   

12.
刘赫洋 《现代养生》2023,(3):193-19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建档的376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按照孕周期划分为3组,妊娠期≤12周为孕早期共571例,妊娠期13周至27周为孕中期共1338例,妊娠期≥27周为孕晚期共1856例。分析孕妇贫血的孕期及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调查孕妇孕期贫血检出率为10.39%,其中孕早期贫血发生率1.58%(9/571),其中1人中度贫血;孕中期贫血发生率12.26%(164/1338),其中2人中度贫血;孕晚期贫血发生率为11.75%(218/1856)其中29人中度贫血;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25岁组贫血发生率为10.08%(12/119);随后各年龄组贫血发生率依次为7.75%(90/1162)、11.36%(190/1673)、12.21%(99/8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某地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10.39%,孕、中晚期及30岁以上孕妇贫血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家庭医生契约制服务延伸运用到孕产妇保健,探索一条更为优质高效的孕产妇保健路径。方法比较宁波市江东区2015年4月推行新型家庭医生契约制服务前后,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患病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孕产妇平均签约率88. 42%,每个孕产妇保健服务团队平均签约服务60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 5%、产前筛查率82. 2%、产前诊断率5. 3%较项目实施前有明显提升(P<0. 001),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7. 7%,妊娠期贫血患病率6. 2%,中重度贫血患病率0. 3%,剖宫产率44. 1%,围产儿死亡率2. 5‰,早产发生率6. 0%,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4. 2%较项目实施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型家庭医生契约制服务在孕产妇保健服务领域有较好的运用成效,对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适时预防的临床意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无高危因素、妊娠12~28周的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将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无干预,观察组在血红蛋白110~120g/L之间,红细胞计数在(3.5~4.0)×1012/L之间进行预防用药,辅以饮食指导。妊娠期贫血的发生数分别为59例和11例,发生率分别为29.5%和5.5%。结果观察组循证预防用药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妊娠期贫血有利于母儿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了解妊娠期妇女贫血的患病现状,分析贫血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76例妊娠妇女血红蛋白及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妊娠期贫血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伤口感染、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非贫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与母儿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1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体检的孕妇376例,发生妊娠期贫血的115例孕妇作为研究组,261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以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并对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妊娠期贫血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统计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376例受检孕妇中发生妊娠期贫血的孕妇占30.59%(115/376),而健康孕妇占69.41%(261/376);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文化程度、生育次数和流产次数是造成妊娠期贫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经济水平是妊娠期贫血发病的保护因素;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期贫血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低体质量儿、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该地区孕妇妊娠期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生育次数和流产次数多是造成妊娠期贫血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妊娠期贫血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宁市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法,以南宁市城乡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为调研样本,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检测南宁市城乡中小学生1343人,低血红蛋白243人,患病率为18.09%,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1.56%、25.04%;城乡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9.97%、15.40%,各年龄组之间贫血存在一定差异,女生贫血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女生17岁年龄组贫血率最高,女生贫血检出率高于男生.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仍是我市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贫血的发生率,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1815例孕妇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晓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63-2364
目的:了解该地区孕妇贫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1815例在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妇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贫血患病率15·59%。妊娠后半期明显高于前半期;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贫血发病率;妊娠期贫血可影响胎儿体重;可增加产后出血。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时补充铁剂;控制孕期体重增长过速,降低孕妇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及贫血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手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建档、定期检查并分娩的2 00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纳入的2 000名孕产妇中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率;统计经过干预后的妊娠期并发症孕产妇的母婴结局;分析导致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00名孕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8. 10%、6. 75%、42. 05%及6. 20%,总发病率为63. 10%;所有妊娠期合并并发症的孕产妇在经过预防治疗及调控后未出现死亡的情况,1 262名妊娠期合并并发症的孕产妇中有1 226名分娩出存活新生儿,其中早产儿79名,足月生产新生儿1 147名。其中389名新生儿转至重症监护室看护,并发新生儿黄疸19名(4. 88%),新生儿肺炎13名(3. 34%),新生儿窒息10名(2. 57%),经治疗后,3名(0. 24%)窒息新生儿死亡,其余新生儿经过治疗后均平安出院;高年龄组孕产妇并发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概率显著增加(P0. 05);相比于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孕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贫血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率显著增加(P0. 05);与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孕产妇相比,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孕产妇糖尿病、贫血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率显著降低(P0. 05);与孕期增重15 kg的孕产妇相比,孕期增重≥15 kg的孕产妇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贫血的概率显著降低(P0. 05)。结论我市2 000名孕产妇主要的妊娠期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过积极的预防及诊治后,能够拥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及母婴结局;年龄、体质指数、家庭月收入、孕期增重及居住地等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