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方法 对512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以30~59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疣状胃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主要发生在胃窦部,占66.0%(338/512),其次为胃体部,占18.9%(97/512),胃体胃窦部占15.0%(77/512).病理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淋巴细胞浸润,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率52.3%(268/512).结论 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需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2.
痣会变癌吗     
痣是由皮肤上的痣细胞组成的。痣细胞与普通的皮肤细胞不同,痣细胞里面含有大量黑色素。所以,色素痣实际上是皮肤的一种良性肿瘤。 根据色素痣的形状、大小、深浅,可以分为斑痣、毛痣、蓝痣、疣状痣、巨痣等。 如果色素痣突出在皮肤表面,有毛,叫做皮内痣,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色素痣表面平滑,不突出于皮肤,表面无毛,痣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层之间,叫做交界痣,交界痣容易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3.
1996年至1998年我院胃镜室共检出疣状胃炎65例,都做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现将其关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疣状胃炎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均做了HP检查。1.2 结果 65例疣状胃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64例,胃窦部感染者也是64例,其中感染程度为(++)、(+++)者分别为25例、23例,胃体感染者占9例,胃痛感染者占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不同分型疣状胃炎、胃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寻求判断不同分型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的指标。方法收集内蒙古包钢医院2012年1~12月份病理和内窥镜结合确诊的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Cyclin D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疣状胃炎非成熟型30例、疣状胃炎成熟型30例、腺瘤性胃息肉25例、胃癌30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快速尿素酶法和C14—UBT法检测H.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3.39%、36.74%、44%、60%)呈逐渐升高趋势。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的阳性率比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6.7%、33.3%、66.7%、72%、75%)呈逐渐升高趋势,经统计学分析,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非成熟型组相比,Hp的感染率有差异(P﹤0.05),而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息肉、胃癌组,Hp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无差异,在非成熟型疣状胃炎和成熟型疣状胃炎之间有差异,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成熟型疣状胃炎、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成熟型疣状胃炎已具有癌变的分子生物学特征。Hp感染在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成熟型疣状胃炎与疣状胃炎成熟型、腺瘤性胃息肉、胃癌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成熟型疣状胃炎向胃癌的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Cyclin D1起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疣状胃炎患者及9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嗜银染色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的21.11%(19/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比较,疣状胃炎患者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疣状胃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本机设计独特,手术电极为触笔式,治疗操作简便、准确。可气化、切割及凝固病灶组织,同时止血并形成保护层。适合各级医院和诊所使用。适应证:皮肤(美容)科:色素痣、雀斑、腋臭、痤疮、去纹身、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血管痣、小血管瘤、睑黄疣、疣状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痒疹、肉芽肿、汗管瘤、疤痕修复等。  相似文献   

7.
常人皮肤表面常常有不少痣,平均每个人的体表大约有10~20个。其中色素痣又叫斑痣、黑痣,是常见于皮肤、偶见于黏膜表面的色素病变,可会在出生时或其后的任何时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颜色多呈深褐色或黑色,也有没有颜色的无色痣。面积或大或小,表面或平滑或隆起,呈疣状或乳头状,或长有黑色或灰白夹杂的毛。大部分色素痣属良性病变,也有一些类型的痣可以发生恶变。但并非因为痣有恶变的可能,就都要把它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8.
报告一例小儿炎性线样疣状表皮痣。患儿,男,3岁。皮损单侧分布,表现为角化性丘疹、斑块,为炎性、角化性丘疹及斑块。出生后即发病,自觉皮损瘙痒剧烈,自幼在左大腿内侧及左上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及鳞屑性斑块,其上述部位均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片,增厚,呈条状,片状分布,随年龄增长,皮疹向上臂及大腿内侧远端发展,形成密集的细小红斑丘疹及覆细鳞屑的红色条状斑块。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符合炎性线样疣状表皮痣。中医滋阴清热法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院门诊自1994年12月至1997年6月对101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病人用微波治疗,近期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47岁,平均年龄28.3岁。其中10个月1例,占1.0%;21岁至30岁69例,占68.3%;31~40岁24例,占23.8%;41~50岁7例,占6.9%。2.临床表现:在外阴、阴道壁、宫颈、肛周等部位可见乳头状或疣状赘生物,呈鸡冠或菜花样灰白色或粉红色突起,触之易出血。有腥臭白带,量较多,呈脓性。常伴有外阴瘙痒。病理切片确诊为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的影响。方法将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与同期浅表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相比较;60例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A组(抗Hp治疗组)和B组(非抗Hp治疗组)各3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治疗2周。B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1月。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Hp检测。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27例HP得到根除,HP根除者疣状胃炎治愈率达74%,有效率88.9%。未接受抗Hp治疗的B组30例,疣状胃炎治愈0例,有效率26.7%。结论Hp感染和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后,大部分疣状胃炎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痣,俗称“痦子”,一般人身上都有。形态呈麻疹、丘疹、疣状、乳头瘤状、结节带蒂等。从医学上看,病无善恶之分,只有“良性疾”与“恶性病”。大多数病是良性的,仅少数是恶性的。1痣细胞痣症细胞能产生黑色素,由神经呢前体细胞发展而来。多在出生后出现,根据瘤细胞所在的部位可分3种:()交界病:为褐色或黑色的斑,表面平滑,不隆起或稍高出表皮,大小可自数毫米至几厘米。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掌历、外生殖器等处为多见。病理可见病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混合疾:稍隆起或呈乳头状演样,表面光滑或呈疣状,自由色至褐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疣状胃炎患者及9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嗜银染色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66.67%(20/3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的21.11%(19/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比较,疣状胃炎患者CDs*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疣状胃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收治110例疣状胃炎患者在胃镜下进行射频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104例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治愈率达到94.5%。结论射频治疗疣状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50例疣状胃炎(VG组)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CSG组)进行比较.结果 VG组Hp感染率为74%,中重度病变率为74%,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率为42%,CSG组分别为32%、36%及8%,VG组均明显高于C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疣状胃炎病变程度较重,并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疣状癌的疾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结合2000年1月-2015年12月咸水沽医院收治的4 2例疣状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病理特性、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示疣状癌,术后随访1.5~15年,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4.8%。结论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生长为主,很少转移淋巴结及远处,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良好,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吸血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4市(县)的吸血虻种分布及种群组成。方法牛诱法采虻。结果在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的珲春、图门、安图、敦化4市(县)采获吸血虻5属39种,依次分布为31、27、24和28种。采获的虻中短小瘤虻占20.5%,骚扰黄虻占15.6%,痣翅瘤虻占14.1%。痣翅瘤虻(6月中旬)、短小瘤虻(6月中旬)、僻氏虻(7月中旬)、骚扰黄虻(8月上旬)和黑胫瘤虻(8月上旬)在整个活动季节均出现1次高峰。结论优势种为短小瘤虻、骚扰黄虻和痣翅瘤虻。不同月份的虻种群组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 1995年以来用CO2 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尖锐湿疣共 11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2例 ,男 6 9例 ,女 43例 ,年龄在 18岁 - 6 5岁 ,35岁以下 10 1例占 94%。有不洁性接触史者 98例占 85 .7% ,14例否认有不洁性接触史占 12 .5 %。夫妻同时患病的共 6对。潜伏期约 1— 3个月。合并有明显尿道炎或阴道炎者 72例占 6 2 %。1.2 发病部位 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 ,系带两侧 ,包皮内板 ,尿道口阴囊皮肤。女性常见于大小阴唇间沟。阴道口 ,阴道壁 ,宫颈 ,阴蒂 ,会阴及肛门等处 ,疣状物小如针尖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面瘫、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3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急性期病情得到控制出现面瘫、肢体瘫痪的患儿,在继续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针刺疗法;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选取30例相同病证的病例,不作针刺治疗,继续抗结核治疗。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中,基本治愈12例(占40.0%),明显好转10例(占33.3%),有效6例(占2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基本治愈7例(占23.3%),明显好转8例(占26.7%),有效5例(占16.7%),无效10例(占33.3%),总有效率为66.7%。结论两组在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治愈17例,占56.7%;显效8例,占26.7%;有效4例,1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8例,占26.7%;显效12例,占40%;有效4例,占1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1例,占3.3%;对照组复发7例,占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人认为,痣是身上难看的"瑕疵"。然而,一则国外的言论声称,一个人身上的痣越多,衰老进程就越慢。在人均30颗痣的基础上,每增加25颗痣,看上去就会比实际年龄年轻2~3岁。调查研究指出,痣多的人染上衰老性疾病的概率要比同龄人低的原因是染色体端位上的端粒起着生物钟的作用,身上痣的数量超过100颗的人,他们的端粒通常比痣数量低于25颗的人要长。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