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期间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71例(57.26%),死产13例(10.48%),早期新生儿死亡40例(32.26%);孕母平均年龄27.62岁,≥35岁18例(14.52%),孕周28+2~42周,平均孕次2.07次,围产儿平均体重(1949.0±872.67)g。产母是本市户口有87例,非本市户口(流动及暂住)37例;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前5位原因分别是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产母合并症、早产低体重等。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积极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28周前常规B超筛查发现畸形及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原芳村区3家产科医院分娩的共6091例围产儿为对象,对其中的49例死亡围产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49例,死亡率为8.04%o。死亡率以2004年最高(14例),2002年最低(8例),不同年份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原因前3位为先天畸形17例(36.96%);脐带因素15例(30.61%);妊娠合并感染6例(12.25%)。流动人口死亡34例(69.39%),本地人口15例(30.61%)。[结论]荔湾区围产儿死亡率较低。加强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重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28周前发现畸形、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妊娠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6~2005年上海市静安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雪华  岳廷棉  应豪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81-2982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1996~2005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2004年后又有所上升;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1996~2005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1997年达高峰,其后逐年下降;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海鸣  毛红芳  曹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57-5958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儿的死因变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上海某区2006~2011年4家接产医疗机构上报的485例《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和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和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36周以前和产后7天,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是在孕39周。原因不明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36~41周。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并发症,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宣教和孕前保健宣传与指导,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水平及其主要原因,为制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群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2年10月2005年9月发生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相对危险性是后者的4.5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种类构成与常住人口不同,其死产明显多于后者。导致流动人口发生死产的因素也与常住人口不同,其孕妇因素比例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孕妇各类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罹患率和患病程度有可能高于常住人口,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对降低其围产儿死亡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鄞县1991~1997年在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死胎、死产和死亡新生儿为对象,资料来源于本所档案室和数据库,死亡病例记录按宁波市围产儿死亡调查统一标准执行。登记表内容包括母亲年龄、既往胎产次、产检次数、产检是否符合要求、胎龄、胎儿性别、体重、出生情况、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其中产检是否符合要求一栏以自20周至28周前每4周1次,36周前每2周1次,36周后每周1次为标准,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潍坊市寒亭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围产保健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12月潍坊市寒亭区所有妊娠从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的死亡监测资料,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围产儿医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潍坊市寒亭区共有围产儿28 941名,其中活产儿28 797名,围产儿死亡总数为144名,围产儿死亡率(PMR)平均是4.98‰。死胎发生率最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总体的顺位统计中位于第2位,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畸形也位于发生率前列。结论潍坊市寒亭区2007-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针对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3年间在该院产科出生的围产儿,接WHO规定的围产期标准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计围产儿出生数28628例,围产儿死亡率16.03‰。其中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分别占40.96%.16.12%.42.92%。并采用死亡因素相对危险度(RR)得出主要影响因素。RR依次为早产,畸型.子痫,脐带因素,臀位及过期妊娠。强调防治早产,尽可能避免畸形儿发生,重视脐带因索造成的胎儿宫内窘迫,对过期妊娠实行计划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2~2004年39个乡镇按月上报的“妇幼卫生工作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我市死胎死产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死亡有增长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是预防先天畸形的第1道屏障,常规做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军娟  张丽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5-2756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广州开发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超过4/5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OR为8.21;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不同级别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对1990年武汉市1310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出围产保健中存在的问题、为行政决策部门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结果 (一)、围产儿死亡率 1990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5.25‰,城区为15.11‰;农村为15.34‰;城乡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我市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35‰、2.92‰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85年~1988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1985年为基线进行了逐年比较和分析。结果城区围产儿死亡率由1985年的13.74%下降至1987年的11.21%,1988年回升到12.31%;经预测,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率将于1992年前后下降到9%,早产新生儿死亡将占围产儿死亡的49.3~51.7%。1985年~1988年北京市城区围产儿死亡的前10位临床死因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围产儿死亡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茂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49-2250
目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围产期死亡的54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胎占55.56%,死产占11.11%,新生儿死亡占33.33%。结论加强孕期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围产儿死亡情况,将老河口市、石首市、郧县、麻城市、罗田县5市县监测点1993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5市县监测点的围产儿死亡的死亡卡及补漏调查的漏报死亡卡。 2 结果 2.1 死亡率:老河口、石首、郧县、麻城、罗田5市县监测人口约25万,全部为农村人口;其中老河口、石首两市为平原市;郧县、麻城、罗田3市县为山区。5市县监测点1993年分娩3633例,围产儿死亡131例,死亡率为34.80‰;平原两市死亡率为20.46‰。;山区市县为41.70‰。其中5市县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