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近12年来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对2000-2011年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12年中共捕获鼠类6064只,隶属2目3科11种,年平均鼠密度为3.21%,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检鼠体蚤5865匹,隶属6种,年平均鼠体染蚤率为26.59%,平均蚤指数0.97,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培养鼠6030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对3663份鼠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0.05%,对1792份指示动物血清进行IHA试验,检出阳性血清24份,阳性率为1.34%.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是防治鼠疫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潮州市鼠形动物、媒介宿主种群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11年7—10月,选择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东郊村、河内村和桥东街道社光村、东湖居民区作为监测点,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计算鼠体蚤和室内游离蚤指数;病原学监测采用解剖压印培养,血清学监测采用IHA检验。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8只,属2目2科5种,其中褐家鼠占51.23%(209/408)、黄胸鼠占17.65%(72/408)、小家鼠占15.20%(62/408);室内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113只,捕鼠率为褐家鼠5.50%(66/1 200)、黄胸鼠1.92%(23/1 200);室外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57只,捕鼠率为褐家鼠1.75%(21/1 200)、黄胸鼠1.58%(19/1 200)。共梳检鼠形动物135只,带蚤26只,染蚤率为19.26%(26/135),获蚤27匹,均为印鼠客蚤,总蚤指数为0.20(27/1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13/450);经鼠疫细菌学检查鼠形动物材料333份,均未检出鼠疫杆菌;共检测鼠形动物血清308份,结果均未检出鼠疫特异性F1抗体。结论褐家鼠为潮州市鼠形动物优势种,未发现潮州市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仍需开展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楚雄市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采用笼(夹)法监测动物宿主,并疏检鼠体表面寄生蚤.结果 2001~2011 年室内共捕鼠3 904 只,平均鼠密度2.70%,黄胸鼠密度0.14%;室外共捕鼠90 只,平均鼠密度0.42%,黄胸鼠密度0.005%;室内外褐家鼠占94.00%,黄胸鼠占5.01%;鼠体蚤平均总蚤指数0.67,印鼠客蚤平均指数0.34,印鼠客蚤占50.15%;病原学、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 褐家鼠是本地主要鼠种,印鼠客蚤是本地主要蚤种,楚雄市未发现鼠疫流行报告.但部分地区印鼠客蚤数量异常增高,存在隐患,应扩大监测面积和次数,加强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5.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南沿海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和鼠疫耶尔森菌携带情况监测结果,为制定该地区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南沿海地区6个鼠疫历史疫区设监测点,参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分别开展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6个鼠疫监测点捕获宿主动物3目4科10属13种共12 233只,其中啮齿目2科7属10种,食虫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2属2种.主要宿主动物为臭鼩鼱、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41.03%、35.02%和13.30%.室内鼠密度为8.96%,室外为7.31%;平均染蚤率为4.63%,总蚤指数为0.134;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主,占73.55%.宿主动物血清学和病原学分别检测11 714份和10 799份,均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在浙南沿海地区未发现鼠疫活动迹象,但是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广泛,种群较多,应加强鼠疫宿主和媒介监测以及病原学检测,积极防范鼠疫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鼠疫宿主、媒介构成特点、密度、指数现状及疫情态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夹)夜法在全州9县1市捕鼠,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梳检鼠体寄生蚤并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采集动物和寄生蚤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6-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8属12种,优势鼠种是褐家鼠(74.85%),其次是黄胸鼠(13.29%),检获鼠体寄生蚤4科8属9种,优势蚤种是缓慢细蚤(41.04%)和不等单蚤(24.27%),其次是印鼠客蚤(14.19%)和人蚤(12.53%),9年间黄胸鼠密度和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均在云南省鼠疫应急预案预警标准之下;培养动物肝、脾各24 812份,鼠体蚤8 764组,未分离培养到鼠疫菌,检测鼠类血清11 032份、指示动物血清411份,未检出鼠疫特异性抗体。结论 楚雄州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传播的危险因素。要密切关注黄胸鼠构成及密度、印鼠客蚤构成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毗邻地区的疫情态势,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同时要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报告水平,增强群众报告和防护意识,及时发现鼠间鼠疫,防治鼠间疫情扩散到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大理州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2008-2010年大理州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捕获的啮齿动物隶属2目3科7属15种.其中家鼠鼠疫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鼠疫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啮齿动物检蚤隶属1目4科9属9种,其中黄胸鼠、褐家鼠体表均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体表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体表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17 649份,媒介检菌7549份,鼠血清检验7391份,均为阴性.结论 大理州家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较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的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惠东县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种群及分布,为我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分别于2008年6~8月和2011年7~9月开展监测工作,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监测家鼠和野鼠密度;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类进行种群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解剖鼠类观察病变,采集脏器标本进行压印培养;用鼠疫IHA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8年、2011年室内平均鼠形动物捕获率分别为2.44%和3.75%,野外平均鼠捕获率为5.67%和5.33%。捕获鼠类分2目2科4鼠7种,其中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2008年和2011年捕获的褐家鼠种群构成分布分别占80.87%和87.89%;在野外监测中均发现板齿鼠,个别监测点板齿鼠是野外优势种鼠。两次监测捕获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鼠体染蚤率分别为30%和41.25%,蚤指数分别为0.9和0.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均为0。两次监测共解剖911只鼠,全部采集肝、脾做压印培养,均为阴性;采集869份鼠血清,采用鼠疫IHA方法检验,鼠疫特异性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个别地区板齿鼠成了野外优势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虽未发现我县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鼠染蚤率较高,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灭鼠灭蚤爱国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11.
湛江港1986~1995年鼠疫疫源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1995年在湛江港开展鼠疫疫源监测。用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鼠血清1135份,结果全部阴性;细菌学培养256份,均未分离到鼠疫杆菌;10年中鉴别港区鼠类8101只,隶属于啮齿动物鼠科3属5种和一种食虫鼠。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未发现外来鼠种;鉴别港区蚤类41匹。均为当地常见的印鼠客蚤;港区每年鼠密度都保持在0.2%以下。鼠类染蚤率为2.86%,鼠身蚤指数为0.06,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湛江港不存在有鼠疫疫情,但鼠疫的发生和传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做好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鼠疫监测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发生和流行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通过主动监测,系统收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的相关信息,尽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流行,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设固定监测点一个,流动监测点3~4个。采用室内外笼夹法,监测时间为每年的3~12月份。监测结果,以黄胸鼠及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人蚤。其中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9.2%,平均鼠体染率为23.06%,平均蚤指数为0.74.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通过监测结果未发现鼠疫,我县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2--2011年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方法2002--2011每年在辖区内9个监测县的固定或流动监测点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分别开展室内布笼监测,对捕获鼠类进行种别和检蚤鉴定,计算捕获率和蚤指数,并进行鼠疫F1抗原或抗体检测、宿主(鼠类)脏器和蚤类病原学培养。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40837只,总捕获率为8.43%(40837/484625),其中啮齿目动物40077只,食虫目动物760只(为臭鼬蹒)。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鼬财、赤腹松鼠、普通松鼠构成比分别为51.95%(21215/40837)、37.87%(15466/40837)、8.06%(3291/40837)、1.86%(760/40837)、0.21%(84/40837)、0.05%(21/40837);优势种群黄胸鼠密度为4.38%(21215/484625),鼠体检获蚤类12015匹,鼠体染蚤率为32.84%(3431/10449),总蚤指数1.15(12015/10449),印鼠客蚤指数0.86(9014/10449);褐家鼠密度为3.19%(15466/484625),鼠体检获蚤类7941匹,鼠体染蚤率为34.52%(2502/7249),总蚤指数1.10(7941/7249),印鼠客蚤指数0.75(5451/7249)。培养鼠脏器18000份,培养蚤类1500份,鼠疫茵培养结果全部阴性;30600份鼠血清、指示动物血清或自毙鼠材料检测鼠疫F1抗体或抗原,12份样本呈阳性,阳性率0.04%(12/30600)。随年份发展,黄胸鼠、褐家鼠的鼠密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黄胸鼠、褐家鼠鼠体染蚤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均P〈0.01)。结论黄胸鼠为百色市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现阶段百色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状态,但主要宿主黄胸鼠密度、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指数维持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晃县鼠类分布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为鼠疫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湖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动物和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2002-2009年共布笼16 967次,总捕获率为5.42%,室内捕获率8.21%明显高于室外捕获率1.08%(χ2=400.18,P0.01);鼠种构成比较稳定,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2005-2009年梳检带蚤鼠90只,鼠体染蚤率14.04%,各年间的鼠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鼠蚤指数1.57,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采集活鼠血清815份,人群血清1 007份,采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褐家鼠、黄胸鼠是新晃县优势鼠种,鼠蚤主要是印鼠客蚤,但尚未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感染迹象,鼠害防制重点是室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采集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4属10种。家栖鼠密度5.2%,野栖鼠密度3.3%,其中黄胸鼠密度2.2%。染蚤率30.30%,总蚤指数0.74,其中印鼠客蚤指数0.68、室内游离蚤指数0.01;F1抗体和F1抗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龙岩市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宿主及媒介指标均未达动物鼠疫Ⅳ预警水平,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光照水电站库区鼠传疾病感染指标。方法现场随机分层抽样确定调查自然村寨(点)8个,采集鼠形动物、指示动物标本,用微量反向间接血凝法和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165只鼠形动物,分类为褐家鼠占39.39%(65只)、黄胸鼠占38.79%(64只),为优势种,小家鼠占20.00%(31只),为常见种。共收集鼠体寄生蚤483匹,分类鉴定为印鼠客蚤占97.5%(468匹),为优势种,缓慢细蚤占3.11%(15匹),为罕见种。共检测153份鼠形动物的肝脏组织匀浆液、147份鼠形动物的心脏滤纸血和33份指示动物(狗)的血清共333份标本,均未检出鼠疫F1抗原、抗体。结论由于抽样的范围和数量有限,光照水电站库区调查结果虽然没有检获鼠疫感染阳性指标,但该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褐家鼠和黄胸鼠、印鼠客蚤分别为优势鼠、蚤种,具有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基本条件。因此加强该工程地区的鼠疫监测和库区蓄水前的大面积灭鼠工作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宣威市家鼠鼠情、蚤情、蚤分布、密度等情况,分析宣威市发生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于1999-2012年对不同乡(镇、街道)的家鼠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共捕鼠1757只,平均鼠密度为5.98%,最高年份达11.3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51.05%)和黄胸鼠(占37.05%),黄胸鼠平均密度为2.22%,高于国家黄胸鼠控制标准(1%);平均染蚤率为33.18%,总蚤指数为0.84,未发现印鼠客蚤,优势蚤为不等单蚤(占66.46%);共获得鼠血清156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F1抗体,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宣威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线索,但从环境、历史、鼠疫研究成果、鼠密度、染蚤率、优势鼠种、优势蚤等因素综合分析,存在着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王国诚 《卫生软科学》2012,26(3):232-234
[目的]分析南涧县近5年鼠疫监测数据,探讨危险因素,为鼠疫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全县鼠疫监测数据,对鼠种及蚤种构成、鼠密度、蚤指数、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室内黄胸鼠平均密度1.31%,室外黄胸鼠平均密度0.96%,染蚤率35.27%,平均印鼠客蚤指数O.72,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76.71%,优势蚤种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结论]通过系统的鼠疫监测,虽未发现疫情,但本地区有适合鼠疫流行的环境条件和鼠疫疫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小湾电站库区的监测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鼠疫痰隋的监测及上报,开展大面积药物灭鼠及健康教育工作,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