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Whipple等报告门脉性肝硬化并发大肠杆菌性菌血证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国内陆续有报告。我院观察到1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976年2月至1983年6月内科、传染病科收治肝硬化138例,其中门脉性肝硬化77例(合并腹水35例),肝炎后肝硬化61例(合并腹水22例)。在肝硬化合并腹水的57例中,并发原发性腹膜炎者14例,其中门脉性肝硬化3例,肝炎后肝硬化11例。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在26~70岁,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弛张热仅1例,未见稽留热。热度一般在38℃左右,可高达40℃。发热持续3~11天,病人有程度不等的腹痛,全腹痛7例,上腹部痛3例,脐周痛1例,腹痛不明显3例。病人因有腹水而腹胀,发生腹膜炎后往往无腹痛加剧,但多可查出反跳痛。腹胀痛9例,剧痛1例。腹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检测肝硬化病人硒的浓度,探讨肝硬化程度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对血清及腹水中硒浓度的影响。对32例肝硬化病人及10例健康人血清及腹水中硒浓度进行检测。病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10例),Ⅱ组为肝硬化代偿期(16例),Ⅲ组为肝硬化合并大量腹水(14例),Ⅳ组为大量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例)(SBP)。用939AA光谱测定仪-Unicam VP99蒸发系统通过原予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水中硒浓度。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肝硬化病人血清中硒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代偿期肝硬化病人(Ⅰ组)比其它两组(Ⅱ、Ⅳ组)病人血清中硒浓度更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的两组病人不论有无自发性腹膜炎(Ⅲ、Ⅳ组)腹水硒浓度无差异。结论为,肝硬化病人血清硒浓度降低,硒浓度下降与肝硬化程度及SBP无关。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然而结核性腹膜炎(腹水型),由于其症状和体征与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的病例极其相似,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两年首诊为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后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者1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来自农村。男6例,女4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3.5岁。住院前均诊断为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 1.2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发热10例、咳嗽5例、盗汗6例、腹胀10例、腹痛4例、腹泻3例、尿少10例。  相似文献   

4.
《rrjk》2017,(14)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用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类型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及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3周疗程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积极穿刺放腹水操作;对照组给予2周疗程抗感染治疗,不进行穿刺放腹水操作。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血液及腹水白细胞数量变化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及腹水白细胞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1年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量足疗程抗菌药物及积极穿刺放腹水治疗方案用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PI的应用是否增加肝硬化腹水患者自发性腹膜炎(SBP)发病风险。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浦口区中心医院消化科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400例,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入组肝硬化患者SBP发病组和无SBP发病组两组患者PPI暴露率,研究PPI与肝硬化SBP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4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4例,比较SBP组与非SBP组患者在PPI中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9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2月,并发SBP7例,比较SBP组与非SBP组患者在PPI中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PPI组共有3例患者并发SBP,给予抗感染治疗好转后,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随访2月,无再发SBP。结论质子泵抑制剂不增加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了我院1992年1月~1996年12月的肝硬化病人伴发的顽固性腹膜炎,除原发性腹膜炎外其中有16例系肝外因素引起,现报告如下。资料1.16例肝硬化伴顽固性腹膜炎均系住院患者,除12首次住院外,4例因病情不好转而第二、三次住院,占同期住院的肝硬化病人的(16/421)3.8%。16例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6~67岁。2.肝硬化的原因:乙肝后12例,乙肝 丙肝后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顽固性腹水按Arrogo分型确定。除腹膜炎外伴肝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检测体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对诊断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78例肝硬化的患者,其中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56例,设为观察组A,选择肾功能损伤合并SBP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择56例体检健康的人群设为对照组,均使用硝酸还原酶法对其腹水、血清及尿中的NO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B腹水、血清、尿中的NO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腹水、血清中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合并SBP和肾功能损伤合并SBP的患者尿中的NO水平均会显著高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群,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肾功能损害及原发性腹膜炎,检测体液中NO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出现,及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简称晚血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简称SBP)是该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0~1991年,我院收治了晚血腹水病人619例,其中并发SBP的102例.为了探讨其临床症状、体征的特点,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2例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15~74岁,平均48岁.SBP占同期住院晚血肝硬化的4.0%(102/2550),占晚血脉硬化腹水患者的16.5%(102/619).102例中急性起病42例(41.2%),隐匿起病60例(58.8%).急性起病者均有剧烈议两,住肌紧张,17例有反跳病;隐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 6)水平、腹水中内毒素 (LPS)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其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诊断及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4 3例病人系我院 1996- 1998年住院病人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 ,近 1个月均未接受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诊断标准以 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定标准诊断 ,SBP诊断参看 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 4 5岁。上述病人均无结核、心脏病及癌症病史。肝硬化患者并自发…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与低蛋白性腹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文献报道,肝硬化腹水病人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5。X)[l],故必须引起临床重视。现对我院1991年!一6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以期提高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材料与方法l.对象98例活动性肝硬化病人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75例,女23例,年龄门~71岁。其中乙肝病毒标志一项或多项阳性87例,甲乙肝混合感染3例,甲乙肝病毒标志均阴性3例;余5例未作病毒标志检测。2方法所有病人除常规肝功能检查外,入院时即作腹穿,查腹水常规,蛋白浓度及一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2例,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BP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测定PCT水平,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腹水中LBP、TNF-α和PCT 3项浓度显著高于非SBP组患者腹水中的浓度(P0.05);SBP组中治疗有效患者急性期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感染控制后3项浓度显著下降(P0.05);SBP组中死亡组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的浓度(P0.05)。结论失代偿肝硬化并发SBP时,腹水中LBP、TNF-α和PCT均有较高的表达,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LBP、TNF-α和PCT浓度的变化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机制、病理、临床分型、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992~2003年经腹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手术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腹膜炎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原发性腹膜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1)轻症型:有19例(28.8%)。(2)重症型:有47例(71.2%)。腹部X线平片、B超、CT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腹腔穿刺抽液涂片细菌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23例(轻症型18例,肝硬化腹水5例)行非手术治疗,7例死亡(30.4%),其中包括肝硬化腹水5例;43例(重症型41例,轻症型2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12例死亡(27.9%),其中包括肝硬化腹水7例。结论成人原发性腹膜炎的特点是重症型占多数;易误诊为继发性腹膜炎;伴发病严重如结节性肝硬化腹水等,病死率高。轻症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型宜手术治疗。对成人原发性腹膜炎不宜过于强调非手术,应积极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覃扬程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23-1125
目的探讨血清及腹水CA125水平在腹水病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肝硬化无腹水、32例肝硬化腹水、20例自发性腹膜炎、20例结核性腹膜炎及22例癌性腹水患者的血清、腹水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各患者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自发性腹膜炎组与结核性腹膜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性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与自发性腹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发性腹膜炎组、结核性腹膜炎组及癌性腹水组中腹水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P〈0.01),白发性腹膜炎组腹水CA125水平低于结核性腹膜炎组及癌性腹水组,仅与癌性腹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腹水组、自发性腹膜炎组、结核性腹膜炎组及癌性腹水组中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738,0.569,0.855,0.878,P〈0.01)。结论血清及腹水CA125均为非特异性标志物,对鉴别腹水病因临床应用意义有限,但腹水CA125可能在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253例、原发性肝癌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SBP的比例,并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验室结果、腹水培养结果、药敏情况、预后等进行分析,并与未合并SBP的患者进行死亡率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病率为33.9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19.17%),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本研究发现6株,比例为35.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比例为23.53%;治疗过程中,头孢类抗生素疗效优于其它种类抗生素;肝硬化合并SBP死亡率高于未合并患者。结论诊断SBP 主要依据以腹水白细胞、PMN 及外周血象中性分类为主,治疗时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作对比。结果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三多”症状不典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发生SBP患者的腹水吸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饮食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机制。方法肝硬化腹水并SBP 7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A组)常规治疗 丹参;观察组37例(B组)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腹水的NO、ET的变化,同时选肝硬化腹水漏出液组35例(C组)作对照。结果SBP组血清和腹水的NO、ET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且腹水NO、ET水平又明显高于血清中的NO、ET水平(P<0.01)。丹参组治疗后血清和腹水中NO、ET下降水平和住院天数缩短,与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水NO、ET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丹参是治疗SBP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月至1985年10月,本市三家医院共收治晚期肝硬化560例,其中并发原发性腹膜炎52例,占同期肝硬化患者的9.2%。52例中,腹水经细菌培养阳性或涂片细菌阳性者共16例(30.7%)。诊断依据:肝硬化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腹膜炎表现,能除外胰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或癌性腹膜炎等,且无腹腔原发感染灶可寻;二、腹水细胞数≥500,PMN≥50%或绝对值≥250;三、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或腹水涂片细菌阳性。临床资料:一、年龄自22~82岁;男36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1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并不罕见;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检查有助诊断,腹水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DNA可作为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较少见,确诊困难,治疗上存在矛盾,但化疗方案得当病人仍可耐受,好转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赵宁  李智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25-122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与非SB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8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腹水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C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腹水总蛋白、血清钠均明显低于非SBP组,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C级比例明显高于非SBP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腹水白蛋白、血清钠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