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27( IL-27)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在众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部肿瘤等中均有参与其中并能够影响疾病的发展,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治疗潜在的目标或方案。研究表明,IL-27水平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都有各种程度的改变,影响IL-27表达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目的。在未来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较为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2.
医生面对患者所患的疾病,有固定的流程,进行诊断及治疗。通过医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而得到正确及治疗,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是固定的。但是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体重有胖瘦’年龄有老少、疾病在变化,医护的技术水平有高低,医院的设备及条件不同,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所以医生面对患者的疾病要有动态观念,具备熟练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要区别对待疾病,要具备应变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一段时间内住院患儿疾病谱特点,为儿童的医疗保健及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01/2007年住院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和中毒、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疾病在各年度疾病谱排前5位;先天性疾病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有显著的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疾病系统及病种分布有显著差别。结论儿童易患疾病较为集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应借鉴先天性疾病的防控思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疾病,在全球,每年有超过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问题引起的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在中国,有超过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可以说,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夺取人类生命最多的疾病,是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5.
目前很多研究结果都支持"病从口入"这个说法,更是有绝大部分人绝对认同这个观点。人们认为,饮食不注意卫生是多数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疾病都和膳食结构不佳有紧密的联系。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都是与饮食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波  谷京城 《医学综述》2007,13(1):58-60
肾小球疾病是一组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听力系统损害很常见。肾小球与耳蜗在解剖、生理上有相关性,肾小球疾病发病多有免疫性因素,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共同的免疫反应,以及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相似文献   

7.
1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状况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在20世纪50-60年代,包括70 年代,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很少,因此卒中的发生率远高于心肌梗死。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布的STONE研究中,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生率之比为8:1。  相似文献   

8.
动脉血管供应全身的脏器,如果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以及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导致致残、致死后果,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重负。2000年,全球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80%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死亡1人。近年来不仅死亡率在增加,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年龄明  相似文献   

9.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的作用,原为喑痱证而设.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发现地黄饮子在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男科疾病、老年疾病、皮肤病等方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对脑部疾病作用最明显.对病机为肾精亏虚的不同系统疾病均有一定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理.  相似文献   

10.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讲述脑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用药指导、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结论患者对脑血管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显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肛管疾病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病之一,常见的肛管疾病有痔、肛周脓肿、肛裂、肛瘘、肛乳头状纤维及肛乳头肥大等,做好肛管疾病的术后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在护理肛管疾病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肛管疾病患者509例,其中痔202例,肛周脓肿13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医源性疾病对于疾病的防治,固然可使大部分健康人免于生病或使大部分患者恢复健康。但是,也有部分人并非如此,而是又患了新的疾病。这种疾病就是医源性疾病。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诊断、防治措施不当又引起了新的疾病,或加重原有的疾病,甚至招致死亡,这些都应属于医源性疾病。二、匮源性疾病的发生医源性疾病伴随着疾病的防治而发生。所以,从人类开始防治疾病以来就有了医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一、食物具有潜在危害性人的疾病来自何处?随着生物等致病因素所致疾病的控制和消灭,研究由食物本身成份所致疾病将会更加突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人有的疾病来自食物本身的成份。在植物性食物中有无数的成份肯定或  相似文献   

15.
重视老年呼吸疾病,加强老年呼吸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预测到2020年,在全球引起死亡率最高的10种疾病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肺癌、肺结核.这些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所以要重视老年呼吸疾病,加强老年呼吸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丹参最为有效成分的浓缩精华,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应用上发挥了较强的作用。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等疾病方面的应用,通过对丹参多酚酸盐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来确定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多种心脑血管代谢类疾病都有治疗功能,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糖尿病等。发现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一种心脑血管药物对心脑血管代谢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药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常见病高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全球一样占第一位,每15s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22s就有一人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心脑血管疾病与很多因素有关,尤其与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增强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抗血小板药在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肌梗死、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8.
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体,对肠管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1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下腔静脉血栓等疾病。肝性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出现的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又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均有报道,有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对该疾病在中国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了解该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患有内脏疾病的病人,常诉疾病发作时,在一定部位的棘突或其附近有酸、沉、痛等感觉。梅花针的主要穴位,也在脊柱两侧。从神经解剖角度来看,同一根脊神经,既有神经纤维与内脏相联系,又有神经纤维与躯体皮肤、皮下、筋膜、肌肉、血管等相联系。据此,从1960年起,我们注意到在脊椎棘突两侧,有组穴位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疗效,尤其对急性病的症状缓解作用较好,我们称之为“棘旁穴”。十余年来,我们用这组穴位治疗咳嗽、哮喘、胸前区疼(心肌炎或冠心病引起)、顽固呃逆、失眠、肝炎后肝区疼、胆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肾绞痛、痛经等许多疾病或症状群至少300余例病人,绝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