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胃炎患者Hp、病理、pH等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因其主要成份为胆盐,故亦称为胆汁反流。临床上并不少见。多由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 DGR胃炎诊断性检查缺乏明确标准。本文通过对无胃手术史、具有烧灼样痛、腹胀、或有胆汁性呕吐;胃镜有胆汁反流的 36例,行胃窦粘膜病检、快速尿素酶 Hp染色、胃 24h pH监测、肝脏排泄的同位素图测定等检查,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 DGR与萎缩性胃炎、 Hp的关系,并比较各种检测方法,以期寻求 DGR胃炎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对象:选择胃镜检查有胆汁反流的患者 36例,男…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胃切除术后幽门功能紊乱及胃动力减弱引起胆汁反流入胃而导致的疾患。随着胃镜的普及,本病非胃切除手术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西医一般以胃动力剂吗丁啉类治疗,但疗效尚欠满意。笔者本着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原则,自拟健脾疏肝化瘀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8例均为本院1993~1996年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34.5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30例中…  相似文献   

3.
霍超瑞 《内科》2007,2(3):369-37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促进胃动力作用。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舒胆通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5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组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行胃镜检查 3 87例 ,镜下见胃内胆汁反流、病史、症状和胃镜下表现 ,拟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H .pylori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以及胆道疾患间的关系 ,以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获得有助于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液体黄染和黏膜有黄色胆汁附着现象者共 3 87例。其中男 2 0 7例 ,女180例。年龄 13~ 80岁 ,平均年龄 44.3 7岁。2 胃镜检查前记录病人的…  相似文献   

5.
牛义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25-402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约占胃炎的25%,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炎〔1〕。该病主要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切除胃、肠吻合术等降低幽门功能手术后,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黏膜,  相似文献   

6.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7.
晚近有人认为十二指肠内容物尤其是胆汁的反流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其根据有二:第一,胃溃疡病人胃内较常含有胆汁,且其含量较正常人或十二指肠溃疡者为多;第二,检查胃溃疡病人显示硫酸钡及聚乙烯甘醇(Polyethylene glycol)从十二指肠流至胃的量增多,上述反流增进的原理尚未明确。作者做了10名良性胃溃疡病人(皆经钡餐、胃镜、细胞学、胃液pH小于3等项目检查确诊)及10名正常人的幽门括约肌功能测定,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对幽门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经B超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43.3岁;胆囊单发结石者7例,直径0.7cm~3cm;2~5枚不等的多发结石者14例,直径在0.4cm—2cm之间;还有9例为泥沙样充填型.应用日本欧林帕斯JF-IT30型纤维十二指肠镜,对每一例患者胆囊切除前及胆囊切除后30d左右,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两次检查,观察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及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结果胆囊切除前有7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2例中量反流,21例未见反流;胆囊切除后有8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中量反流增加至15例,并出现4例大量胆汁反流入胃,无反流者仅为3例.十二指肠球部在胆囊切除前有25例有少量胆汁存留,另5例为中量存留;而在胆囊切除后,则少量存留者仅为4例,中量存留者增加至19例,并有7例有大量胆汁存留在十二指肠球部.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与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有着正比例关系.结论胆囊切除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的胆汁存留明显增多,压力增大,进而使幽门压力增大,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下降,幽门关闭受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石症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证实的21例胃石症住院患者的临床及胃镜资料。结果①所有胃石患者胃镜下无一例出现胆汁反流现象:②胃石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较高,但与其相比,胃石患者腹痛及恶心呕吐症状更为显著,程度更为严重。结论胃石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无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幽门松弛或处于开放状态胆汁反流入胃或陈旧的斑块状稠厚胆汁附着胃壁及绿色的黏液糊并结合病理。结果 40800例患者中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4896例,占受检总数的12%。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重点是调整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同运动,提高幽门括约肌功能控制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并症合并症,消除诱因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12.
邦消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动力紊乱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 ,而机制不完全清楚 ,有研究认为与胃窦动力低下 ,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邦消安是一种促进胃肠运动的中成药 ,有较好的导滞消积 ,保护胃肠功能的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邦消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及分组1、正常对照组 15例 ,无临床症状 ,胃镜下黏膜呈桔黄色 ,无充血水肿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排除其他疾病 ;2、胆汁反流性胃炎组 38例 ,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参考曾锦章等探讨[1] 的标准 ,胃底黏液糊呈现黄色或绿色 ,pH值 >3,胃液甘胆酸>5 .8mg/L。二、方法1、标本的…  相似文献   

13.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列入研究组(173例),将同期行健康检查、胃镜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92例)。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GERD中各型胃胆汁反流阳性率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中不同分级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胃胆汁反流阳性率29.5%(51/173)、对照组16.3%(15/92);GERD中RE型胃胆汁反流45.7%(21/46)、Barrett食管(BE)型26.4%(14/53)、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型21.6%(16/74);RE中A级胃胆汁反流31%(9/29)、B级64.3%(9/14)、C级100%(3/3),未见D级。胃胆汁反流阳性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GERD中RE与BE型、RE与NERD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中A级与B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胃胆汁反流与GERD具有相关性。GERD患者如胃镜下发现胃胆汁反流,治疗时应将胆汁反流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5.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或胃肠吻合术后所引起。主要是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随着内镜的普及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全面。近年来,我科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100例无胃切除术并符合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人,应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组共 89例 ,均为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例 ,其中因消化性溃疡行胃部分切除者 5 8例 ,因胃癌行胃部分切除者 31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男 6 7例 ,女 2 2例 ,男∶女为 3.0 4∶1,年龄 2 2~ 82岁 ,平均为 5 3.7岁。1.2 方法1.2 1 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注意残胃粘膜变化 ,胆汁返流及在距吻合口 2~ 3cm处取残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残胃炎诊断按Hoare方法进行观察 ,胃镜下见残胃粘膜充血、水肿 ,触之易出血以及糜烂。胃镜下见胆汁存留或吻合口有黄色泡沫状液及胆汁由肠腔…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月~1999年1月,我院对36例病变局限于贲门部以下的胃底贲门癌采用经腹后纵隔根治性全胃切除,吻合器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有效地避免了开胸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8~76岁。术前均经胃镜活检,胃肠钡餐检查获得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胃镜未显示食管下段粘膜有溃疡、隆起等形态学变化。其中贲门癌16例,胃底癌20例。手术方式:全麻后做上腹正中切口,切除剑突。切断左三角韧带,游离肝左外叶,将其牵向右侧,暴露胃贲门部,剪断该处腹膜返折,游离出腹段食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18例作为试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进行胃动力检查,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检查,对比研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动力及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比,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33.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的阳性率为5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存在胃动力障碍,反流的胆汁可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9.
13例胃癌疑为胃溃疡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镜下诊断胃溃疡而病理诊断为胃癌病人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1082例胃镜下溃疡直径≤2cm、边缘规则、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的病人行粘膜活检,其中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的13例。结果 13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其均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病灶在胃体及幽门管居多。病理分型腺癌占大多数,且多为高分化癌。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尚难确定。结论 病灶小,边缘规则的早期胃癌易被胃镜诊断为胃溃疡而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对59例有慢性上消化道症状的慢性胃炎病人,根据胃镜下可见显著胆汁反流,胃液呈深黄色或深绿色,胃液pH≥3.0,甘胆酸浓度>58μg/ml,胃粘膜病理积分>9,判断为病理性胆汁反流(部分病人经:显象进一步证实)。胃镜下未见胆汁反流,胃液清亮,其余指标均未达上述标准者判断为非胆汁反流性。选出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BRG组)和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NRG组),上述检查正常的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作为对照受检者进食一份双核素标记的标准餐,用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部分受试者又在空腹时检测胃窦肌电。结果:BRG组有明显的固、液体双相排空延迟,以固相延滞期(SLP)延长较为突出,而固体半排空时间(HSET)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SLP延长的影响:NRG组仅有HSET显著延长。进一步胃电检测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慢渡频率(MSWF)无显著性差异,出现胃电节律失常(DRM)在各组的分布为HC组1/7、NRG组3/10和BRG组7/13,严重程度BRG>NRG>HC。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者有较严重的胃窦功能不良,且胃肌电可予进一步证实,胃底和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也可能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