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估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拔除1~3颗第一磨牙,采用0.022×0.028英寸直丝托槽,常规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术前术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疗程19~32个月,平均为25个月。颌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FH-MP、SN-MP减小,OP-SN、PP-MP增大,且OP-SN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L1-MP减小,U1-PP增大,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U6-PP减小、L6-MP增大,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MIA、y-轴角、NBa-PtGn减小,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拔除第一磨牙矫治,下后牙及上前牙伸长,下切牙压低,(牙合)平面角增大,(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前后,颌面部垂直向高度无明显变化,但对高角及开(牙合)患者仍需要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病史
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 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 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拔除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拔除磨牙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选择方法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2例患者,根据情况分别拔除上颌第二或第一磨牙以及下颌第三磨牙,均采用MBT技术矫治。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在10项测量指标中,有4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集中反映了2种治疗方法在牙性变化和骨性变化中的不同。结论拔除磨牙可以成功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面形良好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为了保持良好的面形,可采用远移上颌磨牙矫正Ⅱ类关系的非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42±0.30(°),SNB平均减小1.9±0.21(°),ANB增加3.32±0.18(°);下颌平面角FMA增大2.05±0.45(°),OP/MP增大2.53±0.32(°),OP/FH值无显著变化;NA/U1角和U1/NA距分别增加2.73±0.50(°)和1.75±0.45(mm),NB/L1角和L1/NB距分别减小4.73±0.60(°)和1.83±0.71(mm),IMPA减小5.66±0.18(°).结论:拔除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属于非常规掩饰性治疗手段,但仍可作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福建地区未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切牙的发育趋势及与测量平面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就诊我院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病例210例,按不同性别、发育阶段分为4组,测量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切牙牙槽高度和倾斜度及其他相关项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1.无论男女性成熟期组较生长发育高峰期组相比,下颌骨升支及体部长度、上第一磨牙倾斜度及高度、下第一磨牙高度、下切牙高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男女性,下颌平面角与上下颌第一磨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与(牙合)平面角存在正相关性.此外,高峰期组中,下颌平面角与上下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而成熟期组中,与上下切牙高度存在正相关性.3.无论男女性组,高峰期组中,(牙合)平面角与上第一磨牙倾斜度及高度、下第一磨牙倾斜度、上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成熟期组中,(牙合)平面角与上切牙倾斜度存在负相关性,与上颌切牙高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1.上下磨牙、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高度存在随颌面发育成熟的变化趋势.2.下颌平面角与上下颌前后牙位置存在代偿规律.3.不同发育分期人群,(牙合)平面角与前后牙位置相关性特征不尽相同,临床诊治中应注意相关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牙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牙合),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开唇露齿,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的患者不但咀嚼功能受到损害,其容貌也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和对矫治方法的正确选择。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一些常用的矫治方法及近年来的矫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应用上颌斜导矫治后患者面部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导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硬组织改变为SNB角增大和ANB角减小,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及H角减小.结论: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应用上颌斜导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林仁勇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5,14(2)
目的总结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1例青春发育期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利用Twin-block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磨牙和尖牙Ⅰ类关系和较好的侧貌,AN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青春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镍钛推簧加Ⅱ类牵引远中移动上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颌间支抗快速推上磨牙远中移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方法 镍钛推簧配合Ⅱ类牵引使上磨牙及尖牙快速远中移动。结果 上颌磨牙每月平均远中移动 1.0 75± 0 .0 3 2mm ,上下磨牙相对移动平均每月 1.81± 0 .0 2mm ,上下磨牙达近中尖对尖关系的平均疗程为 10周。上颌前磨牙平均每月远中移动1.76± 0 .0 3mm ,上颌尖牙平均每月远中移动 2 .12± 0 .0 7mm。结论 镍钛推簧配合Ⅱ类牵引对于下颌轻度后缩、下前牙较直立或内倾、Spee’s曲线较平坦的病例 ,可以迅速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正安氏Ⅱ类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Ⅱ类须拔牙的病例究竟是拔磨牙还是拔前磨牙,每个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拔牙方案可能不同,不同的拔牙部位矫治后脸型会有不同。我们对临床上12例拔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安氏Ⅱ类拔磨牙适应证与拔前磨牙的适应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Twinblok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Twinblock矫正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特点.方法21名10-12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9名,女12名.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曲面断层及手腕骨X线片.对Twinblock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光片进行18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ANB、OJ、UI/SN、UL-ELine、LL-ELin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I/MP、U1/PP、U6/PP、L6/PP、鼻唇角及颏唇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下颌升支、下颌体以及下颌综合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下颌平面角在正畸治疗后无显著变化.结论Twinblock在生长发育期的Ⅱ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减小覆盖、覆(牙合)、改善(牙合)关系并有效的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对于存在拥挤的Ⅱ类患者,Twinblock及二期治疗时的拔牙治疗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严重的骨性Ⅲ类错,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类错(牙合)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ANB〉60,覆盖〉7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然后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采用PAR指数对每个患者第一期治疗前、第二期治疗前及第二期治疗结束后的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各治疗阶段的PAR分值。结果:双期矫治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改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磨牙关系亦有改善,与单期矫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矫治后PAR总分、加权分值、加权总分差以及减少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之间的PAR分数没有差别,整个PAR的百分比变化也是如此,矫治结束后两者的PAR百分比变化无差别。结论: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无论采用双期矫治还是单期矫治,都能使[牙合]关系得到改善。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疗程相对较长的双期矫治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咬肌肌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功能平衡与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恒牙(牙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咬肌开颌反射、下颌姿势位咬肌肌电图、牙尖交错(牙合)紧咬咬肌募集肌电图、咬肌咀嚼周期肌电图的检测.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肌电图测定:①开(牙合)反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静止期由原来延长趋于正常;②下颌姿势位图形稳定,无异常波形出现;③牙尖交错位紧咬由原来异常的混合相趋于正常的干扰相,图形密集,波幅增高,波形趋于一致;④咀嚼周期食物粉碎相异常停顿消失或减少,图形较一致,开口相、闭口相无异常收缩出现;⑤咀嚼周期总时程有缩短趋势.结论 应用Forsus矫治器治疗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引导下颌向前改变颌位后,影响咬肌功能发挥的周围条件发生改变,咬肌肌功能活动增强,肌电图规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用Herbst矫治器矫治2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Ⅱ类关系的改善是上下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及下颌牙前移的效应占主要因素.其中SNB增加(+4.1°),ANB减小(-4.6°),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通过对牙、颌作用后产生综合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