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从新鲜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标本中分离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改良Eagle培养基/F-12(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形成干细胞球,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随机将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生长曲线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检测亚甲蓝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亚甲蓝作用后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生长曲线、集落形成能力结果和凋亡检测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相比,亚甲蓝中、高剂量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且亚甲蓝的最低有效浓度为1μM,最佳有效浓度为10μM。结论亚甲蓝可以降低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这种制剂能将药品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正常部位几乎不受药物的影响。 目的:实验拟观察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对家兔痛阈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背根神经结靶向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3/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雄性新西兰兔24只,体质量2.3~2.8 kg;空白明胶微球(自制);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自制,载药量为9.8%)。微球系院内药理学实验室高级技师协助制备。 干预:24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甲蓝磁性微球15 mg 组:在外磁场作用下家兔蛛网膜下腔注射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15 mg;空白磁性微球15 mg 组注射单纯磁性微球15 mg;假手术对照组:麻醉和手术步骤同其他组,每组8只。 主要观察指标:连续观察注射药物后家兔下肢的电痛阈、运动功能及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最后取脊髓腰骶端作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24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亚甲蓝磁性微球15 mg 组家兔后肢电痛阈值在给药后第1~6天明显升高,与自身给药前及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②亚甲蓝磁性微球15 mg 组家兔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第1~11天明显延长,与自身给药前及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术后13 d 恢复正常。③病理观察显示各组脊髓背角结构、形态正常,神经轴索排列正常,灰白质界限清楚,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组背角均有少数未完全降解的微球,各组的脊髓前角可观察到形态正常的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及神经轴索,结构完整。 结论: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可靶向阻滞脊髓背根神经结,提高家兔的痛阈并延长体感诱发电位,具有“感觉-运动”分离阻滞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长效靶向神经阻滞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33例颅内压增高的病人随机分成二组,第1组17例,给予20%甘露醇0.5g/kg;第2组16例,给予20%甘露醇1.0g/kg,两组均6-8h输注一次。监测两组病人每日首剂甘露醇前、后的血浆渗透压数值。结果 两组病人甘露醇使用前、后血浆渗透压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续多日反复使用甘露醇后,可引起血浆渗透压基础值逐渐增高,且使用时间越长,血浆渗透压基础值越高。结论 对于甘露醇,切莫盲目使用大剂量。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提倡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有条件者应在用药期间监测血浆渗透压。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高香草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多巴胺代谢产物血浆高香草酸 (pHVA)的影响。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 (患者组 )纳入研究 ,利培酮治疗平均剂量为 (3 2± 1 1)mg/d ,共观察 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 ,以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 pHVA含量。 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检测pHVA水平。 结果  (1)患者组治疗前 pHVA含量 [(7 9± 4 0 ) μg /L]与对照组含量 [(8 8± 4 1) μg /L]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患者组治疗后 pHVA含量 [(5 3± 2 7) 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2 )治疗前患者组 pHVA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 [(2 0 7± 4 1)分 ]存在正相关 (r =0 39,P <0 0 0 1) ,与基线PANSS阴性症状评分 [(19 7± 5 1)分 ]存在负相关 (r =- 0 35 ,P <0 0 1) ;(3)基础pHVA含量及其治疗前后差值[(2 6± 1 3) μg/L]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减分值 [(10 8± 4 1)分 ]均分别呈正相关 (r =0 4 8,P <0 0 1;r=0 6 0 ,P <0 0 0 1)。结论 患者组治疗前pHVA可部分反映精神分裂症症状 (尤其是阳性症状 )的严重程度 ,基础 pHVA含量及治疗前后pHVA水平的变化与利培酮治疗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0-01-2014-01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入院治疗各个时段(24 h、7 d、14 d、21 d)血浆FIB与ET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FIB、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2组FIB、ET水平均升高,入院后7d2组ET水平均稍微下降,FIB水平升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21 d观察组FIB、ET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1 d时观察组FIB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高压氧治疗降低血浆FIB、ET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是生物材料临床应用所面的严重问题,极大地限制着心血管生物材料临床应用和推广,而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是心血管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起始动因。因此,防止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是防治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重要环节。研究发现,人体血浆蛋白对生物材料细菌黏附有重要影响,有的血浆蛋白抑制材料上细菌黏附,有的促进材料上细菌黏附。研究血浆蛋白与生物材料细菌黏附关系为防治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吸烟对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10例脑卒患者中抽取55例吸烟患者与55例不吸烟患者分别作为甲组与乙组,选取同期我院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丙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浆组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组、乙组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随着吸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烟对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奥氮平血浆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推荐标准,将104例服用奥氮平治疗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n=29)和血脂正常组(n=75)。测定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能(肌酐、尿素)、肝功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奥氮平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肾功能(尿素、肌酐)、肝功能(白蛋白、ALT、AS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用奥氮平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血症组血浆奥氮平浓度低于血脂正常组药物浓度(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是影响奥氮平血浆浓度的独立因素,回归系数为负(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甘油三酯水平有可能降低奥氮平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降纤酶首次、第2次、第3次剂量分别为10U、5U、5U,发病24h内,治疗组进行降纤酶治疗,对照组则按相同方式予以安慰剂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PT及PA及发病3个月和1a后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复发率等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和54.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Barthel评分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a后随访,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卒中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5.10g/L下降至治疗后的2.57g/L(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纤酶是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安全、有效的药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脐血浆中是否存在活性成分及其对于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认识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检测脐血浆生物活性成分,观察其在神经发育及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抗体芯片技术对脐血浆和健康青年女性静脉血浆活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免疫磁珠从脐血中分选出CD34+细胞,经体外培养计数观察CD34+细胞增殖能力,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脐血浆中有31种蛋白分子的含量显著高于静脉血浆,其中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潜能的活性蛋白10种,包括FGF4、Frizzled-3、IL-3、RAGE、CRIM-1、Neuritin、Neuropilin-2、Neurturin、SFRP-3、Tomoregulin-1;在CD34+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脐血浆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 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 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 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 < 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 < 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 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同培养3 d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K562为靶细胞,分别以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杀伤实验。 结果与结论: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同一效靶比下,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中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可达(77.88±1.57)%(P < 0.01)。提示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显著,较单纯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16.
A 59 year old man had 6 ml of unbuffered methylene blue injected into the lumbar theca in an attempt to localise the sour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oea. After injection of the dye he became shocked, and within the next few days he developed a mild paraparesis which subsequently progressed to a total paraplegi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pinal cord damage found at necropsy, eight and a half years after injection of the dye, is described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linical pictu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 cm ,并将其无菌包裹后固定在臀部外侧。然后患者改为俯卧位行后入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中将造影管埋入供血动脉,分别使用碘造影剂和美兰进行脊髓血管造影。美兰造影过程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2013年7月~2015年9月完成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46例,其中3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13~65岁,平均35.6岁;髓内动静脉畸形30例,髓周动静脉瘘16例。其中38例(81.6%)病变完全切除,8例(18.4%)髓内动静脉畸形为保留脊髓功能次全切除病变。美兰造影过程中未见诱发电位改变。结论脊髓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辨别畸形血管团的结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血管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8.
A controlled trial of methylene blue in severe depressive illn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hylene blue, 15 mg/day, was compared with placebo in treatment of severe depressive illness. The 3-week trial was designed to avoid bias by placebo response and also to avoid observer bias.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thylene blu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ose receiving placebo. Methylene blue at a dose of 15 mg/day appears to be a potent antidepressant, and further clinical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