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贵萍  吴登友 《贵州医药》2007,31(5):428-429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可以为外周神经阻滞提供客观的定位依据,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阻滞技术[1,2].对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单点PNS法并不比其他方法更优越[3].  相似文献   

2.
目前几乎所有上肢、下肢的肢体手术均可接受外周神经阻滞。现就10例老年重症患者周围神经阻滞行下肢手术的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周围神经定位是其成功关键,但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是盲探性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神经组织麻醉在临床应用的主要领域和麻醉优点,共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6例各类患者的麻醉记录资料和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构成比为: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45例,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28例,颈丛肋间神经阻滞19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8例,肋间神经阻滞6例,所有患者均起的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能通过神经刺激器进行准备的穿刺定位,痛苦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和神经组织联合使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31例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对照组16例患者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的联合使用,能使血流动力更加平稳,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两种方法,并观察这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因下肢外伤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患者24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外周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12例。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麻醉后15,30min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硬膜外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8.
黄必君  李晓辉  李正涛 《贵州医药》2010,34(10):918-91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近来我科开展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刺激器用于上肢手术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艳秋  王林  陆巍  杨烨 《贵州医药》2004,28(11):998-999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科自2003年9月以来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和Stimuplex针行60例上肢神经阻滞的正确定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肌间沟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按常规找异感方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结果 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运用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用外周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针刺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的小儿患者50例均等分为两组,均采用基础麻醉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Ⅰ组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穿刺点均用两点法麻醉。神经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注射液,按3 mg/kg给药。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效果,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在基础麻醉下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阻滞成功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阻滞维持时间Ⅰ组显著长于Ⅱ组(P<0.05)。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手术在基础麻醉下使用外周神经刺激仪,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较准确的实施,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王磊  江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96-297
<正>随着神经刺激器在北京市丰台医院麻醉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数量明显增多,尤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著。神经刺激器的引入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有了客观指标,大大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1]。但是由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肘部以  相似文献   

13.
目前麻醉医生将超声技术引入神经阻滞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与传统的解剖定位寻找异感及神经刺激仪的引导神经阻滞而言,神经阻滞定位更准,成功率更高,用时更短.如果将超声及神经刺激仪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安全性,降低神经的损伤率,减少并发症并将神经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肥胖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体表定位困难,易致阻滞不全,外周神经刺激器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对行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48例应用新型Stimu-lex HNS 12神经刺激器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和手部手术很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定位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故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并发症。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可辅助定位目标神经,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腋路臂丛神经的结构和周围相应的组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定位目标神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本文从定位技术的发展,探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肥胖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体表定位困难,易致阻滞不全,外周神经刺激器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本科对行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48例应用新型Stimuplex HNS 12神经刺激器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领域及其效果,分析其麻醉优点。方法收集在我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过手术治疗并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或传统全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来展开分析研究,其中36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者视为观察组,36例传统全身麻醉者被视为对照组,观察组间麻醉效果,对比麻醉效果优良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时间、镇痛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得多(χ2=3.9560,P=0.0467)。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常应用于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上可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8.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出椎间孔的脊神经附近椎旁间隙,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的神经阻滞技术。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应用超声引导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提高成功率。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评价、图像定位、操作技术和穿刺并发症等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临床效果,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Ⅳ级择期或急诊单侧肢体手术的患者62例,上、下肢分别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术前和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变化,术后镇痛时间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5~30min,完全阻滞时间为20~30min,1例运动未完全阻滞,但不影响手术;下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8min,BromageⅠ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0~15min,BromageⅢ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5~30min;术后镇痛时间,上肢(525±158)min,下肢(625.68±119.62)min,镇痛效果十分满意;无尿潴留现象。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明确,效果满意。与传统的神经阻滞比较,利用神经刺激器不但使上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阻滞成功率高,而且开辟了用传统“异感”法难以完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新方法,生理干扰小,无“异感”穿刺法留下的痛苦记忆,术后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行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刺激并阻滞锁骨上臂丛神经,对照组采用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在术后4h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术后8h、24h、48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在术后4h无差异,观察组术后8h、24h、48h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静脉穿刺套管针阻滞法,前者定位准确,无套针滑脱危险,术后镇痛效果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