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比率、原因及术后存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7年间2833例次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资料.比较1998至2003年(手术技术初期)和2004至2007年(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期)两个阶段中,再次肝移植的比率、原因及术后患者的存活时间.结果 共对132例患者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4.66%(132/2833).1998至2003年行首次肝移植的患者中有67例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10.84%(67/618),2004至2007年行首次肝移植的患者中有65例进行了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为3.12%(65/2083),两者再次肝移植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2例患者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胆道并发症6H4例、原发病复发24例、排斥反应14例、移植肝功能不良1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2例、腹腔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及其他原因1例.手术技术初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胆道并发症、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良及乙型肝炎复发;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期则以胆道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功能不良为主.首次肝移植术后6个月之内和之后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分别为42和90例,其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570和1202 d(P<0.05).结论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进步,再次肝移植率下降.再次肝移植成为治疗首次肝移植术后朋道并发症、原发病复发、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不良等的有效方法 .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时机最好在首次肝移植术后6个月之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再次肝脏移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再次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对策.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施行再次肝脏移植手术132例,回顾性研究其中74例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再次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17个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再次肝移植预后的显著相关因素.结果 对17个可能影响再次肝移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 单因素分析得出10个与再次肝脏移植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变量:再次手术时期、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水平、热缺血时间、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进入Cox回归模型的有术式、术后ICU停留时问和术后并发症3个变量.结论 影响再次肝移植预后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手术方式、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再次肝移植28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1996年5月至2009年8月实施的28次再次肝移植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在连续880例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有24例病人共接受28次再次肝移植术,再次移植率为3.18%.再次移植的指征分别为胆道并发症16例次(57.1%),原发病(肿瘤)复发6例次(21.4%),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次(14.3%),慢性排斥反应(3.6%)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各1例次(3.6%).再次肝移植13例(17次手术)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经存活51 d至67个月;11例于1~489 d病死.病死原因是:3例术后失血性休克,2例肝癌复发,2例心血管并发症,2例感染性休克,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病死率为39.3%.结论 再次肝移植能有效挽救移植肝失功病人的生命,再移植指征的掌握、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介入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和再次肝移植对肝动脉并发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治疗,术后均存活;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1例再次出现HAT,并再次移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stenosis,HAS)者12例,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2例;支架植入10例(治疗后因胆道缺血性改变行再移植4例);6例再移植患者存活4例,因颅内出血和感染死亡2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HAS者8例,行肝动脉支架植入5例,肝功能好转.因胆道缺血性改变接受再移植1例.另外2例行保守治疗,情况稳定未作处理.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HAT的治疗以再次肝移植为主,HAS以介入治疗为主,一旦出现胆道缺血性改变,应及时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6.
再次肝移植8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实施的80例再次肝脏移植的原因、与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选择的术式、1年存活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死亡的主要病因。结果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是胆道并发症,占45.0%;距首次移植术后超过1个月再次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19.6%)明显低于首次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移植患者(70.0%);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54.5%)和多脏衰(18.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间,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术式,制定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移植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再次肝移植的效果.方法 初次肝移植时原发疾病为肝癌(病理诊断)、移植后因各种原因需行再次肝移植者65例(肝癌组),分析其进行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以及再次肝移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并于同期因肝脏良性疾病施行肝移植、移植后因各种原因需行再次肝移植者66例(非肝癌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有11例(16.9%,11/65)因肝癌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非肝癌组无因肝癌而行再次移植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有11例(16.7%0,11/66)因血管并发症而进行再次肝移植,高于肝癌组(4.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肝癌复发者11例,其中10例(90.9%,10/11)在再次肝移植后因肝癌复发而死亡;肝癌组初次肝移植后肝癌未复发者54例,其中7例(13.0%,7/54)在再次肝移植后肝癌复发,明显低于复发者(P<0.01),其移植肝5年累积存活率为51.0%,与非肝癌组(51.8%)差异很小(P>0.05).结论 原发病为肝癌者初次肝移植后因肿瘤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其预后不佳;而因非肿瘤复发因素而行再次肝移植时,其再次肝移植的效果与因良性疾病而行肝移植者相近,不应受其原发疾病为肝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新评估激素在肝移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 2 0年中 ,原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法。毫无疑问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肝移植的成功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绝大多数的肝移植中心都能使肝移植受体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年生存率已达到 70 %~ 90 % ,10年生存率也达到了6 2 %。因此目前肝移植的重心和注意点不再仅仅集中在提高移植术后近期的生存率和并发症的防治 ,而且主要着眼于移植术后中长期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通过长期随访发现慢性排斥反应只占晚期器官功能丧失和病人死亡的一小部分 ,而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并发症 ,如感染、心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再次训腹探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特征,并籍此找出可能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方法 总结密歇根大学医院自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2月28日间所行成人肝移植手术患者资料,将再手术患者组与未再手术患者组资料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共54次.随访3至9个月,其中共14次(12例患者)术后再次剖腹探查,所有再手术均在移植术后20 d内.6例系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腹腔出血,2例为非手术技术相关腹腔出血,2例术后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移植物无功能再次肝移植,1例肝动脉取栓后再栓塞行再次肝移植,1例术后肠粘连保守治疗无效,1例阴性探查.行剖腹探查者1例患者死亡.结论 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的腹腔出血是再次手术探查的主要指征,MELD评分较高的患者建议移植术后常规置放引流;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和肝动脉栓塞是早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指征;肝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处理需要快速果断,再次手术取栓、融栓与吻合口的校正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后果是致死性的,提高警惕性和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再次肝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3年4月我中心进行的612例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6例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率2.61%(16/612).两次移植间隔时间(即首次移植物存活时间)为(16.2±18.3)个月(10 d至64个月,中位时间9.5个月).再次肝移植后总体病死率50%(8/16),围手术期病死率18.75%(3/16);再次移植物存活时间为(37.4±34.3)个月(3d至94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受者平均生存时间(53.6±33.9)个月(10 d至94个月,中位时间57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48.3%.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再次肝移植是合理、必要和可行的救治手段.再次肝移植在首次移植6个月后进行,有利于降低再次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6日至2012年5月26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肝移植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与预后。结果笔者所在医院完成再次肝移植215例,其中行2次肝移植200例,3次肝移植14例,4次肝移植1例。第2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胆道并发症(53.5%,115/215),其次为肝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或功能低下(8.4%,18/215);第3次肝移植的原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5/14),其次为肝癌复发(2/14)。早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与后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后)第2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后期第2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较高。第3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低于第2次肝移植(P=0.043)。与胆道并发症者比较,肝癌复发者(P=0.001)和肝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或功能低下者(P=0.033)移植物生存率较低,慢性移植肝失功能者移植物生存率较高(P=0.037)。结论胆道并发症为再次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移植后早期行再次肝移植的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围手术期的死亡增加。因肝癌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移植物的预后不理想,而慢性移植肝失功能患者移植物的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间实施的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对再次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在连续实施的31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中共有10例接受了再次移植.再次移植率为3.17%。再次移植指征分别为胆道并发症4例(40%),原发病复发4例(40%),其中包括肝癌复发2例(20%),乙肝复发1例(10%),肝硬化复发1例(10%),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1例(10%).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10%)。10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全身严重的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肝癌复发转移。其余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0~28月.肝功能及一般状况良好。结论合理选择再次移植的指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建立完善的预后评估模型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Retransplantation of the liver in childre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Because of the poor outcome of hepatic retransplantation, it is still debated whether this procedure should be performed in an era of donor organ scarc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outcome of hepatic re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outcome, and to assess morbidity and causes of death. METHODS: A series of 97 children after a single transplantation and 34 children with one retransplant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of children with a retransplantation was 70, 63, and 5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85, 82, and 78%, respectively, for children after a single transplantation (P=0.009). Survival of children with a retransplantation within 1 month after primary transplantation was worse (P=0.007) and survival of children with a late retransplantation was comparable (P=0.66) with single transplantation. In early retransplantations, the Child-Pugh score was higher, donors were older and weighed more, and more technical variant liver grafts were used compared with single transplantations. Biliary atresia and a high Child-Pugh score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atient survival after retransplantation. Sepsi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and cause of death after re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S: Retransplantation is a significant event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utcome after hepatic re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is inferior compared with single transplantation. This difference is explained by low survival after early retransplantation and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oor clinical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at time of retransplantation, especially in children with biliary atresia, and by the predominant use of technical variant liver grafts in retrans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指征和移植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2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再次肝移植.原因分别为:胆道并发症10例,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其中1例合并胆漏,慢性排斥反应4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并对再次肝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在22例再次移植患者中,存活12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10/22).死亡病例术后生存时间3~35 d,平均12.6 d.死于脓毒败血症7例;手术出血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1例.在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3/12),其中胆道并发症2例,伤口裂开1例,院内感染11例,感染率为92%(11/12).随访2~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存活3~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结论 再次肝移植主要指征为胆道并发症、肝动脉栓塞、慢性及急性排斥反应,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导致再次肝移植死亡原因主要为脓毒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肝移植,尤其是再次肝移植的长期随访结果及影响结果的因素。方法 对1981年2月至1998年4月期间进行的、存活时间大于2年的4000例肝移植进行随访,其中再次肝移植774例。根据首次肝移植的时间,分为A、B、C三期。结果 774例(19.4%)接受第2次肝移植,148例(3.7%)接受第3次肝移植,20例(0.5%)接受第4次肝移植,5例(0.13%)接受第5次及5次以上肝移植。第1次再移植原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肝动脉栓塞和排斥反应。C期再次肝移植率(13.4%)明显低于A期(33.4%)和B期(23.7%),P=0.001。结论 掌握适当的再移植指征、再次手术时机、受体的选择和手术技巧,再次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Up to 23% of liver allografts fail post‐transplant. Retransplantation is only the recourse but remains controversial due to inferior outcomes.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identify high‐risk periods for retransplantation and then compare survival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s. We performed an analysis of 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UNOS) data for all adult liver recipients from 2002 through 2011. We analyzed the records of 49 288 recipients; of those, 2714 (5.5%) recipients were retransplanted. Our analysis include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with the outcome of retransplantation. The highest retransplantation rates were within the first week (19% of all retransplantation, day 0–7), month (20%, day 8–30), and year (33%, day 31–365). Only retransplantation within the first year (day 0–365) had below standard outcomes. The most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were as follows: within the first week, cold ischemia time >16 h [odds ratio (OR) 3.6]; within the first month, use of split allografts (OR 2.9); and within the first year, use of a liver donated after cardiac death (OR 4.9). Each of the three high‐risk periods within the first year had distinct causes of graft failure, risk factors for retransplantation, and survival rates after re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期间实施的15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再次肝移植切除的全肝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 15例再次肝移植存活者占53.3%,死亡者中严重感染占57.1%.病理组织学变化以慢性排斥反应和胆管、血管狭窄、阻塞为主.慢性排斥反应占20%,胆管病变占46.6%,血管病变占33.3%.结论 再次肝移植存活者较首次肝移植者低,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导致再次肝移植的多种原因中,肝胆管、血管狭窄、阻塞的发生相对较慢性排斥反应高,且移植后肝脏胆管和血管病变常并存.肝胆管、血管狭窄、阻塞是导致再次肝移植的重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