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57-4058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分别为(3.25±0.93)cm、(2.08±0.61)cm,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7%,96.67%,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术期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2011年152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片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统计血栓发生率,同2008年152例前下肢骨折围术期未予抗凝药物干预的患者(B组)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8例(5.26%)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38例(25.00%)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围术期积极抗凝治疗,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袁焕玲 《大家健康》2016,(4):252-253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30例行介入溶栓治疗,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各环节护理。结果:30例手术患者无1例发生肺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提高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梁美萍  胡秀英  袁远程  曾秀芳 《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系统中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血栓滤器及溶栓治疗同时,术前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肢病情及溶栓时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肺栓塞及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对DVT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肺栓塞,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灵燕  方欣  金璐  解旭品 《浙江医学》2017,39(19):1707-1708
目的探讨并总结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45例LDV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45例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穿刺部位护理、导管溶栓护理、患肢护理、血红蛋白尿观察、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干预下,均成功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开通了栓塞的下肢静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LDVT,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600例。根据就诊的住院号奇偶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804例、对照组796例。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均采用刮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10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9.39、6.8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51,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帅健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蚌医一附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2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血流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围手术期间,观察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2.8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相对明显改善,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间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术前心理指导、知识宣教以及术后活动锻炼、药物预防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乃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过去一段时期在我院接受7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显著(P0.05);术后仅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26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38例,按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1342例,在常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1周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6例(0.45%),肺栓塞1例(0.075%),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1.64%),下肢肿胀、疼痛17例(1.27%),肺栓塞8例(0.60%),两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减少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措施与早期治疗,判定其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概率以及形成肺栓塞的概率.结果:6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有2例(3.33%)开腹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积极评估围手术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强化风险意识宣教,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等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8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左下肢62例、右下肢24例,均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1例因并发脑出血转科治疗,余85例均取得明显疗效,水肿完全消退;血栓完全溶解76例,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心理压力,避免体位因素导致的致死性肺栓塞,促进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18.
李卫敏 《河北医学》2014,(6):1044-104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2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采用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预防部分和手术的整个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经过两种方法护理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经过两种方法护理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8.3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预防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4例,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54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70%。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