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春艳 《浙江医学》2018,(7):753-755
目的探讨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Ia2~IIa2期宫颈癌患者370例,分析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栓塞、组织学类型和术前是否化疗等9项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0例宫颈癌患者中,4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2.4%。肿瘤的转移部位以闭孔区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最高,分别为69.6%和4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关联(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6.573,95%CI:1.073~4.286,P<0.05)、浸润深度(OR=3.442,95%CI:1.713~6.915,P<0.01)、宫旁浸润(OR=7.171,95%CI:1.781~4.241,P<0.01)和脉管栓塞(OR=6.001,95%CI:3.137~7.482,P<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栓塞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与术前血清学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活检病理联合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初次手术的宫颈癌患者307例,按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1例和未转移组226例,比较2组患者的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阴道受累,术前血清学指标以及病理特征。分析联合诊断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淋巴结短径大、MRI肿瘤直径大、MRI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MRI宫旁浸润、术前SCC-Ag水平升高和脉管浸润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11、0.6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50 mm、2.55 ng/mL、1.90,灵敏度分别为0.654、0.593、0.593,特异度分别为0.881、0.757、0.642;MRI淋巴结短径联合SCC-Ag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多指标(术前SCC-Ag水平、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以及脉管浸润)联合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  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可以提高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宫颈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环氧合酶-2(COX-2)阳性、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HPV16-E6)阳性与预后有关(P〈0.05),而年龄、病理类型、宫颈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COX-2阳性、HPV16-E6阳性与宫颈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病灶直径与宫颈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COX-2、HPV16-E6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隐匿性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绝经晚期宫颈癌患者、有性交出血或阴道流血病史、临床高度怀疑为宫颈浸润癌,但常规宫颈癌三阶梯检查资料(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多次未找到病理学“浸润癌”的证据,盆腹腔MRI明确显示宫颈浸润癌,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6例患者MRI图像上均找到明确宫颈肿瘤,肿瘤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MRI测量肿瘤大小与手术后测量结果符合率为88.5%[(2.370±1.109) cm vs. (2.250±1.084) cm,P >0.05]。结论:因价格因素,MRI尚未纳入宫颈癌诊断的常规检查,但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等有明确症状、常规三阶梯检查未找到病理依据,而临床高度怀疑宫颈浸润癌患者,辅助MRI能直观、准确显示宫颈癌病灶大小及侵犯范围,有利于及时明确诊断,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宫颈癌复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SCC-Ag值,分别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肿瘤直径大小,复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SCC-Ag的阳性率为75.4%,临床期别高者显示较高的阳性率;SCC-Ag值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及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复发和/或转移者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在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春玉  米雪  于亚妮  路攀  苗劲蔚 《北京医学》2016,(11):1147-1149
目的 分析ⅠB1~ⅡA2期宫颈癌的宫旁转移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宫颈癌ⅠB1~ⅡA2期宫旁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9-2015年经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宫旁浸润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旁转移率为4.92%.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浸润深度(OR:3.095,95% CI:1.324~7.235,P=0.009)、淋巴结转移(OR:3.929,95% CI:1.863~8.290,P=0.000),肿瘤大小(OR:2.446,95% CI:1.167~5.129,P=0.018)是宫旁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块直径≤2 cm且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宫旁浸润率为0.89%.结论 宫颈癌ⅠB1~ⅡA2期宫旁转移率较低,肿块直径≤2 cm,宫颈浸润深度<1/2并且淋巴结阴性患者可考虑实施损伤较小的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但仍待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及癌旁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病变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23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病变旁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深,阳性率逐渐增高,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癌旁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旁正常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民族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病变旁组织均不表达,P16INK4A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新的评价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行手术治疗的IA2-I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期、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数值,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浸润情况、宫旁转移情况等,对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8例IA2-IB1期宫颈癌患者中9例发生宫旁转移,宫旁转移率为5.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血清SCC值显著升高、肿瘤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脉管浸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与宫旁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类型与宫旁转移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IA2-IB1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率低,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易发生宫旁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Ⅲ、Ⅳ期宫颈癌临床资料,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的多影响因素.结果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2.7%,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有关(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为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于宫颈癌分期、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4名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MRI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来判断MRI分期在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MRI对于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2.1%;MRI对于判断宫旁转移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0.5%;MRI对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 3.3%,特异度为97.0%,准确率为82.1%。结论 MRI宫颈癌分期优于临床分期,且在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总生存时间(OS),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OS影响。  结果  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中,20例淋巴结转移,67例未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99%。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管受累率、黏膜下层比例、溃疡型比例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管受累、肿瘤大小是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 < 0.05)。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8±4.8)个月,失访6例,患者3 a生存率为90.1%,5 a生存率为86.4%。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显示,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患者OS短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血管受累、浸润深度是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浸润黏膜下层、淋巴管受累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否可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进行初始治疗的98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血清hs-CRP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hs-CRP水平与SCCA的相关性?对照组为我院同期的体检人群989例? 【结果】 研究组术前血清hs-CRP平均秩次高于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72(2.48)mg/L和1.76(4.92)mg/L,P = 0.011],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以及患者年龄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患者年龄及治疗前hs-CRP和SCCA水平与宫颈鳞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治疗前hs-CRP水平与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关?秩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s-CRP与SCCA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 = 0.206,P < 0.000(双侧)]?【结论】术前血清hs-CRP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预后的指标,但其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例cN0 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促甲状腺激素、BRAF基因突变与否、肿瘤直径、多灶性、单/双侧、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否侵犯包膜,是否腺体外侵犯及术后病理。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cN0 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多灶、侵犯包膜、腺体外侵犯、BRAF基因突变与PTMC病人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多灶、侵犯包膜、BRAF基因突变阳性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针对PTMC病人,如有年龄较小、肿瘤直径较大、多病灶、侵犯包膜、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临床特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即使术前评估中央区淋巴结为阴性,手术范围也应包含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减少癌症残留及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ox4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60例CSCC定义为观察组,28例癌旁组织定义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验2组Sox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ox4在观察组阳性率为63.75%,高于对照组的39.29%(P<0.05),E-cadherin观察组阳性率为35.00%,低于对照组的64.29%(P<0.01);Sox4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s=-0.54,P<0.01);且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和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病人年龄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Sox4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促进CSC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二者可为CSCC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