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纤溶抑制物,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能被多种物质激活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而且参与炎症性疾病的调节。现就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液凝固时,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被凝血酶激活,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TAFI还参与炎症与创伤修复。动物实验中,抑制TAFI可以缩短血凝块溶解时间,增强溶栓药物的作用,开发特异性TAFI抑制物有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新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性指标pentraxin-3与纤溶指标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nolysis inhibitor,TAFI)的变化。方法检测比较10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entraxin-3、TAFI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entraxin-3、TAF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pentraxin-3及TAFI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raxin-3浓度与TAFI浓度呈正相关(r=0.17,P<0.05)。结论 pentraxin-3与TAFI共同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60例老年UA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TAFI的含量(TAFI:Ag)及活性(TAFIa:Ag)的变化情况,检测凝血-纤溶指标,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UA患者治疗前TAFI:Ag和TAFIa:Ag及F1+2、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P<0.05),有效治疗2周后TAFIa:Ag降低,TAFI:Ag及F1+2、D-D、Fib基本恢复正常(P>0.05),治疗前血浆TAFI:Ag与F1+2、Fib呈正相关:血浆TAFIa:Ag与F1+2、Fib呈正相关。结论血浆TAFI含量和活性与老年U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AFI含量和活性的升高增加了老年U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浓度和活性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34例和30例正常人,用ELISA方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TAFI的抗原(TAFIAg)及活性(TAHa),与正常人的参考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纽TAHa、TAHAg、Fb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均显著增高,TAFI抑制了Fbg的降解,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UA的机制。方法55例老年UA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LMWH治疗7d。分别检测老年UA患者治疗前后和2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凝血酶原片段F1 2(F1 2)、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浆抗Xa因子(anti-Xa)活性及血浆TAFI含量。结果LMWH治疗前,老年UA患者外周血中TAF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3±25)%vs(81±27)%,P<0.05,F1 2、Fib及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FDP水平无变化。老年UA患者血浆TAFI水平分别与血浆Fib间呈正相关(r=0.588,P<0.05),与血浆F1 2水平呈负相关(r=-0.636,P<0.05)。LMWH治疗后,老年UA患者血浆TAF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3±25)%vs(75±30)%,P<0.05。anti-Xa活性、血清FD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血浆F1 2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Fib、D-D水平轻度降低,但无统计意义。治疗前后TAFI差值(△TAFI)与F1 2差值(△F1 2)呈负相关(r=-0.691,P<0.05)。结论TAFI是预测UA发生的标志物,其介导的纤溶活性调节作用是LMWH治疗UA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是近年发现的血浆羧肽酶原,在调节血浆凝块的纤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最近研究发现,其生理功能并不限于控制纤溶系统,还有更广泛的抗炎作用.现就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肺血栓栓塞症、ALI、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庄芸  谢新  沈云峰  周新 《山东医药》2008,48(25):36-37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R带技术,对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37例,主要涉及8、5、7、9、11、20号染色体及Y染色体;正常44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与异常者的转白率分别为13.6%、54.1%,病死率分别为18.2%、64.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1、23.6个月,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MDS患者的染色体变化对其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免疫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免疫异常徐世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造血干细胞疾病,不仅在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血细胞酶学等方面有异常,而且在免疫学方面也存在异常。近10余年来,研究进一步证实免疫功能异常在MDS发病、发展,向急性白血病(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临床肝病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选取5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TAF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PAI-1、t-PA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并统计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不同类型慢性肝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TAFI: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浆t-PA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除外)。结论: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浆TAFI:A水平降低,导致纤溶活性增加,是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呈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与冠心病发病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化学方法观察测定 145例CHD患者和 1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PAI、纤溶酶原激活物 (PA)活性和胆固醇、甘油三酯 (TG)的血清水平。结果 :CHD组的PAI/PA比值 (1.83± 0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1.17± 0 .48) ,P <0 .0 5 ],PAI与TG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 .45 ,P <0 .0 5 )。结论 :PAI与TG相关性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无效造血及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增高〔1-4〕。MDS的主要病理生理本质是:①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②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③无效造血。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计数减少及由此导致的症状和体征,结局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异常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DS患者的免疫异常。方法 对90 例MDS患者的Ig、RF、CIC、直接Coombs 试验及其它自身抗体( 包括抗SSA、SSB、Sm 、RNP、ANA、DNA 抗体) 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发现29 例(32.2 %) 患者至少有一项免疫异常。其中Ig 升高者20 例(22.2% ),降低者9 例(10 % )。CIC、RF 或直接Coombs 试验阳性者分别有6 例(6.7% ) 、2 例和2 例(2.2 %) 。未发现其它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免疫异常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值分别<0.05 和<0.01)。但在型别间、有和无感染或染色体异常组间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 P值均> 0.05) 。结论 部分MDS患者有免疫指标异常,且与性别和年龄有关,而与FAB 分型、感染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学诊断陈宗铠王瑞林谭郁彬陈淑娴徐正慧刘延庆段秀绵陈文茹自1984年Tricot等[1]描述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活检组织学中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的现象以来,ALIP在MDS骨髓组织学诊断中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TAFI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00例MI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多态性。结果:CPB2基因G505A位点的3种基因型(G505G、G505A、A505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35%)、54(54%)、11(11%)和32(35.6%)、46(51.1%)、22(24.4%),等位基因G、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62.0%)、76(38.0%)和110(61.1%)、70(38.9%);C1040T位点的3种基因型(C1040C、C1040T、T1040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2%)、53(53%)、15(15%)和31(31.4%)、49(54.4%)、10(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8.5%)、83(41.5%)和111(61.7%)、69(38.3%),2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505A位点:χ^2=1.6757,P=0.8524;χ^2=0.7881,P=0.6973;C1040T位点:χ^2=0.6482,P=0.3958;χ^2=0.7231,P=0.5291)。结论:编码TAFI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基因多态性与MI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免疫学研究发展很快。本文综述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临床免疫学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乏力半年,加重伴劳力性气短10天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颈部和胸前可见数个出血点,左颌下和左腋下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无压痛.肝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未及.外周血象:WBC3.1×10~9/L,中性杆状核0、14,中性分叶核0.53,L0.28,M0.03,E0.02;RBC 2.56×10~(12)/L;Hb56g/L;PC78X10~9/L;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穿刺5次干抽,1次骨穿成功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0.07,早幼粒0.07,中幼粒0.09,晚幼粒0.14,中性杆状0.07,中住分叶0.04.嗜酸杆状0.01,嗜酸分叶0.002,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Pekger畸形;红系增生活跃,部分呈类巨幼样变,核染色质呈粗块网状;巨核细胞7个,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008、诊断:MDS-RAEB.3次骨髓活检报告: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少并和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以及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及乳胶免疫分析测定DM患者血浆PAI-1、t-PA、TAFI、D-D活性;并与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组PAI-1、t-PA、D-D和TAFI含量分别为(48.36±7.92)ng/mL、(12.52±3.17)ng/mL、(0.75±0.58)mg/L和60.82%±14.7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I-1、t-PA及D-D水平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PAI-1、t-PA、D-D、TAFI水平与血管损伤和功能变化的进程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