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MSCs由正常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获得,取第(4~6)代MSCs以1Mm二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h后,用丁羟基茴醚(BHA)、二甲基亚砜(DMSO)和不同浓度依达拉奉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唑盐比色实验(MTT)法检测诱导前和诱导后0,5h、6h、24h、3d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齐人MSCs,诱导分化后大部分MSCs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E和MAP-2。依达拉奉组诱导后的细胞生长能力较好。结论依达拉奉能使诱导后的细胞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减少凋亡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特点及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并寻找最佳诱导时间。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出MSCs进行培养、扩增、纯化。用神经妥乐平(NT)进行诱导。在不同时间用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阳性细胞。结果MSCs经诱导后呈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组化鉴定显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在诱导第3天时最多,为48.20%±5.61%,NSE阳性细胞表达在第5天时最多,为31.50%±7.32%。结论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经神经前体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第5天为最佳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和褪黑素(Mel)受体亚型MT1、MT2 mRNA的表达,以探索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实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min至3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hPTN和MT1、MT2 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d~14d融合。第5代~第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MAP-2,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实验组诱导后12h细胞有PTN和MT1 mRNA的表达。结论PTN和Me1信号传导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甲酸、锌联合胎肠培养基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分化前后肠神经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传代至第6代,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bFGF(10ng/ml)预诱导24h,然后以维甲酸(Retinoic acid,RA)、锌在胎肠培养基(FGCM)条件下诱导10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RT-PCR法检测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检测BMSC高表达CD90(99,7%),而CD45表达阴性。诱导10d后,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标志NSE和NF阳性,而胶质细胞标志GFAP阴性。RT-PCR检测发现,BMSC诱导前低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 mRNA,而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维甲酸、锌联合胎肠培养基不仅能在体外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能促进肠神经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6.
大鼠胎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方法:采用标准Ficoll-hypague技术分离大鼠胎血骨髓的单个核细胞(MNC),收获MSC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诱导MSC向神经元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2种MSC细胞形态、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定向诱导后,2种细胞均表达Nestin、NSE,但GFAP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MSC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碰细胞的能力无显著差异。胎血应是MSC的又一来源。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 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剂诱导后,r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GFAP阴性.认为在体外用丹参注射液与bFGF联合诱导可以使成年Wistar大鼠rMSc8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良好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BM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维A酸(RA)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化SP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两种方法诱导6 h后,MSCs均呈现神经元样细胞改变,伸出突起,类似树突和轴突.该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呈阳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呈阴性表达.其中β BME诱导6 h后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率为68.32%±2.58%,BDNF+RA诱导6 h后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率仅为42.45%±3.26%,两组比较,P<0.05.但β BME诱导后分化细胞存活时间较短,而BDNF+RA诱导后分化细胞存活时间较长.结论 两种诱导方法均可在体外定向诱导人MSCs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分化率及存活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方法使用稀释浓度为200mg/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3、6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诱导后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自胞体长出突起,随诱导时间延长,长出突起的细胞数量增多,突起进一步伸长,部分突起末端呈分叉状,可见网络状连接。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阳性细胞、NSE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在诱导第3天较多,MAP-2阳性细胞在第6天较多。结论黄芪首先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然后促进其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非特异性分化,并促进已分化的细胞进一步成熟、老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熟地含药血清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MSCs至第3代,并鉴定;熟地水煎剂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SD大鼠灌胃,10d后取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至第三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诱导其分化,每组分别诱导24h,诱导后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三种蛋白.结果 原代培养鉴定为MSCs;熟地含药血清能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3个剂量组细胞NSE,Nestin的表达率都较高(P<0.05),且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FAP表达极低.表明所分化的细胞为神经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显示,β-巯基乙醇对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强而促细胞增殖能力弱.结论 经典的培养方法,可分离出相对较多、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熟地含药血清能够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胚胎干细胞(ESCs)向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层贴壁方法诱导E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实验组加TGF-β抑制剂,对照组不加。9 d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统计Nestin阳性细胞比例,并检测NSCs标志物Nestin表达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来源的NSCs分别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计数,统计各类阳性细胞(包括β-tubulinⅢ+和TH+/MAP2+阳性细胞)比例,qRT-PCR检测神经元早期标志物β-tubulinⅢ、成熟神经元标志物MAP2及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ESCs能更多地分化为NSCs,并且分化为未成熟神经元及DA能神经元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能促进ESCs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体外定向诱导可否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Percoll分离液离心分离hMSC,体外扩增,采用两种方法:①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小时,甲氧酚(BHA)和二甲亚枫(DMSO)联合诱导6小时;②2-巯基乙醇(2-ME)预诱导24小时,BHA和DMSO诱导6小时。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 hMSC在体外扩增传至5代后,流式细胞仪显示hMSC表面抗原CD29、CD44、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5%,97.8%,98.8%。采用两种方法诱导hMSC后,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组化显示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SE、NF,不表达GFAP。结论 成人骨髓hM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取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MSCs,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用IBMX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经IBMX诱导,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出现胞体和突起,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呈阳性。结论MSCs易分离和培养,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5-氮胞苷诱导间质干细胞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离SD大鼠下肢骨,培养获得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24h后t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SCs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不规则;3周后5-aza 10μm组细胞连接蛋白43、α横纹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RT-PCR显示细胞表达心肌肌钙蛋白Ⅰ、α心肌肌动蛋白。提示5-aza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叶酸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浓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叶酸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 MSCs由正常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离心获得,取第5代MSCs以1 mmol/L二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 h后,用羟基茴香醚(BHA)、2%二甲基亚砜(DMSO)和3种不同浓度的叶酸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叶酸组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较对照组高(P<0.01) ,但以40 mg/L中等浓度的叶酸神经细胞最多,且神经元比例高于其他组.结论 叶酸诱导BMSCs向神经元分化以40 mg/L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形态学及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影响。结果 中低浓度的硒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直径;硒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GF的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硒能促进神经细胞NGF的表达。结论 硒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NGF蛋白的表达,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观察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将P3代脐带MSCs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24 h后更换神经诱导液,诱导9 d后加入BDNF。终止诱导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β-微管蛋白Ⅲ、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BDNF的表达。结果 HUCMSCs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后可分化形成成熟的神经元,分化比例约为70%;其中定向分化形成TH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7.65±1.91)%;BDNF表达比例为(14.15±3.04)%。结论 HUCMSCs经诱导后可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且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BDNF。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SCs细胞,用MesencultTM培养基和贴壁培养法培养、纯化和扩增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29和CD90分子表达率。采用20 ng/ml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和20 g/L二甲基亚砜(DMSO)、5 mmol/Lβ-巯基乙醇(BME)分别诱导BM-MSC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表达情况。结果BM-MSCs细胞增殖迅速,3周可传代培养;BM-MSCs传十代扩增1-2×10^3倍。分离和扩增BM-MSCs CD29、CD90强表达率分别为95.02%、93.81%。药物诱导后的BM-MSCs发生轴突等神经元样细胞变化,阳性表达NSE、GFAP、VIM分子。结论人BM-MSCs能体外培养和扩增,并能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孙艳  迟宝荣  孔德霞  孟祥伟 《胃肠病学》2007,12(12):748-751
背景:近年干细胞的研究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契机。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仅可分化为与其组织来源一致的细胞.且具有跨系或跨胚层分化为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潜能。目的:探讨骨髓MSCs诱导分化后脾内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分离、扩增BALB/c小鼠骨髓MSCs。体外诱导向肝系细胞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系细胞的标志。制备BALB/c小鼠ccL急性肝损伤模型.脾内移植DAPI标记的诱导分化21d的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迁徙、定位.行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移植效果。结果:诱导后7、14d,均检测到甲胎蛋白(AFP)mRNA和蛋白的表达,14、21d检测到白蛋白(ALB)mRNA和蛋白的表达。移植后实验组肝脏和脾脏均发现DAPI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肝脏病变程度减轻。结论:脾内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MSCs对急性肝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将骨髓基质细胞(MSCs)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新西兰兔骨髓及胰腺基质细胞和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利用含有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的混合培养基诱导培养MSCs。结果 以兔及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诱导兔MSCs生成IPCs。结论 兔及SD大鼠的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将兔MSCs诱导分化为IP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