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不同缺氧状态下,心肌酶变化与出现肺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法用酶学动力学测定肺心病急性期54例,缓解期55例的心肌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特点。结果正常对照组55例,心肌酶正常;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基本正常,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5例发生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且症状不典型,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2.
张维先 《肝脏》2015,(4):323-32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心肌酶指标表达变化。方法统计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儿的AST、ALP、GGT、CK、LDH、a-HB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ALT、Alb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AST、ALP、GGT、CK、LDH、a-HB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ALT、Alb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很少损害肝细胞,但是会损害肝脏一些功能及心肌,损伤是可逆的,能够在及时的治疗下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3.
血清心肌酶测定在慢性肺心病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向荣  周占钰 《内科》2007,2(3):353-354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及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用酶学动力学法和酶学速率法测定肺心病急性期46例、缓解期患者48例的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观察心肌酶在两组中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并观察肺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缓解期患者心肌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无心肌梗死发生;急性期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3例发生心肌梗死,占6.52%,其中2例出现心律失常;3例有心功能不全,但无胸痛发生。正常对照组48例,心肌酶正常,且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以急性发作期明显,易并发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改变及其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心肌酶改变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测定了112例VM患儿的心肌酶、心功能,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VM患儿五项心肌酶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心肌酶指标均显著下降,且VM患儿CKMB增高者中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者显著多于CKMB正常者。认为VM患儿心肌酶增高,部分VM患儿心功能降低,心功能降低与CKMB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65例六项血清心肌酶变化在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结果呼吸衰竭14例(21.5%)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值、41例(63.0%)血清天门冬谷草氨酸转移酶(AST)值、20例(30.8%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38例(58.2%)血清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高于正常值上限。结论血清心肌酶谱ALT、AST、CK、LDH、CK-MB、HBDH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心肌酶活力显著增高。呼吸衰竭时这六项酶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蚀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3例患者射频消蚀术(简称RFCA)前后的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LDH1)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RFCA后血清心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CK及CK-MB于术后6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AST于术后12小时达峰值、时达峰值,72小时恢复正常,LDH及LDH,的达峰及恢复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120小时;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心肌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与消蚀靶点个数呈高度正相关(r=0.8136,P<0.001).揭示RFCA对心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心肌损伤范围的主要因素是消蚀靶点的多少。因此,在RFCA中,应力求标测定位准确,尽量减少试探性放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李金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6):460-460,468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心脏损害和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例窒息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窒息组生后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窒息组心电图均有各种异常改变。结论窒息新生儿通过早期监测血清心肌酶变化和心电图,可及早诊断和防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肌损伤程度及血清cTnI、CK-MB、MYO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治疗前、后12小时,24小时的血清cTnI、CK-MB、MYO.结果消融后各观察时间点中,20例患者中有3例(15%)MYO超过正常值(P>0.05),5例(25%)CK-MB超过正常值(P<0.05),4例(20%)cTnI超过正常值(P<0.05),其中CK-MB、cTnI均超过正常值3例(15%)(P<0.05).左侧较右侧消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损伤程度与消融部位(心肌是否直接受损)关系最为密切,与放电时间、消融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并心力心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4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恢复期AST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5),余心肌酶谱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急性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砷中毒者的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急性砷中毒者与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砷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与血清心肌酶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测定对观察急性砷中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较常见的多发病症之一。本文对 7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例进行了ECG和心肌酶变化的观察 ,试探讨其协同互补作用。一、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为 1999年至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病人共 72例。男 5 7例 ,女 15例。平均年龄在 5 8 8岁± 7 5岁 (4 5岁~ 71岁 )。并依据ECG检查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及ST T特征性改变 ,心肌酶活力增高 ,临床有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等急性心梗症状。 2 方法 :(1)ECG监测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 ,在发病后 <48小时 ,48~ 96小时 ,96~ 12 0小时 ,>12 0小时进行ECG描记。…  相似文献   

12.
麻疹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各型麻疹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2例年龄0~5岁麻疹患儿外周血的心肌酶谱。结果麻疹患儿外周血心肌酶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麻疹患儿大多存在心肌酶谱的改变,但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酶谱的改变程度无一定的联系,麻疹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多因严重支气管肺炎引起。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5 6 9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每间隔 6h查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 ,肌钙蛋白I(cTnI)。结果  5 6 9例患者入组 ,其中CK、CK MB及CTnI均升高者 39例 ( 7%) ,酶谱升高的患者中除 3例 ( 1例急性心肌梗死 ,2例心包填塞 )外 ,其余患者心肌酶升高幅度均低于正常值两倍。在PTCA +支架组与单纯PTCA组 ,B、C型病变组与A型病变组 ,多支血管病变组与单支血管病变组以及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 ,发现前组心肌酶谱明显升高 (P <0 0 5 )。在住院期间和随诊( 15± 7)个月心肌酶谱升高组患者心脏事件明显多于正常组。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致心肌酶谱升高 ,升高组患者近、中期心脏事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脑出血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甲减、心梗、脑出血病人的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甲减酶学升高幅度最大,心梗酶学升高幅度为中等,而脑出血的心肌酶学升高幅度小。结论甲减、心梗、脑出血的酶学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联合脑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2~12h内行常规12导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及16导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所有患儿心电图异常11例,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10例;肌钙蛋白全部高于正常上限值;脑电图界限性6例,异常7例。治疗后,所有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应及早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联合脑电图的检测,以便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对疗效观察、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心肌酶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1例脑出血、78例脑梗塞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各组心肌酶、QT离散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心肌酶显著升高、QT离散度明显延长(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比较,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显著升高(p〈0.01),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QT离散度(QT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磷酸肌酸肌酶 (CK)、乳酸脱氢酶(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谷草转氨酶 (GOT) ,这 4项同时测定 ,简称心肌酶谱测定或心肌酶测定。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心肌酶含量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心肌酶的测定对心肌梗死的早期确诊及预后观察以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辅助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国内外文献虽已有报道 ,但都不很全面 ,我们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 ,结合有关文献报道 ,下面作以介绍 ,供同道们参考。1 CK参考值 37℃ ,男 2 4~ 1 95U L ,女2 4~ 1 70U L。正常人的血清中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者,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老年查体者作为对照。观察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d,6 w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1年生存率,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与LVEF和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97.55±62.88)U/L和(71.87±9.54)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6.44±50.26)U/L和(18.43±5.98)U/L,且观察者治疗前血清CK和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1、2、3、4、5、6 w,观察者治疗前的LVEF为(35.67±8.46)%,低于对照组的(60.12±2.18)%和观察组治疗1、2、3、4、5、6 w的(46.21±8.18)%,(48.93±9.44)%,(51.66±8.76)%,(52.67±8.58)%,(53.45±8.72)%,(55.92±8.22)%(P0.05)。观察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6.34%(79/8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78,-0.79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和CK-MB水平与1年生存率亦呈负相关(r=-0.786,-0.779,P0.05)。结论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期间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与其LVEF和1年生存率均相关,可用于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曲美他嗪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心肌酶增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结果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大多数有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的缺血变化。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病人所测心肌酶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心电图缺血性变化与心肌酶的增高与无意识障碍的病人比较其变化程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值升高与心电图变化的程度、病变部位大小有关,伴有抽搐、皮肤肌肉外伤时,心肌酶可显著增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酶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22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07例;根据G6PD水平又将观察组分为G6PD正常组和G6PD缺乏组。检测各组脐血G6PD、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BIL明显升高(P〈0.05);G6PD缺乏组的CK、CK-MB明显高于G6PD正常组(P〈0.05或〈0.01);观察组男性患儿的G6PD低于女性患儿,AST、LDH高于女性患儿(P〈0.05或〈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变化与黄疸程度有关;G6PD缺乏可加重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损害,不同性别患儿的心肌酶改变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