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电量电抽搐治疗(NET)是一种使用低于癫痫发作阈值电刺激量进行的改良电休克治疗 技术,疗效明显,不良认知反应较小。现就NET在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电刺激量的确定、疗效与安 全性、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电抽搐治疗疗效肯定,适应症广,副作用少,已成为临床工作中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电抽搐治疗是否影响认知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电抽搐治疗疗效肯定,适应症广,副作用少,已成为临床工作中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电抽搐治疗是否影响认知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与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根据性别和年龄相配伍,收集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非MECT组)和联合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MECT组)各24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8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BDNF浓度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MECT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MECT组(治疗前后均致差分别为20.75和10.10),而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P=0.16).两组治疗有效者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JP<0.05),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均可能通过提高BDNF水平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以上,治疗前后以观察临床症状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抑郁情绪、自杀等六项因子及中华医学会4级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忧郁情绪、躯体性焦虑、自杀、绝望感、阻滞、认知障碍等六项因子明显改善(P<0.01),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较佳,适合抑郁症的快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氯氮平合并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7例,在应用氯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单药治疗组37例,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ld、1周、2周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PANSS减分率(46.17±16.14)%,临床总有效率为58.7%;单药治疗组的PANSS减分率(32.26±14.27)%,临床总有效率为2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P<0.01),但在治疗1周、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电抽搐治疗联合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6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和对照组(抗抑郁剂治疗),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改善.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快速、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1 概 述电抽搐治疗 (electricconvulsivetherapy ,ECT)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科躯体治疗方法。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electricconvulsivetherapy ,MECT)可使患者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 ,因其适应征广 ,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已越来越被精神科医生所重视。MECT中患者通电后出现轻微或不出现外周肌肉抽搐 ,临床医生对评定抽搐时间十分困难。脑电图监护能客观、直观地反映患者皮层癫痫样放电情况 ,给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增添了一双眼睛。2 改良电抽搐治疗 (MECT)传统ECT是在患者头部一定位置 ,予以短暂的适量电流刺激 ,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在改良电抽搐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探讨了护理干预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的作用,并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女病区2006年1月~2007年12月67例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丙泊酚对血压、心率有抑制作用,麻醉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麻醉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ECT的不良反应以记忆障碍为主,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消除患者对MECT的顾虑及恐惧。结论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改良电抽搐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做好MECT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TRD患者MECT治疗前后及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TRD患者的临床症状。组间血清VEGF浓度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变化与HAMD总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man秩相关。结果 TRD患者MECT治疗后24例(92.3%)达到治疗有效标准。TRD组MECT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与HAMD总评分变化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63,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能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P300的影响。方法:对31例精神疾病患者分为单纯MECT组及MECT合并精神药物治疗组,在MECT前后进行P300检测。结果:17例单纯MECT组治疗后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2波幅显著升高(P<0.05);14例MECT合并低剂量精神药物组治疗后靶刺激N1、P2、N2、P3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均<0.05),P3波幅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P300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治疗后合并用药组N2、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较单纯ME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ECT对P300有一定改善,可能表示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韦氏记忆量表(WMS)及自制不良反应观察表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总体疗效相当,但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二者对记忆均有影响,前者对记忆的影响在1~2周内恢复,后者持续2周以上.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方法,而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对有高度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前后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变化。方法入选30名正常对照和30例TRD患者,比较其P300及MECT治疗前后的P300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TRD患者P300中的靶指标N1和P3潜伏期延迟以及靶波幅P3降低(P均<0.01)。TRD患者经MECT治疗后,P300靶潜伏期N1和P3均有所恢复(P<0.05或P<0.01),但靶波幅P3显著下降(P<0.01)。结论 P300可作为MECT治疗TRD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76.7%,两组疗效相仿。但治疗1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氟西汀组。结论:米氮平是一种起效较快,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病程≤1年、完全缓解≥3个月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31例)进行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测验,结果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31人)比较。结果:注意测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持续性操作测验第二、第三情境错误数明显增多(P均0.01);Stroop-色词阅读中的完成数目、正确数明显减少(P均0.01),错误数增多(P0.05);连线测验A、B式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记忆测验:抑郁症组理解记忆分测验总分及甲、乙项、视觉再生测验b、c项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或P0.01)。执行功能测验: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正确数、分类数及言语流畅性测验中正确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病情缓解≥3个月时仍有认知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次静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合用异丙酚组和单用异丙酚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长托宁1.0mg,异丙酚1.5mg/kg后,两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1μg/kg。结果:单用组治疗后各项参数明显升高,持续3min,合用组治疗后1min各指标与麻醉前值比较明显上升,但治疗后3min即恢复。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运用,可有效抑制MECT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安非他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安非他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安非他酮组(45例)和文拉法辛组(45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文拉法辛组治疗1周后起效;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安非他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文拉法辛起效较快,安非他酮作用温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38例)和舍曲林组(38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文拉法辛组治疗1周起效;疗程结束时,两组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文拉法辛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相似,文拉法辛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