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中医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多系统脏器受累、血管壁呈炎症及坏死性病变的疾病,其病理特点是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主要包括显微型多动脉炎(MPA)、韦格氏肉芽肿(WG)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FSNGN)。由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s,ANCA)对于原发性小血管炎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相似文献   

2.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其中上呼吸道、肺和肾脏为主要病变器官,90%的患者血清中针对蛋白酶3(PR3)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呈阳性结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治疗的wG患者预后很差,而早期诊断、力争在肾功能损害之前给予积极治疗,可使本病预后明显改善。兹就1例WG患者的诊治经过,谈谈中西医结合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颗粒中抗原的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与ANCA相关的血管炎症,ANCA对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该病的发生、病程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1]。目前临床上按受累血管大小及是否存在肉芽肿形成分为显微型多动脉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目前临床虽然应用环磷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治疗甲亢常用药丙基硫氧嘧啶(PTU)所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对近年来ANCA检测方法、PTU所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表现进行综述。结果归纳出PTU所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发生机制。结论怀疑PTU所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时,应及时停用PTU并采取对应的治疗和预后措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和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类疾病多引起全身多脏器受累,一旦肾脏受累,则多数进展迅速,如无及时诊断和治疗则多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而依赖肾脏替代疗法。由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 mic autoantibodies;ANCA)的发现,使得该类疾病的早期血清学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刘滨  刘维  张磊  吴沅皞  薛斌 《天津中医药》2018,35(8):606-607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复杂难治。中医文献相关论述很少。在刘维教授的指导下,注重调和脏腑气血,采用平肝宣肺法,于门诊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也为本病的中医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67-568
黄文政老师认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累及肾脏损伤多有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表现,浊毒瘀血内蕴、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治当清热利湿、健脾益肾、化瘀解毒。介绍黄老师以四妙勇安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伴肾损伤验案1则,分析其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多脏器受累的系统性疾病,由于肾脏血管丰富,成为最常受累的脏器。本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蛋白尿,常伴发热、乏力、贫血、消瘦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是临床肾脏病之疑难危急重症。1用络病理论阐释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的一类自身抗体。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目前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血管炎。靶抗原主要为丝氨酸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在不同临床疾病阳性率分布不同,在累及器官的数量和程度上也有所不同。ANCA还可作为SLE病情监测的一种参考指标。ANCA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保证准确检测结果,建议实验室同时开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两种方法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全身血管受累,临床表现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的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2012年Chapel Hill会议制定的血管炎分类标准[1],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分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原称为韦格纳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变可累及肾脏、肺、上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本中心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小血管炎患者肾脏病理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因临床怀疑小血管炎而进行肾脏活检的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临床表现偏重的患者,肾脏病理均提示坏死性血管炎或新月体。2例临床表现较重、ANCA阴性的患者,病理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和III型新月体性肾炎,4例患者肾脏表现轻、ANCA阴性患者,肾脏病理未发现血管炎的证据。结论:ANCA阳性、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尤其是尿蛋白较多、出现过Scr异常的患者,肾脏病理易于发现小血管炎的相应证据。  相似文献   

12.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单个脏器受累,也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其中肺、肾受累者多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  相似文献   

13.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t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点是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血清中伴有ANCA存在的系统性血管炎。本文回顾分析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AAV累及肺脏、影像表现为肺部占位性病变,临床反复高热并出现指趾坏疽的病案资料。1 病案介绍患者,男,55岁,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r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多在20〜40岁起病,可累及肺、心、神经、皮肤、肾及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糖皮质激素是EGPA的首选治疗,单用临床缓解率高达93%[1],但因其所需剂量较大,常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从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5.
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是一组抗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异质性抗体,可在多种血管炎性疾病中出现,而且与临床活动度密切相关,本文就其与视网膜血管炎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累及全身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见于6~13岁儿童。关于HSP的发病机制,既往多认为感染或过敏诱导机体产生异常免疫炎症机制和凝血损伤机制为HSP的主要机制。重庆的李秋研究表明,HSP忠儿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CD40配体异常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HSP发病。周少明等研究提示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与HSP有关,并解释CBV在靶器官毛细血管内的直接作用或通过损伤机体细胞释放毒性物质为血管炎发生机制。另有报道HSP肾炎IgA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75%(15/20),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7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8日.主诉:双足感觉障碍7年,加重1年.现病史:7年前足底间断出现轻微烧灼感,长时间行走加重,休息后缓解,对寒冷感知差,伴有足部脱屑、毛发稀少、皮肤干燥无汗.查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促甲状...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月前在门诊遇到一位发热、咳嗽、胸闷、气短、咳血的患者,以为是肺炎便收到呼吸科住院。在呼吸科住院期间,该患者出现了血尿、蛋白尿、少尿、心衰、尿毒症,呼吸科请肾内科会诊后,转入肾内科行紧急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后行肾穿刺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检查,结果证实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对实验大鼠溃疡性结肠炎ANC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以及穴位埋线治疗UC的机理。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观察ANCA。结果:模型组ANCA阳性率达65%,穴位埋线后可降低ANCA阳性率(P<0.05),炎症程度与ANCA阳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肠粘膜血管炎的炎症程度。降低ANCA阳性率可能是穴位埋线治疗UC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袁镯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28-129
正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和环境、遗传、地理、人种等有关的不常见的原发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血管[1]。患者多伴有乏力、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可累及上呼吸道、肺、肾、眼、耳等。实验室检查多伴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此抗体针对的主要自身抗原为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针对PR3抗原的又称为PANCA,在GPA的特异性达95%,且与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