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暴发和流行极易造成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鸟类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其以啮齿动物为食,与啮齿动物之间存在着鸟鼠同穴、寄生蚤互换现象以及对啮齿动物尸骸的搬运等方式对鼠疫的流行、传播和陈旧疫源地疫情的再次发生以及新的疫源地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鸟类及其寄生蚤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鼠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最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最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最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最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 ,褐家鼠寄生蚤种类虽少 ,但其主要寄生蚤均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因此研究掌握该鼠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的变化 ,对制订鼠疫防制对策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 ,于 1982~ 2 0 0 0年对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褐家鼠体蚤数据进行了统计。1 调查方法 在鼠疫监测工作中 ,采用夹日法对家栖鼠进行调查时 ,将捕获的尚未死亡的褐家鼠 ,单只装入鼠口袋 ,带回实验室 ,置入熏鼠桶 ,加入乙醚、氯仿或汽油 ,将鼠、蚤一并熏死 ,然后将熏死的鼠、蚤倒入白瓷盆内 ,用篦子反复梳理鼠体 ,收集梳下的寄…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长爪沙鼠及其窝巢,置熏鼠桶用乙醚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捡蚤;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3次,收集探到的蚤。直接在显徽镜下鉴定或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10属16种,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次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二齿新蚤、光亮额蚤。体蚤、巢蚤染蚤率、蚤指数均以3、4月份较高。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但无明显规律。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1990—2020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数量变化规律,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1990—2020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媒介监测数据,使用SPSS软件、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长爪沙鼠体蚤、巢蚤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20年共检获长爪沙鼠体蚤3 855只、巢蚤4 534只,其中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总占比分别为36.99%和30.23%。体蚤指数为0.07~1.58、染蚤率为4.47%~56.92%;巢蚤指数为0.41~4.07,染蚤率为17.12%~64.58%;巢蚤指数大于体蚤指数(u=5.51,P<0.001)。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指数与染蚤率正相关(P<0.001),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指数与秃病蚤蒙冀亚种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 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寄生蚤优势种。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指数升高是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对动物间鼠疫流行起协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时有发生,周边地区鼠间鼠疫连年流行,一旦采取的控制措施不力,很容易发生人间鼠疫,鼠疫防制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控制鼠疫流行,筛选出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灭蚤药物,我们选用磷化铝、灭鼠烟雾剂进行野外现场试验,以期通过试验和比较,选出理想的灭蚤药物用于动物间鼠疫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鼠疫疫源地蚤类群落结构、数量变化特点以及在不同宿主、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方法对鼠体、洞干、巢穴蚤乙醚麻醉后,分类鉴定。结果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蚤类6科21属43种。此次疫源地调查,在不同生境、不同地点、不同宿主获蚤类4科9属14种。优势种仍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常见种为二齿新蚤。结论掌握了各景观区的蚤种寄生宿主的形式以及季节消长、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广泛存在于中亚和哈萨克斯坦荒漠地带。20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在咸海东北部发现以大沙鼠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准噶尔盆地、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和甘肃省河西走廊沙地以及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向东至集二线一带。  相似文献   

9.
沙狐 (Vulpescorsac)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 ,栖息于荒漠与荒漠草原 ,以各种啮齿动物为食 ,也捕食鸟类等其他小型动物 ,可自然感染鼠疫。在我国的旱獭和沙鼠疫源地 ,曾发生多起因剥沙狐皮而感染鼠疫的病例。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了解沙狐寄生蚤种类、构成 ,对深入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传播媒介 ,以及沙狐在传播鼠疫过程中的流行病学作用 ,制订鼠疫防制对策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 ,在 2 0世纪 80年代曾对沙狐体蚤进行调查。1 调查方法 将用挖洞穴或布夹方法捕获的活体沙狐 ,单只装入白布口袋…  相似文献   

10.
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栖息于山地沟壑悬崖缝隙,多与阿拉善黄鼠、达乌尔鼠兔、五趾跳鼠等啮齿类动物混居于同一生境,参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在宁夏西吉县白城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花鼠数量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而显著增加。调查掌握该鼠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的变化,对制订鼠疫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我们于2001—2004年对宁夏西吉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花鼠体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蒙古现有的蚤标本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4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其寄生蚤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寄生着多种寄生蚤,但迄今仅发现部分蚤种具有鼠疫流行病学意义。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23年仅自旱獭体中检出鼠疫菌,至今并未从寄生蚤中检出鼠疫菌。而在其他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多种寄生蚤中检出了鼠疫菌。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对黄石地区宠物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豢养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及生态位理论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的适生区分布,提高鼠疫监测效率.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准噶尔盆地大沙鼠分布的全球定位系统经纬度信息,通过遥感获得环境变量图层,利用Maxent软件建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获得大沙鼠适生区分布图,对模型评价并划分风险分级图,叠加人口数据标示重点关注地区.结果 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曲线下面积值为0.968,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63.3%,准确度为73.8%,阳性预测值为59.7%,阴性预测值为92.6%,Kappa系数为0.495.大沙鼠适生区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大部分区县,高风险地区总面积约37 304 km2,约占总面积的6.2%,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及克拉玛依市,其中米东区、克拉玛依市辖区及乌尔禾区的分布较广;区域内人口约12万,分布于261 km2区域内.重点监测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克拉玛依市、博乐市、精河县、奎屯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结论 生态位理论和遥感环境数据可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潜在适生区,并显著缩小了重点监测的靶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 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最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最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 、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蚤的种群分布,为卫生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7口岸及周边地区布鼠夹,将7个口岸按地理景观分为4类生态环境,采用夹夜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72只,隶属于2目4科10属13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棕背?。采集鼠体表寄生蚤443只,染蚤率为35.49%,染蚤指数为0.63。结论7个口岸各生态环境的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种群生态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7-2016年在该疫源地18个县(市、区)采集的鼠疫宿主动物、媒介及鼠疫抗体和病原体检测数据。结果 该疫源地大沙鼠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为2.1~22.6只/hm2;空间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最高,分别为14.2只/hm2和13.0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4.2~10.1只/100夹次,以2014年最高,为10.1只/100夹次;子午沙鼠为优势种(81.9%);大沙鼠染蚤率和总蚤指数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波动,平均染蚤率为90.7%,总蚤指数为10.44,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总蚤指数的47.8%;夜行鼠平均染蚤率为20.2%,总蚤指数为1.20,以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类;鼠疫血清学检测啮齿动物13种9 087份,阳性617份。其中大沙鼠阳性率最高(9.4%),其次为三趾毛脚跳鼠(1.1%)。空间分布存在2个鼠疫流行强度较高区域:昌吉至木垒的准噶尔东部区域,以克拉玛依、沙湾和乌苏甘家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沙鼠鼠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6%。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2008年为低谷,2013年呈高峰,阳性率分别为1.0%和19.3%;10年间共计检出鼠疫菌18株,以大沙鼠及其体蚤检菌最多。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萨尔和克拉玛依市检菌最多。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宿主和媒介群落结构多样、鼠疫流行强度不断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动物间鼠疫流行呈全区域性、连续性和异质性,存在主动和被动接触感染2类3种鼠疫风险播散链。  相似文献   

19.
广西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黄胸鼠体表共有寄生蚤6种,年平均鼠密度为4.09%,平均染蚤率为43.13%,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指数为1.0982。结论摸清了合浦县黄胸鼠及其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表明它们仍是合浦县鼠疫预防控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