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和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44例,采用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和B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1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2和C3型骨折患者的桡骨远端短缩程度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的腕关节功能评分:C1和C2型骨折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患者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腕与伸腕活动度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或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患者疗效均可;对于严重的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三柱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照三柱理论采用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并完成随访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4~72岁,平均63.4岁。按照AO分型,A2型14例,A3型17例,c1型12例,c2型9例,c3型4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4周。按照Cooney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2例,良29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1.1%。1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3例患者发生克氏针松动。结论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三柱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项微创技术,固定牢固,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05本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7例,骨折AO分型:B3型2例,C1型9例,C2型4例,C3型2例,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并发症。结果 17例患者随访18~24个月,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钢板拆除时间12~18个月,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按Gartland-werleg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4例,可2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难以复位和复位后无法维持固定的不稳定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永善医院骨科2018-01—2019-12间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30例;年龄37~73岁。AO分型:B2型7例,B3型6例,C1型14例,C2型16例,C3型5例。均予以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4.14±12.69)min,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07±1.76)周。术后患者均获8个月随访,其间出现钉道感染1例、克氏针退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桡神经受损、骨折延迟愈合等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依据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标准:本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7%(44/48)。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吴静  杨傲飞 《骨科》2012,3(4):178-180,199
目的探讨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A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23-A2型桡骨远端骨折共18例,术后随访,在随访中根据改良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18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9.0~13.0周,平均11.3周。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3.0~42.0个月,平均24.6个月,在最终的随访中根据改良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系统评分0~2分10例,3~8分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对于年少的儿童桡骨远端A2型骨折患者,采用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三柱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照三柱理论采用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并完成随访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4~72岁,平均63.4岁。按照AO分型,A2型14例,A3型17例,C1型12例,C2型9例,C3型4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4周。按照Cooney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2例,良29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1.1%。1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3例患者发生克氏针松动。结论经皮穿针联合外固定支架三柱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项微创技术,固定牢固,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骨折AO/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15例,C3型14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Ⅱ组骨折AO/ASIP分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15例,采用克氏针结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0个月,平均(8.3±1.4)个月。术后Ⅰ组愈合率为97.5(39/40),Ⅱ组愈合率为95.0%(38/40),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P=0.352)。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骨短缩距离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1型、C2型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C3型骨折患者术后Gartland-Werly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7.5%):碎骨片畸形愈合1例,手术切除后愈合;切口感染2例,予抗生素后得到控制;Ⅱ组术后并发症4例(10%):骨折延迟愈合2例,针道感染2例,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C1型、C2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可以选择锁定加压钢板或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而对于严重的C3型骨折患者,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059-2065
[目的]回顾分析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采用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212013年6月,本院采用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2184岁,平均42.5岁。骨折按AO分型:C2型34例,C3型52例。术中采用可调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辅以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端,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8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884岁,平均42.5岁。骨折按AO分型:C2型34例,C3型52例。术中采用可调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辅以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端,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8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8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1.5周。影像学评估采用Sarmiento评分系统:末次随访时优62良24;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ry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1%。本组病例中无严重并发症(桡神经损伤,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等)发生。[结论]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手术创伤,在为骨折端提供满意的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010年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9例.结果 29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骨缺损处支撑植骨,能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17-2021
[目的]评估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DVR system)在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评估骨折情况。原始骨折根据AO分型标准,A2型3例;A3型6例;B1型6例;B2型8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4例;C3型2例。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寻原骨折线复位或截骨矫正畸形,其中单纯掌侧入路DVR固定31例;掌、背联合入路掌侧DVR固定7例;尺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固定3例;桡尺远侧关节克氏针固定3例。18例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7.83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0例。本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和第18个月时的PRWE平均分数分别为22.9和18.6。手术合并症主要包括:螺钉过长穿入伸肌间隔2例;骨折复位丢失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尺骨撞击综合征1例。[结论]采用DVR系统手术治疗是矫正移位明显、畸形严重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对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型: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经皮插入以阻挡骨块再移位的Kapandji技术。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3 min。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21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3月,骨折均获愈合。影像学评分:优17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是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易于操作,避免伸肌腱的刺激,可有效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及第二掌骨上打入2枚外固定之架螺钉,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之架。对于关节面或骨块间不平整、有明显碎骨块且无法通过手法牵引复位者,用克氏针在透视下撬拨骨折片,若骨折块复位后不稳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有骨缺损者,小切口植骨。结果43例术中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3~121min,平均62.4min。术中出血量6~30ml,平均15.3ml。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5d。4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8.4%(38/43)。结论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A3型3例,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按Gartland-Werley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技巧及中短期疗效。方法 2007年3月以来使用锁定钢板治疗30例(32腕)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6~73岁,平均47.0岁。AO分型A3型15例,B3型8例,C2及C3型7例(9腕)。术中均用1枚锁定钢板固定,部分辅以克氏针固定,术后1~2个月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33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优18腕,良10腕,中4腕,优良率87.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良好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于A型及B型骨折疗效满意,本组病例中C型骨折疗效一般。  相似文献   

16.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按通用分类法分类,Ⅲ型1例,ⅣA型3例,ⅣB型2例,ⅣC型5例,ⅣD型1例,5例术前行螺旋CT和三维重建检查。手术治疗的方法: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掌侧或背侧支持钢板,或支持钢板加克氏针,以及以单纯克氏针固定。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在闭合复位欠佳时,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准备中可提供充分的骨折资料,术式的选择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4月到2007年11月通过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39例病例进行分析。按AO分型分B3,C1、C2、C3型,采用克氏针固定28例、“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6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5例。结果34例患者得到4~18个月随访,按改良Green和Shea系统评估,优34例(87%),良4例(10%),一般1例(2.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固定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要求,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分类与关节镜下复位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的桡骨远端骨折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没有详细描述关节面的解剖改变。基于CT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根据关节面骨块的数目,日本的土井一辉(Doi)教授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3型,即2,3、4块型。此分类法简单但直观准确描述了关节面的结构改变,对关节镜操作非常实用。根据此分类,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复位固定,以期达到关节面移位小于1mm的复位和固定效果。1992~2003年,91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年龄21~79岁。其中42例为2块型,占46%;34例3块型,占37%;15例4块型,占17%。关节镜用于复位后检查14例,引导克氏针13例,辅助复位固定61例,其中4例改为开放复位内固定。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或钢板、钢板联合拉出钢丝或螺钉,6例单用克氏针,1例单用螺钉。长期的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的复位固定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6.9周。未发生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腕关节僵硬及骨不连等。依据Dienst标准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优2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0.48%。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实施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3、C2、C3)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2例.6~8周拆除外固定架.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4~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11周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5~8周(平均6.5周),对照组6~11周(平均8.5周).依Dienest评分标准:治疗组,优18例,良15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等优点;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改善骨结构、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固定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配合早期合理的腕关节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