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9年3-4月采用自编问卷对某院2015-2018年住院的消化道畸形患儿(n=54)和同期同科室入院的非消化道畸形患儿(n=60)及其父亲和母亲在孕前及孕期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孕周、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孕期咖啡因、多种维生素的补充、父亲年龄及父亲在孕妇受孕3月前吸烟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新生儿为消化道畸形的高危因素(OR=7.168,P < 0.001);孕期多种维生素的补充为消化道畸形的保护因素(OR=0.103,P=0.004);父亲在孕妇受孕3月前吸烟>5支/d是消化道畸形的危险因素(OR=2.833,P=0.005)。  结论  男性新生儿、父亲在孕妇受孕3月前吸烟>5支/d为消化道畸形的高危因素,母亲孕期多种维生素的补充为消化道畸形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尿道下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病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及调查方式对107倒尿道下裂及214例对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SAS 6.12软件对所有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尿道下裂的发生与母亲孕前自然流产史(OR=3.87,95%CI:1.60~9.39)、孕期发生先兆流产(OR=3.57,95%CI:1.31~9.64)、孕早期感冒伴发热(OR=7.63,95%CI:2.50~23.24)、孕中期用抗感染和/或解热止痛药(OR=16.46,95%CI;3.46~78.21)、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OR=3.70,95%CI:1.49~9.16)及胎儿低出生体重(OR=12.62,95%CI:2.97~53.67)呈正相关,与母亲孕早期增加蛋白质类营养(OR=0.33,95%CI:O.15~0.74)呈负相关。结论 母亲孕前自然流产史、孕期发生先兆流产、孕早期感冒伴发热、孕中期用抗感染和/或解热止痛药、父亲职业性接触农药、胎儿低出生体重等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尿道下裂的危险,而母亲孕早期增加蛋白质类营养可能降低胎儿发生尿道下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蔬菜水果摄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杭州市3个城区初中生中开展横断面自填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每周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摄入量及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每周吃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的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3724名初中生每周每日食蔬菜水果为54.7%,每周进食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相当于每日食蔬菜≥3份和水果≥2份)为23.6%.女生、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初中生每周蔬菜水果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较高(P<0.05).控制了5种社会人口学因素后,每日体力活动≥60 min(OR=1.667,95%CI:1.216 ~ 2.203)、家人每日鼓励多进食蔬菜水果(OR=1.881,95%CI:1.498 ~ 2.363)、每日表扬食蔬菜水果(OR=1.275,95%CI:1.025 ~ 1.586)、每周3 ~6 d(OR=1.691,95%CI:1.310~2.183)和每日(OR=2.944,95%CI:2.348~ 3.690)准备好蔬菜水果、每周3 ~6 d(OR=1.392,95%CI:1.056 ~ 1.835)和每日(OR=2.817,95%CI:2.217~3.580)一起进食蔬菜水果、早餐通常自家做(OR=1.364,95%CI:1.158~1.607)、蔬菜水果健康益处的课程教育(OR=1.238,95% CI:1.035 ~ 1.480)和认知(OR=3.150,95%CI:1.121 ~ 8.856)与初中生每周食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均有正性关联.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生蔬菜水果的摄入水平与社会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家庭饮食环境、蔬菜水果健康益处的教育和认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棚作业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2006-2009年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800余个大棚从事作业的农民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COPD确诊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结果 共调查从业人员5880人,有效应答者5420人,有效应答率92.18%.年龄(x2=32.530,P=0.000)、棚内日劳作时间(x2=21.311,P=0.000)、大棚通风频率(x2=9.79l,P=0.007)及大棚面积(x2=73.645,P=0.000)危险因素存在地区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OR=1.976,95%CI:1.672~2.334)、年龄(OR=4.188,95%CI:3.718 ~ 4.718)、菌棚(相对于蔬菜棚,OR=1.302,95%CI:1.016 ~ 1.669)、花卉棚(相对于蔬菜棚,OR=1.503,95%CI:1.201~1.880)为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危险因素;从业年限(OR=0.684,95%CI:0.609 ~ 0.767)是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保护因素.结论 辽宁省大棚作业农民COP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关因素在先天性泌尿生系统结构畸形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列对照研究方法。对95例患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 的围产儿和160例对照围产儿及其父母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结果: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多发生于男性围产儿(性别成比为74.7%,X^2=74.86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孕早、中期感冒(OR=7.034,95%CI=3.488-14.187)、低出生体重(OR=4.075,95%CI=1.774-9.362)、孕次≥2(OR=3.133,95%CI=1.514-6.483)及母亲孕前职业性接触有害化学物质(OR=10.496,95%CI=1.053-104.651)为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的危险因素,结论:胎儿男性别,母亲孕早、中期感冒、低出生体重,母亲孕次≥2及孕前职业性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与胎儿发生先天性泌尿生系统畸形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跌倒相关因素。方法 以北京市某社区为调查现场,2009年抽取472名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通过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次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472名老年人中,跌倒>---2次共29 名,多次跌倒发生率为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高(OR----1.39,95%CI: 0.67~2.16)、担心跌倒(OR=2.23,95%CI:1.47。3.85)、静态平衡异常(OR=2.48,95%CI:1.84~ 4.05)是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楼梯台阶宽度合适(OR=0.49,95%CI:0.21.1.12)、日常用品 易于取放(OR=0.41,95%CI:0.14—1.16)是多次跌倒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 次跌倒发生率高,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江苏省泰兴地区人群社会经济状况与食管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状况指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财富得分,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调整混杂因素,计算多种社会经济状况指标与食管鳞癌发病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66,95%CI:0.46~0.96)、人均居住面积≥67 m2(OR=0.71,95%CI:O.54~0.94)、饮用自来水超过5年(OR=0.76,95%CI:0.59~0.98)以及财富得分>0.93(OR=0.63,95%CI:0.48~0.83)食管鳞癌发病危险低。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与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相比,发生食管鳞癌的危险性低(OR=0.65,95%CI:0.43~0.97)。结论 社会经济状况与江苏省泰兴地区食管鳞癌发病为负性关联,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吸毒过量死亡的因 素。方法采用1:l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lO例因吸毒过量死亡的服药人员与相应对照 (与病例同性别、同门诊、首次入组时间相近)的社会人El学、吸毒行为、服药行为等特征进行比 较。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人组前3个月共用针具(OR=5.19,95%CI:1.39。 19.33)、经注射吸毒感染HIV(OR=3.08,95%CI:1.16—8.21)、终点前脱失(OR=2.54,95%CI: 1.23—5.23)是吸毒过量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治疗依从性好(OR=O.31,95%CI:0.10.0.95)为保护 l因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MMT门诊服药病例的依从性,并对曾共用针具的病例展开重 点干预,从而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2009-2010年中国<18岁人群甲型H1N1流感(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7月4日中国“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甲流住院病例(<18岁)个案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其人口学、临床治疗、并发症、慢性基础性疾病等特征,分为并发与未并发肺炎2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共得到4240份甲流相关住院病例个案数据,其中4107例有“是否并发肺炎”方面的信息[2289例(55.7%)并发肺炎].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年龄中位数低于未并发肺炎者(4.9:13.1,P<0.0001),且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需要ICU治疗、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以及出现死亡的风险均显著增加(P<0.000l).多因素分析显示,与5~17岁人群相比,<6月龄(OR=7.08,95%CI:4.15~ 12.06)、6~23月龄(aOR=8.26,95%CI:6.10~11.20)及2~4岁(aOR=9.53,95%CI:7.39~ 12.29)甲流相关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危险显著增高;哮喘(OR=12.19,95% CI:5.18~28.72)、心血管疾病(OR=5.19,95%CI:1.94 ~ 13.90)、慢性肾脏疾病(OR=2.14,95% CI:1.02~4.53)、慢性肝脏疾病(OR=5.26,95%CI:1.40~ 19.81)及过敏(OR=2.54,95% CI:1.64~3.93)是<18岁人群甲流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发病到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d相比,时间间隔3~4d(OR=1.85,95%CI:1.45~2.36,P<0.0001)、超过4d(OR=2.91,95%CI:2.29 ~ 3.71,P<0.0001)显著增加并发肺炎的危险.结论 甲流相关住院病例并发肺炎的比例很高.与未并发肺炎者相比,甲流相关肺炎住院病例的病程更长和转归较差.  相似文献   

10.
施佳  田勇  雷媛  康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482-1485
目的 近年来,临床上所见多指(趾)畸形的患儿数量与日俱增。除了遗传因素外,母体怀孕期间自身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越显重要;然而,关于这些影响的流行病学数据十分匮乏。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以患儿年龄配对的1∶2病例对照研究,对多指(趾)患儿与正常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协变量筛选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母亲孕期吸烟(主动或被动)和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例组143例,对照组286例。孕妇在怀孕期间吸烟,显著增加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发病风险(主动吸烟:OR=4.74,95% CI:1.43~15.65,P=0.011;被动吸烟:OR=2.42,95% CI:1.32~4.44,P=0.004)。调整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吸烟对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影响仍显著存在(主动吸烟:aOR=7.27,95% CI:1.72~30.72,P=0.007;被动吸烟:aOR=2.41,95% CI:1.11~5.23,P=0.026)。结论 母亲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后代发生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b>探讨新生儿出生重量指数(PI)的孕前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从湖南省浏阳市37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4个乡镇,自2008年4月始收集所有在妇幼保健机构登记建册,并计划1年内生育且愿意抽血检测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孕前队列,随访追踪其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进入队列1368人,其中已怀孕产生单胎活产妊娠结局且资料完整者611人.在611名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重(3.26±0.43)kg,出生身长(50±0.46)cm,出生PI为26.08±3.43.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经济收入水平(OR=6.920,95%CI:1.089~43.974)和血清皮质醇水平(OR=5.121,95%CI:0.886~29.611)是低PI新生儿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OR=3.736,95%CI:0.848~16.461)和中心性肥胖(OR=6.846,95%CI:1.441~32.532)是高PI新生儿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169,95%CI:0.029 ~ 0.995)和胰岛素水平(OR=0.141,95%CI:0.016~ 1.277)是高PI新生儿的保护因素.结论 <\b>新生儿出生PI与孕前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腰围及胰岛素、LDL-C和皮质醇水平有关.育龄妇女在孕前如能检测相关指标,并通过运动、饮食等途径进行调整,可预防非正常PI新生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用药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3年8-11月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结局明确的母亲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用药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8 680名,其中围孕期用药者占16.0%,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67.9/万。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母亲的基本情况、药物过敏史、家族心脏病史和围孕期患病等因素后,母亲围孕期用药(RR=1.95,95% CI:1.42~2.68)、服用感冒药(RR=1.68,95% CI:1.07~2.64)、抗生素(RR=1.90,95% CI:1.25~2.90)、水杨酸类药物(RR=5.01,95% CI:1.84~13.64)及抗真菌药(RR=10.22,95% CI:3.25~32.19)与先天性先脏病的发生有关。孕早、中、晚期用药分析显示,孕早期使用感冒药(RR=1.90,95% CI:1.01~3.61)、抗生素(RR=2.18,95% CI:1.17~4.06)、水杨酸类药物(RR=6.07,95% CI:1.45~25.41)、抗真菌药(RR=21.01,95% CI:4.17~105.87)和其他药(RR=2.31,95% CI:1.19~4.47)是生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早期使用感冒药、抗生素、水杨酸类药物、抗真菌药和其他药物会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基因两个分型(OCTN1/2)的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NKI和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截止至2012年9月关于OCTN1/2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和Stata 10.0软件.结果 检索文献中纳入19篇病例对照研究.总的分析表明,OCTN1/2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相关;按地区分层分析,欧洲人群OCTN 1/2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相关,非欧洲人群OCTN1基因(TT vs.CT:OR=1.25,95%CI:0.75~1.98,P=0.34;TTvs.CC+CT:OR=1.48,95%CI:0.95~2.29,P=0.08)、OCTN2基因(CC vs.GC:OR=1.03,95%CI:0.68~1.56,P=0.89; CC vs.GG+GC:OR=1.23,95%CI:0.83~1.82,P=0.31)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CTN1基因(TTvs.CC与TT+CTvs.CC)、OCTN2基因(CCvs.GG与CC+ GCvs.GG)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欧洲人群中,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N1/2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相关,而非欧洲人群其易感性的关系仍需大样本的研究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代孤独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经医疗机构确诊的181例1~5岁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采用1 ∶ 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母亲孕前BMI值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孕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标准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和性别分布均衡(χ2=0.434,P >0.05)。病例组母亲孕前BMI平均值为(21.28±3.80)kg/m2,高于对照组的(19.87±2.8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0,P< 0.05);病例组母亲高BMI人数(10.5%)多于对照组(2.8%);随着孕前BMI增加,子代孤独症患病风险逐渐增大,高BMI组子代孤独症发病风险是正常BMI组的3.7倍(OR=3.71,95%CI:1.34~10.24);病例组正常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44.1%)高于对照组(33.9%);病例组高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52.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正常BMI(χ2=8.690,P< 0.05)和高BMI(χ2=4.775,P< 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与孤独症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高BMI(调整前OR=1.89,95%CI:1.26~2.85;调整后OR=1.52,95%CI:1.19~2.27)和孕期增重过度(调整前OR=1.63,95%CI:1.08~1.25;调整后OR=1.64,95%CI:1.21~2.21)是子代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孤独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6年6-11月,以广州市4 30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标准和中国成人肥胖标准分别判断儿童和母亲孕前体重状态,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孕期增重推荐值判断母亲孕期增重情况。应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协方差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矫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母亲孕前体重正常儿童的1.820倍(OR=1.820,95% CI:1.368~2.422);与母亲孕期增重适宜的儿童相比,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OR=1.296,95% CI:1.007~1.667)。协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母亲孕前体重超重肥胖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儿童BMI Z值。根据母亲孕前BMI分为3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孕期增重组间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母亲孕前BMI适宜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组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OR=1.574,95% CI:1.029~2.409)。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且母亲孕前超重较孕期增重过度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孕期环境暴露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环境暴露因素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为CHD的干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15对CHD患儿与对照组父母的环境暴露因素,对CHD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亲怀孕早期接触农药(OR=7.316,95%CI=1.196~44.731)、孕早期感冒(OR=4.806,95%CI=2.092~11.04)、妊娠合并症(OR:2.851,95%CI=1.189~6.838)、孕期情绪状况(OR=3.318,95%CI=1.829~6.018)4个因素为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怀孕早期接触农药、孕早期感冒、孕期患妊娠合并症、孕期情绪紧张或忧郁可能增加子代发生CHD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措施.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300例正常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亲年龄(OR=3.232;95% CI:0.453~ 3.348)、孕周(OR=2.454;95%CI:0.975 ~ 2.349)、双胎及多胎妊娠(OR=2.642;95% CI:0.723 ~ 2.34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236;95% CI:0.455~ 2.445)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OR=3.642;95% CI:1.347 ~ 3.425)、家庭月收入(OR=3.532;95% CI:1.436~2.335)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针对母亲年龄、孕周、双胎及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期发热事件(体温>38.0℃)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抽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8 000例产妇病例妊娠及妊娠结局资料,根据孕期有无发热病史,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分析孕期发热事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 孕期有发热病史的产妇占11.6%,其中孕早期发热5.2%、孕中期发热3.1%、孕晚期发热2.7%、产时发热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发热事件与先兆流产(OR=1.43,95% CI:1.22 ~1.63)、早产(OR=1.36,95% CI:1.08~1.71)、低出生体重(OR =2.01,95% CI:1.42 ~ 2.38)、先天畸形(OR=1.98,95% CI:1.36 ~3.22)、新生儿窒息(OR=1.50,95% CI:1.13 ~2.51)、新生儿死亡(OR =3.37,95% CI:1.94 ~5.17)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升高相关.结论 孕期发热事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201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与对照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0R值的95%CI。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便秘史(OR=3.520,95%CI:1.238。10.015)、啼哭不安史(OR:6.532.95%CI:2.651~16.091)、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彻=2.529,95%CI:1.271.5.031)及贫血史(DR:6.809,95%CI:2.530~18.322)、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1.250,95%CI:4.766~26.553)与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存在显著联系。结论儿童便秘史、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人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