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西南3省的5 39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将孕妇分为孕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定义各组孕妇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前BMI较低(OR=1.91,95% CI:1.47~2.50)是分娩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可降低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OR=0.55,95% CI:0.47~0.66)。孕期增重不足会使SGA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7,95% CI:1.21~2.03),分娩LGA的风险降低(OR=0.48,95% CI:0.41~0.57)。孕前超重肥胖(OR=1.85,95% CI:1.58~2.17)以及孕期增重过多(OR=1.87,95% CI:1.67~2.11)与LGA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足仅会使孕前BMI较低和正常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升高,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没有影响。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孕期增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采用χ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单胎活产孕妇2 88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359例(12.46%),大于胎龄儿273例(9.4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过低(aRR=1.33,95%CI:1.02~1.73)与孕期增重不足(aRR=1.64,95%CI:1.23~2.19)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aRR=1.86,95%CI:1.33~2.60)与孕期增重过多(aRR=2.03,95%CI:1.49~2.78)可增加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发现二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但未发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的直接关联及关联强度。方法 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不同孕前BMI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前BMI适宜的孕妇比,孕前BMI超重以及肥胖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均增加(OR=3.12,95%CI:1.35~7.22,P=0.008; OR=2.99,95%CI:1.17~7.63,P=0.022)。不同孕期增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降低(OR=0.52,95%CI:0.30~0.90,P=0.019)。而孕期过度增重在调整了各种孕期指标后,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巨大儿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6~2.09,P=0.084)。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1 220名6~12孕周、单胎健康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本信息,于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参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的孕期增重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适宜、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组。于分娩后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妊娠结局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期总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 共纳入1 045名单胎活产孕妇进行分析。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过多组脐带缠绕和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OR=1.641,95% CI:1.197~2.252和OR=1.678,95% CI:1.132~2.488);孕期增重过少组早产发生风险升高(OR=3.189,95% CI:1.604~6.341)。结论 孕期总增重过多和过少均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重视孕期体重监测,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3项血糖值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参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3 081名孕妇于孕≤14周时收集基础人口统计学信息,在孕24~28周行75 g OGTT,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孕中期FPG和OGTT-1 h、OGTT-2 h值四分位分组的大于胎龄儿(LGA)发生风险,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糖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24.0 kg/m2≤BMI <28.0 kg/m2)(OR=1.4,95%CI:1.0~2.0,P=0.029)、妊娠期糖尿病(OR=2.4,95%CI:1.8~3.2,P <0.001)是LGA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消瘦(BMI <18.5 kg/m2)(OR=1.6,95%CI:1.2~2.2,P=0.003)、子痫前期(OR=4.0,95%CI:1.9~8.4,P <0.001)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出生的风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孕前BMI、产次、高血压情况、新生儿性别后,FPG、OGTT-1 h和OGTT-2 h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β 值分别为91.99、33.60、32.00,P值均 <0.001)。随着孕妇3项血糖水平四分位升高各组出生体重呈增大趋势,且LGA发生风险逐渐增大。结论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子代出生体重呈正相关。随着血糖水平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大,LGA发生风险升高,但小于胎龄儿与血糖无关联。FPG值对发生LGA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的关系,为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心病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对连续性增长和高浓度对比低浓度的污染物与先心病亚型的关系效应值分别进行合并。使用Stata 12.0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O暴露增加法洛四联症的发生风险(高浓度对比低浓度OR=1.22,95%CI:1.03~1.44));NO2暴露增加主动脉缩窄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01,95%CI:1.01~1.20);O3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14,95%CI:1.03~1.26);PM10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μg/m3 OR=1.10,95%CI:1.03~1.19)。此外,还发现CO暴露和房间隔缺损的发生,PM10暴露和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存在负相关。结论 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CO、O3、NO2、PM10可能会增加先心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代孤独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经医疗机构确诊的181例1~5岁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采用1 ∶ 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母亲孕前BMI值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孕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标准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和性别分布均衡(χ2=0.434,P >0.05)。病例组母亲孕前BMI平均值为(21.28±3.80)kg/m2,高于对照组的(19.87±2.8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0,P< 0.05);病例组母亲高BMI人数(10.5%)多于对照组(2.8%);随着孕前BMI增加,子代孤独症患病风险逐渐增大,高BMI组子代孤独症发病风险是正常BMI组的3.7倍(OR=3.71,95%CI:1.34~10.24);病例组正常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44.1%)高于对照组(33.9%);病例组高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52.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正常BMI(χ2=8.690,P< 0.05)和高BMI(χ2=4.775,P< 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与孤独症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高BMI(调整前OR=1.89,95%CI:1.26~2.85;调整后OR=1.52,95%CI:1.19~2.27)和孕期增重过度(调整前OR=1.63,95%CI:1.08~1.25;调整后OR=1.64,95%CI:1.21~2.21)是子代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孤独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及其总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829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于首次纳入时收集孕妇孕前等基线资料,于孕第(12±1)、(28±1)、(36±1)周及分娩前分别收集孕妇锻炼习惯、膳食摄入情况等信息和测量孕妇体重,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等分娩信息。GDM诊断按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防治指南(20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增重和孕期总增重与GDM的关系。结果 共682名孕妇纳入数据分析。控制生育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早期锻炼、产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膳食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不足组和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增加(分别为OR=1.23,95% CI:0.63~2.38和OR=2.20,95% CI:1.12~4.35);与孕中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中期增重不足组和过多组GDM发生风险均降低(OR=0.47,95% CI:0.18~1.19和OR=0.78,95% CI:0.43~1.42);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1.48,95% CI:0.77~2.84),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53,95% CI:0.28~0.99);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相比,总增重不足组GDM发生风险增加(OR=2.16,95% CI:1.04~4.46),总增重过多组GDM发生风险降低(OR=0.74,95% CI:0.38~1.46)。结论 孕早期增重不足和过多均可能增加GDM发生风险,孕早期可能是影响GDM发生的关键时期,孕中晚期增重对GDM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妇不同孕期膳食摄入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纳入研究对象8 102例,SGA组961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 141例。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摄入食物转化为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AGA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三分位数划分为高摄入量组、中等摄入量组及低摄入量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营养素对SGA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中等摄入量组,孕早期(<51.60 g/d)、孕中期(<52.69 g/d)及孕晚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2.65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534,95% CI:1.217~1.934;OR=1.268,95% CI:1.005~1.599;OR=1.310,95% CI:1.036~1.655)。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早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及总能量摄入低(<1 146.22 kcal/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872,95% CI:1.033~3.395;OR=1.754,95% CI:1.125~2.734);孕前18.5≤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465,95% CI:1.089~1.972);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膳食摄入与SGA有关联。结论 孕期膳食摄入影响SGA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膳食摄入对SGA的影响有差异,孕早期是膳食摄入对SGA作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与子痫前期(P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9 048例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以882例PE孕妇为病例组,8 166例非PE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增补叶酸与PE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孕前BMI对增补叶酸与PE关系的影响。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未增补叶酸者相比,增补叶酸者发生PE的风险降低(OR=0.79,95% CI:0.64 ~ 0.96)。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OR=0.63,95% CI:0.49 ~ 0.81);单纯增补叶酸片及增补叶酸片和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是PE的保护因素(OR=0.81,95% CI:0.66 ~ 0.99;OR=0.64,95% CI:0.49 ~ 0.85),单纯增补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PE未显示关联;增补叶酸剂量<400、400及>400 μg/d与PE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62,95% CI:0.42~0.91;OR=0.81,95% CI:0.66~0.99;OR=0.68,95% CI:0.49~0.94)。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增补叶酸是PE的保护因素(OR=0.75,95% CI:0.59~0.96);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增补叶酸与PE有关。结论 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与PE发生风险降低有关,且孕前BMI可能影响增补叶酸与PE的关系,应对不同孕前BMI人群分别提出适宜的增补叶酸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并发贫血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湖南省浏阳市医疗机构接受首次孕期保健,且经体检排除"贫血"的孕妇(怀孕≤ 12周)纳入孕妇人群队列,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至孕妇分娩。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期间新发生贫血的380例孕妇作为病例组,按照1:2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年龄、孕期、常住地基本相同的76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低(OR=2.08,95%CI:1.22~3.59)、文化程度低(OR=2.09,95%CI:1.22~3.59)、孕前烫发/染发(OR=2.23,95%CI:1.63~3.05)、早孕呕吐反应(OR=2.51,95%CI:1.56~4.03)是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剂(OR=0.69,95%CI:0.50~0.94),肉、鱼、虾、蛋类摄入频率高(OR=0.68,95%CI:0.49~0.92),豆奶、牛奶摄入频率高(OR=0.51,95%CI:0.27~0.95)是妊娠期并发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 妊娠期并发贫血与孕妇家庭经济、文化程度、有毒有害物质接触、早孕呕吐反应、营养物质的摄入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孕妇妊娠期发生贫血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BMI状态下,围孕期增补叶酸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8 523例单胎活产孕妇以1 066例SGA作为病例组,以7 457例适于胎龄儿(AGA)作为对照组,收集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和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等资料。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对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关系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12.51%(1 066/8 523)。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孕前体重较低者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01~1.47),孕前超重/肥胖者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81,95%CI:0.68~0.97);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围孕期增补叶酸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8~0.98)。按孕前BMI分层后显示,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叶酸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5,95%CI:0.36~0.85),未发现其他各BMI组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有关。进一步按增补的叶酸种类分组后显示,围孕期单纯增补400 μg叶酸片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9~0.99),且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单纯增补400 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6,95%CI:0.36~0.86)。未发现围孕期单纯增补含400 μ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SGA有关。结论 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400 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而在其他各BMI组中未发现关联;孕前BMI可能影响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率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18 868名孕产妇与足月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产妇孕期体重变化率[即(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调整因素包括产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户籍状态、经产妇、初次产检孕周与胎儿性别。结果 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率在孕前低BMI(OR=3.15, 95%CI: 1.40~7.07)、正常BMI(OR=3.64, 95%CI: 2.84~4.66)、超重(OR=2.37, 95%CI: 1.71~3.27)的产妇中与分娩足月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孕前低BMI(OR=0.28, 95%CI: 0.13~0.61)及正常BMI(OR=0.37, 95%CI: 0.22~0.64)产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有统计学关联。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非线性“S”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L”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 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现“L”形曲线, 而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S”形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农药暴露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自全国的248 501对计划在半年内怀孕的夫妻被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夫妻怀孕前的农药接触情况以及妻子怀孕后的农药接触情况。妊娠结局通过医生填写记录。结果 248 501对参与夫妻中,有243 362对夫妻完成全部随访有妊娠结局且没有因为主观因素或意外导致流产或引产等,其中1 806位(0.74%)妻子在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2 653位(1.09%)丈夫在妻子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505位(0.21%)妻子在怀孕后接触过农药。母亲孕前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OR=3.37,95% CI:2.05~5.55)、异位妊娠(OR=3.17,95% CI:1.18~8.55)、低出生体重(OR=7.56, 95% CI:5.36~10.66)的危险因素。父亲单独农药接触与自然流产(OR=1.37,95% CI:1.03~1.80)显著相关,在父亲母亲均接触农药与低出生体重正相关(OR=3.65,95% CI:1.51~8.84),巨大儿负相关(OR=0.64,95% CI:0.44~0.93)。妊娠后农药接触是自然流产(OR=4.65,95% CI:3.47~6.24)的危险因素。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巨大儿等。结论 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异位妊娠、低出生体重、自然流产等不良出生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孕妇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平果县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壮族孕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孕期保健和妊娠结局的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壮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135.92±435.84)g。经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增加17.61(95%CI:0.60~34.67)g;孕晚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减少19.61(95%CI:-37.53~-1.70)g。孕期Hb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孕期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减少32.63(95%CI:-48.93~-16.32)g。孕早期贫血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比非贫血组增加58%(OR=1.58,95%CI:1.08~2.32);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的最高组比最低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87%(OR=1.87,95%CI:1.24~2.81),并且随着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广西壮族孕妇孕早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孕晚期及孕期Hb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孕早期贫血以及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过低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孕期焦虑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期焦虑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对孕早期纳入队列的孕妇进行随访,并于孕早、中、晚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焦虑症状,标准评分≥50分界定焦虑症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孕早、中、晚期焦虑以及孕中、晚期新发焦虑与新生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孕早、中、晚期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12.5%、3.7%、7.4%。研究发现孕早、中期焦虑与早产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焦虑会增加子代早产的发生风险(OR=3.55,95% CI: 1.62~7.82)。孕早、中、晚期焦虑与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新发焦虑增加子代早产(OR=5.20, 95% CI: 1.84~14.70)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OR=6.93, 95% CI: 2.42~19.88)。结论 孕晚期焦虑症状是早产重要的危险因素,孕晚期新发的焦虑症状可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OR=1.087,95%CI:1.001~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125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围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症(C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诊断为CH的新生儿125例为病例组,按1:3比例随机选择非CH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项分类logistic同归模型分析CH的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高龄产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新生儿在女性、早产儿、过期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双胎及多胎、伴发其他出生缺陷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产妇(OR=2.518,95%CI:1.186~5.347)、妊娠期糖尿病(OR=1.904,95%CI:1.190~3.045)、妊娠合并甲减(OR=12.883,95%CI:2.055~80.751)或甲亢(OR=30.797,95%CI:3.309~286.594)、早产儿(OR=4.238,95%CI:1.269~14.155)、过期儿(OR=12.799,95%CI:1.257~130.327)、低出生体重儿(OR=3.505,95%CI:1.059~11.601)、巨大儿(OR=3.733,95%CI:1.415~9.851)、双胎及多胎(OR=5.493,95%CI:1.701~17.735)、伴发其他出生缺陷(OR=3.665,95%CI:1.604~8.371)和胎儿窘迫(OR=3.130,95%CI:1.317~7.440)为新生儿CH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新生儿CH与母亲孕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胎数、胎儿窘迫、伴发其他出生缺陷等有一定关系,应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高危因素,降低CH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