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与传统开放Kasai手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56例接受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治疗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改良组,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45例采用开放Kasai手术治疗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11.2±5.5)mL vs.(22.5±7.5)mL,P<0.05]、手术时间[(235.5±20.5)min vs.(180.5±25.5)min,P<0.05]、术后进食时间[(2.3±1.5)d vs.(4.5±1.6)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黄疸清除率分别为78.6%与60.0%,原肝存活率分别为71.4%与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Kasai手术相比,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可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术中门静脉压力测定对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预后评估。方法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法国巴黎Bic毢tre医院儿外科共对127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或其变异术式,其中113例术中脐静脉插管行门静脉压力测定,术后平均随访9年。分别计算患儿带自体肝生存率和带自体肝且无门静脉高压生存率,进行比较;依据患儿手术时的年龄,胆道闭锁的类型,手术方式,有无polysplenia综合征以及术时门静脉压力对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术中门脉压力正常患儿带自体肝5年和10年生存率较门静脉压力升高组显著延长。门静脉压力升高组5年带自体肝且无门静脉高压表现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门静脉压力正常组。胆道闭锁的类型和门静脉压力改变较其他指标更显著反映对Kasai术后预后影响。结论术前门静脉压力改变对Kasai术后的预后有显著性指导意义,并且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3.
胆道闭锁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胆道闭锁行Kasai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及晚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1989年3月至1999年3月行Kasai手术及其改良术式Suruga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疗效。结果 本组行术中分型,Ⅱ型4例,Ⅲ型31例。手术类型:肝门空肠吻合术12例,Suruga术式21例,胆囊肝门吻合术2例。其中因肝门部胆管梗阻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早期胆管炎18例,关闭升支造瘘口5~8年后发生晚期胆管炎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5例。生存时间最长15年,最短5年,死亡2例。结论 影响Kasai手术长期生存的因素包括:手术日龄,肝外胆管分型,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及胆汁引流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 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Kasai手术是胆道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年龄是影响患儿预后、避免肝移植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手术年龄、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引流、提高自体肝生存时间、避免过早行肝移植是临床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Kasai手术年龄与黄疸清除率、自体肝生存率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均存在相关性。本文系统综述了胆道闭锁Kasai手术年龄选择的相关研究进展, 旨在为探索最佳Kasai手术年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Kasai术后患儿肠道定植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定植的影响,以期为Kasai术后胆管炎患儿MDROs定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Kasai术后胆管炎病例,根据患儿入院时的MDROs定植情况将患儿分为病例组(定植)和对照组(无定植),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Kasai术时日龄、胆道闭锁分型、既往胆管炎次数与既往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64例患儿,MDROs组43例,非MDROs组21例。从直肠拭子中检出致病菌7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37例,耐碳青霉烯类33例),其次为屎肠球菌(12例,耐万古霉素1例)、大肠埃希菌(11例,耐碳青霉烯类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Kasai术时日龄、胆道闭锁分型、既往胆管炎次数无统计学差异;MDROs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非MDROs组,分别为53.5%和33.3%(P=0.129),MDROs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非MDROs组,分别为39.5%和19.0%(P=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肝门胆管切开整形、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Ⅰ型胆道闭锁的疗效。方法 1992-2001年本院对4例Ⅰ型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胆管切开整形、肝门空肠吻合术,对临床资料(病史、体征、肝脏功能、B超、术中胆道造影、组织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的症状、体征、肝脏功能及肝胆系统B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阻塞性黄疸,B超示胆囊及胆管囊肿均小于同龄胆总管囊肿组,术中胆道造影确立诊断同并发现肝门部肝管和左右肝管狭窄,肝脏组织学改变与Ⅲ型胆道闭锁者相似,术后患儿全部成活,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黄疸于术后30-74d,完全消退,术后远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黄疸,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Ⅰ型胆道闭锁常伴有肝管及肝内胆管异常,肝门胆管切开整形,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该畸形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5年9月,对26例胆道闭锁(Ⅲ型)患儿在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充分显露肝门,游离并于肝门纤维块处切除胆囊,提起距Tre itz韧带20 cm处空肠,经脐将空肠提出腹壁外并逐渐拉出远端40 cm范围,距Tre itz韧带20 cm横断空肠并封闭远端,将近端与远侧30~35 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把肠管送回腹腔。将肝支空肠襻经结肠后隧道上提至肝下,肝门空肠端侧吻合。与同期同年龄段34例胆道闭锁(Ⅲ型)行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的患儿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5.4±5.0)m l vs(33.8±19.4)m l,t=-4.709,P=0.000],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19 153.9±619.5)元vs(15 116.7±898.4)元,t=19.607,P=0.000];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术后腹腔镜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和AST比开腹组下降明显。腹腔镜组术后切口疝1例;开腹组急性肝衰竭、伤口裂开各1例,伤口感染2例,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χ=0.395,P=0.530)。术后4个月时随访,腹腔镜组13例(占50%)患儿退黄;开腹组18例(53%)患儿退黄。结论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微创效果明显,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探讨(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于脐部纵切口置入10mmTrocar,然后分别于右上腹、右中腹和左上腹置入3个5mmTrocar。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暴露肝门;切除胆囊,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保留肝支30~35cm,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将空肠肝支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用5-0可吸收缝线将空肠与肝门端侧连续吻合。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1例因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另1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h(3.1~4.6h),出血量约10ml,没有需在术中和术后输血者,全组患儿无手术后肠粘连梗阻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镜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安全可靠,具有暴露肝门清晰、肝门纤维块分离和切除准确、对患儿打击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在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Kasai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2006年1月18例因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而采用Kasai肝门空肠吻合加胆管外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例,平均时间3.5年(3个月~11年),优良率为86.7%(13/15)。差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拔管后2年内多次胆道感染。结论Kasai肝门空肠吻合加胆管外引流术是治疗医源性高位复杂胆管损伤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5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71例.腹腔镜辅助肝门空肠吻合术26例,排除3例因肝门部渗血而中转开腹病例;同期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42例.比较2组间的近期胆汁引流效果、远期胆管炎发生率和大于18个月生存率. 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89.0±36.2)min vs(157.0±30.4)min,t=3.919,P=0.000)];出血量少[(15.4±5.0)ml vs(33.8±19.4)ml,t=-4.727,P=0.000)].术后1~4周胆汁引流率(术后4周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或较术前下降超过60%)2组相近[65.4%(17/26)vs 69.0%(29/42),χ2=0.098,P=0.754];随访期间胆管炎发作>3次发生率相近[15.4%(4/26)vs 33.3%(14/42),χ2=2.658,P=0.103];>18个月生存率相近[38.5%(10/26)vs 52.4%(22/42),χ2=1.249,P=0.264].腹腔镜组1例术后脐部切口疝.2组均无术中和术后输血者,无粘连性肠梗阻和腹腔感染. 结论 传统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远期疗效与腹腔镜辅助肝门空肠吻合术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前,先天性胆道闭锁为不治之症,一般于出生后12~24个月由于胆管炎、肝功能衰竭或出血而死亡。1959年,Kasai创用了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本病。后来又有人采用皮肤空肠造口或双桶空肠造口对Kasai氏术进行改良,使术后胆管炎发病率降低。但Kasai氏术的成功率仅为20~50%,一般为30%。而Kasai氏术失败者,90%患儿将在5岁内死亡,从而推动了开展肝移植治疗本病。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在小儿肝移植中,胆道闭锁是最主要的手术适应证。Brolsch等报告8例中,3例系胆道闭锁。Asc-her等报告30例中,8例为肝外胆道闭锁,男性2例,女6例,年龄为8~19个月,体重5.4~10公斤。8例移植前均施行过Kasai氏手术,其中1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13.
杨英  高兴莲 《护理学杂志》2013,28(18):51-52
对15例胆道手术后肝门部胆管高位狭窄患者行Kasai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9.0(5.89±1.65)h,术中出血150~1100mL.患者术后住院11~20 d恢复良好出院.提出术前积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习惯、了解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生理及疾病特点、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患者病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婴儿期常见的严重肝胆系统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导致胆汁淤积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直至肝硬化,危及患儿生命.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约为1/5000~1/20000,亚洲人群好发[1].尽管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使疗效显著提高,但其仍是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例患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23次血管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82.61%(19/23)。10例患儿经1~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4例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未发生狭窄。14例患儿均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PVS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胆道闭锁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胆道梗阻为特点的儿童先天性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外胆道系统的进行性炎症以及纤维性梗阻,进而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胆道闭锁虽然罕见,但它是婴幼儿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如不经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肝移植手术),患儿通常可在短期内死亡。Kasai手术可改善胆道引流,但不能改变胆道闭锁患儿的结局,大多数仍会因为胆汁淤积而遭受持续的肝损伤,最终需要进行肝移植。而目前关于肝移植术前是否行Kasai手术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就胆道闭锁的诊断、外科治疗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胆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患儿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将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应用电话、网络平台、病友活动等方式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测量两组患儿体质量、胆红素及家属满意度,并统计出院后6个月两组再入院率和胆管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再入院率和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胆道闭锁术后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Ⅰ、Ⅱ型胆道闭锁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胆汁引流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1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1.2)h,出血量平均(11.2±1.6)ml。无术中、术后(腹腔感染、肠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儿黄疸症状明显减轻,血生化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安全、有效,术野暴露更充分,可更清晰地显示肝门处的细微结构,如肝门纤维条索、门静脉及肝动脉等。术中不游离肝脏,对肝脏血供、下腔静脉回流影响小,对患儿打击小,术后肠蠕动恢复快,避免了术后肠梗阻的发生,间接降低了术后胆管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胆道闭锁是儿童进行肝移植的最常见的胆源性肝脏疾病,进行性肝纤维化是本病的显著特点,即使进行了肝门空肠R-Y吻合术,大多数患儿术后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肝纤维化的进行性加重,直至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衰竭,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肝纤维化评估是胆道闭锁患儿术后随访的重要内容,准确了解肝纤维化程度,对胆道闭锁患儿的病情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肝组织活检是判断肝纤维化分级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运用多项无创性指标对患儿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成为目前胆道闭锁预后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主要应用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的若干无创性诊断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分别从影像学和血清学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不同胆道重建术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不同胆道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对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胆道的106例先天性胆道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 在106例重建的胆道中,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成形37例,矩形瓣成形21例,未做抗反流瓣48例。获随访61例,平均4.82年。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逆行性胆感染4例(矩形瓣组1例,未做抗反流瓣组3例),2例再手术并于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成形术后症状消失;偶有腹痛症状8例,其中未做抗反流瓣组5例,矩形瓣成形组2例,套叠瓣成形组1例。结论 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胆道重建中,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胆支空肠袢套叠成形术胆道生理,能有效预防术后胆道反流和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