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戒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上海市4个居民社区和3家公司中招募吸烟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戒烟意愿、吸烟状态、吸烟成瘾性、烟草危害认知、拒烟自我效能、吸烟合理化信念等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吸烟者的年龄为(37.1±10.2)岁,58.3%的文化水平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1.46±7.22)支,吸烟者中属于轻度尼古丁依赖者较多(58.3%),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者248名(73.8%)。与低拒烟自我效能者相比,高拒烟自我效能的吸烟者具有戒烟意愿的可能性更大(OR=2.406,95%CI:1.357~4.267);低吸烟合理化信念的吸烟者较高吸烟合理化信念者更有可能具有戒烟意愿(OR=2.112,95%CI:1.167~3.821)。结论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和吸烟合理化信念可对其戒烟意愿分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开展控烟工作时可以关注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吸烟合理化信念的纠正,从而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拒烟自我效能水平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SASES)评分获得;在调整婚姻状况、职业、教育水平潜在混杂因素后, 采用分式多项式模型探讨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拒烟自我效能与年龄呈"U"形曲线关系, 最低值在60岁左右。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不一致, 中年人群显著低于青年及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引入中介效应概念在儿童青少年中探讨与饮食相关的自我效能感在饮食相关认知和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贵州省一个市区和2个县级地区的中小学校共9所,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对139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对研究对象与饮食相关的认知、自我效能感、有利健康的相关行为和不利健康的相关行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相关性分析;利用回归分析和建构模型进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青少年儿童饮食相关的认知、自我效能感、有利行为平均得分均不高。认知和自我效能感之间、认知和有利行为之间、自我效能感和有利行为之间、有利行为与不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0.248、0.228和-0.102(P0.01)。独立中介效应检验中,自我效能感在与饮食相关的认知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52%。带入结构方程模型中检验,自我效能感的间接效应(即中介效应)更为明显(β=0.39,P0.01)。结论在儿童青少年实际饮食行为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增加认知改变行为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吸烟危害认知水平及戒烟意愿,对控烟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165个村/居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 594例有效样本中,49.93%不想戒烟,男性不想戒烟者比例为50.39%,女性为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1,P=0.002),郊区为56.78%,城区为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7,P<0.001)。吸烟者与戒烟者戒烟动机中,因所患疾病原因,戒烟者中比例(29.88%)高于吸烟者(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65,P<0.001)。吸烟危害认知较好女性的比例(34.97%)高于男性(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郊区的比例(35.44%)高于城区(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4,P<0.001);从不吸烟者的比例(35.15%)高于吸烟者(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7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一般者(OR=0.61,95% CI:0.39~0.94)与认知较差者(OR=0.67,95% CI:0.50~0.90)不易产生戒烟行为,认知一般者(OR=0.64,95% CI:0.53~0.76)与认知较差者(OR=0.87,95% CI:0.78~0.98)更易产生吸烟行为。结论 北京市18~65岁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戒烟动机主要出于健康考虑,从不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优于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是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我接纳、自尊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以及对三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方法 以36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结果 ①初中生自尊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年级主效应显著,自我接纳的年级主效应显著,自我效能的年级主效应显著(P均<0.01);②自我接纳、自尊及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量表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 自尊在自我接纳与自我效能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山东省17个行政村中≥18岁男性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以其中642名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名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分析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并评价吸烟归因遗传认知对拒烟自我效能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结果 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对戒烟成功有显著的负性影响(OR=0.642,95%CI=0.479~0.859);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积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消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习惯情境拒烟自我效能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2.397±0.023)、(2.319±0.030)、(3.060±0.026)和(2.592±0.022)分,均低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730±0.051)、(2.812±0.065)、(3.615±0.058)和(3.052±0.049)分,尼古丁依赖得分为(3.447±0.080)分,高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168±0.174)分(均P<0.001)。结论 吸烟归因遗传认知是戒烟成功的危险因素,并可降低吸烟者知觉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与心理幸福感关系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对76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心理幸福感3变量各维度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P<0.05);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0.05),引入自我效能项后,顺应良好完美主义的新增解释量△R2=20.9%,标准化偏回归系数B由0.284降为0.144,仍达显著性水平(P<0.05);顺应不良完美主义的新增解释量△R2=24.7%,标准化偏回归系数B由-0.227降为-0.171,仍达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完美主义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曼衍 《家庭医生》2012,(13):40-43
那些年,我们一起吸烟你为什么吸烟?电影《志明与春娇》中的余春娇给出了浪漫的答案:为了爱。因为她喜欢上了一个抽骆驼香烟的男人,于是跟他同抽一款烟,尽管自己患有哮喘。但那个男生却爱上了一个不抽烟的女生,并为其戒烟。而没有收获爱情的余春娇却养成了抽烟的习惯,并且找不到戒烟的理由。现实生活中呢?同样,不少人拥有烟带来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9.
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引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概念来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利用回归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0961,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1063。交互作用项"自我效能感×应激"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0.108,t=-3.164,P=0.002),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R2)亦达到显著性水平(△R2=0.012,P=0.002)。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2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3.0对问卷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临床护士普遍处于高职业压力、高职业倦怠和低自我效能感水平,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降低护士职业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对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医院及护士个人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护士的职业压力并提升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吸烟原因与戒烟成功的关系。方法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42名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名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应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调查吸烟原因。运用优势logistic回归探讨吸烟原因对戒烟成功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年龄、开始吸烟年龄、婚姻、职业、教育水平)后,戒烟成功组“镇静”和“刺激”的得分显著低于戒烟失败组;优势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戒烟成功的前两项因素依次为“镇静”和“刺激”,其次为“心理意向”、“自动”、“手口活动”、“享乐”和“瘾”。结论成瘾依赖是影响戒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其作用大于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吸烟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高TG血症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进一步防治高TG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基于2017年上海市开展的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5 557名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分析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之间的作用。结果  SES与吸烟呈负相关(OR=0.86, 95% CI: 0.81~0.91, P < 0.001),吸烟与高TG血症呈正相关(OR=1.29, 95% CI: 1.04~1.59, P=0.019);SES对高TG血症无直接作用,但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关系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mediation=-2.086, P=0.037)。结论  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对于不同SES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控烟和加强戒烟宣传,以更好地防控高TG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戒烟成功)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戒烟失败)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评估社会支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结果 调整协变量(包括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开始吸烟时年龄、吸烟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戒烟成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戒烟失败组(P<0.001),客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 P=0.763);而在不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良的社会吸烟文化中,社会支持对自发性戒烟成功起着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在述情障碍与情绪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抑郁症患者,其中123例患者符合研究要求。应用心理韧性量表、述情障碍量表及情绪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评估患者心理韧性、述情障碍及情绪自我效能感等。应用Pearson法分析心理韧性、述情障碍和情绪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应用AMOS 21.0软件构成以心理韧性为中介变量的拟合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比法修正并拟合模型,并通过Boostrap法验证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结果 123例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评分、述情障碍及情绪自我效能感分别为(58.37±6.54)、(54.91±8.99)和(28.17±4.08)分。心理韧性和情感自我效能呈现正相关(r=0.478, P<0.001),心理韧性和情感自我效能感与述情障碍呈负相关(r=-0.56、-0.424, P<0.001)。抑郁症患者情绪自我效能感对述情障碍的直接效应为-0.645,情绪自我效能感对心理韧性的直接效应为0.741,心理韧性对述情障碍的直接效应为-0.235,且情绪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韧性对述情障碍产生的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成年人现在吸烟状况及危害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个街道/乡镇180个社区,共计19 815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9 738人。现在吸烟率为26.6%(5 253/19 738),男性为52.2%(4 875/9 340),女性为3.6%(378/10 398),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2.7%(1 473/4 499);郊区现在吸烟率为28.9%(2 320/8 023)高于城区的25.0%(2 933/11 7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4 677/19 738)。开始每天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2支。知识得分平均为5.8分;现在吸烟者5.5分,明显低于现在不吸烟者6.0分(t=-9.854,P=0.000)。5.7%(298/5 213)的现在吸烟者打算1个月内戒烟,就医时医生建议戒烟的比例为66.0%(1 638/2 481)。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为31.8%(3 703/11 628),5.5%(202/3 686)打算1个月内戒烟。结论 北京市男性吸烟水平仍处于高平台期;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低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缺乏;戒烟意愿低;医生建议戒烟率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describe smoking behaviour, motivation to quit and quit rates, and the effect of advice and support for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smokers from more and less disadvantaged socio-economic groups in South Derbyshire, a mixed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central England. STUDY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a random, stratified sample of people aged 25-44 years and people aged 65-74 years with over-sampling of populations living in disadvantaged areas.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the proportion of smokers wishing to quit and quitting in the last year; reported advice to qui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awareness and use of NHS smoking-cessation services. RESULTS: Over half of smokers aged 25-44 years, about one-third of women smokers and 40% of male smokers aged 65-74 years wished to quit. This varied little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Quit rates were generally lower among smokers of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especially among people aged 25-44 years. Smokers of lower SES reported slightly less advice to qui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nd more so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Awareness and use of cessation services was about 30% and 5%, respectively, among smokers and recent quitters. Awareness varied little but accessing services was generally higher among smokers of lower SES. CONCLUSIONS: Despite evidence that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cessation services were targeting smokers with lower SES and of similar motivation to quit, quit rates were lower. Broader 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s that create and maintain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ls in smoking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伐尼克兰辅助戒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戒烟门诊就诊的吸烟者,将使用伐尼克兰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8例做对照分析,观察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持续戒烟率。结果 56例治疗组中1例因出现严重恶心、呕吐,1例出现胸闷、心率增快停止治疗,54例接受伐尼克兰治疗2~3个月,6个月随访结束时,29.6%的吸烟者已经持续戒烟;68例对照组6个月随访结束时,吸烟者持续戒烟率为10.3%。治疗组戒烟率为对照组的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结论伐尼克兰能显著提高戒烟率,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简短戒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简短戒烟干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值(95%CI)=1.57(1.01~2.44) .与未进行干预的吸烟者相比,接受了简短戒烟干预的吸烟者,其戒烟的可能性提高了57%.研究对象为孕妇和就诊患者,干预时间≤10 min的亚组更易戒烟,但各亚组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简短戒烟干预可提高戒烟率,但该结论尚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在我国戒烟门诊中的开展及对患者戒烟意愿和戒烟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戒烟门诊数据管理平台中, 2019-2021年在全国257家配备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仪戒烟门诊戒烟的41 566名患者数据, 分析开展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与患者戒烟意愿, 及完成随访患者戒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首诊时仅21 470名(51.7%)的患者开展了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碳的患者有强戒烟意愿的可能性是未检测患者的1.87(95%CI:1.78~1.96)倍;首诊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碳的患者1个月随访时戒烟的可能性是未检测患者的1.10(95%CI:1.05~1.16)倍, 3个月随访时戒烟的可能性是未检测患者的1.22(95%CI:1.17~1.29)倍。结论呼出气一氧化碳检测能提高患者的戒烟意愿和戒烟率。但目前该检测仪在我国戒烟门诊中的配备和使用率均较低, 建议在戒烟门诊中继续推进该检测仪的配备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