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套地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套地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确诊187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81例无颈动脉脉狭窄的人群进行病史询问,监测血压,检测血糖、血脂、血流变学。结果两组间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狭窄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5),狭窄组高血压发生率及饮酒率与无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饮酒不是危险因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轻度狭窄居多,中度及重度狭窄次之,无颈动脉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96-298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30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CAS治疗,根据有无CHS分为无CHS组(n=221)和CHS组(n=9),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分层分析法分析。结果 CHS组患者糖尿病、术后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C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4.822,P<0.05)、术后高血压(OR=6.466,P<0.05)是CAS术后出现CHS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中CAS术后高血压和术前糖尿病史患者更容易发生CHS,CHS患者预后较差,要采取多角度干预措施防控CH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皮颈动脉成形术(CAS)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同时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狭窄的适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2例。按是否同时行CAS及PTCA手术分为观察组(同时行CAS及PTCA)21例和对照组(PTCA术后1个月内行CAS)21例。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期间未再发脑卒中事件。两组患者在术前与随访期间肾功能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进行CAS及PTCA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的的慢性疾病,目前己公认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吸烟史、家族史、肥胖、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对每项危险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适度的控制,将会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的的慢性疾病,目前己公认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吸烟史、家族史、肥胖、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对每项危险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适度的控制,将会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180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内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认知率,为控制和预防冠心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天津市红桥区社区医院下社区健康普查及临床病例随访收集资料;依据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定180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社区冠心病患者男性占56.7%,女性占43.3%。高血压(60.0%)、高血脂(57.8%)、高盐饮食(78.9%)、糖尿病(36.7%)、肥胖(32.2%)、吸烟(28.9%)、饮酒(25.0%)、缺乏运动(28.3%)、心理因素(29.4%)、家族史(27.8%)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冠心病患者多有不健康生活饮食方式,高血压、高血脂、高盐饮食及糖尿病、肥胖是该社区居民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artery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9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损害44例(23.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使用皮质激素、心电图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40mg/L、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χ2=3.89~12.68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使用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独立相关(P﹤0.05)。结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C反应蛋白、血沉加快、使用皮质激素可增加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颈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44例,非体外循环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术后48h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8例(18.2%)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其中1例(2.3%)发生脑梗死;7例(15.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脑出血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5.4%(3/56)比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脂蛋白(a)的关系。方法 159例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并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40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清脂蛋白(a)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试验组分为内膜正常组(24例),轻度狭窄组(41例),中度狭窄组(82例),重度狭窄组(12例)。结果 试验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4.9%(135/159),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其中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脂蛋白(a)总体水平为(35.27±23.3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3±16.56)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狭窄组与内膜正常组脂蛋白(a)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其中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硬化的超声检测有助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在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判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飞行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2011年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进行健康检查鉴定的飞行员40人.均为男性,年龄在38~60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30人确诊为冠心病,10人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结果 ①将40名飞行员分为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脉硬化组较冠心病组年轻(P<0.05),体重指数(BMI)冠脉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均>24,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rG)、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数目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30名冠心病飞行员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17人),2支病变组(9人)和3支病变组(4人),LDL-C水平在3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BMI、收缩压、舒张压、HDL-C、TG、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数目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行员冠心病严重程度与年龄、BMI、LDL-C有关,与危险因素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非冠心病组100例,冠心病组10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32例,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5例,比较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P<0.05);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单支病变组明显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IMT、斑块积分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成显著正相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强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狭窄(CA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CA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某医院内分泌门诊首次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T2DM患者CAS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CAS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 679例T2DM患者中检出CAS 328例,检出率1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越大(OR=1.039)、糖尿病病程越长(OR=1.115)、血糖控制不达标(OR=1.387)、血脂异常(OR=1.970)和高血压(OR=3.725)是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合并CAS情况突出,应重视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和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监测,针对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进行控制及预防,避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经冠状动脉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颈动脉是否有粥样硬化分为粥样硬化组及非粥样硬化组;根据WHO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病例分为单支病变组(组A)、双支病变组(组B)、三支病变组(组C)及左主干组(组D);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进行积分处理.结果 发现228例冠心病病人中19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86.8%;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高血压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嗜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无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但仅仅一支病变组总斑块数显著低于左主干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颈动脉等级积分(grading integral)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低,而Crouse积分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总斑块数、扁平斑数及软斑数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的硬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现溃疡斑.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相关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ravation of CAAS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CAS) ;and to summarize the pathologic character of CAAS of the patients with vario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Review the result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CAD through coronary angiography ( CAG).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cleratheroma group and the non scleratheroma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P) group,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group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WHO.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coronary artery of single vessel lession) ,group B( coronary artery of double vessel lession ) , group C( coronary artery of triple vessel lession )and group D(left main vessel lession ).The aggravation of CAAS was graded. Results There were 198 patients with various CAAS among 22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86. 8%). CAAS was much related with hypertension and non-related with age, sex, BMI, smoking, drinking, hyperlipoidemia, hyperuricosur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The aggravation of CAAS much graver with much graver CAS. But only the plaque number of Group A was more than Group D( P <0. 05). The grading integral and Crouse integral of CAAS of AP group was not remarkable less than UAP group. The grading integral of CAAS of AP group was less than AMI group and the Crouse integral of AP group was more. But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The number of all plaque,plaque and plaque of AP group was not remarkable less than UAP group and AMI group. There was the plaque among the three group.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AS) is relative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初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东直门中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和洛阳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接受PCI治疗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死亡率以及影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随访患者3 511人(85.4%),PCI术后死亡率是4.6%(161/3 5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86,95%CI:1.059~1.113,P<0.001)、糖尿病(HR=1.807,95%CI:1.205~2.709,P=0.004)、吸烟(HR=1.873,95%CI:1.205~2.709,P=0.002)、贫血(HR=1.909,95%CI:1.266~2.879,P=0.002)、左心射血分数<50%(HR=2.546,95%CI:1.558~4.162,P<0.001)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时间<1年(HR=0.029,95%CI:0.013~0.067,P<0.001)与患者PCI术后死亡率相关。结论 年龄、糖尿病、吸烟、贫血、心功能不良和DAPT时间<1年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应该给予重视和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