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省鹤庆县2017年分离鼠疫菌分子溯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7年云南省鹤庆县新分离的鼠疫菌的基因分型,为该地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差异片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对10株鹤庆县新分离鼠疫菌进行分型,并将10株鼠疫菌及邻近疫源地鼠疫菌株93株纳入聚类分析。结果 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鼠疫疫源地菌株具有相同的DFR型(Genomovar 05型)及CRISPRs型(Ca7簇,22型),在MLVA聚类分析中,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野鼠鼠疫菌株位于同一个簇,两者之间仅有2个位点(N2117,M23)的差异。结论 2017年云南省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鹤庆县疫情可能是丽江鼠疫进一步向南扩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差异区段分型(DFR)及地理分布,为四川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四川省鼠疫疫区的132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并使用Mapinfo软件和Excel进行分型,确定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型和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DFR分型分为3型,其中石渠县有两型,主要为G14型和G43型,其它疫源地为G05型。结论 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的DFR分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省新龙县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开展差异区段(DFR)分型研究,为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龙县和其他5个鼠疫县分离的鼠疫菌16株,按鼠疫菌DFR分型方法,使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采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分型,确定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结果石渠县鼠疫菌菌株聚为第1类,为Genomovar14型;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与德格、巴塘、理塘、雅江县相同,聚为第2类,均为Genomovar05型。结论新龙县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型为Genomovar05型,新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1958--2012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自鼠疫患者和尸体中分离的129株鼠疫菌进行病原学研究。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疫菌进行病原学研究,同时采用差异区段(DFR)基因分型技术对2004年囊谦县、2009年兴海县人间肺鼠疫暴发疫情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119株鼠疫菌中,205株属青藏高原型菌株,6株属祁连山型菌株,8株菌具有特殊生化特性;84.03%(100/219)的鼠疫菌具有4个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测试的74株菌中,72株(97.30%)为强毒菌;携带大质粒52×106、65X 106、92×106的菌株主要分布于海南、海北、海西、玉树、果洛、黄南6个州和湟源县;鼠疫菌DFR基因型以5、8型为主。其中5型占44.54%(53/119),分布于都兰、湟源、玉树、杂多、治多、称多、曲麻莱、玛多、囊谦、祁连等地区;8型占32.77%(39/119),分布于祁连山南北麓、青海湖环湖地区。2004年囊谦县肺鼠疫暴发分离株均为10型;2009年兴海县肺鼠疫暴发分离株(来自鼠疫患者、人尸和牧犬体内)的基因型均为8型。结论 本次试验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菌株溯源分析显示,基于DFR的鼠疫菌基因分型与流行病学调查一致,可用于确定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昆虫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媒介种属和宿主关系及其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综合实验,了解鼠疫媒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中国鼠疫媒介有63种,其中主要媒介28种,次要媒介35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主要媒介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分布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鼠疫菌基因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分析甘肃省202株不同来源的鼠疫菌。结果202株鼠疫菌共分为8个基因型,即1b、5、7、8、13、26、GSl型(新基因型)和GS2型(新基因型)。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分离到1b、8和GSl基因型,而自1977年后再未分离到7、13、26基因型,在1995年后才分离到GS2、5基因型。结论甘肃省lb、8和GSl基因型鼠疫菌自20世纪60年代起持续流行至今,7、13和26基因型菌已有40余年未分离到,而GS2和5基因型菌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起源、演化动态与环境生态位生物学基本规律,揭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环境,确定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起源、演化动态标准.方法 采用之前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综合研究中国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分型法、中国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型法、鼠疫菌生物型分型法和中国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的物种分类和地理空间分布.结果 综合上述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多因子,提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演化动态的理论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森林草原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型.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均起源于该疫源地型.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森林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方法对分离自甘肃省鼠疫疫源地的58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分型在鼠疫暴发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根据已经证实的23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对2004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分离到的13株鼠疫菌进行PCR扩增.结果13株鼠疫菌可分为4个基因组型,即Genomovar 8、10、15和16.其中囊谦的8株菌全部为Genomovar 10;乌兰的2株菌分别为Genomovar 8和15;祁连、曲麻莱、称多的3株鼠疫菌的基因组型均为Genomovar 16.结论鼠疫菌基因分型是鼠疫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1975-2009年从青海省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4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首发病例均有剥食鼠疫病死藏羊史,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例而感染;以腺鼠疫为首发病例,由腺鼠疫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病例多且病死率高。藏系绵羊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几乎均发生于甘南生态区,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景观密切相关。藏羊动物鼠疫与藏羊引发的人间鼠疫几乎一致,其中11月(旱獭入蛰后)从藏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株数及藏羊作为传染源引发的人间鼠疫病例数最多,构成了青海高原藏羊鼠疫流行时间明显滞后于旱獭鼠疫的特点。分离的14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其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均显示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分析显示,玉树、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5型和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可感染鼠疫并作为传染源引发人间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并具有青海鼠疫流行演变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38 Yersinia pestis isolates from all known plague foci of north-east Brazil were analysed by SDS-PAGE. Approximately 20 bands were consistently found in all strains analysed and 11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Although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among the electrophoretic profiles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wild Y. pestis isolates were not observed, quantitative alterations were clearly noted for most of these proteins. No particular quantitative alteration of the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eriod of isolation and geographic origin of the isolates. The 64 kDa outer membrane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expressed in higher amounts among Y. pest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a recent plague outbreak. The possible use of electrophoretic profiles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wild Y. pestis isolates as a tool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d for the analysis of virulence determinan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鼠疫菌核糖体型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鼠疫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鼠疫菌染色体进行消化,电泳后,用16s-23s-5s rRNA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 把分离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鼠疫菌共分成了三个核糖体型,每种类型的杂交图谱大概一致,区别仅在于1~2个酶切片段的有无。核糖体A型及B型较常见,分布于中国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C型最少,只见于某一特殊地区;核糖体型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疫源地对应一种核糖体型常见。结论 核糖体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比较稳定,不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B、C三种核糖体型具有不同的来源,而A型与C型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体表寄生蚤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内蒙古现有的蚤标本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4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及其寄生蚤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寄生着多种寄生蚤,但迄今仅发现部分蚤种具有鼠疫流行病学意义。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23年仅自旱獭体中检出鼠疫菌,至今并未从寄生蚤中检出鼠疫菌。而在其他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体表的多种寄生蚤中检出了鼠疫菌。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明鼠疫的起源,分析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保存学说,描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和20世纪70年代的灭鼠拔源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揭示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在鼠疫流行间歇期内,鼠疫菌主要以基因突变的方式长期保存在自然界中,形成鼠疫菌-宿主-媒介三位一体的鼠疫生态系统的新学说,为我国鼠疫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