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肠镜检查中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结肠镜检查的81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1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9例,女12例。腺瘤性息肉占76%,直径<1.0 cm内息肉占80%,息肉分布乙状结肠最多占35%。所有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所有大肠息肉应尽量内镜下切除。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往 《内科》2013,(6):613-6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10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其中104例为1次手术切除成功,分次手术切除3例;术中发生出血3例,无术中穿孔、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经病理证实恶变5枚。结论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切除大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3例经结肠镜诊断的大肠息肉,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法予以摘除,观察创面情况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73例患者均顺利摘除,无出血和穿孔发生,且创面较常规电凝摘除浅。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用于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摘除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有多种,但在摘除直径>2 cm的息肉时易造成摘除不全、活动性出血甚至穿孔等,使其普遍开展受到限制,不少患者只能接受手术治疗。我院对18例内镜直视下头体部直径2~5 cm的长蒂、亚蒂大息肉用金属夹钳夹息肉蒂部阻断其血供,然后进行活检,待1~2周后观察息肉脱落情况,并行高频电圈套摘除息肉或修整残留蒂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对于大肠息肉应及时处理,从而阻断息肉逐渐发展最终癌变这一过程.随着内镜下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已普遍用于绝大多数大肠息肉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发现单纯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易发生出血或穿孔,相对来说体积较大且血供丰富的息肉更容易并发出血或穿孔.钛夹配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出血或穿孔的发生.我们对258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牟海军  陈幸幸  高原 《山东医药》2011,51(51):89-90
目的观察电子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95例(124颗)大肠息肉患儿采用Olympus CF-240I电子结肠镜行内镜治疗,24例较大患儿未用镇静剂、余71例均给予丙泊酚全麻,直径〉1.0cm的有蒂息肉行高频电切术、直径〈1.0 cm的无蒂息肉或较小息肉行高频电凝术、直径〈0.5 cm的半球形息肉行钳除法摘除术;收集息肉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病理类型。结果 124颗息肉中行高频电凝切除98颗、活检钳钳除26颗,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70例(73.7%)、P-J息肉11例(11.6%)、炎性息肉7例(7.13%)、增生性息肉4例(4.2%)、腺瘤性息肉3例(3.2%);术后便血、腹痛症状均消失,且无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1 a,3例发生便血,其中2例为P-J息肉、1例为幼年性息肉,经再次肠镜检查证明息肉复发。结论电子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直径≥1 cm蒂部直径>0.8 cm带蒂息肉患者113例,共123枚息肉,均在内镜中心行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及青中年组,其中老年组42例,息肉50枚;青中年组71例,息肉73枚。观察两组息肉的好发部位、息肉性质、经内镜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息肉好发部位均位于乙状结肠,均在内镜下成功切除,其中青中年组3例发生术中少量出血,两组其他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内镜下不可控制出血、术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发现老年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病率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尼龙绳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老年大肠带蒂息肉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发现的45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患者,应用IT刀、Hook刀行ESD治疗。将ESD成功率、剥离病变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纳入观察范围。 结果45例结直肠病变接受ESD,其中,2例病变黏膜下注射后病变托举差,术中剥离困难且容易出血转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证实,3例癌变且基底仍有肿瘤残留,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ESD成功率88.9%(40/45)。病变直径为1.5~6.3 cm,平均3.6 cm;ESD手术时间为31~125 min,平均67 min。3例术后有便血,其中1例保守治疗失败,内镜下成功电凝止血,ESD术后出血发生率7%(3/43)。4例在ESD治疗中有小穿孔,应用软组织夹成功缝合穿孔,未转开腹手术,ESD穿孔发生率为9.3%(4/43)。术后40例患者均随访,创面基本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 结论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疗效可靠,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复发率低。出血和穿孔是其主要的短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肉暴露.改良型UEMR将EMR与UEMR优点合二为一,有利于息肉整块切除.目的探讨改良型UEMR提高结直肠息肉整块切除率、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我院内镜科行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结直肠息肉及同期行UEMR治疗43例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研究组共发现76个病灶, UEMR治疗的43例对照组共发现65个病灶.巴黎分型均为(Is、Ⅱ),息肉大小在1cm直径3cm.手术方式: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向肠腔内注入温生理盐水,完全浸泡息肉,将息肉置于6点钟方向,黏膜下注射美兰抬起病灶,采用合适的圈套器予以电切除,创面视病灶大小给予钛夹夹闭,切除的标本结晶紫染色后送病理.结果59例研究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型UEMR,76例息肉中64例息肉2cm,均行整块切除;12例息肉2-3cm有5例整片切除,7例行注水分片粘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piecemealmuscosalresection,UEPMR).研究组总整块切除率为91%,2cm整块切除率为100%, 2-3 cm整块切除率为42%. 43例对照组的患者也均成功完成UEMR, 65例息肉中58例息肉2cm,其中49例患者一次性切除,9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氩等离子体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7例息肉大小2-3cm,有2例整片切除,1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APC治疗,另外5例行UEPMR或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对照组整块切除率为76%,2cm整块切除率为84%,2-3cm整块切除率为14%.改良型UEMR研究组有9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UEMR对照组中13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采用热活检钳烧灼或钛夹钳夹止血.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研究组发现2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均为分片切除术后,对照组UEMR有9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改良型UEMR使用水中注射液体垫不仅可以清晰暴露息肉大小边界,选择合适的圈套器,达到整块切除.同时液体垫垫高息肉,水中间断性吸引可以使圈套器更完整套住息肉的根部,相对于UEMR,改良型UEMR是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0):1174-1178
背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其微创、快捷、安全以及经济有效的优势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基层医院如何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是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分析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其合理运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03/2021-05在我院行无痛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2251例,依患者意愿与内镜医生共同评估决定后分为日间手术组(观察组)879例和常规住院非日间手术组(对照组)137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均无再入院及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息肉数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30 d内再入院例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总住院时间(20.5±3.2)小时,治疗总费用(含门诊检查费用)(2968.8±677.2)元,均明显低于同期普通住院手术患者(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9.45, P 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腹腔感染、麻醉意外、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 d病理结果显示均为良性.两组均随访30 d,无一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结论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日间手术较普通住院手术相比,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在合理优化治疗路径的前提下,选择符合适应症的合适患者进行日间手术,不仅安全可行,还具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病理分型以及高频电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6例患者结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观察其分布情况、病理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有效切除率为100%,左半结肠占72.66%右半结肠9.76%横结肠17.58%,腺瘤性息肉占49.6%,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率3.12.%,手术24 h后出血率0.78%,穿孔发生率0.39%,单发者一年随访复发率16.00%,多发者半年复发率23.66%。结论大肠息肉发生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理分型主要为腺瘤,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安全、可靠、有效,如术中或术后发生出血,则应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该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圈套电切序黄治疗宽蒂巨大肠息肉的疗效,以提高巨大肠息肉内镜治疗成功率。方法 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息肉116例.对39例头端最大直径〉3.0cm.蒂粗〉1.0cm的巨大肠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切前,在基底部先使用金属夹钳夹(治疗组).对77例直径1.0-3.0cm.蒂粗0.8~1.5cm的息肉行单纯高频圈套电切(对照组),观察两组高频电切治疗过程中创面有无渗血、涌血、喷血和治疗后出血、穿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对组织损伤小,渗血、涌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电切序贯治疗宽蒂巨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及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治疗小肠巨大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应用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巨大息肉进行镜下切除的情况:包括息肉的大小、形状、病理、息肉切除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等,并对患者的内镜随访情况和外科干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共检出小肠巨大息肉488枚,成功切除442枚(直径20~30 mm 112枚,31~50 mm 280枚,>50 mm 50枚;最大者长径达80 mm),术中出血47例(10.6%),术后出血4例(0.9%),并发穿孔2例(0.5%).11例患者因息肉巨大无法镜下摘除转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谨慎使用双气囊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可安全摘除绝大多数小肠巨大息肉.这项技术不仅节省了医疗费用,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外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DPPB的风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结直肠息肉接受内镜下治疗的426例患者,其中行圈套摘除治疗26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3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内镜和病理检查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后是否发生DPPB,将患者分为DPPB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DPPB(4.93%)。DPPB组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未出血组更高(P0.05)。接受ESD治疗的患者DPPB发生率为11.11%,高于接受圈套摘除(2.29%)和EMR(8.59%)的患者(P0.01)。息肉位于直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患者DPPB发生率分别为9.26%、3.51%和3.4%,直肠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息肉患者(P0.05)。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的DPPB发生率(7.6%)高于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1.14%)(P0.01)。有蒂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6.73%)与无蒂息肉患者(2.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7.04%)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2.08%)(P0.05)。有术中出血患者的DPPB发生率(9.52%)与无术中出血患者(4.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直肠息肉、息肉直径0.9 cm、腺瘤性息肉及ESD治疗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操作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危险因素并加以重视,有利于降低DPPB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巨大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为PJS十二指肠息肉并经EMR治疗的病例资料,统计EMR治疗PJS十二指肠巨大息肉的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巨大息肉组(直径≥3 cm)与普通息肉组(直径<3 cm)患者EMR手术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EMR治疗PJS十二指肠息肉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7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4例,女27例,中位年龄为26岁(5~58岁)。内镜下切除息肉最大中位直径为2.0 cm(0.6~13.0 cm),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EMR手术,63例患者EMR治疗PJS十二指肠息肉实现完整切除(63/71,88.7%),巨大息肉组EMR手术完整切除率低于普通息肉组(77.4%比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EMR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5.6%(4/71),1例患者同时存在术中创面渗血和术后胰腺炎。巨大息肉组与普通息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9.7%比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EMR切除十二指肠息肉有无并发症发生在患者性别、年龄、有无PJS家族史、手术史、息肉数量、切除方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息肉位于乳头部位者并发症发生率(50%,3/6)显著高于非乳头部位者(1.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MR治疗PJS巨大十二指肠息肉总体安全有效的,可作为PJS十二指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案。息肉部位是EMR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大肠息肉,特别是巨大(直径〉2.0cm)、多发息肉,并发症多、癌变率高,作为癌前病变已广泛受到重视。我院内镜室于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对95例老年患者,共168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并将同期中青年组做为对照组探讨内镜下治疗的技术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内镜下微创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不同直径的胃间质瘤的手术成功率、时间经济成本以及并发症等,分析内镜下切除不同直径的胃间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且无远处转移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和手术组,每组根据肿瘤直径不同分为r<2 cm亚组及2 cm≤r≤5 cm亚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2组在不同肿瘤直径下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后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严重性及发生率等。[结果]在肿瘤直径r<2 cm的患者中,内镜组及手术组的胃间质瘤均成功切除且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肿瘤直径2 cm≤r≤5 cm的患者中,内镜组有1例因为术中出血较多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12%;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但有1例外科手术后因为吻合口发生了瘘再次行手术进行修补;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直径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整理老年大肠息肉患者407例941枚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内镜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225例305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在老年及中青年组分别为27.8%及6.3%(P<0.05);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老年人右半结肠息肉明显增多,横结肠、升结肠检出率分别为11.2%、10.8%,而中青年人分别为6.6%、6.9%(P<0.05);老年人中多发性息肉占72.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43.9%(P<0.05);老年组息肉最大直径≥2 cm的息肉及分叶状息肉比例相对增多分别为(6.6%vs 3.6%及8.4%vs 4.9%,P<0.05);病理结果显示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3.0%及46.2%(P<0.01);老年人及中青年组息肉伴癌变率分别为4.4%及2.0%(P<0.05)。老年组941枚息肉中,活检钳除662枚,高频电切223枚,因癌变或息肉较大需外科手术治疗56枚;内镜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治疗相关肠穿孔及死亡病例。老年组内镜治疗后,有7例并发出血,均为套圈电切术后出血,活检钳除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其中,早发性出血(EPPB)2例,迟发性出血(DPPB)5例,均内科及急诊肠镜处理后止血。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处理应根据大小、部位、形态、病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内镜下摘除老年人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在行内镜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的68例内镜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内镜手术治疗依从性、手术之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指标以及生存质量指标;内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血糖控制指标以及生存质量指标、内镜手术治疗依从性、手术之后住院时间、内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