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苏州市吴中区基线数据,选择高血压人群并剔除自报患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20 178人。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中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肉类摄入、新鲜水果摄入等因素后,休闲静坐行为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β=-0.246,P<0.001);与肥胖指标如体脂比(β=0.061,P<0.001)、腰围(β=0.087,P<0.001)和BMI(β=0.071,P<0.001)呈正相关。纳入中介变量体力活动后,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直接作用仍有统计学意义;控制休闲静坐行为后,体力活动与体脂比、腰围和BM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52,-0.083和-0.028,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体脂比、腰围和BMI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0.820%,23.421%和9.915%。对性别分层分析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在男女性中不相同,女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各肥胖指标间存在中介效应,而男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体脂比和腰围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高血压人群应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减少长时间休闲静坐以获得较好的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人群饮酒行为与高血压及SBP、DBP的关联, 分析体质指数(BMI)和血脂水平的中介作用,为职业人群的高血压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队列,通过问卷调查、体格和血生化检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血压和血脂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饮酒行为与高血压及SBP、DBP的关联,采用因果中介分析估计BMI、HDL-C、LDL-C、TG和TC的独立和联合中介效应,并结合网络分析探索饮酒行为、BMI、血脂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 共纳入22 887名研究对象,其中新发高血压1 825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与从不饮酒人群相比,现在饮/既往饮酒可使高血压风险增加33%(OR=1.33,95%CI:1.19~1.48);饮酒行为可使SBP(β=1.05,95%CI:0.69~1.40)和DBP(β=1.10,95%CI:0.83~1.38)增加。联合中介分析发现, BMI和血脂介导了饮酒行为与高血压及SBP、DBP间21.91%、28.40%和22.64%的效应,其中BMI和TG为主要的中介因素,也是饮酒行为、BMI、血脂水平和血压网络中边权和桥强度中心性最高的2个中介节点。结论 饮酒行为与患高血压风险升高有关,BMI和TG是重要的中介因素和网络中关键节点,提示应重点关注饮酒行为、BMI和TG,有助于职业人群的高血压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2DM)BMI变化与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 基于农村社区T2DM队列,基线和随访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和HDL-C。分析中剔除随访期间死亡及失访或信息不全者,共纳入8 953例研究对象。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变化和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联。结果 基线调查时,有40.97%的T2DM患者伴有超重肥胖。超重肥胖组的SBP、DBP、TG水平显著高于BMI正常组,HDL-C水平低于BMI正常组(P<0.01)。随访期间,患者血糖控制率上升了15%,不同BMI变化组的HbA1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BMI持续正常组相比,持续超重肥胖组的HbA1c水平下降幅度较小,SBP、DBP上升幅度较大;HbA1c、SBP、DBP、TG、HDL-C不达标比例分别比BMI持续正常组高1.142(1.057~1.233)倍、1.123(1.055~1.196)倍、1.220(1.128~1.320)倍、1.400(1.282~1.528)倍、1.164(1.069~1.267)倍;BMI转为异常组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变化与持续超重肥胖组相似;BMI转为正常组血糖、血压等变化值以及不达标比例与BMI持续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变化值与SBP、DBP、TG和LDL-C的变化值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异常变化将伴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不利变化,BMI的正常化将有利于CVD不良因素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葡萄糖胺-6-磷酸盐脱氨酶-2基因(GNPDA2)rs10938397多态性与不同发育阶段儿童肥胖的关联性,并分析差异原因。方法 利用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的3 503名6~18岁中小学生的青春期发育、BMI、体脂百分比(FMP)、脂肪指数(FMI)和非脂肪指数(FFMI)等数据。采用男性睾丸容积和女性乳房Tanner分期指标衡量发育阶段。生物电阻抗法测定FMP、脂肪质量(FM)和非脂肪质量(FFM)。采用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判定一般性肥胖,采用儿童少年卫生学推荐的FMP分类标准判定体脂肥胖。使用ABI PrismsTM-79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GNPDA2 rs10938397进行分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s10938397多态性与连续性变量(BMI、FMP、FMI、FFMI)和分类变量(一般性肥胖、体脂肥胖)的关系。结果 青春发育前期男生rs10938397-G与BMI和一般性肥胖关联(β=0.328,P=0.001;OR=1.420,95%CI:1.126~1.790)有统计学意义,青春发育后期女生rs10938397-G与BMI和一般性肥胖关联 (β=0.266,P=0.001;OR=1.442,95%CI:1.005~2.069) 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校正多重检验,青春发育后期女生该位点与一般性肥胖的关联消失。进一步分析GNPDA2 rs10938397-G等位基因与不同发育阶段儿童FMP、FMI、FFMI的关联,结果显示:GNPDA2 rs10938397-G与青春发育前期男生FMP、FMI和FFMI密切关联(β=0.165,P=0.032;β=0.202,P=0.007;β=0.137,P=0.016),与青春发育后期女生FMP和FMI密切关联(β=0.153,P=0.002;β=0.168,P=0.001)。此外,位点与体脂肥胖关联见于青春发育前期男生(OR=1.285,95%CI:1.009~1.637)和青春发育后期女生(OR=1.339,95%CI:1.093~1.637)。采用FDR校正多重检验,青春发育前期男生rs10938397与FMP和体脂肥胖关联消失。结论 GNPDA2基因rs10938397多态性与女生以体脂增加为表现的真实性肥胖具有关联。对于揭露基因与肥胖的真实关联,更准确地评价肥胖状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血压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神经内科,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采用床旁监护仪测量入院24 h内动态血压值及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其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析24 h内SBP及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5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正常血压组82例,高血压组439例。正常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的最大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146.6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病史、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BMI、入院时NIHSS评分后,与血压波动最大值<146.6 mmHg相比,≥146.6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2.669(0.594~11.992);D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90.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与DBP波动最大值<90.0 mmHg相比,≥90.0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0.416(0.087~1.992)。高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最大值以中位数171.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36(1.014~2.641);DBP波动最大值以中位数98.0 mmHg为界,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45(1.003~2.697)。结论 入院时为正常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无关;入院时为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时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肥胖及MS相关代谢异常的关系,并比较其联系强度。方法 在历史队列中选取成功随访并参与hsCRP 及各项指标检测的403 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WC、血压、体脂含量百分比(Fat%)、血生化指标(hsCRP、TG、TC、LDL-C、HDL-C、FPG)等。对hsCRP 和TG 测定值分别取以10 为底的对数(lgCRP、lgTG)转化为近似正态分布,分析lgCRP 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协方差分析,并控制儿童出生体重等因素。计算各代谢指标的Z 分值,与lgCRP 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lgCRP 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与其他体量及代谢指标存在明显正相关;控制BMI后,除LDL-C 外,其他指标和lgCRP 的相关性消失。(2)lgCRP 在是否高FPG 组间、是否低HDL-C 组间、是否高T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在其他代谢异常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BMI后,lgCRP 与高血压、高TG的联系消失,与MS的联系被削弱。(3)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代谢指标与hsCRP 的联系强度,可见WC、BMI、Fat%与肥胖相关的指标与hsCRP 的联系最密切(β值分别为0.294、0.289 和0.277),其次是SBP、HDL-C、DBP、lgTG 和LDL-C。控制BMI后,只有LDL-C与hsCRP的线性关系仍存在,但已被大大削弱,其他指标与hsCRP的线性关系消失。结论 hsCRP与肥胖、血脂代谢、MS均相关;WC是与hsCRP的联系最密切的指标;肥胖是hsCRP最强且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的肥胖测量指标对中国成年女性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成都市双流区城镇乳腺癌筛查项目基线调查及随访调查,共纳入441名成年女性。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两水平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成年女性血清CRP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结果 BMI、腰围和体脂率每增加1个单位,成年女性血清CRP升高即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加重的风险分别增加16.5%、5.0%和11.1%(P<0.05)。BMI和体脂率与血清CRP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以BMI=24.0 kg/m2为参考点,当BMI>24.0 kg/m2时,血清CRP水平随BMI的增加而增加;以体脂率=30%为参考点,当体脂率>30%时,血清CRP水平随体脂率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BMI反映的整体肥胖与成年女性血清CRP关联最强,体脂率反映的体脂含量与血清CRP关联强度次之,腰围反映的中心性肥胖与血清CRP关联相对最弱。BMI>24.0 kg/m2和体脂率>30%的成年女性是产生肥胖相关炎性表现的高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DNA甲基化在女性出生体重与成年期肥胖风险关联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6年3-12月对1 602名上海市闵行区有亲缘关系的2~4代女性进行调查,收集出生体重和身长、当前生活方式和疾病史等信息,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利用所采集的外周血,采用焦磷酸法检测鸟苷酸结合蛋白活性刺激肽反义RNA1(GNASA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GF2-R)、白介素10(IL10)和瘦素(LEP)5个基因上特异性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的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出生体重与成年期BMI、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的关联,使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出生体重及上述体型指标与各特异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关联。中介效应基于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出生体重与WC及WHtR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联(P<0.05),与IGF2差异甲基化区(IGF2-DMR)CpG1、2,IGF2-R CpG8、10、13、16和17的甲基化水平呈显著的负向关联,回归系数β值(95% CI)分别为-4.35(-7.30~-1.39)、-4.50(-7.59~-1.41)、-2.33(-4.60~-0.05)、-1.78(-3.88~-0.33)、-2.58(-4.82~-0.34)、-2.03(-4.00~-0.06)和-1.87(-3.73~-0.01),与LEP CpG16的甲基化水平呈正向关联(β=4.19,95% CI:0.37~8.00)。IGF2-DMR CpG7,IGF2-R CpG3、5、8、9、10、14、17和19,以及LEP CpG3、8和10的甲基化水平均与WC呈显著的负向关联,相应的β值在-0.016~-0.040之间(P<0.05)。IGF2-R CpG8的甲基化水平可能在出生体重与成年期WC关联中起中介作用(P<0.001),可以解释两者关联的3.3%。结论 DNA甲基化水平可能介导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女性成年期腹部肥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与体脂百分比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情况,分析其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性。方法 对安徽省8 890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血压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评价儿童高血压情况,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7~17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总人数(率)为1 210人(13.6%)。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高血压总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城市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6、7.79、42.10和13.77,P<0.01)。城市男生体脂百分比高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显著高于乡村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P40~组和P60~组OR值分别为1.65(95% CI:1.12~2.45)和1.75(1.27~2.42),男女生分别从体脂百分比P40P60开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男女生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总体上随着体脂百分比的增加而上升。结论 高体脂百分比会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浙江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的区域聚集性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方法抽取浙江省60个街道/乡镇共17 437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水平模型分别分析SBP和DBP。结果男性SBP为(125,14±17.90)mmHg、DBP(80.02±10.07)mmHg,女性SBP为(123.36±20.20)mmHg DBP(77.42 4-10.09)mmHg;城市人群SBP为(126.294-19.46)mmHg、DBP(79.64±10.20)mmHg,农村人群SBP为(122.82±18.86)mmHg、DBP(7799±10.0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BP和DBP与年龄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21(P<0.001);在SBP和DBP的变异中,环境因素分别占5.24%和4.96%;个体水平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服用降压药、体育锻炼、吸烟、饮酒、BMl、WC、FPG、TG和TC对SBP和DBP均有影响(P<0.05),家庭经济收入对SBP有影响(Jp<0.05),文化程度、限盐摄人、职业强度只寸DBP有影响(P<0.05);FPG和TC水平与SBP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TC水平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街道/乡镇间存在变化(P<0.05)。结论浙江省成年居民血压分布具有地区聚集件,高血压的预防既需要考虑年龄、BMI、FPG、TG和TC等个体因素,还应考虑地区因素以及不同地区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敏感性,从而制定针对不同区域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腰围水平对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调查数据,根据四分位数将腰围分为4个水平,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血压、血糖、血脂分布情况及相应慢性病的患病情况,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慢性病患病风险。结果 SBP、DBP、FBG、TC、HDL-C、LDL-C、TG的水平均随腰围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粗患病率也均随腰围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腰围是上述指标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危险比(OR)随腰围水平的升高而持续增大。结论腰围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倡导在健康体重前提下保持尽可能低的腰围水平,有助于控制慢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驻守戈壁某部军人应激状态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驻守戈壁的某部军人847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其应激状态,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相关项目,分别以NC、PC、领悟社会支持程度(PSS)和SCL-90作为解释变量,SBP、DBP、FPG、OG3T2hPG、TC、lgTG、LDL—C和HDL—C作为反应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SCL-90总分高于SCL-90中国成人常模(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NC与FPG、OGTT2hPG、TC、lgTG和LDL—C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PC与FPG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SCL-90与SBP、DBP、OGTT2hPG、TC、lgTG和LDL—C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C与TC、LDL—C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13、0.008),PC与FPG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06),SCL-90与SBP、OGTT2hPG、TC、lgTG、LDL—C有线性回归关系(β=0.014、0.002、0.002、0001、0.001)。结论应激状态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合肥市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对3 640例健康体检者BMI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该人群的平均BMI为(25.47±2.83)kg/m2,其中男性(26.33±2.48)kg/m2高于女性(23.91±2.75)kg/m2;BMI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层组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差异较大,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尿酸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华  王岱君  王代红  刘兴田  陶恩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88-3589,3592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职教职工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发病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709名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中的血脂、血糖及血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检出率,≥40岁年龄组均显著高于﹤40岁年龄组(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或P﹤0.05);后勤服务组各指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教师组,且高血糖及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行政管理组(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异常检出率≥40岁年龄组均显著高于﹤40年龄组,且男性高于女性,后勤服务组高于其他组。因此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健康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定期对40岁以上的教职工进行血脂、血糖及血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和异常状况.方法 对重庆市某社区1 38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外周静脉血的血清TC、TG、HDL-C、LDL-C和GLU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HDL-C水平随之升高,GLU水平随之下降;女性血脂4项指标值均高于男性,血糖无性别间差异;60~70岁组的GLU、70~80岁组的TC、TG、HDL-C和LDL-C以及80岁以上组的TC、HDL-C和LDL-C的均值都为女性高于男性;血脂血糖异常检出率中女性的TG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对老年人进行定期血糖、血脂检查,宣传教育如何有效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等来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视屏作业人员职业应激与血糖和血脂及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与视屏作业人员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关系,为控制职业应激、降低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将某银行工龄在1年以上的108名视屏作业人员按不同应激水平分为3组,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定血清中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测定血压值。结果低、中、高各应激组血糖水平分别为(3.39±1.24)、(3.59±1.26)、(2.54±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24,P<0.01);相关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应激水平的增高,视屏作业人员的血糖水平降低(r=-0.376,P<0.01);而应激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P> 0.05)。结论职业应激对视屏作业人员血糖水平的影响可作为反映职业人群应激状况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发偏头痛的病因,通过研究偏头痛患者的血脂和血镁,为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6例偏头痛发作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血脂与血镁检查,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脂与血镁检查。探讨偏头痛与血脂、血镁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TG、LDL-C、T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DL-C水平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镁与TG呈正相关性。结论偏头痛发作与血脂升高具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TG和LDL-C变化明显,而血镁在正常的范围内,因此,血镁不一定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潘国新  郭宁晓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43-2845
目的监测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方法选择419例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并与同期528名健康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0岁以下组TG、TC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上组;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同时异常率达15.51%;空腹血糖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并伴随血脂代谢紊乱,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更应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只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高胆固醇饲料中添加麦麸和纤维素两种膳食纤维(DF),观察DF对糖尿病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实验包括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确认模型成功后饲养6周,腔静脉取血化验。结果发现,两种DF组血清脂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低于对照组。全血红细胞高切、中切1结果无显著差异,中切2和低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发现,给糖尿病大鼠饲料中添加DF,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能改善红细胞的聚集性,降低血液粘度。实验还发现麦麸的作用优于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采供血机构五年血液质量检定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督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及其安全性。方法 HBsAg、抗 HCV、抗 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梅毒检测从 2 0 0 1年 8月起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之前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 (Trust)或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检测从 2 0 0 0年起采用连续监测法 ,之前为赖氏法。结果  8699袋血共检出不合格血 72袋 ,占 8.2 8‰ ,其中抗 HCV阳性 2 4袋 ,占 2 .76‰ ;ALT增高 1 9袋 ,占 2 .1 8‰ ;HBsAg阳性 1 6袋 ,占 1 .84‰ ;梅毒阳性 7袋 ,占0 .80‰ ;抗 HIV阳性 6袋 ,占 0 .69‰。各组比较 :抽样与送样组中AL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其余均无显著性 ;不同抗原包被测定抗 HCV、不同方法测定梅毒、ALT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结论 血液质量整体情况仍需引起注意。漏检与检验方法落后、试剂质量不统一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