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8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34例,观察2组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和注药前及注药后5、15、30 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较B组阻滞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P<0.05);注药后5、15、30 min 2组患者的SBP、DBP、HR、Sa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因老化常出现退行性变,使机体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显著降低[1-2],髋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为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血管栓塞等)及加重并存病、诱发心脏病发作,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应持积极慎重态度。早期采用有效的内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为实施髋部手术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随机将58例接受髋部手术的患者为2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见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和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2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与全麻相同,但麻醉见效和阻滞完全时间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采用全身麻醉)和CSEA组(采用CSEA),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切皮至手术完成即刻)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神经递质指标,包括儿茶酚胺(C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5-HT)。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长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术中,CSEA组患者的SpO2、HR、MAP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术后1 d,CSEA组患者的APTT、PT、TT均长于全身麻醉组患者,FIB、D-D、CA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BDNF、NGF、5-HT水平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术后3 d内,CSEA组患者POCD、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理想,可减轻麻醉对患者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急腹症手术一般常规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2006—2008年我们采用两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取得了一定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122例,男95例,女27例;其中急性胃穿孔21例,急性十二指肠穿孔30例,急性肠破裂36例,急性肠梗阻35例。年龄16~65岁。ASAⅠ~Ⅱ级。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麻醉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腰-硬联合阻滞汲取了腰麻和硬膜麻醉的同共特点,但麻醉管理相对复杂,麻醉并发症也相对增多。临床应用时既要发现其优点,更要密切观察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的麻醉方法.方法 比较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3种麻醉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镇痛肌松好,牵拉反应也轻.结论 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CSE)最早是由Soresi等提出的。198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CSE凭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士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麻醉前除静滴平衡液1 000 mL外,没做任何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麻醉前30 min内快速静滴平衡液500 mL和胶体(羟乙基淀粉)500 mL,同时给予体位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中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率。结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合理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术中麻醉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SEA应用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心肺功能不全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CSEA(A组)或EA(B组)各35例,分别观察病人注药前,注药后5、15、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注药后5、15、30 min A、B 2组的血流动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起效和完善时间均较B组短(P<0.05)。结论 CESA应用于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手术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无麻醉禁忌证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EA组和CSEA组,比较2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注射局麻药开始到胎儿娩出的时间(I-D).腹肌松驰优等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CSE...  相似文献   

13.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施行术后镇痛。我们将CSEA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岁以上ASAⅡ~Ⅲ级的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组(CEA)。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和患者安全程度等。结果 CSEA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吸变化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CEA组(P〈0.05),CSEA组麻醉满意率100%,明显高于CEA组75%(P〈0.05)。结论 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髋部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硬联合阻滞汲取了腰麻和硬膜麻醉的共同特点,但麻醉管理相对复杂,麻醉并发症也相对增多。临床应用时既要发现其优点,更要密切观察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术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GSS内固定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镇痛肌松效果达优率均高于A组(P〈0.01),除A组1例血压下降外,两组均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新术式中,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肌松效果完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中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优劣。方法选择中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和C组,观察BP、HR、RR,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用药量、肌松、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A、B两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低血压发生率、镇痛优良率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肌松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比重组优于重比重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较硬膜外麻醉有更好的麻醉效果,且肌松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8,自引:3,他引:75  
注药速度是影响腰麻效果的因素之一。目前采用的G25、G27腰穿针因脑脊液流失减少,可明显减少术后头痛发生率;但它们的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仍没有充分的了解。本文观察采用G25细腰穿针时,注药速度对妇科麻醉效果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病人30例,年龄20~25岁,体重45~70kg,身高150~168cm。根据初始腰麻阻滞注药速度不同分三组:10秒组(Ⅰ组)、15秒组(Ⅱ组)和20秒组(Ⅲ组)。三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身高等均无明显差异。 麻醉方法 使用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手法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70~101岁,BMI 16~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辅助定位组(U组)和传统手法定位组(C组),每组23例.U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应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