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慢病监测(2010)项目询问调查及身体测量获得的数据,分析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正常体重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流行状况,描述城乡、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收入人群的分布及差异。分析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使用SAS 9.3软件Surveymeans过程计算加权率及95%置信区间,使用Sur-veylogistic过程计算危险因素聚集情况,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分析49 320人的资料,其中男性22 832人,女性26 488人,经加权调整后分别占49.7%和50.3%。我国成人体重正常人群中,按照腰围、腰围身高比划分的中心型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4.8%和20.8%,均为女性(17.2%和24.3%)高于男性(12.5%和17.2%),随着年龄的增大,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依次增大,18~29岁最低,分别为9.4%和9.3%;≥70岁组最高,分别为25.7%和46.1%。不同受教育程度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中心型肥胖率最高,分别为17.2%和29.2%,呈现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的趋势。城市地区(15.7%,19.0%)与农村地区(14.4%,21.7%)差别不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后,正常体重人群中的中心型肥胖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者的1.95倍。结论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近五分之一中心型肥胖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升高。建议在进行肥胖干预时,不应片面强调控制体重,应结合腰围、腰围身高比、身体脂肪构成等评价中心型肥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正常体重人群中心型肥胖流行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获得的数据,分析广西6个监测点18岁以上体重正常人群2 244人中心型肥胖的流行情况,以及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结果体重正常成人中,按照腰围、腰围身高比划分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7.3%和16.6%,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值均0.0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按照腰围划分,城市地区中心型肥胖率(10.5%)高于农村(6.1%),而按照腰围身高比划分则两者差别不大,城市、农村地区分别为17.9%和16.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等因素后,正常体重人群中心型肥胖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是非中心型肥胖者的2.272倍。结论体重正常人群中约有17%为中心型肥胖,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升高。建议在开展肥胖干预时,不仅要强调维持健康体重和腰围,更要结合腰围身高比指标,倡导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来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3.
运动控制体重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名7 ̄10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2年的中等强度体育煅炼,分析运动控制体重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中等强度运动可有效控制肥胖儿童体重,减缓血压升高趋势,并且血压的降低与肥胖度的降低相一致。提示:运动控制肥胖儿童体重可作为高血压病儿童其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运动控制体重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控制体重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谭晖安爱华王震维欧阳凤秀周燕王文英本研究对儿童中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肥胖儿童,采用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重控制,探讨降低体重对血压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整群抽取上海市卢湾区经济、教学条件相似的两所小学1...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不同诊断标准,全面描述济南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流行状况,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进行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术研究”分课题济南调查点。腹型肥胖分别采用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不同标准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男女的腹型肥胖检出率差异,并计算kappa值,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WHtR)不同诊断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济南市城区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1%(WC-中国标准)、22.2%(WC-北京标准)、17.7%(WHtR-国际标准)和27.3%(WHtR-中国标准)。低学龄组(7~11岁)腹型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表现为上升趋势,高学龄组(12~17岁)腹型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无论采用何种标准,高学龄组(12~17岁)中男生腹型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结论 济南市城区7~17岁儿童青少年腹型肥胖处于流行状态,应当引起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及其腹型肥胖前期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为儿童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开展的“桓台儿童心血管健康队列”的基线调查。本研究共纳入信息完整的儿童1 202名,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儿童期腹型肥胖状态(正常腰围、腹型肥胖前期、腹型肥胖)儿童的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腹型肥胖及其腹型肥胖前期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整潜在协变量后,腹型肥胖前期[(289.7±80.6)μmol/L]、腹型肥胖[(332.2±87.8)μmol/L]儿童的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腰围儿童[(268.6±71.3)μmol/L](F=88.51,P<0.05)。与腰围正常儿童相比,儿童腹型肥胖前期(OR=2.71,95%CI:1.38~5.31)、腹型肥胖(OR=7.97,95%CI:4.61~13.76)儿童罹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增加(P<0.01)。采用腰围身高比指标进行腹型肥胖评价,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儿童腹型肥胖及其腹型肥胖前期与高尿酸血症存在正向关联,提示今后应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7.
应该怎样理解肥胖呢? 仝小林:如果是欧美人个头很大,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胖子,但是亚洲人的肥胖有一个特点就是肚子偷偷的胖,很多都是腹型的肥胖。究竟这种胖够不够肥胖的标准,可以通过体重指数标准来进行衡量。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 若体重指数>24为超重若体重指数≥28为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7 ~10岁儿童腹型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资料完整的7~10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 495名.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腰围身高比(WHtR)>0.46判定体形,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形、单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合并外周型肥胖(简称复合型肥胖)和其他体形;以血压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同性别、同年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第95百分位数(P95)界值判定为血压偏高.描述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和血压偏高的检出情况;并按相同性别、年龄(相差±0.5岁)、身高(相差±0.3 cm)以1∶1∶1相互匹配正常体形、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3种体形儿童青少年,每组分别为2165名,利用x2检验、方差分析及多水平模型分析腹型肥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40 495名研究对象,包括男生20 175名,女生20 320名;单纯腹型肥胖检出率为6.36%(2576/40495),男生为7.41%(1494/20 175),女生为5.32%(1082/20 320);复合型肥胖检出率为16.33%(6611/40 495),男生为21.30%(4298/20 175),女生为11.38%(2313/20 320);男女生体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01,P<0.01).血压偏高检出率为9.62%(3896/40 495),男生[10.05%(2028/20 175)]高于女生[9.19%(1868/20 320)](x2=8.59,P<0.01).复合型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数值[男生:(103.8±11.3)、(64.7±10.1)mm Hg(1 mm Hg =0.133 kPa);女生:(102.9±12.1)、(64.5±10.0)mm Hg],高于单纯腹型肥胖组[男生:(99.5±11.2)、(61.6±9.9)mm Hg;女生:(99.6±11.4)、(62.6±9.3)mm Hg]高于正常体形组[男生:(97.4±10.8)、(60.5±9.4)mm Hg;女生:(97.2±10.8)、(60.8±9.4)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F值分别为113.22、62.05;女生:F值分别为54.19、32.31,P值均<0.01).多水平分析结果示:复合型、单纯型肥胖组较正常体形组,男生收缩压分别升高6.0、1.8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17.55、204.94,P值均<0.01),舒张压分别升高4.0、0.9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6.37、114.05,P值均<0.05);女生收缩压分别升高5.0、2.1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16.47、92.52,P值均<0.01),舒张压分别高3.5、1.6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12.29、57.52,P值均<0.01).单纯腹型肥胖男生收缩压偏高的风险高于正常体形男生[OR=1.48(95% CI:1.06 ~ 2.06)],复合型肥胖男[收缩压:OR=3.06(95% CI:2.28 ~4.11);舒张压:OR =2.72(95% CI:1.99~3.72)]、女生[收缩压:OR=2.48(95% CI:1.75 ~3.53);舒张压:OR =2.64(95%CI:1.82 ~3.93)]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风险均高于正常体型者.结论 单纯腹型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复合型肥胖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3~6岁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在血压、体围和皮褶厚度等生理指标的差异,旨在了解肥胖对学龄前儿童健康的损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全国11个城市的6051名3~6岁儿童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重、身高、血压、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测量,使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标准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结果:肥胖组儿童体重、身长、血压、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肥胖儿童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腰臀比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28·3%、23·2%和17·1%,而正常体重儿童中该比例分别为6·0%、4·7%和7·0%。结论:在3~6岁这一年龄段,肥胖已表现出对儿童心血管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993-2009年7~18岁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6次横断面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7~18岁中国11 592名学龄儿童。研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地区、身高、体重和腰围等。【结果】 7~18岁中国学龄儿童体质指数增加0.6 kg/m2(趋势P<0.001),腰围增加1 cm(趋势P<0.001);超重肥胖率从8.1%增加到18.0%(趋势P<0.001);腹型肥胖率从15.3%增加到28.9%(趋势P<0.001)。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及腹型肥胖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均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趋势P<0.001)。【结论】 17年来中国学龄儿童BMI、腰围、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逐年增长,腹型肥胖的增加速度更为显著。因此,控制儿童肥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7~13岁学龄儿童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基本情况及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1月对甘肃省三地3 058名7~13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女生1446名,男生1 612名,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查发现,超重肥胖率为9.09%,高血压患病率为13.91%。超重肥胖率与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甘肃省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应该从小抓起,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体重指数(BMI)筛选4-6岁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以福州市4-6岁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金标准筛选肥胖者,再以BMI标准进行筛选,并与金标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BMI筛选小年龄儿童肥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BMI:取4-6岁男童≥18.0,4-6岁女童≥17.5为肥胖的标准,在筛查小年龄儿童肥胖方面与身高标准体重的结果较为一致,判断肥胖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标准也可以用于小年龄儿童肥胖的筛查,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成人腹型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成人腹型肥胖的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绵阳市共抽取300 662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WHO规定的亚太地区标准作为划分成人腹型肥胖的标准。结果 调查对象中,共62 804名为腹型肥胖者,检出率为20.89%。其中男性腹型肥胖者有15 886名,检出率为12.36%,女性腹型肥胖者有46 918名,检出率为27.26%,女性高于男性(χ2=9 887.13,P<0.001);50~59岁年龄组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为27.40%,腹型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5 692.20,P<0.001);丧偶者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31.55%),未婚者最低(5.61%);无业者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26.42%),学生最低(4.26%);安州区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33.43%),江油市最低(1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川省绵阳市18岁及以上人群总体腹型肥胖检出率较低,但50~59岁年龄组人群、丧偶者、无业者腹型肥胖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20~69岁人群腹型肥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005年贵州省贵阳市城镇及乡村20~69岁居民有腹型肥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采集贵阳市2005年20~69岁人群的腰围和臀围数据,计算腰臀比、腹型肥胖率、腰围及腰臀比均值。结果 贵阳市男性25~29岁、女性40~44岁年龄组腹型肥胖率增长幅度最大;男性60~64岁、女性65~69岁年龄组腹型肥胖率最高,达58.22%,86.36%;45~69岁女性腹型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与贵州省贵阳市2000年相比,男女腰臀比均值及男性部分年龄组、女性各年龄组匀值明显增大(P<0.05,P<0.01);女性腰围比贵州省2000年增大3.01~6.65cm(P<0.01),男性腰围低于2005年全国均值2.14~3.95cm(P<0.01),女性腰围高于全国均值1.48~4.56cm(P<0.01)。结论 贵阳市男女性25岁起应注意监控腰围及腰臀比,女性进入40岁后腹型肥胖人数比例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16.
薛建  王莹  李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1):1142-114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学龄儿童血压偏高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6 895名7~17岁儿童进行血压和相关指标的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总体上男生血压水平高于女生(P<0.001)。采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其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0%。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13~17岁组高于7~12岁组,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压与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皮褶厚度、腰身比、体重指数、心率、肺活量呈正相关(P<0.05),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其中体重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与血压正常者相比,血压偏高者身材较高,体形偏胖,肺通气功能偏低。结论 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蒙自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4所学校中3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开展研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7~17岁儿童青少年4 015人。超重、肥胖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2.53%、10.01%及12.38%。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9.96%、19.48%及25.62%。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2.190倍(95%CI:1.696~2.926,P<0.001)和3.243倍(95%CI:2.501~4.204,P<0.001)。对1 604名9~17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运动等行为进行分析,非寄宿生(15.09%)、食用新鲜水果≥1次/d(13.49%)学生的肥胖率更高(χ2=18.012、7.225,P<0.05);不饮用含糖饮料(16.88%)、每周进行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8.
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abdominalobesity)又称中心性(或向心性)肥胖,是反映脂肪过多沉积于腹部或腹腔内脏的指标。腹型肥胖对代谢的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通常使用腰臀比作为间接判断腹型肥胖的指标,但判断界点不一致。WHO建议男性≥1.0、女性≥0 .85作为腹型肥胖的判断标准,我国尚无腰臀比的标准。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最简单实用的指标,不同人群腰围的诊断界点不同,西方人群的标准为男性≥10 2cm ,女性≥88cm ;我国的标准为男性≥85cm ,女性≥80cm。腹型肥胖@米杰 @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提供病因学依据。方法:血压测量按国际统一标准,数据处理用相关法,百分率1∶1病例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收缩压与年龄、出生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除出生体重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除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外,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②肥胖与血压的关系,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随肥胖率的增加,高血压发生率也增加,③低出生体重、低体重、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者高血压发生的比例比对照组高。结论:应当把肥胖症和营养不良儿作为儿童期识别高血压易患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百分位血压的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儿进行科学管理和追踪观察,儿保门诊应把测量血压列入体检常规,是预防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为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山东省7~18岁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肥胖流行的地域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