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2.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西南3省的5 39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将孕妇分为孕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定义各组孕妇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前BMI较低(OR=1.91,95% CI:1.47~2.50)是分娩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可降低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OR=0.55,95% CI:0.47~0.66)。孕期增重不足会使SGA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7,95% CI:1.21~2.03),分娩LGA的风险降低(OR=0.48,95% CI:0.41~0.57)。孕前超重肥胖(OR=1.85,95% CI:1.58~2.17)以及孕期增重过多(OR=1.87,95% CI:1.67~2.11)与LGA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足仅会使孕前BMI较低和正常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升高,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没有影响。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孕期增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6年6-11月,以广州市4 30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标准和中国成人肥胖标准分别判断儿童和母亲孕前体重状态,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孕期增重推荐值判断母亲孕期增重情况。应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协方差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矫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母亲孕前体重正常儿童的1.820倍(OR=1.820,95% CI:1.368~2.422);与母亲孕期增重适宜的儿童相比,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OR=1.296,95% CI:1.007~1.667)。协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母亲孕前体重超重肥胖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儿童BMI Z值。根据母亲孕前BMI分为3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孕期增重组间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母亲孕前BMI适宜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组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OR=1.574,95% CI:1.029~2.409)。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且母亲孕前超重较孕期增重过度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的直接关联及关联强度。方法 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不同孕前BMI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前BMI适宜的孕妇比,孕前BMI超重以及肥胖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均增加(OR=3.12,95%CI:1.35~7.22,P=0.008; OR=2.99,95%CI:1.17~7.63,P=0.022)。不同孕期增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降低(OR=0.52,95%CI:0.30~0.90,P=0.019)。而孕期过度增重在调整了各种孕期指标后,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巨大儿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6~2.09,P=0.084)。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MTHFR 677C/T多态性、孕期状况在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00对CHD胎儿和无CHD胎儿生物学母亲有关人口学、孕期环境相关情况、优生认知,并检测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VitB12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MTHFR 677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582;χ2=0.53,P=0.468),血清HCY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P=0.000)。单因素分析,1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母亲教育程度(OR=3.386,95%CI:1.279~8.961)、家庭年收入(OR=8.699,95%CI:2.177~34.765)、患慢性病(OR=0.343,95%CI:0.134~0.881)、优生认知得分(OR=0.906,95%CI:0.836~0.981)、血清HCY水平(OR=1.734,95%CI:1.458~1.986)、异常生育史(OR=3.710,95%CI:1.217~11.308)等因素与子代CHD相关。结论 母亲MTHFR 677C/T多态性与子代CHD发生未发现关联;母亲教育程度低、家庭年收入低、异常生育史、优生认知得分低、血清HCY水平高可能增加子代CHD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率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18 868名孕产妇与足月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产妇孕期体重变化率[即(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调整因素包括产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户籍状态、经产妇、初次产检孕周与胎儿性别。结果 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率在孕前低BMI(OR=3.15, 95%CI: 1.40~7.07)、正常BMI(OR=3.64, 95%CI: 2.84~4.66)、超重(OR=2.37, 95%CI: 1.71~3.27)的产妇中与分娩足月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孕前低BMI(OR=0.28, 95%CI: 0.13~0.61)及正常BMI(OR=0.37, 95%CI: 0.22~0.64)产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有统计学关联。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非线性“S”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L”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 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现“L”形曲线, 而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S”形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623 名孕妇纳入分析592 名(9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 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 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 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 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泌乳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 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751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 在其分娩前后各随访一次, 最终以473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记录获得其孕前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泌乳时间及基本信息, 测量身高和分娩前体重, 计算孕期增重;控制分娩方式、母亲年龄等混杂因素后, 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泌乳时间的关系。 结果 调查对象泌乳时间<1、1~、24~、48~和≥72 h的构成比分别占16.3%、37.0%、17.5%、18.6%和10.6%。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 孕前消瘦和孕前超重或肥胖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85(1.91~4.27)和 3.42(1.69~6.90)。与孕前体重正常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 孕前消瘦且孕期增重适宜和过多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34(1.31~4.18)和3.42(1.67~7.00);孕前超重或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多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为3.10(1.15~8.37)。结论 孕前BMI是泌乳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孕期增重需联合孕前BMI对泌乳时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BMI状态下,围孕期增补叶酸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8 523例单胎活产孕妇以1 066例SGA作为病例组,以7 457例适于胎龄儿(AGA)作为对照组,收集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和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等资料。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对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关系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12.51%(1 066/8 523)。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孕前体重较低者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01~1.47),孕前超重/肥胖者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81,95%CI:0.68~0.97);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围孕期增补叶酸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8~0.98)。按孕前BMI分层后显示,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叶酸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5,95%CI:0.36~0.85),未发现其他各BMI组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有关。进一步按增补的叶酸种类分组后显示,围孕期单纯增补400 μg叶酸片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9~0.99),且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单纯增补400 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6,95%CI:0.36~0.86)。未发现围孕期单纯增补含400 μ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SGA有关。结论 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400 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而在其他各BMI组中未发现关联;孕前BMI可能影响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治疗情况将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组(43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治疗组(47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妊娠结束时甲状腺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3组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治疗组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治疗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死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经过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胎儿出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对胎儿具有不良影响,并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孕早期应对孕产妇进行常规甲状腺筛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国15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8926例单胎活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期被动吸烟发生情况、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的影响。结果共1801例产妇在孕期经历被动吸烟。控制混杂因素后,孕期经历被动吸烟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风险是非被动吸烟者的1.359倍(95%CI:1.146~1.612,P<0.001),胎膜早破的风险为1.290倍(95%CI:1.095~1.520,P=0.002),早产的风险为1.367倍(95%CI:1.155~1.619,P<0.001),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为1.341倍(95%CI:1.079~1.668,P=0.008)。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平均每周被动吸烟天数≥4天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分别为非被动吸烟者的1.402倍(95%CI:1.104~1.780,P=0.006)、1.690倍(95%CI:1.339~2.132,P<0.001)和1.584倍(95%CI:1.172~2.141,P=0.023)。结论被调查产妇孕期被动吸烟率较高,孕期经历被动吸烟能够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25-3426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甲氨喋呤(MTX)治疗及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者,其中185例行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112例为MTX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2~3年。结果:MTX治疗者宫内妊娠率60.7%,异位妊娠率17.0%,腹腔镜手术者宫内妊娠率74.1%,异位妊娠率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首选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妇女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情况,探讨在妊娠妇女中进行甲减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 869例妊娠女性甲减筛查情况,并比较甲减患者中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结果:1869例妊娠女性甲减发生率10.33%;甲减未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贫血、羊水过多以及流产、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甲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甲减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贫血、羊水过多以及流产、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的筛查对提高人口的素质及减少妊娠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测定90例正常宫内妊娠与100例输卵管妊娠孕妇血清中PAPP—A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宫内妊娠孕周大者血清PAPP—A水平高于孕周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周的输卵管妊娠孕妇血清PAP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输卵管妊娠孕妇血清PAPP—A含量均显著低于同孕周正常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室内妊娠7~10孕周孕妇血清PAPP-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99.20~369,30mIU/L,100例输卵管妊娠孕妇血清PAPP—A含量均低于正常值低限。输卵管妊娠者治疗前后血清PA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PP—A测定在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妇女妊娠期贫血患病率在20%以上~[1-4],2003年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婚前医学检查妇女的贫血患病率仍在25%以上~[5].而农村地区有78.9%~84.1%的妇女在登记结婚后一年内受孕~[6],在北方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因此有些妊娠贫血可能是孕前期(孕前)贫血的延续和发展.本研究分析妇女婚前医学检查时血红蛋白(Hb)浓度(g/L)和贫血患病情况与其在孕期Hb浓度和贫血患病率间的关系,明确防治孕前贫血对降低妊娠贫血患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开展孕前服务、孕产期保健和产前先天性缺陷筛查,探讨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方面的对策,调查影响优生优育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普查方法,对10120例孕产妇开展孕前、孕产期优生优育系列化服务,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因果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在10120例孕产妇中,发现病理妊娠231例,发生率2.28%,其中死胎发生率0.19%,自然流产发生率0.98%,胎儿畸形发生率0.54%,宫外孕发生率0.03%。在分娩过程中,死产发生率0.19%。严重产伤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0.22%,新生儿先天性缺陷发生率2.43%。在优生优育相关因素调查中发现,山区、接触农药、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近亲婚配及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和既往有病理妊娠史者,病理妊娠发生率均高于无以上因素者。结论:开展孕前咨询及孕期保健,进行产前诊断和终止病理妊娠,可有效地减少先天性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梁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80-1382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的孕妇地中海贫血的妊娠发病情况,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共计11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孕妇48例,非地中海贫血组(非地贫组)34例,地中海贫血组(地贫组)32例,回顾性分析地中海妊娠孕妇的妊娠状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地贫组孕妇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的值与正常对照组和非地贫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与非地贫组孕妇的异常妊娠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和非地贫组的异常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间新生儿体重的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做血常规检查,其MCV、MCH值可以作为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临床检测的指征,若孕妇为地中海贫血患者,要做好对妊娠足月分娩孕妇的健康护理工作,避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对地贫及非地贫的孕妇要加强产前的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南开区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接受妊娠风险评估及系统管理的4 11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各妊娠风险评估等级孕产妇例数、构成比和导致孕产妇高风险评估等级的前十位高风险因素,并选取其中妊娠风险评估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及橙色(较高风险)共计4 09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风险评估低风险、一般风险及较高风险的孕产妇其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对母婴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实施妊娠风险评估及分级管理对规范孕产妇围生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母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APIP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APIP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就诊并且无产科合并症的96例正常孕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组孕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APIP组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产妇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所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孕产妇的产妇类型、BMI分级构成比及自然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结果①2组孕产妇年龄、产妇类型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PIP组孕产妇的BMI为(29.2±2.0)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1.2)kg/m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8,P<0.001)。APIP组孕产妇体重正常所占比例为6.2%(2/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9%(46/9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01),APIP组Ⅱ度肥胖者所占比例为71.9%(23/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2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81,P<0.001)。③APIP组32例孕产妇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为17例(53.1%,17/32),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为9例(28.1%,9/32),暴食暴饮所致急性胰腺炎为3例(9.4%,3/32),其他病因所致急性胰腺炎为3例(9.4%,3/32)。④APIP组32例孕产妇中,31例(96.9%,31/32)孕产妇以上腹痛或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32例APIP孕产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其血清降钙素原值为0.08~9.06 ng/mL。合并症情况: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者为10例(31.3%,10/32),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者为5例(15.6%,5/32),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者为4例(12.6%,4/32)。⑤APIP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为3.1%(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72/9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4,P<0.001)。APIP组孕产妇急诊剖宫产术分娩率为75.0%(24/32),早产率为62.5%(20/96),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3/32)和8.3%(8/96),2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91、41.204,P<0.001)。⑥APIP组孕产妇所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2 940.0±335.9)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 450.2±154.7)g,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7,P<0.001)。 结论APIP孕妇中同时合并GDM者较多,早产率高。对于上腹疼痛的孕产妇,应警惕APIP的发生,晚孕期一旦确诊,临床应对其及时进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积极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