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用χ2、u检验和多 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以睡眠时间6~8 h者为基准相比,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围比值、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脂指标后,睡眠时间<6 h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2.81,95%CI:1.68~4.70);睡眠时间>8 h者与脑梗死无关联(OR=O.76,95%CI:0.48~1.20)。按照性别分层后,睡眠时间<6 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且女性睡眠时间<6 h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5.58(95%CI:1.78~17.52)、2.00(95%CI:1.10~3.64)。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开展的效果。方法 在全国每个省(区、市)随机抽取1个开展行动的区县(开展行动组)及1个GDP和人口数与其相似的未开展行动的区县(未开展行动组),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8岁常住居民50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调查生活方式知识和行为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比较。结果 城市和农村开展行动组与未开展行动组相比,对行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以及自觉控制盐和油摄人的比率更高,如城市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对行动的知晓率分别为57.1%和31.7%(OR=3.33,95%CI:1.63~6.80,P=0.001),农村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自觉控制盐摄入的比率分别为51.5%和38.8%(OR=1.70,95%CI:1.13~2.56,P=0.011)。城市开展行动组使用各健康支持工具的比率均高于未开展行动组,如限盐勺的使用率分别为49.2%和29.5%(OR=2.46,95%CI:1.45~4.17,P=O.001),农村两组仅见控油壶使用率有差异(OR=2.11,95%CI:1.09~4.09,P=0.028)。农村开展行动组身体活动情况好于未开展行动组,而城市两组人群无差异。城乡两组人群在自觉控制体重、每天摄入蔬菜和水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可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健康意识,对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纬度对气温与死亡风险关系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国内有关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5个城市。气温每增加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2%(95%CI: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2%一6%),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1%~4%);气温每降低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4%(95%CI: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1%~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0%~4%)。纬度0°~25°、26°~30°、3l°。39°、≥40°时气温每下降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5%(95%CI:-2.7%~15.6%)、5.8%(95%CI:2.4%~9.3%)、0.8%(95%CI:0.4%~1.2%)、0.5%(95%CI:-0.5%~1.5%);气温每上升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O.6%(95%CI:-0.3%~1.4%)、1.9%(95%CI:0.7%~3.1%)、2.0%(95%CI:1.0%~3.0%)、5.8%(95%CI:-3.2%~14.8%)。纬度每增高5°,高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增加0.3%(95%CI:0.1%~0.8%),低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减少0.8%(95%CI:0.5%~0.9%)。结论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中低纬度地区人群对冷的适应能力要比高纬度地区更为脆弱,而对热的适应能力则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和BMI水平社区老年人群的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和控制率关系。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分析样本人群2 035人(男性828人,女性1 207人)。腰围增加可提高体重正常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且高血压控制率下降,调整OR(aOR)值(95%CI)分别为1.04(1.01~1.08)和0.96(0.92~1.00)。单纯中心性肥胖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64.7%)显著高于腰围、体重均正常女性(52.2%),aOR=1.58(95%CI :1.07~2.32);而高血压控制率(32.9%)低于腰围正常者(43.5%),aOR=0.62(95%CI: 0.37~1.04),P=0.071。结论 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可提高单纯肥胖和体重正常的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应关注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和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3项血糖值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参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3 081名孕妇于孕≤14周时收集基础人口统计学信息,在孕24~28周行75 g OGTT,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孕中期FPG和OGTT-1 h、OGTT-2 h值四分位分组的大于胎龄儿(LGA)发生风险,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糖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24.0 kg/m2≤BMI <28.0 kg/m2)(OR=1.4,95%CI:1.0~2.0,P=0.029)、妊娠期糖尿病(OR=2.4,95%CI:1.8~3.2,P <0.001)是LGA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消瘦(BMI <18.5 kg/m2)(OR=1.6,95%CI:1.2~2.2,P=0.003)、子痫前期(OR=4.0,95%CI:1.9~8.4,P <0.001)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出生的风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孕前BMI、产次、高血压情况、新生儿性别后,FPG、OGTT-1 h和OGTT-2 h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β 值分别为91.99、33.60、32.00,P值均 <0.001)。随着孕妇3项血糖水平四分位升高各组出生体重呈增大趋势,且LGA发生风险逐渐增大。结论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子代出生体重呈正相关。随着血糖水平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大,LGA发生风险升高,但小于胎龄儿与血糖无关联。FPG值对发生LGA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吸烟的交互作用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以医院资料为基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AS.PCR法对400例膀胱癌病例和4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IL-lo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探讨膀胱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相关,-1082、-819及-592位点的纯合突变型可能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2.058、1.979及1.979);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基因启动子区-082A/A、-819T/T和-592A/A与吸烟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OR=2.264,y=10.213;OR=2.438,y=6.750;OR=2.438,y=6.750)。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A/A、-819T/T和-592A/A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及跌倒后致伤情况,并探讨跌倒致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60岁1512名老年人,按照统-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可能与跌倒致伤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对跌倒后果有影响的因素.结果 272名老年人在过去的1年中共发生379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8.0%;272例跌倒的老年人中有131例(8.7%)因跌倒致伤,在379次跌倒中,发生143次(37.7%)跌倒后致伤;跌倒致伤性质以软组织损伤和表皮擦伤为主,分别为84次(58.7%)和57次(39.9%),其次为骨折(20次,14.0%)、割伤/开放性伤(9次,6.3%),脑震荡及内脏损伤较少;跌倒致伤的部位以下肢最多(67次,46.9%),其他依次为上肢(39次,27.3%)、头部(27次,18.9%)、面部(19次,13.3%)、髋部(11次,2.9%)、腹部/腰部(10次,2.6%)、胸部(6次,1.6%)、脊柱(5次,1.3%),颈部伤最少(3次,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9)、楼梯台阶高度合适(OR=1.94)、经常饮酒(OR=3.10)、能独立行走400 m(OR=2.11)、曾因跌倒过害怕再次跌倒(OR=3.30)是老年人跌倒致伤的危险因素;室内扶手充足(OR=0.41)是老年人跌倒致伤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致伤比例较高,跌倒的发生和致伤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年龄和性别标准化BMI-Z值(BMI-Z)轨迹与青春晚期(16~18岁)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基于苏州市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监测项目(HPPCA)2012-2019年的数据,以2019年的监测数据为结局,将末次监测年龄为16~18岁且总监测次数≥4的11 812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运用潜变量生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性别儿童成长过程中的BMI动态变化(BMI-Z变化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动态变化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 在男、女生中各确定了6条BMI-Z变化轨迹,分别为较瘦组、略瘦组、标准组、下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与标准组相比,男生肥胖组在青春晚期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94.0%(OR=1.94,95%CI:1.43~2.63),而女生肥胖组则增加107.0%(OR=2.07,95%CI:1.33~3.22)。男女生中下降组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发病均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儿童持续性肥胖会增加青春晚期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若对肥胖儿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使其在青春晚期恢复正常体重,或许能降低血压偏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自2006年5月建立开滦集团男性动态队列并随访。基线调查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并在随访时收集结局事件信息。腰围按五分位数进行分组:<80、80~、85~、90~、≥95 cm,并以腰围80~cm组为参比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有105 386名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共随访739 651.13人年,平均随访7.0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707例。以80~cm组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状态、累计吸烟量、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糖尿病史后,腰围<80及85~、90~、≥95 cm组发生肺癌的HR值(95%CI)分别为1.17(0.90~1.52)及0.96(0.74~1.23)、0.94(0.72~1.21)、0.80(0.63~1.03),趋势检验P=0.005。按吸烟、饮酒状态分层分析显示,腰围与肺癌发病风险在吸烟(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9,95%CI:0.48~0.99)、饮酒(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5,95%CI:0.45~0.94)者中呈负相关。结论 腰围可能与男性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浦东新区≥ 15岁社区居民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6年对7 194名≥ 15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2016年浦东新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27.37%,标化后为12.75%,男、女性之间患病率存在差异,男性略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BMI、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351,P<0.01)、腰围过大(OR=1.255,P<0.01)、腰臀比过高(OR=1.291,P<0.01)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腰围、腰臀比的升高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保持健康体重,尤其要防止腰围、腰臀比的升高,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前(2017年1—12月)与干预后(2018年1—12月)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同期住院患者数分别为106 558、111 904例,分别发生医院感染1 803、1 52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69%下降至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0,P0.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压缩空气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内,被称为是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压缩空气质量,尤其是微生物含量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文就压缩空气的制备,现执行的国内外标准及存在的问题,净化措施和微生物监测技术的相关文献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明晰压缩空气污染的来源、控制策略和监测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监测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某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反渗膜及管路消毒等相关因素与透析用水检出细菌菌落总数、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识别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采集18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反渗机组出水口和输水管路回水口透析用水,经薄膜过滤法富集,在20℃下TGEA培养168 h,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平行水样检测内毒素。同时设计问卷调查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结果 采样距反渗膜更换间隔时长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回水口及出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采样距上一次管路消毒间隔时间与回水口和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专业工程师配备与回水口菌落总数及出水口内毒素呈负相关,软管长度与回水口内毒素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使用时长、透析机台数、在透析患者数等因素也对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有影响。结论 反渗膜的维护更换、输水管路消毒、专业工程师配备、透析中心规模及管路长度均为透析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医院的水处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存在差异,应通过质量控制推进使其达到同质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宁市武鸣区一起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预防腺病毒疫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一对一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疫情的空间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探究,通过核密度和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该起疫情的空间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此次疫情共228例儿童感染腺病毒,无重症以及死亡病例。感染者年龄主要为5~9岁,发病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28日-8月4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与扁桃体肿大。Moran''s I Z值为3.76(P<0.05),提示腺病毒感染患者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性,核密度分析显示此次疫情感染患儿在全区范围内分布。结论 暑假期间具有较强的人口流动性,应警惕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家长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游玩时,需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空间分析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现疫情发病的聚集区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014-2019年全国不同等级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从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提取不同等级医院的相关数据,分析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数据变迁,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4-2019年,全部医院检出革兰阳性菌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与三级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146例诊断为肺结核继发TBM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入院时间以1∶4的比例分层抽取584例肺结核未继发TBM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临床发热症状指标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30条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未清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911.5,合格率为16.7%;酶洗后机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234.0,合格率为43.3%。每组30条纤维支气管镜经消毒剂分别浸泡消毒5、3 min后的气管镜外表面RLU中位值分别为25.0、23.5,合格率均为100.0%。血钠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肺结核继发TBM患者的临界点分别为135.30 mmol/L、73.40%。发热、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AUC(95%CI)分别为0.732(0.688~0.776)、0.768(0.719~0.818)、0.727(0.679~0.776)、0.845(0.807~0.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80.82%、56.85%、65.07%、63.70%,特异度分别为65.58%、87.50%、73.46%、89.38%,前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发热、血钠<135.30 mmol/L或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0%对肺结核继发TBM均有诊断意义,三者无明显优劣之分,但三者联合对肺结核继发TBM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