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对心腩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滞后单向同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最大,在控制所选PM10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PM10浓度每提高10μg/m3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冠心病急诊(ICD-10:120-125)、心律失常急诊(ICD-10:147-149)、心衰急诊(ICD-10:150)和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160-169)的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3~1.008)、1.003(95%CI:0.996~1.010)、1.005(95%CI:0.997~1.013)、1.019(95%CI:1.005~1.033)、1.003(95%CI:0.998~1.007),其中PM10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PM10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导致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沙市日均气温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2009年长沙市每日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数据及相关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运用季节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不同季节日均气温变化对总急性脑血管疾病及主要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结果 同时控制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的多气象因素模型分析显示,春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78 (95%CI:1.045~ 1.563)、1.223(95%CI:1.056~1.416)、1.318(95%CI:1.099~1.581)和1.239(95%CI:1.085~1.414),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为1.201 (95%CI:1.006~1.434)和1.179(95%CI:1.002~1.387),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和TIA急诊的OR值大于1,但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秋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0.803 (95%CI:0.683~0.944)、0.765(95%CI:0.664~0.882)、0.794(95%CI:0.671~0.940)和0.792(95%CI:0.699~0.898),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日均气温变化与上述疾病的发病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地区春季气温升高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夏季气温升高是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秋季气温下降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南京市死因资料、大气污染物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当日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后,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滞后2 d的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发生的OR值为1.013(95%CI:1.005~1.021);模型中加入SO2后,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滞后2 d的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OR值为1.004(95%CI:1.001~1.007),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区域内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求大气污染对天津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来估计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单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大气中NO2、PM2.5、PM10、CO的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 rate,ER)及其95%CI分别为2.823%(2.581~3.065)、0.476%(0.382~0.569)、0.437%(0.368~0.506)、22.263%(15.449~29.478)。多污染物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寒冷季节,NO2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效应最大,ER及其95%CI为7.395%(6.595~8.202)。 结论  NO2、PM10、PM2.5、CO日平均浓度的升高可以增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比较单向回顾性对照设计和双向对照设计研究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调整气象因素并采用单向回顾性(多污染物)模型中,无滞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滞后2 d二氧化氮(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总急诊的OR值(95%CI)分别为1.010(1.005~1.014)、1.010(1.001~1.018)、0.996(0.983~1.009);双向对称性(多污染物)模型中,其相应OR值(95%CI)分别为1.002(0.998~1.005)、1.011(1.003~1.018)、1.012(1.001~1.022).采用不同对照选择方案,病例交叉设计的研究结果有变化.结论 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有急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病例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大气污染对武汉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交叉(case-crossover)设计的方法研究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武汉市城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的对照选择方案研究结果的差异。结果调整相关气象因素后,采用双向1∶2的对照设计分析表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以及二氧化氮(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武汉市城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发生的OR值分别为1.005(95%CI:1.004~1.006)、1.021(95%CI:1.019~1.023)和1.054(95%CI:1.047~1.054);在不同的对照策略下,PM10、SO2以及NO2与呼吸系统死亡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O2的关联值相对较高。结论本研究区域内大气PM10、SO2以及NO2浓度的上升促进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寒潮天气对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气象资料来自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运用病例交叉的设计思想,采用单向回顾性1∶1对照和双向对称性1∶2对照设计,分析北京市1998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6次寒潮天气与北京市城8区居民每日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病例选取为冬季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选取死亡发生前第7天和发生后第7天作为对照(或者死亡前、后第14天作为对照)。结果研究时间段内共出现6次寒潮,日最低气温下降明显且伴随有湿度下降和气压上升的第3次寒潮期间3种死因的双向对称性对照设计的滞后期均为0d,居民每日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死亡的OR值分别为1.500(95%CI:1.032~2.181),1.913(95%CI:1.066~3.432)、1.679(95%CI:1.139~2.474)。其他5次寒潮对心脑血管病人的死亡未见明显影响。结论研究期间北京地区的绝大多数寒潮天气未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产生明显影响;但是温度降幅大且伴随高气压的寒潮可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2021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及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分别利用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及分层分析探究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14 756例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在lag 01时达到最大,其日均浓度每升高1个IQR(38.750 μg/m3),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所对应的OR值为1.044 (95% CI: 1.019~1.070, 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男性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女性,PM2.5对年龄<60岁人群的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60岁人群,处于采暖期的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石家庄市PM2.5浓度升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入院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沙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与脑卒中急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每日脑出血和脑梗死急诊数据,及长沙市同期大气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相关气象数据,采用季节分层的单向回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设计建立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整气象因素(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单污染物滞后模型中,秋季SO2、NO2、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滞后0~3 d的脑出血与脑梗死OR值均大于1,且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污染物模型中,控制PM10+NO2后秋季SO2浓度每增加10μg/m3时,脑梗死急诊的OR值(95%CI)为1.446(1.130~1.850);控制PM10+SO2后秋季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时,脑出血急诊的OR值(95%CI)为1.615(1.131~2.305);控制其他污染物后冬季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脑出血急诊的OR值(95%CI)分别为1.325(1.019~1.724)和1.117(1.024~1.218),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沙市秋季SO2、NO2、PM10浓度与脑出血和脑梗死急诊均呈正向关联,其中SO2对脑梗死急诊影响更明显,NO2对脑出血急诊影响更明显;冬季NO2、PM10浓度与脑出血急诊亦呈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his paper sought to quantify th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pollutant's impact on short-term daily respiratory-cause mortality in the city of Madrid.

Methods: As our dependent variable, we took daily mortality registered in Madrid from 1 January 2003 to 31 December 2005, attributed to all disease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s classified under heads J00–J99 of the ICD 10 and broken down as follows: J12–J18, pneumonia; J40–J44, chronic disease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except asthma; J45–J46, asthma; and J96,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s: The relative risk (RR) for daily overall respiratory mortality was RR 1.0281 (1.0043–1.0520), with a proportional attributable risk (PAR) of 2.74%. This effect occurred in lag 1; respiratory failure, RR 1.0816 (1.0119–1.1512) and PAR 7.54% at lag 5; and pneumonia, RR 1.0438 (1.0001–1.0875) and PAR 4.19% at lag 6.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reflect the association that exists between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daily respiratory-caus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2.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脑卒中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 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杭州市2002-2004年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短期增加与人群每日脑卒中死亡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他气态污染物(NO2和SO2)的急性健康效应.结果共纳入9906例脑卒中死亡病例,粗死亡率约为83.54/10万.调整气象因素后,3 d内PM10、SO2和N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脑卒中死亡则分别增加0.56%(95%CI:0.14%~0.99%)、1.62%(95%CI:0.26%~3.01%)和2.07%(95%CI:0.54%~3.62%).多污染物模型中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缺失值填补后,单污染物模型中均有关联效应,多污染物模型中则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及SO2和NO2污染物浓度短期升高均与脑卒中死亡增加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气象资料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当日平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最大,平均气温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82(95%CI:1.250 ~1.315)、1.027(95% CI:1.001~1.055)、0.661(95% CI:0.637~0.687)、0.960(95%CI:0.937~0.98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同时调整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强的影响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423(95%CI:1.377~1.471)、1.082(95%CI:1.041~1.124)、0.633(95%CI:0.607~0.660)、0.971(95%CI:0.944~1.000).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春季、夏季日平均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说明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暑;秋季、冬季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减少,说明秋冬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应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Dozens of studies link acute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PM) air pollution with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which species and sources in the vast PM mixtur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health effects. Although a few studies exist on the effects of species and sources in U.S. cities, European cities—which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diesel engines and denser urban populations—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sources could aid in targeting pollution control and in articulating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PM.Objectives: Our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M sources on daily mortality for 2003 through 2007 in Barcelona, a densely populated city in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Spain.Methods: Source apportionment for PM ≤ 2.5 μm and ≤ 10 µ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 (PM2.5 and PM10) using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identified eight different factors. Case-crossove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each factor.Results: Several sources of PM2.5, including vehicle exhaust, fuel oil combustion, secondary nitrate/organics, minerals, secondary sulfate/organics, and road dust,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p < 0.05)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lso, in some cases relative risks for a respective interquartile range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were higher for specific sources than for total PM2.5 mass.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ose from our multisource models suggest that traffic, sulfate from shipping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and construction dust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linked to PM.  相似文献   

15.
Peng Z  Yu S  Zhang Z  Liu G  He L  Liao X  Zhang L  Wu H  Wu Y 《卫生研究》2011,40(4):485-488
目的探讨大气PM10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后,对深圳市2008年大气PM10日均浓度与同期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同时考虑滞后效应。结果当日大气PM10浓度与当日门诊量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PM10滞后效应以滞后5日的健康效应最强,每上升10μg/m3,超额危险度为1.113%(95%CI 0.613%~1.616%)。考虑CO、NO2、SO2等的影响后,除单独引入CO降低PM10效应估计值外,其余均使PM10的健康效应估计值有所升高。结论深圳市大气PM10污染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污染可能受室外PM10污染影响,但其主要来源、成分与室外PM10存在较大差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哮喘和肺癌发病率的升高使人们更加关注PM10与哮喘、肺癌的关系。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室内PM10污染在肺癌、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重点。本文从室内PM10污染现状、室内PM10污染与哮喘、肺癌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现有研究结果提示室内PM10可能与哮喘、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尚缺乏强有力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结论尚待进一步探究。今后应加强对室内PM10主要污染成分对疾病作用机理方面的深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镇江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短期暴露对居民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评估大气颗粒物对镇江市居民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PM10和PM2.5对人群死亡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对女性和≥65岁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PM10和PM2.5分别在累积滞后1 d和2 d时效应最大,PM10和PM2.5每升高10μg/m3,居民死亡率分别增加0.52%(95%CI:0.10%~0.94%)和0.79%(95%CI:0.14%~1.43%)。结论镇江市大气颗粒物与居民的超额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