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mmol/L做OGTT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 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DM的最佳FPG切点为6.6mmol/L。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连续2年(2011年-2012年)对医务人员空腹血糖(FPG)的调查及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评估,了解医务人员血糖水平趋势性变化和IFG、DM的发生状况,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012年体检的185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从20岁~88岁,分医务、行政、退休三组检测FPG水平,按WHO诊断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人员IFG发生率:男性6.65%(6.40%,6.90%),女性4.65%(4.75%,4.86%),男性高于女性(P<0.01);DM发生率:男性4.60%,女性1.41%,总检出率2.46%(2.38%、2.54%)。其中FPG水平分别是男性医务人员(5.37 mmol/L、5.33 mmol/L)(P>0.05),女性(5.21 mmol/L、5.15 mmol/L)(P<0.01)。结论:医务人员FPG水平男女差异明显,退休组比在职组高,IFG、DM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P<0.01);以退休医务人员为高发组。因此老年医务人员更要加强锻炼,每年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生命早期暴露于饥荒对现时肝肾脏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探讨肝肾功能体检指标是否可能作为评价宫内胎儿器官发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整群抽取2011 年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1957-1963 年出生的体检者4 252 人。按照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 个组。即1957-1958 年出生者983 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 年出生者1 247 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 年出生者2 022 人为饥荒后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移酶(r-GG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血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UREA)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不同年份出生的研究对象ALT、IBIL、TBIL、SCr、UREA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出生的男性其r-GGT、ALT、AST、ALB、SCr 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其r-GGT、AST、ALB、GLB、TP、SCr、UA、UREA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饥荒暴露组r-GGT、ALT、ALB、TP 水平高于饥荒前暴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饥荒暴露组r-GGT、ALB、TP、SCr、UREA、UA水平高于饥荒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可能导致器官发育障碍、功能受损, 对成年后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预防其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入选标准的12 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12 657名的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观察队列中,男性为10 697名,女性为1960名,年龄为(49.9±11.3)岁.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调查对象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4.27%(1884/12 657),男性人群年发病率为4.25%(1581/10 697),女性为4.44%(303/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19%(235/3083)、3.07%(333/3114)、4.47%(473/3037)、7.08%(843/342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4%(213/2626)、3.06%(282/2645)、4.37%(393/2582)、7.00%(693/2844),女性4组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8% (22/457)、3.12% (51/469)、5.05%(80/455)、7.45%(150/579).相同腰围分组间女性糖尿病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95% CI)值分别为1.38(1.13 ~1.68)、1.79(1.47~2.09)和3.10(2.57 ~3.75)].结论 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延边地区30~60岁常住居民5 33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空腹血糖受损(IFG)粗检出率分别为6.1%(159/2 600)和5.9%(161/2 735),其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5%和5.5%;糖尿病(DM)粗患病率分别为7.2%(186/2 600)和5.7%(156/2 735),其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1%和4.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IFG和DM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IFG患病与性别、饮酒、腹型肥胖(OR=1.329,95%CI=1.022~1.730)、高甘油三酯血症(OR=1.745,95%CI=1.333~2.283)、高胆固醇血症(OR=2.033,95%CI=1.497~2.761)和代谢综合征(OR=6.630,95%CI=5.106~8.608)密切相关(均P<0.05):DM患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型肥胖(OR=1.855,95%CI=1.407~2.446)、高胆固醇血症(OR=1.864,95%CI=1.379~2.520)、高甘油三酯血症(OR=2.281,95%CI=1.737~2.996)和代谢综合征(OR=7.779,95%CI=5.937~10.191)密切相关(均P=0.000),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DM影响具有计量反应关系。结论 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分别与性别、年龄(DM)、饮酒(IFG)、文化程度(DM)、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静息心率(RHR)增快的影响。方法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取1956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619名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信息、吸烟饮酒情况、RHR及体检结果。将出生于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暴露组(3190名),出生于1958年10月1日至1959年9月30日和1961年10月1日至1962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为饥荒半暴露组(3851名),出生于1956年10月1日至1958年9月30日和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的调查对象定义对照组(11578名),比较3组间RH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RHR增快的影响。结果饥荒暴露组及饥荒半暴露组的RHR分别为(74.34±9.71)和(74.41±9.48)次/min,均高于对照组[(73.90±9.4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对性别、年龄及体检等指标进行调整后,总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0(1.01~1.21);在男性人群中,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同样增加了其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OR(95%CI)值为1.15(1.04~1.28);女性人群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为0.92(0.74~1.14)。结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成年后RHR增快的风险,这种趋势主要存在于男性人群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人群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高校1 507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校教职工人群DM和IFG的检出率分别为4.8%和3.0%,男性DM检出率(7.5%)高于女性(2.9%);DM和IFG的检出率随年龄、BMI、TG、LDL、SBP和DBP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值均0.05);低HDL组和中HDL组DM检出率均为5.3%,高于高HDL组0.7%(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DL和SBP是DM的独立危险因素,IFG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BMI、TG、LDL和SBP。结论该高校教职工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低,年龄、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糖尿病(DM)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及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 整群抽取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11个屯3480名3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兰西县农村居民IFG检出率为4.68%,标化率为4.47%;其中男性占5.06%,女性占4.38%,标化率分别为4.71%、4.24%;男、女性及总的DM患病率分别为7.85%、6.57%和7.15%,标化后分别为7.22%、6.62%和6.80%.空腹血糖水平无性别差异(χ2=2.725,P=0.256);IFG检出率和DM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年龄与空腹血糖水平关系的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5,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是空腹血糖水平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518(1.360~1.694)、1.277(1.134~1.439)、1.187(1.014~1.391)和1.754(1.385~2.220);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知晓者中治疗率分别为12.74%、9.43%、4.72%和74.07%.结论 平山镇地区DM患病率及IFG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而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糖耐量正常(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2型DM)5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微量自蛋白尿(MAU)发病率,并对MAU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根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结果,将898例受试者分为:NGT组162例、I—IFG组186例、I—IGT组230例、IGT/IFG组146例、新诊断的2型DM组174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过夜12h尿白蛋白。UAE在20—200μg/min之间定义为MAU。结果(1)MAU的发病率在新诊断的2型DM组为19.5%、IGT/IFG组为13.0%、I—IGT组为11.7%,均高于I—IFG组的6.5%(P〈0.05),I—IFG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MAU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有OGTT 2h血糖、舒张压、体重指数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结论I—IGT人群已经出现MAU发病率的升高,并且IGT—IFG和新诊断的2型DM人群升高更为明显;而上述指标I—IGT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糖代谢异常早期,与空腹血糖的升高相比,餐后高血糖对MAU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共2281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共检出糖尿病3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8%。其中城市1020人,糖尿病26例,IFG15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4.0%;农村1261人,糖尿病11例,IFG11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1.7%,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者畜肉、畜禽肉、腌菜、油脂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糖代谢异常者酒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腌菜(OR=1.36)、油脂(0R=1.33)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而薯类食物是保护因素(OR=0.80)。结论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14.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居民空腹血糖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徐州市人群空腹血糖异常(IF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调查≥15岁常住人口23 742人.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FBS)测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 共3 958例空腹血糖异常者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饮酒史、腌制食品摄入量、蔬菜摄入量、每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体质指数(BMI)、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与空腹血糖异常有关.结论 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高、有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饮酒、常吃腌制食品、体质指数(BMI)增大、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大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睡眠充足有利于减少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DM)患病状况。[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整群抽取胜利油田滨南社区16岁及以上居民9 819人进行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调查9 230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07%,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0.62%,标化率分别为5.24%、7.46%。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男性、女性分别为12.05%、9.38%(P<0.05),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分别为12.76%、9.34%(P<0.01);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8.38%、7.80%(P>0.05),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P<0.01)。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教师最高、野外工人最低,糖尿病患病率干部与教师最高、野外工人最低,不同职业人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滨南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Roupen Hatzakorzian Helen Bui George Carvalho William Li Pi Shan Surita Sidhu Thomas Schricker 《Nutrition (Burbank, Los Angeles County, Calif.)》2011,27(3):298-301
Objectiv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however, its diagnosis is often delayed.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abnormal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levels preoperatively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and provisional diagnosis of DM (PDD) with potential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for elective surgery.Methods
We measured FBG in consecutive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non-cardiac surgery from September 2006 to August 2007. Patient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and FBG were collected in the morning of their scheduled intervention. FBG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tegorizatio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M were excluded from the final analysis. The prevalence of IFG and PDD and odds ratio for risk factors were calculated.Results
Four hundred ninety-three patients without a prior diagnosis of DM were sampled; 19.3% (95 of 493) had IFG and 6.5% (32 of 493) had PDD. Male subjects had a greater risk of PDD than female subjects (odds ratio 2.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5.5, P = 0.017).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was not a risk factor for IFG or PDD. The prevalence of IFG but not of PDD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with age after 40 y.Conclusion
More than 25% of patients without a prior diagnosis of DM presenting for elective surgery had increased FBG levels.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may initiate not only an earlier detection of DM in some patients but also affect acut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18.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方法 2007年5月~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0 054名北京社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按照WHO 1999年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时用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7年,北京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3.24%,其中,市区、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分别为3.40%、3.13%和3.25%(P0.05),男性、女性分别为3.53%、3.08%(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10.99%,其中,市区、城乡结合部和郊区从高到低依次为16.03%、12.94%和7.71%(P0.001),男性、女性分别为11.04%、10.95%(P0.05)。结论北京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市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需要对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再次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计14 790空腹血糖受损者完成2年后的体检,其中6 285(42.49%)人血糖转归正常,5 697(38.52%)人血糖仍为空腹血糖受损,2 808(18.99%)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13,95%CI:1.02~1.24)、高血压(OR=1.36,95%CI:1.24~1.50)、FPG(OR=12.65,95%CI:10.63~15.05)、TG(OR=1.07,95%CI:1.04~1.11)和BMI(OR=1.05,95%CI:1.04~1.06)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0.82,95%CI:0.72~0.94)、体育锻炼(OR=0.80,95%CI:0.73~0.87)、HDL-C(OR=0.62,95%CI:0.58~0.6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