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国成年居民的在外就餐行为,为开展相关干预和宣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4479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行为的情况(三餐是否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次数和就餐地点),通过SAS9.3进行复杂抽样的加权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我国成年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的比例为20.2%,其中在外就餐1~6次和7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8%和10.4%,平均次数是每周1.5次;早餐、午餐、晚餐在外就餐的比例分别为10.7%、14.8%、9.6%;在餐馆、单位/学校食堂就餐的比例分别为15.3%和7.9%。男女、城乡、年龄均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居民在外就餐比例增加,男性、18~44岁人群是在外就餐的重点人群,应通过宣教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学报,2019,41(1):10-1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行为。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个城市选取17 234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食物频率和就餐行为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周在不同地点就餐频率和次数信息,分析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状况,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在外就餐率和就餐地点的差异,使用秩和检验比较就餐次数差异。结果 2017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率为55.6%,平均在外就餐2.8次,36.0%的人群在宾馆、饭店和酒店等地点就餐,19.8%的人群在单位、学校等处食堂就餐。男性、18~44岁、文化程度高和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的人群,在外就餐率和就餐次数较高。学生在单位、学校等处食堂就餐的比例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在宾馆、饭店、酒店等地点就餐的比例较高。结论 2017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较为普遍,18~44岁的青年群体过去一周在外就餐率和次数较多。与其他场所相比,人群在宾馆、饭店、酒店等地点就餐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在外就餐比例增加,在外就餐已经逐渐成为居民常见的一种饮食行为[1]。研究表明,餐馆菜肴中含较高的食盐[2],且在外就餐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3]。正常状况下,人体摄入的钠约98%从尿液排出,可以用测定尿钠排出量来评价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年居民就餐行为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居民就餐行为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经过数据清理,本研究共纳入171 040名调查对象。采用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就餐行为及肥胖率的差异。以是否肥胖为因变量,使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早、午、晚餐就餐行为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我国成年居民一日三餐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为3.3%。早、午、晚餐在外就餐比例分别为16.4%、21.4%、11.7%。午餐在家就餐、在外就餐和不吃午餐的男性肥胖率分别为13.2%、16.1%、15.9%,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4.5%、9.8%、1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男性中,午餐或晚餐在外就餐者和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均高于在家就餐者;女性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高于在家就餐者,女性午餐在外就餐与是否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晚餐在外就餐发生肥胖的风险低于在家就餐者。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不同餐次就餐行为存在差异,午餐在外就餐比例最高,晚餐在外就餐比例最低。男性午餐和晚餐在外就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不吃午餐或晚餐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18~59岁居民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对肥胖的影响.方法 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302个监测点,开展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经过数据清理,本研究共纳入53887名调查对象.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作为标准人口,对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不同特征人群的就餐行为采用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乡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早餐相关营养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50个县/区的成年居民。采用家庭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居民的基本信息及早餐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在外吃早餐、营养充足/较足的比例分别是91.2%(95%CI:88.5%~93.9%)、10.0%(95%CI:7.8%~12.2%)、3.4%(95%CI:2.3~4.4);早餐食物中有奶豆类的比例最低,仅为15.0%(95%CI:12.5%~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大、普通农村的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5),男性、年龄小、大城市、文化程度高、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办事和有关人员、家庭收入水平高的成年居民在外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1),成年居民营养充足/较足比例与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均无关(均P0.05)。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大部分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但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应加强居民早餐营养搭配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掌握天津居民在外就餐现状,为科学评价和指导在外就餐行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全市不同类餐厅共计完成842人的在外就餐行为调查,分析人群在外就餐现状。结果:在外就餐的比例高达64.3%,以1844岁组的青年人群最高,老年人最低,男性高于女性;早餐在外就餐的食物种类人群比例以蛋类(91.4%)最高,而午晚餐以蔬菜类(95.7%、92.3%)最高;早餐在外就餐的烹调方式以煮、蒸、煎的方式多见,午晚餐以炒、蒸、煮的方式多见。结论:天津居民在外就餐比例较高,针对此初步提出适合天津居民就餐行为及在外就餐建议,以引导人们科学用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京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人口特征、不同特征人群在不同餐次(早餐、午餐、晚餐)的在外就餐情况。方法从北京市参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人群中,选取18岁及以上参加3天24小时膳食调查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率为34.2%,男性高于女性;18~29岁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城区居民高于郊区居民;未婚者高于其他婚姻状态者;文化程度越高,在外就餐率越高;高收入人群高于低收入人群。北京市成年居民在外就早、午、晚餐率分别为20.0%、28.2%和11.3%。结论性别、年龄、地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均与是否选择在外就餐有关。居民在外就午餐率高于早餐和晚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渝两地一胎和二胎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差异及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影响因素,为孕妇在外就餐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对兰州及重庆的2 754名孕妇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胎孕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平均秩次1 415.6)高于二胎孕妇(平均秩次1 295.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胎次、夫妻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食物偏好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孕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胎孕妇、独生子女孕妇、食物偏好为"口味"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更高,夫妻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越高,而受教育程度为高等教育的孕妇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的人数比例更高。此外,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的孕妇平均年龄为(29.7±4.4)岁,小于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孕妇的(30.2±4.2)岁(P0.05),而每周在外就餐2次及以上孕妇的BMI为(24.1±3.4)kg/m~2,高于每周在外就餐少于2次孕妇的(23.7±3.1)kg/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胎次、夫妻人均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及食物偏好是孕妇在外就餐频率的影响因素。其中二胎孕妇(OR=0.79)、非独生子女孕妇(OR=0.61)每周在外就餐次数更趋向于2次以下。夫妻人均月收入在4 500~9 000元(OR=1.28)和9 000元以上的孕妇(OR=1.75)、食物偏好为"口味"的孕妇(OR=1.31)每周在外就餐次数更趋向于2次及以上。结论兰渝两地一胎孕妇平均每周在外就餐频率高于二胎孕妇;夫妻人均月收入在4 500元及以上、食物偏好为"口味"是孕妇每周在外就餐次数2次及以上的危险因素,怀孕胎次为二胎及非独生子女是孕妇每周在外就餐次数2次及以上的保护因素。对于有较高收入、不健康食物偏好且是独生子女的初胎孕妇,有必要加强其孕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常住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及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通州区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4 317份,焦虑阳性检出率为34.12%,影响因素有16~44岁(χ2=19.158,P0.001),高中/中专及以上(χ2=12.798,P0.001),未婚(χ2=8.174,P0.001)。抑郁阳性检出率为29.56%,影响因素有16~44岁(χ2=22.364,P0.001),高中/中专及以上(χ2=13.314,P0.001),未婚(χ2=18.672,P0.001)。结论通州区成年居民焦虑、抑郁的检出率较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6岁及以上居民在外就餐行为现状.方法 利用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过去7天在外就餐行为数据,共纳入150 682名调查对象,其中2015年80 703名,2016-2017年69 979名.不同特征人群的就餐行为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并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5-20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在外就餐情况,初步探索适合在外就餐的营养干预模式。方法在天津市选取1家综合型餐厅作为干预场所,对餐厅内就餐者进行膳食调查,并对就餐者和餐厅从业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性营养干预。通过收集干预前后就餐者的点菜清单,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就餐者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量变化。结果干预前调查人群在外就餐肉禽类、鱼虾类和盐类摄入较高,蔬菜类摄入适宜,水果、奶类、蛋类和食用油类摄入不足;午餐能量摄入不足,谷薯类和豆类摄入较低,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晚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较高。干预后,调查人群午餐能量摄入增加,豆类、水果、蛋类和食用油类摄入增加,脂肪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晚餐能量摄入减少,豆类、肉禽类、鱼虾类和盐类摄入减少,各类营养素摄入减少。结论天津市部分居民在外就餐膳食结构不合理,干预后膳食结构得到改善。应加强对居民的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其在外合理就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成年居民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对睡眠质量调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30个县区9 469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湖南省成年居民失眠检出率为12.5%。女性(OR = 1.525,95%CI:1.285~1.810)、年龄增大(OR = 2.270,95%CI:1.952~2.638)、患有慢性疾病(OR = 2.926,95%CI:2.642~3.240)、焦虑(OR = 6.851,95%CI:4.424~10.608)、抑郁(OR = 3.493,95%CI:2.125~5.740)、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差(OR = 1.786,95%CI:1.637~1.949)、上床睡觉时间晚(OR = 1.193,95%CI:1.103~1.290)是失眠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湖南省成年居民失眠检出率较高,家庭、社会应密切关注重点人群身心健康,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人群健康睡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贵州省抽取的9 280名≥18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90±1.34)h;城市居民平均睡眠时间为(7.77±1.34)h, 低于农村居民的(7.96±1.34)h(t=-6.478, P=0.000);男、女性居民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7.89±1.30)、(7.91±1.37)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24、25~34、35~44、45~54、55~64和≥65岁居民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8.17±1.11)、(8.12±1.13)、(7.95±1.22)、(7.80±1.34)、(7.67±1.50)和(7.66±1.71)h, 睡眠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5, 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居住在农村、年龄≥25岁、职业为脑力劳动者和饮酒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经常锻炼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时间较少,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饮酒、锻炼是贵州省成年居民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居民体育锻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采用EPIDATA3.1和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成都市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为40.9%;年龄、在职与否、婚姻状况、高血压患病情况是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市成年居民体育锻炼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重点促进中青年人群、在职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对老年人、慢病患者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在饮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外就餐的比例都在不断上升。然而在外就餐的膳食结构普遍存在高能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等问题,这增加了超重、肥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积极探索并研究开发适合的营养评价工具,对在外就餐的饮食进行营养评价和科学指导,预防摄入过量或营养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04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成年居民4200名。利用2004年全国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200名18-69岁居民中,高血压患者1663人,患病率39.6%,标化率28.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并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吸烟、被动吸烟、体力活动、饮食习惯、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血脂水平、糖尿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有关。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女性、高中及以上文化、干农活和少吃咸菜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OR(95%C1)分别为0.777(0.644—0.937),0.674(0.551-0.823),0.654(0.534-0.801),0.826(0.684—0.997),0.844(0.729—0.977):年龄≥35岁、不常吃蔬菜、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差、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甘油三酯异常、超重或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145(3.263—5.266),4.460(1.049—18.969),1.234(1.068—1.425),1.400(1.200—1.634),1.420(1.074—1.878),1.478(1.235-1.768),1.728(1.448-2.061)。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高血压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当雄县抽取1 264名≥20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西藏地区1 264名≥20岁成年居民中,高血压患者373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9.5%,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33.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饮酒和向心性肥胖是西藏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是西藏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西藏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性别、饮酒和向心性肥胖是该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找出医院营养工作的症结,提高营养膳食就餐率。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入院的230名住院病人,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进行了病员就餐情况调查。结果:病人的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居住地域、住院天数与就餐相关。结论: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病人营养意识,认识到营养室膳食安排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还应不断完善膳食管理,提高膳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北京市2010年城区成年人的能量摄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个城区732户居民,以3d24h回顾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能量摄入量,对18岁及以上且每日能量摄入量≥500 Kcal的居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842名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摄入能量(1 671.7±576.2)Kcal,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为52.1%、34.8%、13.1%,谷类、蔬果、动物性食物、速食、糕点饮料提供的能量比例分别为41.1%、5.7%、17.0%、5.3%、6.2%,早餐、中餐、晚餐及零食提供的能量比例分别为28.5%、33.9%、32.3%、5.3%.男性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谷类供能比高于女性,而蔬果、糕点饮料供能比低于女性;60岁及以上居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于、脂肪供能比低于60岁以下居民;经济状况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来自动物性食品和糕点饮料的能量更多,来自谷类的更少,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相对低而脂肪供能比相对高.结论 北京市城区成年人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较低,谷类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尽合理,三餐能量分配较合理,性别、年龄、体型、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是能量或其来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