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 几乎没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患者尿蛋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该研究欲探讨妊高征患者不同水平尿蛋白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关系。方法: 1997年 1月 ~2004年 6月期间, 住院分娩患中、重度妊高征产妇 136例, 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各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及t检验分析。结果: 单变量回归分析尿蛋白、孕龄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高度显著性关系 (P<0. 01); 尿蛋白和孕龄一起进入多元回归分析, 校正影响因素, 尿蛋白和孕龄仍然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因素 (P<0 .01); 与妊高征尿蛋白 ( +) 比较, 尿蛋白 无显著性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P>0. 05), 尿蛋白 有显著性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P<0. 01)。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妊高征患者尿蛋白丢失有关, 尿蛋白 丢失将严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1999-2008年上海市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999~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的接产医院单胎活产产妇病史,每年共抽取500例,根据病史上的信息,按统一要求填写调查表,采用χ2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结果 上海市近10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1g(男婴3 436g,女婴3 319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8%,巨大儿发生率为8.4%.经单因素分析,母亲分娩年龄>30岁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30岁者(t=4.646,P=0.031),出生体重随着孕次的增加而增加(F=10.917,P=0.000),母亲为经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初产妇(t=8.006,P=0.000),出生体重随分娩孕周(F=164.864,P=0.000)、孕前身体质量指数(F=10.768,P=0.000)和孕期增重(F=58.434,P=0.000)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149、0.107,均P<0.05).母亲有孕期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血糖正常者(t=5.678,P=0.017);有孕期营养指导门诊的医院孕妇孕期体重控制较好,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无营养指导门诊的医院(t=4.065,P=0.040).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为:孕前身体质量指数(t=4.946,P=0.000)、孕中期增重(t=4.599,P=0.000)、孕晚期增重(t=2.703,P=0.007)、分娩孕周(t=5.934,P=0.000)和性别(t=3.401,P=0.001).结论 针对可控因素,如孕期血糖、孕期体重增长等进行干预是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可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章俊  厉宣英 《职业与健康》2003,19(9):160-16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是妊娠特有的征候群 ,是产科领域中造成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笔者对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1996~ 2 0 0 1年中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 6a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出院病人 ,按国际疾病分病ICD -9进行分类和编码 ,资料完整、可靠。2 结果与分析2 1 一般情况  6a中我院共收治孕产妇 5 42 5人 ,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18例 ,总发病率 7 7% ,轻度 198例 ,中度 13 7例 ,先兆子痫 73例 ,子痫 10例 ,分别占 47 4%、3 2 8%、17 5 %、2 4%。2 2 资料分析2 2 1 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潍坊地区孕妇的营养状况,明确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膳食营养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孕晚期妇女352例(城市180例,农村172例),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并对孕妇产前、产后以及新生儿进行必要体格检查。[结果]VitA、VitB2、钙、铁、锌的摄入量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潍坊地区巨大儿发生率10.80%,农村高于城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3.41%,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总能量、碳水化合物和Zn的摄入量与巨大儿的发生概率显示正相关关系,VitA、VitB2、Ca、Fe与巨大儿的发生概率显示负相关关系。适量增加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概率。[结论]农村孕妇一些维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取量不够理想,孕妇在孕晚期控制机体能量的摄入,适量摄取碳水化合物和Zn,增加VitA、VitB2、Ca、Fe等营养素,可以有效的减小农村巨大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早产史对小于胎龄儿(SGA)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30个区(县)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相关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相乘交互作用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以新生儿是否为SGA为因变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既往早产史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同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在初产妇中,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SGA的关联;在经产妇中,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史对SGA的交互效应。结果 共收集25 751例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初产妇占60.55%(15 592/25 751),经产妇占39.45%(10 159/25 751),经产妇既往早产史发生率为1.89%(192/10 159)。25 751名育龄妇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55%(400/25 751)、SGA发生率为15.49%(3 990/25 751)。在初产妇中,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孕期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SGA的风险增加(OR=1.43,95% CI:1.02~2.00,P=0.041)。在经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效应与SGA风险增加存在相关趋势(OR=1.34,95% CI:0.91~1.96,P=0.138);既往早产史主效应(OR=1.61,95% CI:1.13~2.31,P=0.009)可增加SGA的发生风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早产史交互作用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史)与SGA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5.93,95% CI:1.19~29.61,P=0.030)。结论 在初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增加SGA发生风险;在经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也会增加SGA发生风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既往早产史对SGA的发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不同孕周、胎数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情况,为妇幼健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龙岗区2014 - 2017年26家助产医院所分娩的169 627例活产儿,对其出生体重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220.71±450.85) g,并随孕周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01);早产儿发生率为5.08%,低体重儿发生率为4.37%,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9.96%、5.98%。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母亲年龄<20岁、年龄≥35岁、流动人口、剖宫产、早产、多胎和畸形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aOR (95%CI) 分别为1.86(1.35~2.56)、1.66(1.21~2.27)、1.39(1.19~1.62)、1.18(1.08~1.29)、1.54(1.36~1.73)、1.13(1.06~1.2)、41.45(39.06~43.99)、10.30(9.24~11.48)和2.73(2.42~3.08)。母亲年龄≥35岁、产次 = 2、产次 = 3、产次≥4、剖宫产、过期产、男婴和畸形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aOR(95%CI)分别为1.20(1.11~1.29)、1.29(1.21~1.37)、1.81(1.64~2)、2.64(2.22~3.13)、2.88(2.73~3.05)、2.80(2.23~3.52)、1.86(1.76~1.97)和1.34(1.14~1.57)。结论 该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体重儿受母亲低学历及年龄、剖宫产、早产、多胎和畸形的影响;巨大儿受高龄产妇、产次≥2次、过期产、畸形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鄂州市近年来出生体重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鄂州市妇幼保健院2006-2011年6年间出生的新生儿的体重变化,分析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变化趋势.结果 鄂州市近6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男婴的平均出生体重由2006年的3 345.3±458.8 g上升到2011年的3 462.4±441.4 g,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由2006年的3 198.1±425.6 g上升到2011年的3 268.5±475.2 g;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鄂州市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率的一个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乡市新生儿体重的关联因素与趋势。方法:分析新乡市某妇幼医院2001~2011年出生的5 025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考察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体重与出生年度、父母生活地区、产次、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关联情况。结果:所调查个别年份男女婴体重均值有差异,但多数年份无差异,有上升趋势。男婴平均体重为(3 451±433)g,女婴(3 328±434)g。巨大儿男婴发生率(11.5%)高于女婴(7.6%)。城市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36)g,女婴平均体重为(3 361±429)g;农村男婴平均体重(3 413±427)g,女婴平均体重为(3 299±437)g,城乡差异显著。产次2次的男婴体重(3496±437)g,女婴(3 369±441)g,高于产次1次男婴和女婴(P<0.05)。产妇年龄2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385±399)g,女婴(3 261±427)g;25~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451±433)g,女婴(3 336±419)g;3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42)g,女婴(3 393±467)g,各年龄组婴儿出生体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01年~2011年间新乡地区新生儿体重保持稳定,略有上升;男婴体重均值高于女婴;男婴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婴;城市新生儿体重高于农村;随着孕妇年龄、产次的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膳食营养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孕晚期妇女352例(城市180例,农村172例),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并对孕妇产前、产后以及新生儿进行必要体格检查。结果:①孕妇能量和各营养素摄入情况:除蛋白质、烟酸、VitB2以外,其他各营养素都基本接近于参考摄入量值;VitA、VitB2、钙、铁、锌的摄入量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平均出生体重为3458g,男婴和女婴、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生率10.80%,农村高于城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3.41%,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孕期营养因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分析:除VitA、VitC、钙和铁以外,其他各营养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皆呈正相关关系。总能量、碳水化合物和锌的摄入量与巨大儿发生率显示正相关关系,而VitA、VitB2、钙、铁则显示负相关关系。适量增加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减小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概率。结论:农村孕妇部分维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取量不够理想,为减少农村巨大儿发生率,建议孕妇在孕期应适量摄取碳水化合物和锌等物质,控制机体能量的摄入,适量增加VitA、VitB2、钙、铁等维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0.
黄剑云 《现代医院》2011,11(3):52-53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台山人民医院于2007年7月~2010年6月进行孕期体重管理的妇女2300例,与同院于2004年7月~2007年6月未进行孕期体重管理的妇女2000例,对照研究孕期体重管理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后者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前者,后者为前者的6倍,2=67.07,p<0.05;后者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高于前者,后者为前者的2倍,2=36.83,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会明显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母亲孕期状况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母亲文化程度高、每天看电视时间长和孕妇身高可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睡眠质量差、孕期焦虑和收缩压高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性。结论:孕妇文化程度、身高、血压、孕期睡眠质量、情绪及看电视时间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吕艳伟  王爱婷  王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44-4848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县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医学出生证明》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生体重的均数和标准差、低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率描述出生体重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调整优势比。结果:3 034名单胎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516±470)g,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8±0.21)%,巨大儿发生率为(17.90±0.70)%。男婴较女婴重117 g,足月儿较早产儿重700 g,母亲分娩年龄≥30岁组较<30岁组活产儿重136 g。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调整OR为56.25(27.76,113.99);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过期产、男婴和母亲年龄≥30岁,调整OR依次为1.72(1.16,2.54)、1.64(1.35,1.98)和1.78(1.47,2.15)。结论:研究地区出生体重分布表现为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为全国出生体重水平和巨大儿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出生体重超重是研究地区活产儿出生体重的一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年龄≥30岁的产妇和经产妇为重点关注人群。对孕妇进行孕期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一个可行途径,避免早产是降低研究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孕妇社会学特征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建立孕期保健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人调查分娩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孕期居住地、孕次、产前保健次数等指标,孕妇分娩后立即测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与孕妇年龄、孕次无统计学关联。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职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4,P=0.0 012;F=3.98,P=0.0 192);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7,P=0.0 014;F=4.37,P=0.0 047;)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居住地具有统计学关联(t=2.57,P=0.0 108);新生儿出生身长与孕妇居住地无统计学关联(t=1.69,P=0.0 922)。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在不同产前保健次数的孕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10.07,P<0.0 001;F=9.55,P<0.0 001)。结论:孕妇年龄和孕次未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受教育程度、孕妇的职业、居住地、产前保健次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应重视孕妇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并提供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2χ=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 in窒息率与5 m 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2χ=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 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79,P=0.10),5 m 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001-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的33 631名孕产妇与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母亲孕前糖尿病和及其他因素,以产检期内体重变化为研究变量,按照初次产检时BMI进行分层,以此探究孕期体重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之间关联.孕期周体重(kg)变化=(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结果 昆山市在2001-2009年的9年间低出生体重平均发生率为1.86%;而巨大胎儿发生率则相对较高(8.47%).以初次产检BMI进行分层,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体重偏低组,第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 <2500 g)胎儿发生风险;在体重正常组,第二、三、四分位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少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及正常组其第四分位现患比值比(POR及其95%CI分别为0.51(0.32 ~0.80)和0.58(0.42 ~ 0.79);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孕期增重变化水平增加,低出生体重胎儿发生风险在逐渐降低.对巨大胎儿(≥4000 g),产妇不论是偏瘦还是肥胖,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其第四分位体重变化水平的POR值(95%CI)分别为4.69(2.82 ~ 7.81)、4.15(3.43~5.03)、3.64(2.62~ 5.06)和1.96(1.48 ~ 2.60);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巨大胎儿风险亦逐渐增加.结论 在偏瘦及体重正常组的孕妇,随着孕期体重变化水平增加,分娩低出生体重胎儿风险逐渐减小;不论产妇是偏瘦还是肥胖,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巨大胎儿发生风险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I)对产妇分娩后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 收集1976 年10 月至2008 年12 月间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10-2011 年度健康体检的3 172 例女性资料, 根据是否有低体重出生儿史, 分为LBWI组与非LBWI 组。观察两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3 172 例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2.3 岁, 其中LBWI 组147 例, 非LBWI 组3 025 例, 所生婴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1 kg 和3.39 kg。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35 例, 患病率为23.8%, 非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511 例, 患病率为16.9%(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校正分娩年龄、产后血压及查体时BMI、FPG、HDL-C、LDL-C、TC、TG、高敏C 反应蛋白后, LBWI 组妇女远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非LBWI 组的1.60(95%CI:1.02~2.53)倍。结论 有LBWI 史的妇女分娩后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LBWI 史的妇女, 即有LBWI 史的妇女分娩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