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两个国家级贫困县4~6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调查, 分析贫困地区营养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探索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最佳模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 抽取云南省会泽县和陕西省镇安县12所小学4~6年级478名学生,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478名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18.66±3.75)分, 及格率为61.09%, 各条目知晓率最高为94%;态度部分平均得分为(5.82±1.50)分, 其中97%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些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很有必要, 仅19%的学生认为报纸、杂志和电视广告上刊登的营养与食品安全信息可靠;行为部分平均得分为(8.52±2.56)分, 65%的学生-日三餐有规律。结论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基线调查结果有明显提高, 日常饮食也更加规律, 但也存在获取知识途径单-、态度和行为两级分化现象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开展的效果。方法 在全国每个省(区、市)随机抽取1个开展行动的区县(开展行动组)及1个GDP和人口数与其相似的未开展行动的区县(未开展行动组),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8岁常住居民50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调查生活方式知识和行为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比较。结果 城市和农村开展行动组与未开展行动组相比,对行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以及自觉控制盐和油摄人的比率更高,如城市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对行动的知晓率分别为57.1%和31.7%(OR=3.33,95%CI:1.63~6.80,P=0.001),农村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自觉控制盐摄入的比率分别为51.5%和38.8%(OR=1.70,95%CI:1.13~2.56,P=0.011)。城市开展行动组使用各健康支持工具的比率均高于未开展行动组,如限盐勺的使用率分别为49.2%和29.5%(OR=2.46,95%CI:1.45~4.17,P=O.001),农村两组仅见控油壶使用率有差异(OR=2.11,95%CI:1.09~4.09,P=0.028)。农村开展行动组身体活动情况好于未开展行动组,而城市两组人群无差异。城乡两组人群在自觉控制体重、每天摄入蔬菜和水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可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健康意识,对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对老年人开展预防高温热浪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随机对照试验,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28个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然后将抽取的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以≥60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干预组采用8种健康教育方式在夏季进行3个月热浪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相同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控制家庭人均月收入、安装空调、饮酒、基础疾病史和时间效应后,干预组热浪风险感知平均得分升高1.62分,对照组升高0.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06);干预措施的效果也体现在两组因慢性病入院的差异上,干预组最近3个月因慢性病加重去过医院住院或就诊由干预前32.39%(46/142)下降至干预后28.87%(41/142),对照组由干预前26.28%(41/156)上升至干预后的36.53%(57/156);热浪知识得分、热浪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能增强老年人对热浪的健康风险感知,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在热浪期间因慢性病加重而引起的就诊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现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杭州市3个代表性城区(下城区、拱墅区和西湖区)社区医务人员,内容包括职工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工作场所开展吸烟、饮食和体力活动干预措施及同事间健康促进影响情况.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评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活动的干预效果.结果 工作场所吸烟干预措施中,讲座、戒烟规定及个体戒烟咨询均无显著效果;在饮食干预中参加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讲座课程与经常吃蔬菜、水果间存在关联,其经常吃蔬菜、水果的频率是未参与者的1.74倍(OR=1.74,95%CI:1.22~2.47);体力活动干预措施中,同伴效应效果显著,和同事-起参与体力活动的职工进行有规律的高、中度体力活动频率是非干预措施组的1.62倍(OR=1.62,95%CI:1.15~2.29).干预措施的联合效应分析表明,无论是饮食干预还是体力活动干预,多干预措施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职工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行为习惯.结论 在工作场所开展饮食和体力活动干预,可显著改进职工的健康促进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206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的产前(住院期间孕妇剖宫产手术前、自然分娩前)、产后1 d、产后3~4 d、产后42 d以IMB模型为理论支持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干预,产前、产后1 d、产后3~4 d、产后42 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680,P=0.000),母乳喂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973,P=0.000),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56,P=0.000)。结论 基于IMB模型干预对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流行特征和性别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在全国9个协作地区选取9.0~18.9岁汉族城乡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男女生各50人,每个地区最低样本量为2000人。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青少年的抑郁症 状,评估第二性征(男女童阴毛、女童乳房和男童外生殖器)发育指标。结果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14.81%,男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5.35%和14.43%。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16.41%)高于城市(13.23%)。lO、11岁组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同龄女生(χ2=11.625,P<0.005;χ2<0.005),17岁组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21.5%)高于同龄男生(17.26%)(χ2<0.005)。仅在Tanner发育Ⅱ期,男生抑郁检出率(18.4%)高于女生 (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5)。结论 在特殊年龄段和特定发育阶段,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但还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1-2009年中国9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人的变化及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 以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中1259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SAS 9.2统计软件分析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及人口经济因素等数据。结果 调查人群蔬菜水果消费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浅色蔬菜消费率从94.4%增加至96.9%(χ2=11.6,P<0.0001),深色蔬菜消费率从1991年的58.3%增加至82.4%(χ2=213.2,P<0.01),水果消费率从12.6%增加至45.4%(χ2=571.2,P<0.0001)。蔬菜总摄入量中位数从1991年的250.0g/d下降至2009年的225.8 g/d(χ2=72.4,P<0.0001),其中浅色蔬菜下降36.6 g/d,深色蔬菜下降约40.0 g/d(χ2=92.8,P<0.0001),而水果摄入量增加50.0/d(χ2= 104.2,P<0.01)。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蔬菜最低推荐摄人量(300g/d)的儿童比例从1991年的 38.9%下降至2009年的26.8%,而满足该指南水果推荐量(200g/d)的比例从2.0%增加到13.9%;2009年深色蔬菜摄入占蔬菜总摄入量一半以上儿童的比例约为25.1%。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水果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 1991-200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消费率呈增加趋势,但深色和浅色蔬菜摄入量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摄入不足。建议采用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增加蔬菜和新鲜水果的摄人量,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八段锦锻炼6个月对社区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两平行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我国5个省(市)40个社区的1 028名60~80岁社区居住老年人进行干预研究。干预组研究对象(20个社区、523名)进行每天1 h、每周5 d、持续6个月的八段锦锻炼和3次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对照组研究对象(20个社区、505名)仅接受3次预防跌倒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指标为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次要指标包括单脚站立时间、双脚前后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计时起立行走时间。结果 1 028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包括731名女性(71.11%)和297名男性(28.89%),年龄(69.87±5.67)岁。与基线调查相比,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BBS得分较对照组增加3.05(95%CI:2.23~3.88)分(P<0.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BBS得分较对照组增加4.70(95%CI:4.03~5.37)分(P<0.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次要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 八段锦运动可以提高60~80岁社区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运动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对北京市7604名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每月随访-次,由社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管理方案,分析干预后血压平均水平、高血压控制率、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干预前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9、1.5 mm Hg,血压下降明显(t值分别为-20.987、-15.494,P值均为0.000);前四次随访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收缩压下降幅度表现为高年龄组下降幅度大(F=14.287,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885,P=0.004),郊区人群高于城区(t=5.314,P=0.0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6.943,P=0.000);舒张压下降幅度表现为低年龄组人群下降幅度大(F=22.864,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259,P=0.0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2.428,P=0.015).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由67.7%上升到87.9%,明显升高(χ2=324.595,P=0.000).脑卒中发病率为2.7‰,郊区人群明显高于城区(χ2=5.293,P=0.021).结论 社区干预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平均水平,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进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以早期血压干预效果好,其中男性血压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医务人员控烟技能、控烟意识及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杭州市3个代表性城区(下城、拱墅、西湖)的社区医务人员,内容包括控烟技能的获取途径,医疗活动中的控烟意识、控烟行为及戒烟资源的可及与利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控烟技能学习的因素,应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控烟活动中知、信、行的关联.结果 共调查846人,杭州市社区医务人员的控烟技能掌握率为65.60%.工作3-10年者接受控烟技能培训的比例是工作<2年者的1.77倍(OR=1.77,95%CI:1.25 - 2.51).接受过控烟培训者认为接诊时应常规建议吸烟患者戒烟的比例(88.77%)显著高于未接受培训者(8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经过培训者给予90%以上的吸烟患者戒烟建议的比例为21.62%,但未经培训组的比例仅为10.65%(Z=-5.68,P=0.00).药物、中医传统疗法和戒烟热线的利用率均不足30%.结论 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控烟技能培训能够提高其控烟意识,强化医疗过程中的控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石景山区2所学校的四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学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学校日常管理照常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营养健康课堂、营养知识竞赛、营养宣传活动等为主的干预活动。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他同类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期和干预后的资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90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人和100人。两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膳食营养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接受干预后,8条(共10条目)膳食营养知识正确回答率、4条(共6条)正向态度率、7条(共8条目)行为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营养干预对小学生营养改善有效,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中小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效果,为有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曲阜市区中小学校各1所作为干预组,选择条件齐同的邹城市为对照组,干预组以6种营养宣传教育材料为基础,用大众和人际传播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营养宣传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基线和终期调查共中小学生1082名,营养教育后,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优良率分别从35.3%上升到76.0%,3.83分上升到8.10分,7.3%上升到81.6%;中学生分别从54.6%上升到83.6%,6.78分上升到8.87分,16.8%上升到96.5%。营养态度平均得分、及格率,小学分别从4.17分上升到4.80分,64.7%上升到91.6%;中学生分别从4.76分上升到4.92分,72.2%上升到97.6%,每天吃早餐、食鸡蛋、蔬菜水果、饮奶、喝饮料、白开水和每周体育锻炼3次以上人数百分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教育前(P〈0.01)。对照组终期和基线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小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营养态度显著改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应对方式;1年后通过随访调查了解最近1年内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 该人群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年发生率为2.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不同维度得分在自我伤害组与非自我伤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伤害组在"自责"维度得分高于非自我伤害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自责"应对维度得分、宗教信仰、母亲文化程度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风险有关,其OR值分别为1.30(95% CI:1.06~1.59)、3.55(95% CI:1.50~8.38)和2.46(95% CI:1.25~4.84)。结论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避免使用消极自责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预防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用χ2、u检验和多 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以睡眠时间6~8 h者为基准相比,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围比值、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脂指标后,睡眠时间<6 h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2.81,95%CI:1.68~4.70);睡眠时间>8 h者与脑梗死无关联(OR=O.76,95%CI:0.48~1.20)。按照性别分层后,睡眠时间<6 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且女性睡眠时间<6 h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5.58(95%CI:1.78~17.52)、2.00(95%CI:1.10~3.64)。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向大众传播《膳食指南》的有关营养知识的效果 ,为制订合理的居民营养知识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供的 6种宣传材料为主要内容 ,采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方法 ,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向曲阜市全人群进行营养教育 ,随机选择部分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居民为重点教育人群 ,同时在邻近的邹城市随机选择部分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居民为对照 ,分别在教育前和终期进行有关营养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 ]营养知识、态度正确回答率 ,教育前的基线调查教育组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终期调查教育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教育组终期调查高于基线调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用本方法进行的上述内容营养教育效果明显 ,应该加强营养教育 ,指导人们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以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手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及住院日数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19 866.3元(Z=-8.338,P<0.01),住院日数(中位数)增加8.0 d(Z=-6.857,P<0.01);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手术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神经系统手术及泌尿系统手术,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手术为胆囊切除术、椎间盘破坏或切除术、泌尿系统手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腹腔内组织感染,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表浅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外科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0岁人群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基线及两次随访调查,对其中参加全部3轮调查、排除自报脑卒中或抑郁症患者后共计3 600人进行分析,评估基线时不同水平的握力状况对认知功能及其变化的影响。认知功能通过评估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及数字跨度测试结果,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得到认知功能总分。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基线握力水平对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性1 668人(46.3%),女性1 932人(53.7%),基线年龄为(61.2±8.1)岁、握力为(28.19±12.18)kg、认知功能得分为58.93±14.56。研究对象认知功能得分在随访中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者,其认知功能得分随时间下降幅度不同。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慢性病共患情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蔬菜水果摄入和BMI等后,未发现基线握力水平与基线及第一次随访认知功能相关,但与基线握力较低者相比,握力水平较高的调查对象,其第二次随访认知功能较好,且其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较慢(男性:β=1.938,95%CI:0.644~3.231,P=0.003;女性:β=2.192,95%CI:0.975~3.409,P < 0.001;50~64岁:β=1.652,95%CI:0.646~2.659,P=0.001)。结论 较高的握力水平,能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可作为中老年人认知状况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重庆市大学生MSM和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53名大学生MSM,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13.82±2.25、13.14±2.51、13.24±2.96、12.44±2.49、13.12±2.16。大学生MSM生存质量各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普通男大学生得分(P<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反映社会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反映生存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由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决定。结论 改善大学生MSM的主观感受,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率,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特别是无固定性伴、性角色为“0”、圈内朋友个数极少的大学生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