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溶栓后T波倒置的时间分为A组(24h内倒置者)B组(24h后倒置者),然后依据冠脉造影及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早期T波倒置(24h内)与梗死相关动脉高开通率密切相关(91.8% VS 60.0%,P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5 6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A组 (倒置组 )和B组 (未倒置组 ) ,根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冠脉再通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 72 .4 %和 33.3% (P <0 .0 1) ;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5 7.5± 11.6 ) %和 (4 6 .2± 13.2 ) % (P <0 .0 1) ;住院期间冠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7%和 37.0 %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 ,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和长期预后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时间密切相关。采用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 ,这对接受溶栓治疗得到早期再灌注的病人尤为重要[1、2 ] 。目前 ,国外大规模多中心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试验 ,证实了溶栓治疗可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使心肌得以再灌注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 ,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评价冠脉再通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而胸痛的缓解和ST段的回降、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酶峰的提前…  相似文献   

4.
5.
罗骏超 《广西医学》2004,26(2):196-197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过程中,ST段明显回落,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是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对早期T波的改变注意较少。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行溶栓治疗的AMI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代勤  虞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104-10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0 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在发病 <6小时内接受重组链激酶 (思凯通 )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 ,分为T波倒置和T波未倒置组 ,并且记录两组的CK -MB、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观察T波倒置与其的关系。结果 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血清CK -MB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 ,峰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大多数伴随着ST段迅速回降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增加 (P <0 .0 1) ,T波倒置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T波未倒置组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可以作为冠脉再通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AM I溶栓后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32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与否分为T波倒置组(87例)和未倒置组(45例),观察2组冠脉再通率及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结果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5.06%和35.56%,冠脉造影显示再通率分别为81.61%和26.67%,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6±0.11和0.42±0.1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4%和37.78%。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徐凤霞  田莉 《农垦医学》2001,23(1):47-48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判定冠状动脉再通有直接指征 (冠状动脉造影 )和间接指征 ,其中间接指征中以心电图ST段在溶栓后 2 4小时内 ,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 50 %作为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 ,但心电图中T波变化未引起重视。作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AMI病人 36例 ,其中 2 1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在于探讨静脉溶栓后T波变化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确诊为AM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2 1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6例。年龄 48~ 71岁 ,平均56岁。下壁梗塞者 1 …  相似文献   

9.
李莉 《河南医学研究》2004,13(2):156-15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 2 4h内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溶栓后2 4h内T波倒置与否 ,将 5 6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A组 (倒置组 )和B组 (未倒置组 ) ,根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冠脉再通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 72 4%和 3 3 3 % (P <0 .0 1) ;住院期间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 5 7 5± 11 6) %和 ( 4 6 2± 13 2 ) % (P <0 .0 1) ;住院期间冠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 7%和 3 7 0 %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 2 4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 ,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常注意溶栓后S-T段的改变,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24h内)T波倒置。本对我院1992-06/1999-12住院溶栓治疗7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溶栓治疗对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69例资料完整的AMI分成A、B两组,A组为早期T波倒置组,B组为早期T波无倒置组,考查A、B两组之间再通率、心肌酶峰值、心衰、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再通率显著高于B组。A组心肌酶峰值、心衰、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AMI早期T波倒置是判断AMI冠状动脉再通、估计临床预后可靠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 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①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②比较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酶峰出现时间和峰值.结果①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49%和12.50%(P<0.01)②两组CK酶酶峰出现时间分别为(13.2±3.5)h和(19.5±4.3)h(P<0.01);两组CK酶峰值分别为(1 265.8±432.3)IU/L和(1 846.7±526.5)IU/L(P<0.01);③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80.77%、86.89%、86.49%和87.50%.结论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可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上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成功的标准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们常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而对早期T波的变化注意较少。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83例AMI进行总结,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h)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T波极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溶栓治疗患者60例,T波早期倒置患者(A组)32例,非T波早期倒置患者(B组)28例;用心电图(ECG)方法计算最初梗死面积和最后梗死面积,比较梗死心肌存活率和肌酸激酶(CK)峰值及出现时间。结果 2组间心肌存活率、CK峰值及出现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极性变化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更充分;其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 ,静脉溶栓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判断标准较为明确 ,近 10多年 ,各基层医院也相继开展了AMI的静脉溶栓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我院 1996— 1999年住院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观察静脉溶栓后患者早期心电图的T波倒置对疗效判断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  1996— 1999年住院治疗的AMI患者 ,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反映左室下壁电活动的 3个导联 (Ⅱ、Ⅲ、avF)中有 2个导联或反映左室前及侧壁的前胸导联 (V1~ 6)中…  相似文献   

17.
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病死率已得到普遍的承认。溶栓疗效如何?由于条件所限不是都可以通过导管检查来分析的。因此,通过体表心电图判断溶栓治疗成功与否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方法。然而,在AMI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  相似文献   

18.
何汉康 《广西医学》2000,22(1):119-120
国内外医学界学者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践后,已肯定了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心肌酶(CK和CK-MB)酶峰前移是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但很少有人去观察T波的改变情况,致使人们忽视其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早期T波改变情况,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再通与否,从而评价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