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性炎性反应是创(烧)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复制肠道部分I/R动物模型,观察兔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前后多种炎性介质水平及脏器功能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创伤后失控性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肠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就肠I/R损伤产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内容针对肠I/R损伤机制(氧自由基、能量缺乏、细胞内Ca^2+超载、炎症反应、细胞异常凋亡)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趋向肠I/R损伤是综合性原因引起,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防治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灯盏花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共分三组(1)再灌注组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阻断循环2h后再灌注5h,建立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2)灯盏花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云南灯盏花注射液1ml,共7天,后按再灌注组方法制作模型;(3)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观察大鼠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胃、肾、肺、肝及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灯盏花对远隔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和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再灌注组骨骼肌病变较单纯缺血时严重,远隔器官肝、肺、肾、胃及脑有弥漫性损伤;红细胞SOD及血清GS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肝、肺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灯盏花组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不但使再灌注器官本身损伤加重,还可引起远隔多器官损伤;灯盏花作为强抗氧化剂,可明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远隔多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4.
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肺移植早期和心脏转流术后肺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我们过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抗肺I/R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Tongxinluo capsule,TXL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联合通心络胶囊预处理组(I/R+T组)。每组10只。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I/R模型,其中I/R+T组术前喂药7d。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SCr),并观察肾功能变化;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脱氧核苷酸末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SCr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R+T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SCr明显降低。I/R+T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TXLC对大鼠急性肾I/R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 R)致远隔多器官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4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 (Sham )组 ;Sham 特异性血红素氧化酶阻断剂—锌原卟啉 (Zn PP)组 ;肢体缺血 2小时和再灌注 4小时 (I/ R)组 ;I/ R Zn PP组。测定各组心、肺、肝和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变化 ,观察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结果 与 Sham组相比 ,I/ R组各脏器 MDA含量及血液内 COHb水平均显著增高 ,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I/ R Zn PP组与 I/ R组相比各脏器 MDA含量进一步增高 ,血液内 COHb水平、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的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多器官的氧化性损伤 ,并使 CO产生增多 ,后者在大鼠抗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远隔多器官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1 不论是严重感染、SARS、缺血/再灌注损伤,还是多器官功能不全(MOSD)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都涉及细胞能量代谢的问题。过去认为器官功能衰竭是因炎症介质诱发循环功能变化,导致最终的组织缺氧和细胞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离体人睾丸的缺备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为研究抗I/R损伤药物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一实质器官灌注模型。方法:采用13例捐赠尸睾,用250ml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液灌洗后冷存,再以500ml37℃该液进行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作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检查。结果:4℃冷缺血12h开始出现血管仙皮细胞肿胀、变圆、空泡样变,24h内皮细胞变性脱落,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与生精上皮剥离,生精细胞变性脱落,间质水肿等,病变随冷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酶组化结果显示,单纯冷保存18h后,睾丸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24h后升高,经37℃复温再灌注后损伤明显加重。结论:离体人睾丸可替代人体其它实质器官作为研究I/R损伤的离体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9.
IH7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提取的有效单体IH7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预先对大鼠I/R模型腹腔注射IH764-3,经测定肝脏内ATP、AMP、ADP含量、肝细胞的能荷、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胺酰转肽酶(γ-GT)等指标,并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用药组较单纯I/R组肝组织内ATP含量高,肝脏功能损害轻,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减轻。结论 IH764-3对肝脏I/R造成的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细胞凋亡在肝脏I/R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R导致线粒体通透性改变,由此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的释放等一系列变化,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预处理(N-WIP)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对肺I/R损伤的保护效应。将40只兔随机分4组:对照组(C)、I/R组、C—IP组和N-WIP组,每组10只。对比观察各组血氧分压、肺湿/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氧分压呈进行性下降,尤以再灌注30min内明显;N—WIP组和CIP组血氧分压、SOD活性均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MPO活性较I/R组明显降低(P〈0、05);N—WIP组和C-IP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WIP与C-IP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激活,提高机体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同等强度的减轻I/R损伤,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羟茴香醚对衰老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7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丁羟茴香醚(BHA)组和nicardipine组。夹闭双侧。肾动脉30min再灌注18h制成I/R模型。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测定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肾脏I/R损伤时,老年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较明显,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组织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下降(P均〈0.05)。(2)BHA或nicardipine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和凋亡相关指标(P〈0.05);BHA或nicardipine均能减少组织中MDA含量,部分恢复肾组织中SOD含量。结论老年大鼠肾脏I/R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肾功能减退。ROS堆积后,线粒体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清除ROS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初步探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阿的平对肠缺血再灌注(I/4)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肠I/R诱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菌血症与肠PLA2活性升高密切相关;预防性静脉给予阿的平10mg/kg,肠PLA2活性及其产生的脂质介质TXA2、PGI2水平下降,细菌、内毒素易位减轻,同时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动物致伤24h存活率提高25%。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判定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程度及其判断指标的选择。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局部I/R模型,测定大鼠肝脏缺血60,90min再灌注0,1,2,4,6,12,24,48h时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行病理检查(相对细胞死亡率)。参照本院I/R损伤分级标准重新将动物分为4个不同的I/R损伤程度的实验组,分析ALT水平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缺血60min组中轻度I/R损伤占75.0%,中度I/R损伤占14.6%,重度I/R损伤占10.4%;缺血90min组中轻度I/R损伤占41.7%,中度I/R损伤占25.0%,重度I/R损伤占16.7%,严重度I/R损伤占16.7%。损伤程度越重细胞死亡率越高,ALT水平也越高。结论 ALT水平可直接反映肝脏I/R损伤程度;损伤程度越重,转氨酶水平越高,细胞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N—WIP)中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法中内源性NO对兔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将40只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I/R组、C—IP组和NWIP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NO2^-/NO3^-、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肺湿/干重比。结果N—WIP组和C-IP组的兔肺再灌注后NO2^-/NO3^-含量均高于I/R组(P〈0.01),甚至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缺血预处理组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结论N-WIP与C-IP对移植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同等强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发内源性一氧化氮(NO)舒张血管,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重症急性胰腺炎常因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有一定重要性。现就其判断标准、原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作一概述。一、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心血管:低血压,心率<54次/hon,或>130次/whn,MAP<6.5kPa(49rnmHg)。肺:呼吸困难,R>35次/ban,PaO2<8.0kPa(60mmHg)。肾:尿量<480ml/24h(2…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MSOF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颈椎颈髓损伤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发病因素及其类型,为防治伤后MSOF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82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303例急性外伤性颈椎颈髓损伤并发MSOF的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损伤并发MSOF的诱因为肺部感染,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和术后继发性颈髓损害。MSOF的发生率为颈髓损伤病人10.56%,死亡25例,死亡率为MSOF病人78.13%。结论:消除MSOF的诱因并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功能不全的器官进行有效的功能支持,才能降低颈髓损伤后MSOF的发生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淋巴液引流后,Toll样受体4(TLR4)的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以及远隔组织的损伤.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每组8只.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检测远隔器官肺、肝和肾脏的损伤程度,肠道以及远隔器官肺、肝脏中TLR4内源性配体HMGBI的表达.结果 HE染色以及HMG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R组和I/R+引流组损伤较Sham组重,L/R组细胞出现大量黄染,表明I/R损伤时HMGB1的表达增加,而I/R+引流组的大鼠损伤显著轻于I/R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R组的空肠、回肠、肝脏和肺组织中的HMGB1表达显著增加,其HMGB1/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3145±0.0549、1.7352±0.3280、1.4443±0.0926、3.1382±0.4202;引流淋巴液可以减轻损伤,其HMGB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HMGB1/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1745±0.0327、1.1083±0.2098、1.1862±0.1221、2.1095±0.1993.结论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和远隔组织的损伤与TLR4的内源性配体HMGB1表达增加呈正相关.淋巴引流能阻断"肠-淋巴"途径,减少肠道来源的HMGB1对肠道以及远隔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维拉帕米对大鼠脂肪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丙二醛、谷丙转氨酶、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脂肪有趣 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脂肪肝大鼠在 因前门静脉压力,缺血前、缺血15min和30min再灌注60min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维拉帕米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前及I/R损伤后,脂肪肝组大鼠肝组织中MDA及血清ET-1、TNFα、ALT呈升高趋势,药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1)肝脂肪变性可导致肝窦狭窄和不规则,门静脉压升高。(2)含大量 质的肝细胞对I/R损伤敏感性增高,通过产生过多的MDA,ET-1,TNFα,导致肝细胞破坏,血清ALT升高。(3)缺血前应用维拉帕米,对脂肪肝I/R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异丙酚经门静脉给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仅开关腹;B组为单纯阻断入肝血流30min再灌注60min(I/R)组;C组为I/R组+颈静脉注射异丙酚组;D组为I/R组+门静脉注射异丙酚组;检测各组家兔血清ALT和AST、肝组织及血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肝组织中ATP含量。结果 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可降低I/R期间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和血液中ET-1,提高肝组织和血液中NO及肝组织中ATP含量,其对肝I/R损伤的保护效应优于颈静脉给药。结论 经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对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T-1与NO浓度的失衡及提高肝组织中ATP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