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从200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51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筛选出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36例(0.70%),回顾性分析因结直肠癌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脑梗死,以及因脑梗死的表现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确诊患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36例患者中,17例(47.22%)有≥1种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19例(52.78%)无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行头颅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脑内出现单一高信号脑梗死灶的患者16例(44.44%),出现≥2个分布于不同动脉供血区的高信号多发性脑梗死灶的患者20例(55.56%)。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结肠癌16例(44.44%),直肠癌20例(55.56%),病理类型均为管状腺癌,13例癌细胞已转移(36.11%)。癌胚抗原水平升高22例(21.46±9.70)μg/L,CA199水平升高18例(172.02±112.35)kU/L,CA125水平升高26例(196.79±69.24)kU/L,D二聚体水平升高28例(1605.28±888.68)mg/L。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脑梗死患者有癌症相关抗原、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脑内出现多发脑梗死灶等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凝固性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在糖尿病脑梗死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住入院经MRI诊断为脑梗死老年患者145例,按有无糖尿病和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组,对患者一般情况、各部位梗死灶数目、脑梗死灶的血管分布、梗死灶的单发或多发以及梗死灶的大小进行研究。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放射冠及侧脑室周围和基底节发生梗死概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3组患者发生脑梗死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最多,其次为椎基底动脉供应区。对于单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组最高,达到42.9%,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2)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P=0.006)。而两组以上病变血管结果正好相反,以糖尿病组患者最少(P<0.05)。多发性小灶脑梗死以直径≤15 mm最多,以糖尿病组发病率最低,与高血压组(χ2=3.95,P=0.047)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χ2=4.774,P=0.029)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相反,直径≥40 mm的梗死灶也以糖尿病组发病率最高,达到31.4%,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P<0.01)。结论糖尿病在广泛的脑微小血管病理改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梗死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为主,放射冠和基底节最容易受累,以小的、多发性的梗死灶多见。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MRI表现为多发病灶的脑梗死但是无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应确定患者有无糖尿病,以便早期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种功能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2]。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手段,临床主要应用"缺血时间窗"作为溶栓治疗的选择标准,缺乏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严重局限性,因此利用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期脑梗死,从而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价预后,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传统MRI技术对急性期脑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的评价非常有限,而MRI新技术为急性脑梗死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急性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和影像学差异.方法 发病24 h内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证实为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acute border-zone infarcts,ABZ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我们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探讨AF患者ABZI的病理生理学从而对其进行分类.方法:我们选择103名ABZI同时合并存在AF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脑梗死症状出现24 h之内进行DWI检查.根据动脉支配区特点把ABZI患者分为内侧BZI(Interal border-zone infarcts,IBZI)与皮层BZI(Cortical border-zone infarcts,CBZI)两组,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IBZI组有27名患者,CBZI组有76名患者.与IBZI组相比,CBZI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偏高.IBZI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皆高于对照组.而IBZI组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严重狭窄率或闭塞率比率较高,DWI上其梗死灶通常为串珠样( P<0.01),CBZI组较多表现为皮层小梗死病变( P<0.01).结论:IBZI的病因可能主要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而栓塞机制是CBZI的主要发病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房颤患者不同类型ABZI的治疗方案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拜承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48-3650
目的 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6例经确诊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以下相关因素: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1(IL-1)、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上述肺癌患者中,45例(4.39%)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因素方面,血小板计数、IL-1、D-二聚体、TNF水平正常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为3.71%、0.32%、2.43%和3.26%,而上述水平升高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为6.27%、19.92%、10.31%和7.81%,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分析,IL-1、D-二聚体、TNF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为IL-1、D-二聚体和TN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了可视的客观依据。文章综述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筛选溶栓病例、指导和评估溶栓治疗的作用,提出了溶栓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诊断分为房颤组82例和非房颤组90例,入院后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责任梗死灶,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进行血管病变评估;然后分别记录入院时、3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和90d使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3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发病年龄明显偏大[(74.5±10.8)岁vs(68.2±9.5)岁,P=0.000],多发梗死灶明显偏多(23.2%vs11.1%,P=0.035),入院时及3dNIH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多发梗死灶、颅内动脉狭窄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病情重于非房颤患者,但90d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IWSI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IWSI患者MRI影像学类型分布、临床特点,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预后转归[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 (1)融合型表现为侧脑室旁雪茄样病灶,共44例(44/98,44.90%);局灶型表现为单个类圆形病灶,共37例(37/98,37.76%);串珠型表现为脑分水岭区的多发串珠样病灶,共17例(17/98,17.35%);(2)IWSI患者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部分出血性脑梗死患者T1WI序列低信号中可见有高信号改变;(3)融合型IWSI合并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比例高于局灶型和串珠型IWSI(P<0.05),融合型IWSI大脑中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比例小于局灶型和串珠型IWSI(P<0.05),局灶型IWSI斑块发生情况及不稳定性斑块比例均明显低于融合型、串珠型IWSI(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原因。方法选取头颅MRI提示有明确PCCI病灶的患者356例(PCCI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另选前循环脑梗死(ACCI)患者853例(ACCI组),比较2组病因分型的差异。结果 PCCI患者临床症状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言语不清105例(29.5%),头晕/眩晕98例(27.5%)、肢体无力86例(24.2%);远段梗死是PCCI最常见的梗死部位(45.8%),累及部位最常见为丘脑20.2%;PCCI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较ACCI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I的临床表现复杂,PCCI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远段,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为PCCI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H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析痰培养细菌学特点。结果6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AP118例,合并HAP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别为29.7±11.3和21.18%,无发生HAP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率分别为26.2±12.5和8.36%(P0.05);痰细菌学检查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4.1%,多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易合并HAP,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死亡率较高。要积极预防HAP的发生,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死体积组82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梗死体积组63例(脑梗死体积5~...  相似文献   

18.
张筱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87-3089
目的 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变化,分析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37例和亚急性期22例,均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MRS扫描,测定病灶区与对照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及相对比值,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各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超急性期病灶侧NAA、Cr低于对照侧(P<0.05),乳酸(Lac)、肌醇(ml)/Cr较对照侧升高,而Cho、mI、NAA/Cr、Cho/Cr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急性期病灶侧NAA、Cr、Cho、mI、NAA/Cr较对照侧明显降低,Lac、mI/Cr显著升高(P<0.05),Cho/Cr无明显差异(P>0.05).③亚急性期病灶侧NAA、Cr、Cho、mI、NAA/Cr较对照侧明显降低,Lac、Cho/Cr、mI/Cr显著升高(P<0.05).结论 超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的NAA、Cr、LAC浓度变化有助于超早期诊断,而急性期、亚急性期代谢产物浓度及相对比值均有变化,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临床完整资料,将发病时间<6 h的患者纳入超急性组(n=23),另将发病时间在6~72 h的患者纳入急性组(n=37)。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MR)检查,分析DTI影像学特征及序列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向异性(VRA)、衰减指数(Exat)及平均弥散系数(DCavg)相关参数值,并选取病灶及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TCI)和对称位置正常脑组织感兴趣区域(ROI)比较相关参数,分析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I特征。结果急性组DTI DCavg、FA均可清晰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而超急性组DTI仅在DCavg中观察到纤维束损伤,FA未见明显改变;超急性组DTI FA及VRA肉眼未观察到变化,而急性组病灶信号呈降低趋势;超急性组病灶区信号降低,急性组DCavg和Exat显示病灶信号升高。急性组病灶ROI的FA、VRA、DCavg均明显低于与病灶对应对侧ROI,Exat明显高于与病灶对应的对侧ROI(均P<0.01);超急性组病灶ROI的FA、VRA与对应的对侧R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组病灶ROI的DCavg明显低于与病灶对应对侧ROI,Exat明显高于与病灶对应的对侧ROI(均P<0.05);急性组BTCI ROI的FA、VRA、DCavg、Exat、与BTCI对应对侧RO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组BTCI ROI的VRA与BTCI对应对侧R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组BTCI ROI的FA、Exat明显高于与BTCI对应对侧ROI,DCavg明显低于与BTCI对应对侧RO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中可根据DTI中FA、VRA、Exat及DCavg参数综合诊断及鉴定老年超急性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102例神经科住院病人的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脑梗死病人病变通常为腔隙性,位于脑白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小脑及脑叶等,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及体征,部分病人表现为轻微、短暂、非特异的症状如眩晕、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不清或动作笨拙等。结论应充分认识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