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索部队暗光环境下战术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模式,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基于战术战伤救治规则及最新救治理念,结合暗光环境下救治实际情况,重点着眼于战场必备救护技能,以战伤急救6大技术为核心,形成暗光环境下战术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模式。结果 完成标准暗光环境构建,并从火线、战术以及战术后送3大阶段,涉及暗光搜救、检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胸腔穿刺减压、液体复苏等模块内容,形成全流程、全要素暗光环境下战场伤员救治培训及考核模式。结论 暗光条件下战术战伤救治技能训练重要且必要,暗光战救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暗适应能力及在暗光环境下的救治技术水平,提升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舰艇战伤救护技术,除包括对伤员实施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和溺水急救等5项技术外,应增加高技术武器伤的急救处理。它是舰艇训练共同科目之一,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舰艇部队应不断研究解决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伤员的救护课题,及时、准确地实施战位救护,可降低伤残、死亡率,保障作战的胜利。本文就如何组织舰艇部队战伤救护训练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加强战救训练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战现场情景下“虚拟伤员”培训软件对士兵海战伤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某部水面舰艇部队的6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名,分别采用集体现场授课和“虚拟伤员”培训软件对其进行海战伤急救技能的培训,培训后第3个月比较2组士兵在急救技能知识得分和教学效果情况。结果 培训后第3个月,试验组在颅脑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急救、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急救、烧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急救和海上核武器损伤急救4个赛站点的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教学效果评价中,试验组在案例设计合理、提高急救能力、提升应急能力、提升反思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系统可用性量表(SUS)问卷调查结果得分为(69.21±15.30)分,结果提示此模拟训练软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便于操作学习,可以被受训者接受。结论 基于战现场情景下的“虚拟伤员”培训软件可以提高士兵的海战伤救治知识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的“5.31”事件,中国维和部队首次遭到自杀式汽车炸弹恐怖袭击[1-2]。我国赴马里维和医疗队参与了全力救治此次袭击所造成的所有伤员,这是对维和医疗队技术水平的一次实战检验。近年来,世界局势动荡,恐怖袭击、暴力伤害、突发事件等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军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维和、海外撤侨、亚丁湾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为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新型卫生人才,中央军委近年出台一系列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纲要,对实战化教育训练提出明确要求[3]。要求从实战出发,从严从实抓好战创伤救治技能训练。我军自对越自卫反击战后,由于国内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部队传统战创伤救治训练实战化水平不高,从几起训练事故伤员现场处置看,也暴露出卫生人员在伤员救治能力上存在短板[4-5]。现将1例遭汽车炸弹袭击伤的维和队员救治过程和体会进行整理,总结伤员救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军战伤救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一种多功能战救训练平台,以熟练掌握在动态条件下野战静脉输液能力。方法:该平台由控制电脑及软件、上平台、下平台(底座)、液压传动装置等组成,使之满足野战输液训练的需要。结果:利用该平台开展静脉输液训练,有效地解决了身体平衡的适应性训练问题,确保了动态条件下身体与平台的协调统一,培养和提高了急救人员实战化静脉输液技能。结论:该平台使军队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动态环境条件下战伤伤员静脉输液技术,对提高战伤休克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价值,值得在军队卫勤训练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的虚拟战创伤救治学习训练平台利用数据库管理及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提供了一个学习和训练战场医疗救治知识技术和紧急救治过程等的交互式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提供的战创伤诊断救治练习和技能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改善和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为战场医疗救治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参与实战战伤救治的经验,探索提升终端救治能力的方法及战伤救治训练的新模式。方法 依据2021~2022年某军医专家组执行对外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参与实战战伤救治工作获得的数据资料和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实战战伤救治的特点及需求,并对照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探索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实战战伤救治伤员数量远超预期、伤情复杂性远超预期、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远超预期、伤病员消化与康复周期远超预期、后勤保障难度远超预期5个“超预期”的特点。结合我军战伤救治训练模式及现状,指出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的不均衡性问题,阐明实战战伤救治中后方医疗机构终端救治训练的重要性,提出从快速完成平战转换、快速分类收容伤病员、高效完成确定性治疗及快速消化伤病员4个方面入手,建立我军后方医疗机构战伤救治训练新模式。结论 实战战伤救治特点对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持续巩固战现场急救能力的基础上,推行后方医疗机构战伤救治训练新模式,促进终端救治能力提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在战伤救治中训练效果,并探讨其作用及效益.方法 对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分别使用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和真人模拟伤员进行训练,使用语义分化量表对两种训练手段进行评价,包括伤员仿真效果评价、技术训练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评价3个模块,13个评价指标.结果 伤情外观仿真和问题发现能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医患沟通交流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真人伤员组评价高于模拟人组,生命体征仿真、伤情处置变化、检伤评估能力、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术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急救自信、实战化效果、训练严肃性增强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模拟人组评价均高于伤员组.结论 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真人伤员,且在功能上更加优于真人伤员,能够用于战伤救治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教学训练组织规范.在战伤救治训练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某医疗队与船坞登陆舰联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军事卫勤训练质量和海上综合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对某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与船坞登陆舰联合开展的20名模拟海战伤伤员救治演练进行分析。结果 笔者总结了联合训练在组织展开、携运行方案、人员能力、平台装备建设、指挥协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经验,并得出相关启示。结论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与船坞登陆舰联合训练尚处在探索阶段,卫勤指挥协同、舰艇医疗系统建设、后方医疗队战备等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质量改进工具PDCA循环改进部队自救互救训练,提高战伤救治技术水平.方法 运用PDCA法对战伤救治训练进行改进,并对2013年至2015年基层官兵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运用PDCA法进行训练改进后,战伤救治技术考核总体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在骨折固定训练项目上成绩提升不明显,同时个别岗位人员成绩提升不显著,将纳入下一个PDCA进行改进.结论 PDCA法在提高基层部队战伤救治水平方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预测中的应用,以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在分析整理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方法明确伤员伤后不同时间段不同救治措施下生存概率,建立包括死亡、待后送和归队三种状态的状态转移队列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救治方案的伤员救治预期结果,分析比较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伤员救治方案。结果? 在给定的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7种救治方案中,救治方案4死亡人数最少、归队人数最多,救治效果最好。结论? 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军事医学战伤救治领域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残酷性、现代化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伤情种类的复杂性,对我军战时救治和卫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与现代作战相匹配的卫勤保障模式,提高防护救治本领,是部队医疗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这里通过对美军战场卫勤保障任务.机制及其特点的分析,探索现代战场卫勤保障的有效模式。提高我军战时防护救治本领和卫勤保障能力,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方法从我军战场卫勤保障实际出发,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透析美军战场卫勤保障。针对高新技术局部战争带来各种战伤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提高战场救护能力,美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着眼未来战争需要,大力开展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战伤特点和紧急救治的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战伤的致伤因素、发生规律和战伤特点,加强有关伤病的救治技术训练,研究确立并熟练掌握各类战伤及战伤并发症的分类、救冶标准、抢救方案等。为适应信息战争的需要,美军还大力发展卫生装备器材,现在美军卫生装备已经在向“快速救护”和“远程医疗”方向发展。根据美军的设想,未来的战场上负伤的士兵将依靠数字化技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拯救自己的生命。结果美军战场卫勤保障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已经形成了信息化的卫勤保障观念,初步建立了适应信息化战场需要的卫勤保障机制,为我军信息化战场卫勤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院长期接受上级的任务,经常承担部队训练及演习保障任务,为提高战时伤员的救治及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我院与某医学院合作,将标准化病人引用到部队训练中,设计并应用了标准化伤员概念。标准化伤员,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恒定、逼真地以复制方式准确表现同真实战伤伤员近似情形的健康人,发挥模拟伤员、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功能,具备一致性反复使用性和良好依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战争环境下,战场呈现出多维、宽正面、大纵深、全方位等立体作战特点,作战节奏明显加快,保障空间不断扩大,伤员发生快,伤情发展快,救治时效性要求高[1]。抓住“白金10 min, 黄金1 h”对伤员进行救治,能够极大降低死亡率、伤残率,为后续医疗机构救治赢取时间,是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最大程度保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自救互救作为战场救护的基础和起点,是指伤员或战友在战场上利用自备或简易器材进行通气、止血、包扎、固定、  相似文献   

15.
战伤喷剂部队现场试用效果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验战伤喷剂对临床战刨伤早期抗感染的效果,验证在部队作战训练中的适用性。方法:在海军某部夏季海训期间,将战伤喷剂用于门诊创伤患者。记录医疗人员对战伤喷剂使用的临床判断和主观评价。结果:战伤喷剂共处理各类伤口369处,回收战伤喷剂使用的有效记录299份。在海训中战伤喷剂的使用频次为3.87喷次/伤口;接受战伤喷剂治疗创伤伤口愈合率为92.77%、延迟愈合率为7.23%;闭合伤口和已发生感染的创面治疗效果不理想;87.87%的伤员对战伤喷剂无不适症状,对战伤喷剂使用的方便性100%表示认可;医护人员对战伤喷剂使用满意率为93.4%,对战伤喷剂在部队适用性认可度为100%。结论:战伤喷剂能较好地应用于创伤早期抗感染治疗,是一种理想、适用的战场消毒救护器材。  相似文献   

16.
未来远海环境下的舰艇编队作战将成为我海军主要作战形式。远海作战战场广阔、攻防形势转换快、所致伤情伤势复杂,易在任意时间、任意战场地点瞬间产生批量伤员,救治难度极大。本文系统介绍了一种针对远海舰艇编队作战的新型高级创伤外科机动救治队伍及其专属模块化、标准化、轻量化的手术复苏装备系统,并阐述其培训体系构想,以备卫勤研究者、参与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颌面外伤及五官科各器官损伤在战伤中占有较大比例,伤残率、伤死率都很高,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因此,五官科救治技术在战场急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不够先进,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卫勤训练的需求。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模拟训练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国家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我们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五官科战伤救护模拟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并分析驱护舰艇部队卫生士官对战伤救治技术的认识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开展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7-12月抽取来自海军部分驱护舰艇部队的卫生士官65人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回收的6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卫生士官战伤救治技术熟悉度得分排名前5位的模块为监测、固定、包扎、搬运和手术辅助。所有技术模块的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熟悉程度得分(P<0.05)。战伤救治技术熟悉度得分与学历、服役年限、有无舰艇工作经历及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经历等因素相关。结论 驱护舰艇部队卫生士官对战伤救治技术自评的熟悉程度与必要性之间存在差距。相关部门应关注相关因素,通过岗位轮转、提高队伍学历水平等措施促进该群体战伤救治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秀薇  王振维  周林  陈洪 《重庆医学》2008,37(23):2748-2749
目的 摘建立针对基层军医的任职培训体系.方法 调研分析基层部队军医战伤救治现状和培训情况,从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支撑三个方面建立战伤救治任职培训体系,重点对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完善.结果 建立了以"基础模块、发展模块、专项模块"为主体的内容体系,以"六位一体"为框架的训练模式,以教材、教员、实验平台等为支撑的保障体系.结论 该任职培训体系在培训实践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条件是培养现代化卫勤人才的重要支撑。为改善学员的教学和训练环境,军医大学急需进行战(现)场急救模拟训练室的建设。战(现)场急救模拟训练室是在战场环境模拟条件下为学员提供的卫生战备战伤救治的训练场所,它是军医大学教学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模拟训练室"的建设是我校深化卫勤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将对我校教学改革及卫生战备训练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