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技术观察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患者脑形态结构及纤维束连接的改变并分析其与焦虑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符合GAD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老年患者为GAD组,选择50例年龄、性别、临床相关指标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进行DTI联合DTT检查,比较2组受试者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神经纤维束数量,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AD组患者HAMA评分显著升高[(22.41±6.42)分vs(3.31±2.32)分,P=0.000]。GAD组胼胝体束、下纵束、钩束、下额枕束的FA及神经纤维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AD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小脑白质纤维束(皮质小脑束、交叉皮质小脑束、皮质齿状核束)的改变及其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急性期基底核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认知功能评估分为脑卒中后VCI患者20例(VCI组)及非VCI患者20例(非VCI组),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检查,观查患者各向异性分数(FA)变化和小脑白质纤维束受损情况,3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观察VCI组小脑白质纤维束FA值及纤维束数量与痴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VCI组病灶侧交叉皮质小脑束、皮质小脑束、皮质齿状核束FA值和纤维束数量较病灶对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CI组病灶侧皮质小脑束侧、交叉皮质小脑束侧及皮质齿状核束侧FA值(r=0.657,P=0.002;r=0.816,P=0.000;r=0.661,P=0.002)及纤维束数量(r=0.988,P=0.000;r=0.721,P=0.000;r=0.594,P=0.000)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以及FA值(r=0.661,P=0.001;r=0.819,P=0.000;r=0.768,P=0.000)及纤维束数量(r=0.917,P=0.000;r=0.865,P=0.000;r=0706,P=0.001)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与小脑有关的皮质小脑束、交叉皮质小脑束及皮质齿状核束参与了V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45例单纯ACI患者和45例ACI合并T_2DM的患者。结果ACI+T2DM组24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ACI组(P<0.05);ACI+T2DM组再通良好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显著低于ACI组(P<0.05);两组脑出血转化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I+T2DM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高于ACI组(P<0.05)。结论ACI合并T2DM时血糖波动更为明显,NIHSS评分更高,患者预后更差,血糖波动可能为影响ACI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红  王巍  李岩  陈嘉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177-317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36例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CST)的损伤情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临床预后与CST受损情况的关系.结果 患侧CST受损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与健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4.375 8,P<0.05);患侧CST受损区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值具有相关性(r=0.951 6,P<0.05);不同CST损伤级别组在不同的时期肌力、NIHSS 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2个月各组间的NIHSS评分转归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2 9).结论 FA值可定量评估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DTT所示CST中断的患者肌力下降幅度大、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较差,且中断纤维数量越多上述表现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SIVD患者60例(SIVD组),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计算平均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纤维束完整性及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胼胝体膝部ADC明显升高(1.081±0.210 vs 0.966±0.080,P=0.036),FA明显降低(0.636±0.079 vs 0.713±0.067,P=0.003),而2组胼胝体压部ADC和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VD组左右侧扣带回ADC明显升高,F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胼胝体膝部、左侧扣带回及右侧扣带回FA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11,r=0.469,r=0.457,P0.05),而胼胝体压部FA与MMSE评分不相关(r=0.364,P0.05)。结论胼胝体和扣带回弥散张量改变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T2DM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梅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230例,分为ACI合并T2DM组(ACI+T2DM,n=98)和ACI组(n=13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ACI+T2DM组分为<6分亚组(n=47)和≥6分亚组(n=51)。结果 ACI+T2DM组BMI、FPG、HbA1c、TG、LDL-C、sdLDL-C、NIHSS评分高于ACI组(P<0.05或P<0.01),HDL-C低于ACI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sdLDL-C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是ACI合并T2DM患者NIHSS≥6分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dLDL-C和LDL-C预测NIHSS≥6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0.697。sd...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T2DM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糖尿病科住院的BMI28kg/m2的T2DM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42例和艾塞那肽组38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检测FPG、2hPG、HbA1c、体重、血压、给药前后24h平均血糖(MBG)、24h血糖标准差(SDBG)、24h血糖波动范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高血糖比例,并观察不良反应等。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HbA1c、血压、BMI、MBG、24h血糖波动范围、MAGE及高血糖比例下降(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PG、HbA1c优于艾塞那肽组,而艾塞那肽组2hPG优于利拉鲁肽组(P0.05)。结论对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安全性好;艾塞那肽能更有效降低患者2hPG水平;利拉鲁肽降低FPG、HbA1c水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评估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60例经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序列扫描证实有单侧脑白质梗死7d内的病人行DTI检查后,随机分成针刺组和无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于干预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针刺组病人自首诊第2周内每周3次针刺治疗至3个月末。后处理DTI原始图像得到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根据T2WI及DWI图像,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和ADC值后计算比值(rFA和rADC),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针刺组与无针刺组缺血性中风病人2个月末和3个月末损伤脑白质的rAD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7,P0.05;F=9.368,P0.01)。首诊及1个月末rF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9,P0.05;r=-0.516,P0.05),1个月末及2个月末rADC值与NIHSS评分值呈正相关(r=0.689,P0.05;r=0.611,P0.05)。结论通过DTI技术显示针刺能够改善脑卒中病人脑白质缺血损伤,ADC值为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62例,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3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32例。利拉鲁肽组在加用利拉鲁肽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FPG、HbA1c、FC-P和胰岛素日用量等指标,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利拉鲁肽组和胰岛素组体重、FC-P和胰岛素日用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4)vs(1.0±2.1)kg;(0.80±0.30)vs(0.16±0.08)ng/ml;(25.9±12.7)vs(12.1±5.7)U/d,P<0.05或P<0.01],FPG、HbA1c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1)vs(2.9±1.6)mmol/L;(1.8±1.2)%vs(1.7±1.3)%,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加量降糖疗效相当,但利拉鲁肽可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与单纯胰岛素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难治性T2DM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继续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利拉鲁肽的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体重与收缩压均降低,观察组体质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治疗后果糖胺降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两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均升高(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助于患者控制体重,还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其中END患者46例(END组),非END患者68例(非END组)。在发病24h内完成常规MRI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级,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值。结果 END组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及FA值明显高于非END组[(65.94±19.49)岁vs(59.81±22.52)岁,P=0.043;65.22%vs 45.59%,P=0.039;(10.61±3.42)mmol/L vs(7.73±1.84)mmol/L,P=0.032;0.35±0.14 vs 0.26±0.09,P=0.041],且2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校正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分析显示,空腹血糖(95%CI:1.577~2.859,P=0.019)、DTT分级(95%CI:1.089~2.223,P=0.037)及FA值(95%CI:1.045~1.793,P=0.047)与END相关。DTT分级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无关(r=0.134,P=0.312),FA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12,P=0.037)。结论 DTT分级及入院时高血糖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FA值与END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对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影响。方法 60例新诊断T2DM患者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降糖,使血糖短期内达标(FPG6.1mmol/L,2hPG8.0mmol/L)。继续巩固2周后随机分为饮食运动组(n=30)和利拉鲁肽组(n=30)。经过10周的饮食运动及利拉鲁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利拉鲁肽组FPG水平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C-P分泌水平升高(P0.05),但利拉鲁肽组升高更明显,且于4~6min出现峰值(P0.05);两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10min)、C-P曲线下面积(AUCC-P 0~10min)均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降糖序贯GLP-1可改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第一时相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例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 w时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BMI、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脂及BMI在利拉鲁肽治疗组治疗12 w后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血脂、BMI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肯定、安全,减轻内脏脂肪,不增加体重,为T2DM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方法 40例T2DM患者(HbA1 c>7.0%)在胰岛素联用OADs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结果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HbA1c[(8.21±2.65)% vs(7.16±0.8)%]、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3.98±0.52) vs(1.52±0.27)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1.29±0.34)vs(0.45±0.13) mmol/L]下降(P<0.05);FC-P[(1.16±0.75) vs(2.87±1.02)ng/ml]、2 hC-P[(2.28±1.23)vs(4.16±0.98) ng/ml]及HOMA-β[(3.6±0.7)vs(4.8±0.9)]升高(P<0.05). 结论 对于胰岛素联合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可有效降糖、平稳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55例T2DM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不合并ACI组25例(对照组),合并ACI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并检测血管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清学指标,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两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以及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vWF、PAgT、DDimer的差异显著(P0.05);2相关性分析:MAGE、SDBG、vWF、PA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与NIHSS评分有相关性(P0.05);3以NIHSS评分为因变量,各检测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vWF、PAgT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同期健康检查者42例作为对照组,T2DM组采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1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及T2DM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PN的改变。结果治疗前,T2DM组BMI、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患者治疗后,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血清APN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初诊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31例)和NPH联合二甲双胍组(NPH组,32例),治疗12周.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波动情况、血脂及体质指数(BMI)等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12周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MBG)均较基线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夜间(20:00至次日6:00)血糖≤3.0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0 mmol/L)、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低于NPH组(t=2.773、3.250、2.870、2.721、4.955、2.686、2.152、2.310、2.342、2.048,P均<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NPH组(x2=4.14,P<0.05).研究表明利拉鲁肽与NPH联合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降低体重、收缩压、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ACI患者52例(ACI组),分别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ACI组10例(1~4分)、中度ACI组26例(5~15分)和重度ACI组16例(15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Lp-PLA2、NSE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ACI组血清Lp-PLA2、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9.3±19.4)μg/L vs(123.4±28.4)μg/L、(22.1±2.8)μg/L vs(7.2±1.9)μg/L,P0.05)]。中度ACI组和重度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水平显著高于轻度ACI组(P0.05)。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ACI组患者第2~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后第5天比较,第6~7天血清Lp-PLA2、NSE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组患者血清Lp-PLA2、NSE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88,P=0.035;r=0.950,P=0.001)。结论 Lp-PLA2和NSE在AC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为ACI患者的治疗、预后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背景侧支循环代偿对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急性脑梗死(ACI)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单侧颈内动脉(U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UICA与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1例和ACI患者79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UICA组(n=43)和MCA组(n=47);根据ACI患者3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48)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UICA组与MCA组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特征,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UICA组患者TIA发生率高于MCA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 d mRS评分低于MCA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组(P0.05);UICA组与MCA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后良好率,血管病变程度,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男性比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血管病变程度,病变血管,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1.166,95%CI(1.029,1.322)〕、侧支循环代偿程度〔OR=0.461,95%CI(0.233,0.912)〕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UI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病变所致者,而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程度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联用利拉鲁肽对微炎症及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 T2DM患者20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口服盐酸二甲双胍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将原来使用的胰岛素量减少30%,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炎症指标变化,另外分析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HOMA-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HOMA-I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β细胞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β细胞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182);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能够有效保护β细胞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同胰岛素加量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