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组联合咪唑安定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咪唑安定与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与丙泊酚两组联合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它副反应的对比观察.方法 146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联合依托咪酯组(Ⅰ组,n=77)和咪唑安定联合丙泊酚组(Ⅱ组,n=69),两组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诱导时发生的胸壁肌僵硬和肌阵的例数.结果丙咪组(Ⅱ组)诱导前后MAP变化明显,下降幅度达30%,HR也多数下降;而依咪组(Ⅰ组)MAP在诱导前后变化小,肌阵挛等副反应较单独使用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结论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联合应用更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诱导快、副作用轻等特点,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全身麻醉联合诱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用于重症患者全麻诱导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以便选择更合适的麻醉药用于重症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择重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两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均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在此基础上P组加异丙酚2.0 mg/kg,E组加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术前、术中连续监测入室时、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5、10、15 min及切皮时的SBP、DBP、MAP、HR、SpO2的值。结果:与入室时比较,P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及切皮时SBP、DBP、MAP有非常明显的波动,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05);而E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这些指标一直较平稳。P、E两组比较,麻醉诱导后SBP、DBP、MAP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皮时SBP的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比异丙酚小,更适合重症患者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在全喉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喉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剂量(0.28±0.12)mg/kg,注射速度(20.80±4.60)s。羟丁酸钠组羟丁酸钠剂量(65.00±19.00)mg/kg,注射速度(70.00±13.20)s。两组患者均于暴露气管环前给予安定0.1~0.2mg/kg,杜东合剂2ml,芬氟合剂2ml,并以2%利多卡因经气管环注入,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HR,MAP和Sp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先给予0.3mg/kg依托咪酯,而后依次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5μg/kg芬太尼;B组先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及5μg/kg芬太尼,5min后再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2组均于6min时行气管插管,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均开始上升,但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前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2组患者心率(H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能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过程中后期注射依托咪酯对患者血压波动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20)麻醉诱导P组异丙酚1.5-2mg/kg、E组依托咪酯0.3mg/kg,加用安定0.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04-0.06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后两组的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P组SBP、DB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而E组则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血流动力学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为严重,明显大于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84例区域麻醉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咪唑安定组,依托咪酯组应用依托咪酯进行辅助麻醉,咪唑安定组应用咪唑安定进行辅助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药物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两组用药前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依托咪酯组药物应用前后MAP、HR、SpO2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咪唑安定组MAP、HR、SpO2在应用前后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依托咪酯辅助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导致呼吸与循环出现较高抑制性,临床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芬太尼应用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行普外手术大于60岁患者60例按芬太尼用量随机分为3组:1!g/kg(I组)、2"g/kg(Ⅱ组)、3#g/kg(Ⅲ组),各组麻醉诱导用药为异丙酚1~2mg/kg、维库溴胺0.1mg/kg,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诱导前2min、诱导后2min、导管插入后2min和5min的血压(SBP、DBP、MAP)和心率(HR)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诱导前2min比较,Ⅰ组在诱导后2minSBP、DBP、MAP、HR均降低但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2、5min显著性升高(P<0.05);Ⅱ组在诱导后2min均降低但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2、5min亦无显著性变化(P>0.05);Ⅲ组在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2、5min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Ⅲ组较Ⅰ、Ⅱ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Ⅱ组2$g/kg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剂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张清  严赟  马思杰 《临床医学》2012,32(2):19-2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腹部外科手术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将其分成L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M组(右美托咪啶1.0μg/kg)、C组(咪唑安定对照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 ml右旋美托咪啶,L组0.5μg/kg,M组1.0μg/kg,输注时间为20 min;C组全麻诱导时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 mg/kg。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1)、全麻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有创血压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较,输注右美托嘧啶后全麻诱导前L组、M组患者HR、SBP、DBP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三组患者的SBP、DBP、HR均降至最低(与基础值比较,P<0.05);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M组出现4例窦性心动过缓(<52次/min),3例低血压(SBP下降>40%);L组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C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速。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患者血压、心率有不同程度上升;C组HR、SBP、DBP与插管前L组、M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L组、M组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3 min,C组血压、心率与气管插管后即刻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仍明显升高(P<0.05)。L组、M组血压、心率与插管后即刻、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输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能更适合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丙泊酚麻醉诱导适宜的用药剂量和最佳的给药方法,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学龄期(6~12岁)小儿3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12例。麻醉前给予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各组依次咪达唑仑0.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单次静脉推注2.0mg/kg,Ⅱ组单次静脉推注2.5mg/kg,Ⅲ组丙泊酚微泵输注,以60mg·kg-1·h-1持续输注至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0停止泵入。2min后经口气管内插管。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2min各时点的HR、MAP、SpO2、BIS值和插管条件及体动情况,Ⅲ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三组小儿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诱导后三组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且Ⅰ、Ⅱ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也明显减慢(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三组MAP均较诱导后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即刻Ⅰ组的MAP要明显高于Ⅱ组(P<0.05)。BIS值方面,Ⅱ组诱导后BIS值明显低于Ⅲ组(P<0.05)。三组气管插管即刻、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丙泊酚比较评价依托咪酯乳剂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自愿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Ⅰ组)和丙泊酚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孕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gg/kg;Ⅰ组孕妇随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和依托咪酯0.3nag/kg,入睡后开始手术,如有体动等麻醉偏浅反应时静脉追加依托咪酯0.1~O.2mg/kg;Ⅱ组孕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入睡后开始手术,如有体动等麻醉偏浅反应时静脉追加丙泊酚0.5~1mg/kg;记录两组孕妇麻醉前、手术前、手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行走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过程中试验组孕妇循环更稳定;苏醒质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依托咪酯伍用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常规给药,观察组3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对麻醉开始前(T_0)、给药后(T_1)、麻醉诱导后(T_2)、气管插管后3 min(T_3)、气管插管后5 min(T_4)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血压心率比值(PRQ)以及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T_0时段观察组HR、DBP、R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时段观察组HR、SBP、DBP、R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2时段观察组HR、SBP、DBP、R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3时段观察组HR、DBP、MAP、R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4时段观察组HR、MAP、RPP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阿托品、麻黄素以及硝酸甘油等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少,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还可对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进行抑制,还可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咪达唑伦与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8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伦组(I组)和依托咪酯组(Ⅱ组),并对所有病例均监测HR、MAP、CVP。两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2min的HR、MAP、CYP的变化。结果两组HR、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但I组MAP、CVP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Ⅱ组(P〈0.05);插管后2rainII组HR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MAP、CV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HR、MAP、CVP与诱导前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并且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伦与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依托咪酯的血管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咪达唑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观察依托咪酯与异内酚在全麻诊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SASⅠ-Ⅱ级,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分为两级,E组:依托咪酯0.3mg/kg,P组:异丙酚2mg/kg,应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记录参数,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插管前两组SBP、DBP、HR均显著降低(E组P<0.05,P组P<0.01),两组HF、LF/HF,P组LF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糖较诱导前基础值T1(T0)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插管后两组SBP、DBP、HR、HF、LF/HF均显著升高(P<0.01),P组LF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SBP、DBP、HR、LF、HF、LF/HF降低P组较E组明显(P<0.01)。结论: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后降低血压和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明显弱于异丙酚,但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应激时血糖的变化,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前2%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老年患者,60-7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诱导组(对照组)、甲哌卡因表面麻醉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快速顺序诱导法,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丙泊酚TCI 3-4μg/ml,试验组待肌松完全后在可视喉镜直视下使用一次性喉麻管对准会厌周围、声门及声门下气管内喷注2%甲哌卡因5 ml,继续面罩正压通气2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则在肌松完全后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T0),全麻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的SBP、DBP及HR变化。结果:两组组间比较,T0、T1时的SBP、DB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2、T3时SBP、DBP及HR变化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哌卡因喉头和气管内喷注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麻醉诱导期更平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Fb)检查的麻醉方法.方法 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全部患者表面麻醉后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1ug/kg,组Ⅰ、组Ⅱ诱导剂量丙泊酚1.0-2.0mg/kg静脉注射后,组Ⅰ连接TE-311微泵以丙泊酚30~75ug/(kg·min)维持,组Ⅱ必要时追加丙泊酚1.0~2.0mg/kg,组Ⅲ为对照组,仅用表面麻醉.记录镜检前后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插管中患者的镇静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呼吸抑制、咳嗽、心律失常及躁动发生等情况.结果 组Ⅲ患者与组Ⅰ、组Ⅱ相比,HR显著增快,MAP显著增高,SpO2显著下降(P<0.01);组Ⅱ与组Ⅰ相比,HR增快、MAP增高(P<0.05).组Ⅲ有2例由于剧烈呛咳、咳嗽、憋气导致检查中断.结论 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口气管内插管和经鼻气管内插管全麻在会厌手术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会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组(K, n=30)和经鼻气管插管组(B, n=30).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基础生命体征:SBP、DBP、HR、SpO2.B组患者用3%麻黄碱滴鼻2次,并用浸湿麻黄碱的棉签置于鼻前庭于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均给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常规吸氧去氮,诱导用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5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导管ID型号为6.0~6.5加强管,术中吸入七氟醚,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监测SBP、DBP、HR、SpO2变化及气管导管对手术操作影响程度.结果 在置入支撑喉镜时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SBP、DBP升高,HR增快(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置入支撑喉镜时,会厌位于舌根与气管导管之间,会厌暴露差,气管导管影响手术操作;B组则会厌暴露良好,口腔内无气管导管,便于手术操作.结论 经鼻气管内插管全麻较经口气管内插管全麻在会厌手术中便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麻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男52例,女8例,年龄18—52岁,体重52~75kg,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镇静组(Ⅰ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30例。静注芬太尼2彬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然后以6mg,/(kg·h)速率持续榆注异丙酚,3~5min后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I)、气管插管后5min(T2),记录SBP、DBP、MAP、HR、RR,计算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时Ⅱ组患者SBP、DBP、MAP、HR、RR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Ⅰ组上述指标略降低,与T0比较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气管插管完成时闻较快(P〈0.05),但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2mg/kg复合芬太尼2ug/kg麻醉诱导,然后输注异丙酚6mg/(kg·h)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对预防双腔支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A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mg/kg,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2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min、5min、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各对应时点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诱导后2min三组SBP、DBP、HR和RPP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降低的程度比A组更甚,但不及c组低;气管插管后即刻,A组、B组的SBP、DBP、HR和RPP显著升高(P〈0.05),但B组增高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而C组保持稳定;插管后2min、5min、10min三组SBP、DBP、HR和RPP随时间逐渐趋于基础值,但B、C组仍低于A组(P〈0.05)。结论应用0.5mg/kg和1mg/kg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1mg/kg艾司洛尔为合适剂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病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合适剂量。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3 min后三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胺0.1 mg/kg麻醉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T1)、静脉注射异丙酚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时三组SBP、DBP、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SBP、DBP、BIS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各时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舒芬太尼0.3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维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使用的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85岁,ASAI~Ⅱ级,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Ⅱ组0.3μg/kg,Ⅲ组0.4μg/kg,在BIS监测下注射丙泊酚2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给药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相比,给药后3组SBP、DBP、HR及BIS均显著下降(P〈0.05),以Ⅲ组下降较明显(P〈0.05);插管时SBP、DBP、HR及BIS均上升,Ⅰ组升高较明显(P〈0.05),Ⅱ、Ⅲ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插管后BIS均小于5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0.3μg/kg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是临床使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