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瑾  郭建波  黄飘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49-650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探讨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5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FSF)、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5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术后病人,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病人的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等指标与术前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EN(肠内营养)和PN(肠外营养)3组。检测各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等各项营养代谢指标。结果手术后14d,与EN(肠内营养)和PN(肠外营养)相比,对照组转铁蛋白显著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EN和PN组负氮平衡显著性改善,尤其EN组更为明显。结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癌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安钢职工总医院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136例,全部病例术后经病理核实,按照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晚,将患者随机分别分为早期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分别为68例,EEN组: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岁;PN组: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1岁;具体分析两种营养方式对该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E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1周EEN组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EEN组肺部感染、吻合瘘、心脏并发症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两组比较,EEN组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代谢和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蔡秋霞 《中原医刊》2011,(5):123-12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236例食管癌、贵门癌患者于手术时置入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注入营养液,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较好地耐受空肠营养管的留置,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12例(5.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掌握护理要点,积极防治并发症,充分发挥肠内营养的作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治疗的效果。方法187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9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变化及术后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EN组较PN组体重、自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改善明显(P〈0.05),术后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食管癌手术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食管癌手术患者4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应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肠外营养并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便、术后拆线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O.05);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靠,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是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 对20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管置入方法、营养液的选择与输入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 2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理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贲门食管癌术后的作用.方法 我院接收贲门食管癌和贲门癌共计患者98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和静脉注射营养组(B组),每组各49例.A组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治疗,B组采用静脉注射营养液进行治疗,于术后第8天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性指标.结果 A组的临床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与手术前1天相比较差异显著,A组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贲门食管癌术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免疫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作为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靖华  贾民  陈友兰 《现代医学》2002,30(3):184-18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食管癌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于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测定患者术前、术后7、14d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食管癌术后7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d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组病人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1月-2007年5月对67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自制营养液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保护胃肠道粘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只要护理认真仔细,是可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至6月问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17例食管鳞癌患者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者63例(研究组),肠外营养治疗者54例(对照组)。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水平及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清PAB、TRF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术后第1天的水平(P〈0.05);两组IgA、IgM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回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淋巴细胞总数(LYM)和细胞因子(CD3、CIM、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的水平(P〈0.05)。提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及减少降低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33例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n=61)、肠外营养(PN,n=54),及对照组(n=18)。前两组均营养支持8天。分别对三组病人测定术前及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8天与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均无显著差异,13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EN组1例,PN组4例,对照组3例。EN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及对照组(P〈0.05),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EN组明显较另两组减少(P〈0.05),住院费用也较PN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107例)及肠外营养组(22例)。分别观察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的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明显缩短,并发感染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可减少感染和住院天数。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舒管癌病人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的资料。结果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对照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中药辅助组和肠内营养组IgA、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无吻合口瘘、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促进和恢复胃肠功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以辅助治疗,对比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体内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8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经过对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前后的体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经治疗后,患者的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等营养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1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相似文献   

18.
施宪孟  樊海英  杜若水 《中外医疗》2010,29(16):78-78,8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2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患者进行空肠造瘘管或鼻饲管肠内营养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结果 2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患者进行空肠造瘘管或鼻饲管肠内营养治疗改善了全身情况,改善了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讨论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可有效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机体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33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较应用前明显示改善,肝肾功能及血糖无明显示变化。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增进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疗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6 h应用肠内营养.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监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TLC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少.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