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1例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结合文献复习,认为本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患侧面颊部肿胀、鼻塞进行性加重和由此引起的继发症状;B超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并就其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江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8,33(1)
颧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高江华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在四肢长骨,我科曾收治一例颧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患儿,男,3岁。因左颧颞部无痛性肿物一月余,于1996年7月21日收入本科。入院前一个月余其母发现患儿左颧颞部长一蚕豆大小肿物,无不适。肿物... 相似文献
3.
李文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6,(1)
颞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报告李文生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可发生于全身骨骼,但以长骨,椎骨多见,发生于颞骨者罕见,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3岁,因全身疼痛伴听力下降20天,于1994年7月14日人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心...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少见的骨瘤样病变,病因不明。主要发生于脊椎骨和长管状骨,罕见于扁骨及颅面骨。1997年6月我科遇到1例原发于右上颌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3岁,因右侧面部隆起伴疼痛、右侧眼球突出1年余,于2004年2月20日人院。体检:T36.4℃,P90次/min,R20次/min,BP105/6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睑无水肿,右眼球向前突出,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视力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5项,PT,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隆起,右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道有少许黏涕,鼻腔通气欠佳,鼻中隔左偏,左侧鼻腔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6岁,以右耳闷胀伴听力下降1年,发现鼻咽肿物20 d为主诉于2010年12月28日人院.患者曾反复在当地医院以分泌性中耳炎行抗炎治疗,症状无改善并进行性加重,遂于另一医院行鼻窦CT检查,发现右侧鼻咽侧壁占位,局麻下行鼻内镜下鼻咽肿物活检,术中出血多行右鼻腔及鼻咽部填塞.术后病理回报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既往无外伤史,无原发骨肿瘤病史.入院后全身查体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上颌窦者极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8岁。因右侧面部渐进性膨隆伴鼻出血,头痛4个月,于1997年3月3日以上颌窦肿瘤收治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肝未见异常。右侧面颊部弥漫性膨隆,质硬,无压痛,肤色正常。右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道见淡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a的牙松动,牙龈渗血。血尿常规正常。X线片示上颌窦内侧壁及底壁部分骨质破坏,窦腔密度增高。鼻腔两次活俭均报告为炎性组织。局麻下行上颌窦探查术,术中见上颌窦前壁、内侧壁、下壁骨质破坏明显,腔内充满红色光滑、似薄壳样… 相似文献
8.
上颌骨巨细胞瘤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张少华,曲淑敏,汪志山上颌骨巨细胞瘤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者极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6岁。因左侧鼻塞3个月,左颌面部膨隆2个月于1988年8月2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逐渐加重,约...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结论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CT和MRI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在鼻内镜下切除。 相似文献
10.
张素珍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78,(4)
动脉瘤性(aneurysmal)骨囊肿是骨骼的特殊病变,常见的侵犯部位是长骨和脊柱,尚未见有蝶窦动脉瘤性骨囊肿报导者。 Jaffe等(1942)首先认识了动脉瘤性骨囊肿的临床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右面部肿胀三年入院。起始表现为右颊部无痛性肿胀。当地医院经CT及双颈外动脉造形检查诊断为血管瘤,行“右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术后颊部肿瘤基本消失;两年后,右眶下渐隆起,始为较组织肿瘤,渐变成质软和质硬混合性肿瘤,轻度疼痛,右眼抬高并出现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的症状为瘤体呈膨胀性生长、局部肿痛及临近器官压迫症状,较为特异的是穿刺有高压不凝血液喷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3~5年无复发.结论上颌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征象表现为气球样、皂泡样改变,治疗应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31岁。发现左鼻底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1996年8月2日诊断为“左鼻底肿物待查”入院。无外伤史。鼻窦内窥镜检查:左鼻底中段向上突出半球形、0.5cm×0.8cm大小肿物,质硬,不易推动。未作X线检查。于1996年8月6日局麻鼻窦内窥镜下行左鼻底肿物摘除术。术中切开粘膜充分剥离后,见肿物呈棕褐色,表面光滑,切除肿物骨壳完整,未剖开。术后病理诊断:动脉瘤性骨囊肿。术后第2天出院。已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形,占据颧骨大部分并向周围膨出,表面骨壳基本完 讨论 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bonecyst)因病骨外突似动脉瘤,病灶囊腔内富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5岁。因上颌牙槽部出血不止3h于1996年6月18日入院。检查:1~3牙槽骨颈、跨侧隆起,牙龈下搏动性出血。上颌骨CT示左上颌牙槽骨骨质破坏区2.0cm×1.8cm,呈蜂窝状改变。同年6月20日局麻下行肿物探查取活俭术,术中见1~3牙槽骨内肿瘤祥物隆起,剥离牙龈时呈喷射状出血,量约200ml。予钳取部分组织送病检后加压缝扎止血。病理报告:(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同年6月.用日全麻下行左颈外动脉结扎术十左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十人工骨植入术。术中方块状截除l~3上颌骨(约3.5cm×2.5cm并将其骨内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出血甚少(… 相似文献
15.
刘强和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26(2):126-127
动脉瘤性骨囊肿 (aneurysmal bone cyst,ABC)好发于长骨、胸腔和骨盆的膜化骨、椎骨 ,发生于颅面骨罕见 ,文献仅报道 3例蝶骨 ABC。由于 ABC具有生长迅速、易破坏骨质和向周围软组织扩张的特性 ,常采用激进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疗 ,亦有采用硬化剂治疗者。该文报道采取微创手术治疗一例罕见的广泛侵犯的蝶骨 ABC。患者为 14岁女孩 ,主诉前额痛、阵发性恶心呕吐。CT扫描发现蝶骨破坏 ,全麻下经鼻活检确诊为 ABC。活检后症状加重 ,予甲基强地松龙 2 0 mg/天以控制恶心与头痛。 3个月后 CT及 MRI检查发现以蝶骨为中心的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4例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1例在局部麻醉下行上颌窦根治术,3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侧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力求彻底。术前DSA检查确认瘤体供血动脉并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及全身麻醉时间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30岁。因右眼突出伴视力下降、头痛5年,于1986年8月2日诊为右眼眶内、蝶窦及颅内(右额叶)占位性病变而收住本院神经外科。患者1981年2月开始感右眼胀痛不适,半年后右眼球向前突出,逐渐加重,视力进行性下降。右额部有时胀痛。在当地医院长期治疗无效而来本院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病因和外科治疗思路。方法 收集2011—2023年单中心7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4~70岁,平均48.3岁。所有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包含头痛及视力、视野下降等眼科症状。通过显微镜或内镜下经蝶鞍底前部抬升的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头痛及眼科症状均得以有效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是颈内动脉搏动牵拉刺激视神经及周边硬膜结构导致一系列头痛及眼科症状,通过手术将鞍底前端抬升是治疗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赵晓冬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18(2):72-75
空蝶鞍综合征绝大多数病例中的蝶鞍扩大是由原来的垂体腺瘤的自发性坏死所引起。本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经蝶窦手术的要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