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由下颌磨牙带环、栓道和扩弓簧组成,将扩弓簧两末端的栓销插入栓道内可对下牙弓进行扩弓。对25例下牙弓狭窄患者的扩弓矫治表明,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的扩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固定矫治器前牙扩弓矫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54例患者的矫治实践,介绍了附螺旋弹簧的固定矫正器前牙扩弓矫治方法,并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制支架式扩弓螺旋矫正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吴勉人,金宜霖支架式扩弓螺旋矫正器形状灵巧、轻便、舒适,受到正畸医师及病人的赞赏。国外已有半成品,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此种产品,为此我们自制这种产品应用于临床已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材料...  相似文献   

4.
介绍改良式Quad—Helix扩弓器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改良式Quad—Helix扩弓器的制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赵桂芝,柯杰,张洪杰Quad—Helix扩弓器是Ricketts医师设计的一种有效的上颌扩弓装置,根据临床需要我们将其进行了改良(见本期200页图2),增加了固位基牙,并改鞘入式固定为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固定包绕式螺旋扩弓器扩弓前后牙弓宽度、长度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牙弓狭窄患者33例,戴用固定包绕式螺旋扩弓器扩大上牙弓,在扩弓前后的上颌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变化和牙弓长度变化。结果扩弓前后牙弓宽度增值为4.58±1.23mm,牙弓长度增值5.64±1.35mm。结论使用固定包绕式螺旋扩弓器扩大上牙弓后,牙弓长度增值大于牙弓宽度增值。  相似文献   

6.
159例矫治前后牙弓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和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不对病例矫治前后牙弓变化的规律。方法。对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的三组159例治疗前后研究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1治疗后,扩弓组6-6宽度增加;关隙组3-3长度,牙弓长度、3-3宽度减少;拔牙组3-3长度增加而牙弓长度,基骨长度减少,6-6宽度减少而基骨宽度增加。2治疗前基骨宽度关隙组〉扩弓组〉拔牙组;治疗后3-3长度关隙组〈扩弓组〈拔牙组和3-3宽度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扩弓法矫治上颌骨折后牙内收畸形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510282)袁荷英梁河清海军422医院梁江赵宏伟颌骨骨折常造成错牙合畸形。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时间较长,影响患者进食和恢复。对于上颌骨折后牙内收畸形的治疗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对此类3例...  相似文献   

8.
轨道式分裂簧矫治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050082)王俊祥,马飞,王永海河北省元氏县南因镇医院石占敏正畸治疗中,对于各种后天因素造成的现有牙弓长度缩短的患者,尤其是第二乳磨牙早失,第一磨牙近中移位者,常采用扩弓矫治器或口外支抗面弓矫治等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马力杠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单侧或双侧后牙反[牙合]病例,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经过初步排齐整平后,在上颌加入马力杠用结扎丝固定。扩弓前、后取石膏模型,测量上颌尖牙间距、第一、二前磨牙间距,第一磨牙间距、第一磨牙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扩弓前、后的变化。结果:马力杠扩弓后上颌尖牙间距、第一、二前磨牙间距,第一磨牙间距分别增加了3.3mm、3.4mm、2.9mm、4.8mm,第一磨牙牙冠颊倾9.9°,远中颊向扭转﹣4.8°,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反均解除,并过矫正,平均疗程5.4周。结论:利用马力杠扩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快速解除后牙牙性反[牙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不同加力时间进行正畸快速扩弓治疗,探讨不同加力时间对快速扩弓治疗的影响和作用,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111例行快速扩弓治疗的连续病例,根据性别分组,男性组55例,女性组56例;平均年龄:男性(11.2±2.1)岁、女性(11.4±2.7)岁,均采用相同固定快速扩弓装置.每组分为0、3、6、9、12、15、18、21点8个时间点亚组加力,每组加力方式相同,每日加力9.8 N.通过模型分析测量扩弓量,并进行余弦拟合及方差分析.结果 每组8个时间点亚组正畸扩弓量符合余弦函数拟合昼夜节律规律.快速扩弓治疗的扩弓量峰值出现在21点,男性第一磨牙区扩弓量为(6.85±0.10)mm,女性为(6.81±0.15)mm;男性尖牙区扩弓量为(5.75±0.12)mm,女性为(5.54±0.14)mm.而扩弓量谷值出现在9点,男性第一磨牙区扩弓量为(5.88±0.15)mm,女性为(5.76±0.10)mm;男性尖牙区扩弓量为(4.26±0.19)mm,女性为(4.17±0.10)mm.每组8个时间点亚组扩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加力时间可以影响正畸扩弓治疗的效果.快速扩弓治疗较适合在21点前后加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按照昼夜节律进行正畸加力控制,获得昼夜节律对正畸扩弓治疗中疼痛的影响和作用,为临床上更有效地进行正畸加力治疗后的疼痛控制。方法:34例连续正畸扩弓治疗病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0.8~12.8岁,腕骨片示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采用相同固定快速扩弓装置,每日加力时间按照人体昼夜节律规律分为0点、3点、6点、9点、12点、15点、18点、21点8个时段组,每组加力方式相同,利用MPQ疼痛量表进行疼痛程度的观察,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余弦拟合及多样本t检验。结果:不同性别对于疼痛的耐受力有区别,女性对于正畸扩弓治疗疼痛的耐受力低于相同情况下男性。正畸加力后疼痛量化结果显示正畸加力后疼痛基本符合昼夜节律规律。峰值出现在0点,而谷值出现在12点的时间节点。结论:人体昼夜节律可以影响正畸扩弓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按照昼夜节律进行正畸扩弓矫治可以获得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提示正畸扩弓加力较合适在午间进行,这样有利于控制正畸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直接粘接式固定保持弓丝的材料及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方法:使用3MUnitek公司所生产的固定保持器套件,按光固材料的使用步骤,将弓丝粘到牙列片段的唇侧及舌侧,结果:32例病例中,保持期最长1.5天,最短1a,8人次因材料部分脱落而需重新粘接,6个病例保持结束时覆He覆盖近II,26例保持良好的乔治效果,表明此种保持器是一种效果稳定,操作简便,美观的保持器,结论:固定保持器是一种稳定,有效和美观的保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锁道式可摘式腭弓的适应证、制作方法、临床设计以及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应用日本三金公司生产的ST Hook在临床应用设计制作可摘式腭弓,用于牙弓宽度的扩大、加强支抗的设计、个别牙的移动等,并对临床应用21例病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以ST Hook制作的可摘式腭弓具有可调节性、可控性和设计多样性等优点,但应保证制作的准确性以及防止脱落。结论:可摘式腭弓可克服固定腭弓在设计和临床应用中的缺点,在口腔正畸临床矫治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陆苇 《口腔医学》2003,23(3):189-190
目的 研究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矫治单侧后牙反H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例单侧后牙反He的病例,应用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12例单侧后牙反He的病例经过2.5—6.0个月的矫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带翼扩弓矫治器矫治单侧后牙反He,既可保持正常He侧咬合关系良好,又可快速矫治后牙反H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患者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影响。方法:对12例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病例用联冠式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后前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牙颌面横向结构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间距分别增加3.73mm和3.65mm,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颌基骨宽度及骨性鼻腔宽度也发生增大;与上磨牙冠根同时被扩宽相比,下磨牙间距的改变主要发生于牙冠部。结论:利用联冠式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可明显增加上颌基骨、上下牙弓及骨性鼻腔的宽度,可有效改善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he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畸形。  相似文献   

16.
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正畸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月~24岁的11例唇腭裂患者,根据年龄相应采取Hotz矫治器或方丝弓固定矫治器配合活动上颌腭扩弓矫治器、口外力前方牵引头帽等装置进行矫治,分析患者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1)唇腭裂术前正畸治疗,降低反He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干扰;(2)在生长发育期间对唇腭裂术后反He患者进行系统的正畸治疗,使患者的凹面型得到改善;(3)唇腭裂正颌外科术前正畸治疗,使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上下颌前牙去代偿,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结论 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裂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毅  王春玲  孙慧芳  王海任 《口腔医学》2011,31(3):132-135,156
目的 通过测量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术后牙牙合、软硬组织的相关数据,观察正畸治疗对患者面型、牙弓及咬合关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例UCLP恒牙晚期(15~17岁)术后患者,采用上颌慢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对治疗前、扩弓保持半年后X线头颅侧位片及扩弓治疗前、扩弓结束后、保持半年后牙牙合模型相关数据进行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2组之间的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差(LSD)检验。结果 UCLP患者在正畸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片在软硬组织部分测量数据上有显著性变化(P<0.01),牙弓宽度在尖牙和前磨牙区有明显增加(P<0.01),前磨牙区宽度的增加能稳定保持(P<0.05)。结论  恒牙晚期UCLP术后患者经正畸治疗,骨骼、面部软硬组织及咬合关系均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对象、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本组20例唇腭裂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前05~1年采用方丝弓、细丝弓固定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增加上颌扩弓装置。结果经正畸治疗后,上颌牙齿排列整齐,牙齿扭转得到纠正,牙弓形态正常,裂区两侧倾斜牙齿扶正,为植骨提供了良好的间隙。20例植骨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骨密度正常。结论牙槽突植骨术前后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畸治疗为顺利进行植骨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唇腭裂患者的牙形态及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朱鲲  于艳玲  侯凤春 《口腔医学》2012,32(2):100-102
目的 观察患者接受上颌快速扩弓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覆牙合、覆盖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8年1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测量(N1:治疗前;N2:进行上颌快速扩弓后;N3:固定治疗后;N4:保持1年后)。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并对前牙覆盖和覆牙合进行测量。患者的平均年龄(11.3±1.4)岁(10.2~15.3岁)。结果 治疗全部结束后、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覆盖、覆牙合分别增加(2.6±2.3)mm、(3.7±2.1)mm、(5.2±2.5)mm、(0.3±0.6)mm、(-0.1±1.6)mm,患者复发率在尖牙宽度为47%,前磨牙间宽度为21%,磨牙间宽度为10%,覆盖复发率为9%,覆牙合为13%。结论 患者经过上颌快速扩弓后,在固定矫治阶段复发明显,保持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发。 上颌快速扩弓能够减小覆牙合,增加覆盖。  相似文献   

20.
固定平面(斜面)导板-简便实用的正畸辅助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动矫治器的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应用比较普遍 ,但由于患者配合不佳 ,常常影响其疗效[1] 。也有些医师制作微型平面或斜面导板 ,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 ,虽然体积有所减少 ,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以上缺陷[2 ] 。近年来 ,我们将固定导板作为一种临床辅助装置 ,广泛的应用于打开咬合 ;消除咬合干扰 ,协助纠正单个牙的跨牙合和多数后牙的跨牙合 ;深覆牙合用固定平面导板 ,使上下颌矫治器同步装配 ;固定平面导板能协助纠正前磨牙的扭转 ;还能有效保护下颌的矫治装置 ,固定斜面导板可有效矫治TMD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固定平面 (斜面 )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